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7
材料作文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观察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3. 材料作文的结构和语言4. 材料作文的修改和润色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议论文等作文类型,引出材料作文的概念。
2. 讲解:(1)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以给定的材料为写作依据,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意、构思和表达。
(2)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的主题和角度。
(3)材料作文的结构和语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4)材料作文的修改和润色:审视作文,修改病句,优化表达,使文章更加完美。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组材料,要求学生现场进行审题、立意、构思和写作。
4. 展示: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借鉴和改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材料作文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写作水平,包括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互评和自评:了解学生对彼此作品的评价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改进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等内容。
2. 材料素材:提供一组或多组作文材料,供学生练习和写作。
3. 作文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作文评价的依据,包括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提炼能力,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写作角度。
2.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传统格式。
3. 在作文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给材料作文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给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4. 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作文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给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给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给材料作文的构思策略。
5. 给材料作文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给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给材料作文的兴趣。
2. 教学环节一: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a. 讲解审题的重要性。
b. 分析常见审题错误及其原因。
c. 示范审题过程。
d. 学生练习审题,教师点评。
3. 教学环节二:给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a. 讲解立意的作用和重要性。
b. 分析常见立意错误及其原因。
c. 示范立意过程。
d. 学生练习立意,教师点评。
4. 教学环节三:给材料作文的构思策略。
a. 讲解构思的意义和重要性。
b. 分析常见构思错误及其原因。
c. 示范构思过程。
d. 学生练习构思,教师点评。
5. 教学环节四:给材料作文的表达技巧。
a. 讲解表达的重要性。
b. 分析常见表达错误及其原因。
c. 示范表达过程。
d. 学生练习表达,教师点评。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给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作文素材库。
3.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4. 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给材料作文的概念、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
材料作文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使作文内容丰富、有深度。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素材的寻找与提炼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作文修改与评价5.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使作文内容具有丰富性和深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优秀的材料作文为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材料作文的魅力。
2. 讲解:详细介绍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寻找和提炼,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写作能力。
4. 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材料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亮点。
2. 根据给定的材料,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3.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文质量。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作文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深度,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是否恰当。
3. 收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习惯的变化。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写作比赛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写作经验。
2. 邀请作家或专业编辑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和心得。
3. 推荐学生参加写作培训班或在线写作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九、安全与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纪律:1. 确保教室环境安全,避免学生受伤或受到其他伤害。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2. 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引述材料,使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含义、特点及引述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作文的定义和作用。
b. 提问:什么是材料作文?它有哪些特点?2. 讲解:a. 讲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
b. 讲解引述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c. 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3. 实例分析:a. 分析优秀作文开头的引述方法。
b.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文开头的优点。
4. 练习:a. 让学生动手练习,创作一篇以给定材料为开头的作文。
b.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学生的作文开头。
5. 总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引述材料在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a.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作文开头的引述技巧。
b. 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理解、引述方法的掌握以及作文开头的创作。
2.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作文批改、学生互评。
3. 评价标准:a. 理解材料作文的含义及特点:能正确解释材料作文的定义,了解其特点。
b. 掌握引述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引述方法,巧妙地引入材料。
c. 作文开头创作:开头部分引人入胜,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资深作家或语文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创作作文开头时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或写作工作坊,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3.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集或文学作品,学习借鉴其中的开头技巧。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标题: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2. 材料作文的示范范文;3. 课件和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进入主题,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介绍材料作文(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与其他作文形式的区别,解释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对于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
Step 3:解析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2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范文和真实的例子,详细解析材料作文的审题要点,包括审题关键词的辨析、材料的分类理解和合理运用等。
Step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材料作文题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材料,提取主旨,确定立意,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Step 5:展示和点评(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和立意过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在学生展示和点评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Step 6: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材料作文的典型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题立意。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观点进行立意,撰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
Step 7: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篇材料作文题目,并进行审题立意,写出一篇1500字以上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材料作文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通过实际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3. 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材料作文和多角度立意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与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包括立意的新颖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
2.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是否能灵活运用并进行有效的思考。
1. 作文实例:收集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作文作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作文创作中遇到的多角度立意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
七、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多角度思考和作文创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和提高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角度立意?3. 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3. 材料作文的结构与布局4. 材料作文的素材积累与运用5. 材料作文的修改与润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结构与布局、素材积累与运用。
2. 难点:材料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
5. 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改进方向。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材料作文的写作要点。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材料作文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作文素材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写作训练:设计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4. 互动评改: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成果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写作知识。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教案设计模板【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材料作文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材料作文的思考。
