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估算》授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32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估算除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估算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除法估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和作用。
2.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讲解:教师对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4.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些与除法估算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除法估算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除法估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每个假期中都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湖南省汉寿县南岳路小学张翠萍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
、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实际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例,目标是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关注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
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估算方法是形成估算能力的基础,没有合理有效的估算方法估算能力也无从谈起。
本节课的教学为学习例,灵活运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能运用这种估算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有一定的估算意识,这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必须的基础,但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特殊性,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减、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算出大概的结果。
学生很容易受以前经验的影响,只想到把被除数改写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不会想到怎样简便怎样算,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这一目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今后有针对性的练习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丽丽一家人也来到了丁玲公园图和问题“海盗船元人,买张票元够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看丽莉一家三人也来到了游乐园,他们正准备干什么?谁能把题目完整的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东郡小学刘燕舞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估算(2)【教学内容】除法估算(教材第30页例9和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除法估算,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并体会在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2.复习乘法估算11×18。
3.变换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估算。
(1)每排摆11张椅子,摆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2)每支圆珠笔11元,买18支大约要准备多少元?小结:在利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新课讲授】1.估算223÷4的商在哪两个数之间。
20与30、30与40、40与50、50与60、60与70、70与80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方便地估算出结果:可以把223看作200:223÷4≈50可以把223看作240:223÷4≈60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通过口诀估算出近似的结果,我们就很快地知道商在50和60之间。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9。
(1)出示第30页例9情景图。
18个箱子够装吗?(2)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够装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后交流。
(3)分析与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讨论交流、汇报。
(4)汇报方法。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不够装。
(5)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除了要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外,还要注意选择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更精确。
【课堂作业】1.估算下面各题。
第6课时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比80元呢?作300,口算出300÷3的商生2:267接近270,把267看作270,再口算出270÷3的商。
(3)明确两种估法都只估被除数,除数不变,一个将被除数估成几百,一个估成几百几十。
(4)合理,都接近准确值。
(5)明确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6)明确:比90少,比80多。
275÷7≈40(组)答:大约可以分成40组。
三、巩固提高。
(7分钟)1.完成教材第31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1页第3题。
1.独立成,交流估算的方法。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小结。
(4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提问。
2.布置作业。
自由交流,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一个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策略,掌握除法估算技能。
本节课的学习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估计》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7页例5及做一做。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经历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是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既可以提高学生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计算知道这些常见物品的面积是多少,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体现了计算结果的应用价值,为以后估计其他物品的面积提供参考依据,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估测能力。
(二)核心能力通过计算熟悉的物品面积,并运用计算结果估计其他面积,再测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估测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1. 会应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运用熟悉的物品面积,估计其他面积,并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对估测结果进行检验,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四)学习重点能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合理的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先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1分米、1米,然后不用尺子画1厘米、1分米,最后用尺子测量,修正自己的估画结果。
(2)找出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品;不用尺子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测量,修正估画的结果。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周长=一个长方形餐桌,要配上同样大小的桌布,桌布的大小这是求();在桌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度是求()。
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小红沿着荷花池散步,走了1圈,求小红散步的长度是求();荷花池有多大是求()。
(2)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面积和周长的对比,进一步加强周长与面积的区分,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复习中,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从而发现长、宽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6课时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
教材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通过提问,突出要让学生关注并理解“大约”的含义,进而明确这里需要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呈现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入住的天数”,展示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然后,给出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答案。
一种是将267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计算;另一种是将267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计算。
估算的方法不同,结果不同,体现了用估算解决问题时策略的多样性。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先要求回顾与检验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合理性,接着让学生应用推理得到精确答案数据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有的估算方法会更精确一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推理和判断,学会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1/ 8
2.掌握估算的技巧,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
3.感受估算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估算的作用,掌握估算技能。
教学难点:
对计算结果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过程:
2/ 8
1.故事导入。
出示例8情境图: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
京旅游,他们入住了欢乐宾馆,他们住了三天,
住宿费一共是267元。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
1.分析与解答。
3/ 8
4/ 8
5/ 8
6/ 8
7/ 8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