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优质教案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 格式:pdf
- 大小:263.14 KB
- 文档页数:3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课时目标教学过程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精读课文 )1. 认识“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 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1. 从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 了解鲁滨逊克服的困难,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课时第 一 课 时1. 会认“畏、筏”等 14 个生字,会写“惧、凄”等 15 个生字,理解“流落、凄凉”等 20 个词语。
(重点)2. 阅读作品梗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
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借机插入对时代背景的简单介绍。
教师口述: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插图,说说图片中都有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这篇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带着狗到森林去打猎的情景;第 二幅插图描绘的是鲁滨逊到船上去取东西的场景。
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故事。
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问:为什么鲁滨逊会一个人到了这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最后是否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教具准备 一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英国报纸之父”等。
他的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
《鲁滨逊漂流记》是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初读感知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 学生初读。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认生字。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流落、凄凉”等词语。
2.让学生默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能够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让学生默读节选的片段,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使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流落、凄凉”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默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能够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1)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答: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
)图中的人物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课件1:课文插图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板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作家丹尼尔·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这位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鲁滨逊吧!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课件2: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生于商人家庭。
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晚年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
代表作品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3)课件3:《鲁滨逊漂流记》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是他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了连环画,《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滨逊的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2. 背景知识: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探讨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
2. 教学难点:理解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探讨其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敢精神。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作者:丹尼尔·笛福3. 主要内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4. 教学重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5. 教学难点:鲁滨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生活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鲁滨逊的勇敢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名著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名著,通过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阅读心得和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思考作品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的理解。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案例分析: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的现实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提纲:-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 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鲁滨逊的生存技能和心理变化- 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和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作者介绍】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英国作家。
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
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
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
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其作品可读性强。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课文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
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至荒岛,独自生存并最终获救的故事。
3. 节选内容:深入讲解节选章节,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感受其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生活智慧,激发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节选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关于荒岛求生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新授: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节选内容,分析鲁滨逊的心理变化和生存技巧。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鲁滨逊品质的理解,并进行角色扮演。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2. 要点:作者背景、故事梗概、节选内容、鲁滨逊品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重点分析鲁滨逊的品质。
2. 实践作业:学生分组,模拟荒岛求生,设计生存策略,并在班上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智慧。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内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总结等,深入理解文本。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学生能够通过鲁滨逊的故事,理解个人努力和智慧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 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文本阅读与理解:- 阅读节选内容,分析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以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
- 讨论鲁滨逊的内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帮助他生存下来。
3. 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应对策略。
- 探讨个人奋斗和自我救赎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理解并分析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存智慧和勇气。
- 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汲取生活智慧。
2. 难点:- 分析鲁滨逊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深层次主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影视片段和相关图片。
-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分析。
2. 学具:- 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本。
- 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要信息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背景介绍:- 讲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和作品背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 文本阅读与讨论:- 学生自主阅读节选内容,教师引导分析和讨论。
第二单元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
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精彩片段十分详尽地描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令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自由交流)
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1)他(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
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2)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
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
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
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
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坏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
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
)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4)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
慰自己
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