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16.41 MB
- 文档页数:150
第一章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n I I ''sin sin =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费马原理: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全反射临界角:12arcsinn n C = 全反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元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A ,A ’的对称性)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
每一个物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
理想成像条件:物点和像点之间所有光线为等光程。
⼯程光学第⼋章知识点第⼋章典型光学系统●通常把光学系统分为10个⼤类:(1)望远镜系统(2)显微镜系统(3)摄影系统(4)投影系统(5)计量光学系统(6)测绘光学系统(7)物理光学系统(8)光谱系统(9)激光光学系统(10)特殊光学系统(光电系统、光纤系统等)第⼀节眼睛的光学成像特性1.眼睛的结构⽣理学上把眼睛看作⼀个器官眼睛包括⾓膜、⽔晶体、视⽹膜等部分⼈眼的光学构造:●⾓膜:由⾓质构成的透明的球⾯薄膜,厚度为0.55mm,折射率为1.3771;●前室:⾓膜后的空间,充满折射率为1.3774的⽔状液体;●虹彩:位于前室后,中间有⼀圆孔,称为瞳孔,它限制了进⼊⼈眼的光束⼝径,可随景物的亮暗随时进⾏⼤⼩调节;●⽔晶体:由多层薄膜组成的双凸透镜,中间硬外层软,各层折射率不同,中⼼为1.42,最外层为1.373,⾃然状态下其前表⾯半径为10.2mm,后表⾯半径为6mm,⽔晶体周围肌⾁的紧张和松驰可改变前表⾯的曲率半径,从⽽改变⽔晶体焦距;2.眼睛的视觉特性●应⽤光学把眼睛看作⼀个光学系统●⼈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敏感度不同,就形成了视觉函数●⼈眼灵敏峰值波长在555nm(黄绿光)3.眼睛的调节和适应1.调节●眼睛成像系统对任意距离的物体⾃动调焦的过程称为眼睛的调节●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称为“远点”,远点距⽤lr表⽰,正常眼lr = ∞●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称为“近点”,近点距⽤lp表⽰,正常眼的近点距随年龄⽽变化●眼睛的调节能⼒⽤“视度”来表⽰,远点视度⽤R表⽰,近点视度⽤P表⽰:●11r pR Pl l= =(8-2)●视度的单位是“屈光度”,屈光度(D)等于以⽶为单位的距离的倒数,即1D=1m-1 ●如某⼈的近点为-0.5m,则⽤视度表⽰为P=1/(-0.5)=-2D●眼睛的调节能⼒A R P=-(8-3)●在正常照明条件下,眼睛观察近物最适宜的距离为-250mm,称为“明视距离”●在明视距离下观察物体,眼睛能长时间⼯作⽽不疲劳●年龄超过45岁后,眼睛的近点远于明视距离,这时称为⽼年性远视眼即⽼花眼2.适应●眼睛能在不同亮暗条件下观察物体,这种能⼒称为“适应”●眼睛瞳孔在外界光强变化时能⾃动改变孔径,⽩天瞳孔为2mm左右,夜晚为8mm左右●当光线较暗时,杆状细胞取代锥状细胞感光,进⼀步提⾼灵敏度●从暗处到亮处称为亮适应,适应较快;从亮处到暗处称为暗适应,需较长时间3.眼睛的缺陷与矫正●正常眼的远点在⽆限远处,即眼睛光学系统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上●对于⾮正常眼来说,其远点位置发⽣变化●若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发散光束,眼睛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之前,称为近视眼●为了使近视眼的⼈能看清⽆限远点,须在近视眼前放置⼀负透镜,负透镜的像⽅焦点F ’与远点重合● f ’= lr●即负透镜的折光度与眼睛的视度相等●φ = R●折光度的单位为屈光度(D)●同理,若远点位于眼后有限远处(lr >0),只能清晰接收会聚光束,眼睛的像⽅焦点位于视⽹膜之后,称为远视眼。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本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光学工程专业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光的电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为主体内容,着重讲授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特性,光的吸收、色散、散射等现象,以及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和光在光学仪器中的传播、成像特性。
在内容上,既要保持光学学科的理论完整性,又要突出它在光电子技术中的特色。
考虑到激光技术的发展,光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应加强有关光的相干性的内容,特别注意光学原理在光电技术中的应用,并尽量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2、基本要求(1)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普通物理中的一门课程,应保持普通物理的特点,要重视现象的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对各种光学现象发生的特殊条件、实验定律的分析和归纳,认识到光是电磁波一本质上遵守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2)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是基础课,应致力于对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运动的基本现象,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阐述的正确、严格。
对某些难点作较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要使学生了解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及发现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学时建议本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篇物理光学(48学时)第一章光的本质(8学时)1、波是振动的传播。
2、波函数与波动方程。
3、光是电磁波。
4、光电效应与光量子。
5、热辐射与光束的统计性质。
基本要求:(1)让学生理解波是能量的传递,是振动状态的传递。
(2)重点讨论平面波,球面波和近轴求面波的波动方程及其运动状态与状态参量。
(3)强调相位概念在波动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光波的干涉(8学时)1、干涉的本质是振动的叠加。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波面: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等相位面称为波阵面, 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与波面对应的法线束就是 光束。
波前:某一瞬间波动所到达的位置。
光线的四个传播定律:1)直线传播定律: 在各向冋性的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相关自然现象有:日月食,小孔成像等。
2)独立传播定律: 从不同的光源发出的互相独立的光线以不同方向相交于空间介质中 的某点时彼此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3)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 的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折射光线所在的介质与入射光线所在的介质的折射率(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媒质表面,必定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 向反射(折射)出媒质的性质。
光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 S 和介质折射率n 的乘积。
各向同性介质: 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马吕斯定律:光束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 始终保持着与波面的正交性,并且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对应点之间的光程均为定值。
全反射临界角:C = arcsin 全反射条件:1) 光线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入射。
2)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共轴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中各个光学兀件表面曲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物点/像点:物/像光束的交点。
实物/实像点: 实际光线的汇聚点。
虚物/虚像点: 由光线延长线构成的成像点。
共轭:物经过光学系统后与像的对应关系。
( A , A'的对称性)完善成像: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仍然聚交于同一点。
每一个物之比,即sin Isin In' n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 光路可逆:光沿着原来的反射 费马原理: 光总是沿光程为极小,极大,或常量的路径传播。
n2ni点都对应唯一的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