2. 授课环节。
1)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技巧,包括材料作文的结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范例材料作文,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材料作文是如何写作的,以及其中的亮点和特点。
3)讲解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处理材料、如何展开论述、如何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3. 练习与训练。
1)布置材料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点评。
2)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课堂练习等。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范例材料作文、教学参考书等。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篇材料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兴趣和写作潜能?。
优秀作文——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基本审题方法,包括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品质。
3. 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4. 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2. 立意技巧: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和立意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立意角度,使作文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引发学生对审题和立意的关注。
2. 教学环节一:讲解材料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材料含义、分析材料结构。
3. 教学环节二:讲解立意技巧,如提炼中心思想、抓住矛盾冲突、发掘背后的意义。
4. 教学环节三: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和立意过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6.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审题和立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选取一道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3. 提交练习成果,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互动、练习环节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材料话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如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表达等。
3. 结合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其立意深度和广度,以及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秀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审题和立意的过程。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材料作文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与分类2. 素材的寻找与提炼3. 写作技巧的运用4. 作文修改与评价5.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素材的寻找与提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素材,并学会从素材中提炼主题。
3. 教授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4. 实践训练:让学生动手写作,锻炼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5. 作文修改与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水平。
6.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写作技巧等。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实际写作能力。
3. 示范法:通过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4. 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文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作文修改与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修改和评价过程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评价学生在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材料作文指导用书2. 辅助材料:优秀作文选集、写作技巧参考书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4. 网络资源:相关写作网站、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等教学工具齐全3. 座位安排:采用圆形或小组合作形式,便于学生交流讨论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讲解与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练习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 注重作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4.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写作水平十、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材料作文,锻炼写作能力3. 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4. 家长辅导: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提供家庭辅导支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材料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能力目标:(1)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2)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3.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二)研习新课1.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3.请同学们看篇子:2006年全国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她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表面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牧羊人,否定。
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
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①知人难,知己更难;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③摆正自己的位置④要有自知之明;⑤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8)总结: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首先,我们抓住(寻找)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确定了立意的角度有三个:乌鸦、牧羊人、孩子(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立意);其次我们抓住了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句,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材料,从中“悟”出道理,确定立意。
这正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板书)4.学以致用(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
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阅读这则材料,思考(投影):(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讨论。
(投影)对象立意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
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
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
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
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
”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思考:(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哪一个描写对象是材料的主角?(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主角的行为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从主角这一个角度立意)(5)小爬山虎在爬上墙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事?(6)爬上墙顶后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此变化?投影讨论结果:对象(7)比较立意的优劣:面对这样多的立意,我们应该怎样取舍?一般说来,较为优秀的立意是指那些立意较为新颖、认识问题较为深刻的立意。
讨论,结果投影: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运用因果推导确定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6.作业:就以下材料写议论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审题立意,拟三个写作中心。
经过艰难的谈判,美国的约瑟先生终于和中国长江医疗器械厂的厂长达成协议,约定在第二天签订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合同。
会后,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去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走边赞许地点头。
走着走着,厂长突然觉得嗓子里像有上百条小虫在爬,不由咳了一声,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连忙用鞋底擦去,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看后,一言不发,掉头便走。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了厂长家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信中说:“尊敬的厂长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和精明,但您在车间里吐痰的一幕使我彻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1)从厂长角度,可以立意:要全面提高企业领导的素质。
(2)从约瑟角度,可以立意:就是要有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从整个事件角度,可以立意:改革开放,也要注意“软件”。
板书设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4.学以致用(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
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
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阅读这则材料,思考(投影):(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讨论。
(投影)对象立意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不同角度立意。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
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
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
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
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
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
”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思考:(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哪一个描写对象是材料的主角?(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4)从主角的行为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从主角这一个角度立意)(5)小爬山虎在爬上墙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什么事?(6)爬上墙顶后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此变化?投影讨论结果:对象(7)比较立意的优劣:面对这样多的立意,我们应该怎样取舍?一般说来,较为优秀的立意是指那些立意较为新颖、认识问题较为深刻的立意。
讨论,结果投影: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运用因果推导确定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6.作业:就以下材料写议论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审题立意,拟三个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