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师大四附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5.21 KB
- 文档页数:12
四川师大附中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度(上)阶段测试题九年级英语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运用(共30小题;计40分)六、选择填空(共15小题,计20分)A)从下列各题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共10小题,每小题1分;it10H) ( )31.A little boy wrote "u"and “n”on the wall.A.a;anB.a;aC.an;a( )32. - How nice the fish tastes!Could you tell me who taught you to cook it?- To be honest,I learnt it watching TV.I learn to cook many dishes TV.А.by;in B.in;on C.by;on( )33. David found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parents.A. thatB. thisC.it( )34. When you meet new words in reading,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in dictionary at once. A, make up them B. look up them C. look them up( )35. -What did Tina say?- Sorry, I didn't what she said.A. pay attention toB. get on withC. look forward to( )36. careful you are, mistakes you will make.A. The more, the lessB. The more, the fewerC. The more, the more( )37.-- Can you come to our Thanksgiving party?--Well, I don't knowA. that I can finish my work by thenB. if can I finish the work by thenC. whether I can finish the work by then( )38. He down and had a rest after he had a hard day.A. liedyid( )39. Look at the photo I took in Jinghong, Yunnan Province. place it is!A.What beautifulB. How beautifulC. What a beautiful( )40. --Will we have dinner at the Hope Restaurant?--Maybe. We'll go there if the show before 6. But I don't know if there anyfree tables then.A. will end; wereB. ends; wereC. ends; will beB)补全对话。
四川省川大附中2019届九年级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2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磨块状胆矾成粉末B.水沸腾变为水蒸气C.蜡烛受热熔化D.高粱酿制成酒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常常用作食品保护气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水B.铝合金C.液氧D.浓硫酸5.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它的含义是()A.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食盐B.20 ℃时,136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C.20 ℃时,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D.20 ℃时,100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36 g食盐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 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B 端午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D 碘受热升华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7.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8.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诺贝尔奖。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C.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D.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9:49.下列措施中,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A.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B.工厂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C.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10.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期末考试九年级 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Cl -35.5 Zn -65卷I (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成语中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白玉为床,金作马 B . 火烧赤壁 C . 刻舟求剑 D . 积土成山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O 2(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B . 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 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C .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 2的最佳方案D . 工业上采用途径丁制取大量O 2,主要是利用了N 2和O 2的密度不同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A . 物质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 反应后物质X 的质量为15gC . 物质Y 一定是单质D . 反应中Y 、Q 的质量比为6:55.2018年11月19日,第42颗和43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北斗-3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在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 2H 8N 2。
2X。
3N 2。
4H 2O。
2CO 2,其中X 的化学式是( )A . N 2O 4B . NOC . N 2O 3D . N 2O 5 6.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7.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只含有氢气B .可能只含有甲烷C .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D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8.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B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 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D . 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9.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对该元素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34 B . 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 . 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D .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10.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H 2和N 2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 (共15题;共20分)1. (1分)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轮胎爆炸B . 纸张剪成三角形C . 蜡烛燃烧D . 海水晒盐2. (1分) (2019·南阳模拟) 白色粉末硫酸铜属于()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⑤单质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⑤3. (1分)重庆山峡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将文物放入该机器内(氮气浓度:99.99%),密封三天,好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在该机器内的工作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氮气难溶于水B . 高浓度的氮气能抑制菌类的生长C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D .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4. (1分)(2018·自贡)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 . 试管架B . 长劲漏斗C . 坩锅钳D . 椎形瓶5. (1分)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6. (1分) (2018九上·徐汇期末)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B .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 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 . 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 (1分)(2017·绿园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 . 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B .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D . 表面附有石蕊的干燥纸花,放在盛有CO2气体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8. (1分) (2019九上·黄浦月考) 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项目空气甲烷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0.72 1.430.77 1.63在水中的溶解性/极难溶易溶极易溶极易溶A . 