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剖腹产术后护理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1.25 KB
- 文档页数:2
70350 临床医学论文探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所谓剖宫产手术是指将子宫切开,从中取出胎儿的过程,进行该项手术主要是因为产妇无法通过阴道分娩,或者是如果通过阴道来分娩可能会使产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
下面对40例剖宫产手术后有疼痛感的产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有3例是非常疼痛,达到了重度,有8例是疼痛,达到中度,剩下的29例是有点疼痛,根据产妇的情况找出产生疼痛的原因,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产妇的疼痛,保证术后护理的质量。
1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1.1 伤口上面提到腹部的伤口是导致产妇疼痛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在进行剖宫产之前会做身体局部麻醉,在手术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内产妇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时因为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在两个小时后,麻醉作用完全消除了,产妇就会感到十分的疼痛,甚至有的产妇在手术结束的十个小时后仍然感到疼痛。
另外,部分产妇因为在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还要进行去除子宫肌瘤的手术,可能会导致疼痛感会更加强烈。
1.2 子宫收缩子宫持续的、长时间的收缩加重产妇的疼痛感。
在做完剖宫产手术之后,一般都要给产妇注射催产素,这是为了加速子宫的收缩,从而减少产妇手术后的出血量。
这就使得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产妇会因为对催产素产生敏感而引发的疼痛。
1.3 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在40例剖宫产手术中,大部分的产妇只是有轻微的疼痛,只有少数的产妇会剧烈地疼痛,这就是跟产妇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可以说产妇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了其耐痛能力。
有的产妇身体状况比较好,那么其伤口的恢复以及对疼痛的忍耐度都会比较高,如果是身体状况比较差的产妇,不仅疼痛感倍增,而且产后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慢。
1.4 产妇的情绪部分产妇在手术后对手术的影响产生过分的担忧,也对刚出生的孩子情况非常担心,这就使得手术后的产妇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常常心情低落、紧张和不安,这样无疑会加重产妇的疼痛感,甚至会有产后抑郁出现。
1.5 周边环境一方面如果病房嘈杂,会使产妇的休息不够,不利于产后的恢复,本来手术后就会有点疼痛,加上环境的杂乱,会在心理上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产妇的家属也是重要原因。
剖宫产术后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目的在于做好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心理;饮食;体位;尿管;术后护理在医学技术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形势下,当前临床剖宫产手术占分娩比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40%[1]。
孕妇选择剖宫产,因其方便快捷且能避免宫缩疼痛。
但是剖宫产对母体造成的应激性创伤较大,有较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母乳喂养,产妇身心背负着沉重负担[2]。
故对临床护理有更高要求,在术后加强心理、饮食、体位、尿管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对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方法综述如下。
1 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越来越受到关注。
当前护理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并充分发挥出患者与医生之间的纽带作用[3]。
护理工作是与患者接触较为密切的医疗环节,几乎贯穿于治疗体系的始綜。
所以对患者早期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护理中更多的为患者考虑,做好优质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思想,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4]。
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与常规护理之间有很大差别,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宣教,心理疏导等多种护理措施,并为产妇提供舒适轻松的治疗环境,能够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手术质量,缩短产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5]。
剖宫产术后产妇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心理情况尤为重要,术后可出现伤口疼痛,并因各种引流管的放置可使产妇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多给予关心,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紧张心理。
在产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将新生儿抱至怀中吸吮,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也使产妇紧张心理得到精神安慰。
剖腹产手术室出来后护理及注意事项邮编:611930 四川彭州剖腹产是现阶段临床用于终止高危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此法属于有创操作,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较弱,且手术后担心切口疼痛,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心理以及生理不适。