甲烷B . 二氧化硫C . 氨气D . 氯化氢9. (1分)(2016·丹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NH4H2PO4可作复合肥料B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食醋的pH,测量结果偏小C . 蔬菜、水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 . 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10. (1分) (2017九上·泰兴月考)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 . 红磷B . 硫磺C . 木炭D . 蜡烛11. (2分)(2020·章丘模拟)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 .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B .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有关C .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 .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12. (2分)(2020·新城模拟) 如表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不需要修改的是()A . AB . BC . CD . D13. (2分) (2019九上·垦利期末)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川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咸宁模拟) 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A . 葡萄酿酒B . 石油分馏C . 榨取果汁D . 海水晒盐2. (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用途均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 石墨作润滑剂活性炭作脱色剂B . 氧化铁作颜料干冰作制冷剂C . 汽油作燃料铁粉作双吸剂D . 生石灰作干燥剂用钨作灯丝3. (2分) (2019九上·东莞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 将实验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 .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把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以把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C . 加热前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净D . 过滤操作前应先让浊液静置,然后过滤,并用玻璃棒引流4. (2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 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 .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C .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D .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5. (2分) (2019九上·岐山期中) 抗癌新药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 ,下列关于西达本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西达本胺是混合物B . 西达本胺有48个原子C . 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D . 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6. (2分) (2018九上·吴中月考)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 .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增加C .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D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7. (2分) (2015九上·宜兴期末)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氧化铜石灰石化合反应钛Y化合物纯净物氧化反应合金A . AB . BC . CD . D8. (2分)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 . 将工业废水处理再排放B . 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C . 禁止焚烧秸秆,提倡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D . 将废弃垃圾焚烧处理9. (2分) (2016九上·延庆期中)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 滴水成冰B . 死灰复燃C . 木已成舟D . 积土成山10.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 . 氧气可作炼钢的燃料C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 氧气不溶解于水11. (2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 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12. (2分) (2016九上·寿光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 . 生活中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B . 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C .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在地球上储量丰富D . 从电解水得到H2和O2 ,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13. (2分) (2017九上·宝山月考) 下列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14. (2分) (2015九上·灌南期末) 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 都含有氧分子B . 都能供动物呼吸C . 都不溶于水D . 密度都比空气大15. (2分)量取25mL液体时应选用的仪器是()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A . ①②B . ①③C . ③④D . ②④16. (2分) (2020九下·新华月考)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A . AB . BC . CD . D17. (2分) (2018九上·武威月考)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化学学科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石蜡熔化B.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C.工业制取氧气,纸张燃烧D.烟花爆竹的爆炸,冰融化成水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冰水混合物C.空气D.百事可乐4.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和21%B.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C.禁止焚烧庄稼秸秆,减少空气污染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CO2、NO2等6.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原子的只有a、cB.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得氧气C.蒸发食盐水得食盐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8.下列事实与解释相一致的是A.1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水分子受热分解C.6000L氧气在加压下压缩在40L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变小D.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在该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铜、氖气B.水、金刚石C.硫酸铜、氯化钠D.液态氧、干冰10.某同学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集气瓶中水面上升远不足五分之一,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A.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B.查看装置是否漏气C.实验中可能红磷耗尽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滴加少量液体试剂C.给液体加热D.闻气体气味12.实验时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便的扑灭方法是A.用书本扑打B.用水去冲C.用湿抹布盖灭D.用泡沫灭火器13.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氮气可用作保护气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C.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D.氧气可用于气焊14.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中的“钙、碘”应理解为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15.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4证明MnO2为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B.图2用纸槽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到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直立C.图3用装置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D.图1拉活塞时,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二、填空题16.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此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改变,而______不变。