剖腹产手术患者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持续不断的疼痛感会导致其心肺、凝血、代谢循环以及胃肠道等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引发各种术后并发症。
因此,给予此类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分析剖腹产手术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
1.剖腹产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首先是焦虑。
剖腹产患者担心自身恢复、新生儿情况等,会出现严重焦虑情绪,严重者还能够引起产后抑郁症。
而这种不良情绪对产后恢复十分不利,主要体现于伤口愈合延迟、母乳分泌不足等方面。
其二,有产后出血的危险。
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例如子宫收缩乏力等。
其三,并发症发生风险,包括感染、皮肤完整性受损、下肢深静脉血栓、尿潴留。
剖腹产是一个有创操作,而有创治疗均可能会造成感染。
手术时长时间体位的受压部位有压疮的风险。
其四,术后疼痛。
手术患者在麻醉药物的药效消失以后都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不同患者的耐受情况也不同,还应当实施针对性疼痛管理。
2.剖腹产手术的护理措施(1)麻醉苏醒配合手术结束后迅速恢复体位,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并整理术中各种记录资料,和医生一起搬运患者安全转移至转运车,并转运至麻醉恢复室;对患者进行适当肢体约束预防非计划拔管的发生,规范吸痰操作;在患者意识苏醒以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使其配合。
加强不良反应预防护理,遵医嘱维持镇静深度,送返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继续治疗。
(2)症状管理医护人员需积极实施抗休克处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入新鲜血液,保护脏器功能。
关注患者的注射部位、皮下粘膜的出血情况,分别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渗血量,尿色、尿量,阴道流血性状、量,呼吸困难等症状。
积极预防感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会阴垫需勤更换,确保外因清洁,使用碘伏棉球消毒外阴,每天2次,在尿管的留置期间,尿液及时倾倒;皮肤与口腔需保持清洁,辅助患者翻身。
剖腹产术后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对剖腹产术的病人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有利于提高医学产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水平。
方法:总结并回顾了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剖腹产手术的100例孕妇,对其的剖宫产孕妇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所有的孕妇通过剖腹产手术,并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身体恢复较好,均出院。
结论: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施行个性化的剖腹产手术,术后加强对产妇的临床护理。
进而有效预防其产后的并发症等现象的出现;确保产妇的身体得到较快地恢复,进一步提高我国妇产科的护理水平[1]。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护理;提高水平【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68-021 前言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与手术的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处理妊娠方面,剖宫产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剖宫产手术的不断上升,产妇在待产时,精力及体力均大量的消耗,加上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失液及失血等原因,以致身体十分虚弱,使得免疫力有所下降、并且产后易出现并发症现象。
因此,剖宫产手术后的护理,就成为了护理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做好产妇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2 临床资料自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剖腹产的孕妇,对其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产妇的年龄方位自20至40岁,其的平均年龄为29岁;第一次生产的产妇为75例,二胎的为15例,余下的均为三胎。
当中,有35例产妇主动申请进行剖腹产;有20例因胎儿过大而行剖腹产;10例产妇由于脐带绕颈以致行剖腹产;5例因头盆不称,而行剖腹产;5例产妇妊娠伴有心脏病而行剖宫产;8例为高龄产妇,也行剖腹产手术;7例产妇的脐带出现脱垂而行剖腹产;4例产妇胎盘前置而行剖腹产术;另有6例产妇因产道出现异常,行剖腹产,产妇均正常出院[2]。
3 护理方法3.1 术前护理:手术护理的工作包括:手术需要到的器械,并做好关于抗菌过敏的试验;术前的备血、进行常规备皮。
剖宫产术后护理研究进展罗秀珍【摘要】剖宫产术有较大的手术伤口以及较广的创面,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后有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快速康复.近年来,大量学者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注重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缩短禁食时间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6(038)006【总页数】2页(P846-847)【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综述【作者】罗秀珍【作者单位】广西凤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凤山县547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剖宫产术有较大的手术伤口以及较广的创面,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后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确保产妇顺利康复的关键[1-2]。
以往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对于产妇来说完全是被动接受,不能满足产妇的生理、心理需求,不利于产妇术后的恢复和母乳喂养。
近年来,大量学者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注重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缩短禁食时间等。
本文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当前,临床上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来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也就是在手术之后让患者先进行6 h的平卧(去枕),之后采取半卧位;手术之后禁止进食,直至肛门恢复排气之后才可进食流质;术后24~48 h留置导尿管,术后3 d才可下床活动[3]。
对于产妇来说,这完全属于被动接受,与产妇生理、心理需求不相满足,会对产妇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造成不良影响[4]。
因此,近年来大量学者对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以促进产妇快速康复。
2.1 注重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属于创伤较大的手术,手术之后的护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受产妇适应能力(心理)、对康复知识了解度以及对知识技巧(哺乳、饮食和卫生)掌握度等的影响[5]。
以往的常规护理方式忽视了健康教育。
二次剖腹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研究摘要:剖腹产是最为常见的产科手术,剖腹产属于有创手术,术后切口与子宫的收缩会带来巨大的疼痛,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正常生活,甚至使其无法正常睡眠。
同时,疼痛还会引起神经兴奋,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致使产妇的乳汁分泌变少,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正常康复。
而随着二胎的降生,产妇还会需要进行二次剖腹产,疼痛会进一步加剧,甚至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应该做好产妇二次剖腹产手术的疼痛护理工作,以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水平。
本文便通过实例研究,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二次剖腹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主要选择了200例二次剖腹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被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
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实行研究方案,且排除流产、死胎以及精神疾病等患者。
观察组患者为100例,年龄平均在26至41周岁,孕周在34至41周,手术时间为52至90分钟,术后出血量为164至307毫升;对照组患者也为100例,年龄在23至42周岁,孕周为35至42周,手术时间为57至89分钟,术后出血量为172至303毫升。
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后发现两组并无实质性差异。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生活干预以及药物干预。
认知干预主要在术前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开展知识讲座,并向患者介绍术后饮食、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方式等内容;心理干预主要是在患者入院之悉病房环境,建立和谐的病患关系。
患者由于不够了解产后的疼痛知识,很容易担心自己的疼痛会影响术后的恢复情况,因而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明疼痛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家属多多陪伴,多加安抚具有焦虑症的患者,比如可以为患者播放音乐,分散疼痛感觉,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生活干预则主要是根据产妇的术后情况,制定完善科学的饮食方案,如术6-12小时可进清淡流质饮食,并适当给予水果,保证营养充足。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摘要】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进行探讨。
在术后出血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痛、血压下降等表现,及时输血和手术处理是关键。
子宫感染可能导致发热、恶露异常等情况,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伤口裂开常表现为疼痛、恶臭等症状,需重新缝合伤口并做好伤口护理。
血栓形成可能引发肢体肿胀、发红等情况,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调整麻醉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深入了解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建议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充分留意这些并发症,以降低患者的风险。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防治处理、出血、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麻醉并发症、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通常用于促进胎儿的安全分娩。
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会出现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恢复和生产结果。
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特点,探讨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概况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剖腹产手术,在产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是患者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对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子宫感染、伤口裂开、血栓形成以及麻醉并发症等,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剖腹产术后的护理摘要:妇女在剖腹产后的身体护理必须要细心,这样才能让产妇快速恢复产前的身体状态,如果剖腹产后护理没做好,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后后遗症,给产妇以后的生活带来困扰。
因此,剖腹产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关键词:剖腹产;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96-01剖腹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将婴儿取出的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加之手术中失血、术后禁食等原因,使得剖腹产易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
那么,剖腹产术后如何做好护理呢?1 剖腹产术的影响1.1 剖腹产术对产妇的影响:通常来说,剖腹产对产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既有对手术本身的近期影响,也有对产妇的远期影响。
即近期影响:尽管剖腹产术是一种正常的手术行为,但与正常阴道分娩是有差别的,因此可能出现术后意外及一些手术并发症;远期影响:手术毕竟对机体是一种创伤,与其他手术一样对产妇也会产生一定的远期影响,这涉及到医院的手术条件、操作技术及术式等。
1.2 剖腹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正常经阴道的产儿,由于在分娩过程受到了反复宫缩和产道适度阻压,新生儿便发生了一系列形态的特别是适应机能方面的变化。
剖腹产儿分娩简单、迅速,特别是在尚未临产之前行剖腹产术的新生儿,新生儿是中枢神经未受刺激,处于胎生时期功能不全状态娩出,对母婴均能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因此,对剖腹产术的施行,应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考虑,严格掌握剖腹产手术的指征。
1.3 剖腹产术的临床并发症早期并发症:①切口出血及裂伤、凝血机制障碍等,比阴道分娩高4倍;②母体损伤;③胎儿损伤;④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妊娠晚期仰卧位时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而在剖腹产术施行硬膜外麻醉时尤其易发生;⑤剖腹产儿综合征是指以呼吸窘迫、缺氧和室息为特征的肺功能不全综合征;⑥羊水栓塞。
剖腹产时易造成羊水进入母血;⑦剖腹产须麻醉,有时发生麻醉意外。
后期并发症:①感染。
剖腹产术后感染,包括剖腹切口、宫腔、盆腔、腹腔内感染,也可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②栓塞性静脉炎;③盆腹腔粘连;④子官内膜异位症、子官肌腺症、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⑤再次妊娠的问题,剖腹产术后一般主张至少两年内不能受孕。
剖腹产术后护理的有效措施研究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护理方法对产妇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52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
结果及时、科学、人性化的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的减缓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不利影响。
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有效措施的使用,保证了产妇的安全恢复,婴儿的健康生长。
标签: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前言在临床上剖腹产手术是有效解决女性阴道分娩困难等特殊情况的手术。
通过将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
剖腹产手术作为产科较大的手术类型,剖腹产的伤口大、创伤面广,如果手术后的护理不当将很容易产生炎症和后遗症。
所以,需要加强对剖腹产妇的术后护理。
1本研究临床资料本院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一共收治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528例,年龄在22岁-45岁之间。
其中,由于头盆不称及臀位的患者有102例,巨大儿2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社会因素349例。
2 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有效措施2.1 及时的观察产妇术后的生命体征病人在术后回室以后立即对其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全面的测量,并做好保暖。
在患者的腹部切口压置沙袋,在6h以后将沙袋去除。
做好患者的尿管接通并妥善固定工作,对患者的尿液性状、尿液颜色、尿量做好观察记录。
保证输液通畅无脱落、扭曲等問题。
在剖宫产手术后的6-8小时,要严密的观察产妇的面色、精神状况等,这是因为部分的产妇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等一系列的反应,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以为内产妇术后创伤反应的出现,在剖宫产手术后的三天内,体温可能会出现略高的现象,即常见的术后吸热属于正常的反应。
但是如果产妇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不退,或者产妇在剖宫产三天后仍然发热,那么需要引起重视,查找发热的致病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
2.2剖宫产患者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的护理大部分情况下,剖宫产手术后宫底平脐或脐下。
如果产妇术后宫底脐上或更高,那么就要考虑子宫出血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主动的进行原因的查找,并作出科学的处理。
探讨剖腹产术后护理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09T10:05:50.9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作者:山巴依[导读] 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使优势十分明显的无痛分娩剖腹产手术日益普,及并成为了妇产科经常使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山巴依
新疆温泉县人民医院 833500
【摘要】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使优势十分明显的无痛分娩剖腹产手术日益普,及并成为了妇产科经常使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剖腹产术后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手术所产生的效果以及产妇本身的恢复,所以对剖腹产术后护理做出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剖腹产;护理
1 生命体征观察和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在产妇做完剖腹产术后的2h 中使用心电监护仪器对产妇的呼吸、脉搏、血样饱和度、血压等进行30s 次的检测,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如果血压平稳则可以变更为2h 检测一次。
在剖腹产术后的12h 中应当间隔4h 进行一次观察,直到观察满24h,如果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则可以变更为每天4次并连续观察3 天,当体温在37.5℃以下时,则可以变更为每天检测2 次体温直至产妇出院。
由于产妇在剖腹产手术后机体会出现免疫反应,所以术后的2 天之内体温升高但是没有超过38℃则属于正常并无需进行处理。
2 阴道出血量与子宫收缩的观察和处理
产妇的宫腔积血现象多发生在术后的2h之中,在此阶段要重视对子宫高度和收缩强度的观察,并每隔30min 就按压一次子宫,在术后的6h 中应当每小时进行一次按压。
在按压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使用一定的力度,但是要确保按压部位的准确,尤其是要避免按压伤口,同时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以及出血颜色和是否具有血块等进行观察,如果产妇的子宫具有出血较多或者收缩不良的现象,则应当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3 切口与疼痛现象的观察和护理
剖腹产手术中的切口包括纵切口与横切口,切口的长度一般为10cm 到12cm,在完成剖腹产手术后,切口会使用敷料进行覆盖。
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完成以后对切口是否出现渗液、渗血以及敷料是否存在脱落现象等做出观察并确保敷料的整洁与干燥。
要求产妇减少活动量,也可以通过使用收腹带来对产妇的腹部进行加压,在手术完成后的6h 内可以用1.5kg 且具有一定温度的盐沙袋放于产妇的切口处来促进产妇子宫的收缩并缓解其疼痛感,对于耐痛能力较差或者神经十分敏感的产妇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止痛剂,一般情况下,疼痛感觉会在手术完成后的48h内逐渐好转,但是也可能产生切口出现红肿、持续性疼痛等现象,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应当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1]。
4 对产妇的尿量进行观察
剖腹产手术后的产妇在短时间内无法下床活动,所以术后一般会使用导尿管以避免产妇的膀胱因为充盈过度而影响子宫收缩并产生大出血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的对产妇的尿量、质地、颜色等做出观察,并对尿管是否脱落或者堵塞等进行观察。
同时护理人员有必要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导尿管在2~3h 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会阴的清洁。
在拔出导尿管后的6h 中,要督促和协助产妇进行自行排尿。
对于排尿困难的产妇可以采取热敷、按揉、穴位封闭、听流水声等方法来进行辅助排尿。
剖腹产手术后的产妇在每小时的排尿量应当高于50ml,一天之内的排尿总量需要达到200ml 以上,如果产妇每小时的尿量在30ml 以下,并且伴随有脉搏减弱、血压下降或者肛门坠胀等现象,则应当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5 寒战的观察与护理
寒战指的是产妇在剖腹产手术以后出现肌肉不随意的收缩并且具有寒冷感、体温较低等现象。
这种现象容易加大产妇身体中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负担,并使机体耗氧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一般在产妇生产4h 中会自行小时如果产妇出现寒战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告诉产妇这属于相对正常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有必要在产妇进行手术室的过程中进行保温,将室温保持在24℃到26℃之间,腹腔的清洗液以及输入液体等都应当进行预热并达到37℃左右。
产后休息病房的温度要保持在22℃到24℃。
6 体位指导和活动指导
在剖腹产手术之后产妇应当去掉枕头并采用平卧位,避免呕吐物被吸入气管而引发肺炎。
在术后的6h 中,每30min 就要协助产妇活动下肢以防止产妇出现静脉血栓,提醒产妇在6h 后要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休息体位并且活动要避免强拉硬扯。
为了增加产妇的肠蠕动以实现尽早排气,护理人员应当鼓励产妇进行肢体活动。
在剖腹产手术后的24h之后可以拔掉导尿管并鼓励产妇下床做适当运用以避免腹腔脏器出现粘连[2]。
7 其他方面
剖腹产手术后的6h 中由于麻醉药药效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产妇的机体反应还比较低下,为了避免出现呕吐、咳嗽等现象应当采取禁食的方式并通过输液向产妇输送葡萄糖、维生素、蛋白质、复方氨基酸等以确保产妇机体正常运行和恢复的需要,产后一天产妇应当以流食为主如米汤、蛋汤等,切忌食用水果、豆浆、牛奶等胀气事物,当气体排通后则可以使用半流食,随后可以更改为普食,剖腹产手术后的产妇应当多食用肉皮、瘦肉、鸡蛋、水果等维生素C、维生素E 以及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有效的促进产妇血液的循环和表皮的代谢,避免食用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护理人员要向产妇阐述母乳喂养的好处并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同时要提醒产妇注意对恶露性质进行观察,在术后的6~8 周后应当进行常规性检察。
产妇在产褥期要避免发生性行为,术后6 周要重视避孕措施的采用[3]。
总之由于剖腹产生产与正常分娩具有很大的区别,而剖腹产方式相比较正常分娩而言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所以剖腹产后对产妇的护理需要精心的指导、鼓励和护理,从而为产妇身体技能的恢复、各类并发症以及疾病的预防以及婴儿的正常发育建立保障[4]。
参考文献:
[1] 顾萍.剖腹产的成功率及术后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2] 王晓青.剖腹产术后产妇早期翻身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3] 杨倩.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对剖宫产术后喂养情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2).
[4] 马美芳,王秀清.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早期翻身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