四川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5小题每 (共20题;共40分)1. (2分)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葡萄酿酒B . 凉水冻冰C . 黄瓜切片D . 辣椒剁碎2. (2分)(2020·甘孜)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其中区域“a”代表的是()A . 氧气B . 氦气C . 氮气D . 二氧化碳3. (2分) (2017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 蒸发结晶B . 检查气密性C . 滴管常规取液后直接插回原滴瓶D . 塞进橡皮塞4. (2分)(2017·柳南模拟) 关于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下列关键词描述正确的是()A . 白烟B . 火星四射C . 蓝紫色火焰D . 白雾5. (2分)(2020·嘉定模拟)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 CH4+2O2 CO2+2H2OB . 2H2O 2H2↑+O2↑C . 2Na+Cl2 2NaClD . C+2CuO CO2↑+2Cu6. (2分) (2020九上·罗湖期末)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更快—分子运动加快B .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C . 过氧化氢可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 .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7. (2分)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2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中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 .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 .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8. (2分) (2019九上·青岛期中) 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鉴别物质实验方法A二氧化碳、氮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B水与酒精分别闻气味C呼出气体和新鲜空气分别同速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蒸馏水与食盐水分别取两种液体少量,加热蒸发A . AB . BC . CD . D9. (2分) (2019九上·新华月考) 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质给它们分别加热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量()A . 第一份最多B . 第二份最多C . 第三份最多D . 一样多10. (2分) (2017九上·泰兴期中)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 液体喷出B . 污染试剂C . 酒精溅出D . 读书偏大11.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B . 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C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没有稀盐酸了,可以用稀硫酸来代替12. (2分) (2018九下·萧山开学考)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 . 用适量的水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B .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C .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13. (2分) (2018九上·苏州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是化学变化B .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如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得到氧气C .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是混合物D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是否集满14. (2分)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该用()A . 试管和胶头滴管B . 量筒和胶头滴管C . 烧杯与量筒D . 蒸发皿与烧杯15. (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B .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C .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D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16. (2分) (2018九上·银川期中)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 硫在氧气中燃烧D .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7. (2分) (2019九上·垦利期末)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019-2020 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D.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2.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剪刀.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生锈变得十分难看C.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D.我能剪出各式各样的服饰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4.下列不利于汉川市“四城同创”的做法是()A.道路洒水,空中喷雾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焚烧垃圾,扬尘作业 D .城区禁鞭,减少污染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6.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罩在烛火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 罩在烛火上方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C. 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可燃气体COD. 燃烧的蜡烛有“流泪”的现象,因为石蜡的熔点低7.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有关操作或看法错误的是()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B.加热高锰酸钾不会生成水,故试管管口不必略向下倾斜C.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加热时堵塞导气管,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D.结束实验时,要先撤导气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8.水是生命之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中也常常有“水出没”,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实验装排水法收集氢气置硫在氧气中燃测定空气中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含量烧集气瓶中的水:集气瓶中的水:量筒中的水:集气瓶中的水:解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吸收放出的热通过水体积的变冷却溅落融熔物,释气排净,后便于观察量防止集气瓶炸裂化得出O2体积H2何时收集满9.a、b 两支试管, b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现同时在两个试管内滴加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能正确表示a、b 两支试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A .B.C.D.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5.3g(1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 )A .5.6g B.4.7g C.5g D.5.3g二、填空题(每空 1 分,文字表达式每个 2 分,共19 分)11.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10mL 量筒、⑨100mL 量筒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卷)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g B/g C/g甲739乙649丙X Y6丁55Z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3.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6.“”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A.B.C .D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 .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 .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 .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8.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 、Y 、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各组含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NaC1 HC1 B.HC1 C12C.KC1O3 KC1 D.HC1O HC1 2.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铜块很难被压缩,因为铜原子间没有间隙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4.下列给物质加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B.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D.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5.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19.7 8.7 31.6 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 0 3.6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该反应中A、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6.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实验中,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7.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两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下端紧系一个气球。
四川省师大四附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煤气燃烧C. 汽油挥发D. 试管破裂2.下列各组内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是()A. 固态氮、矿泉水、水泥砂浆B. 液态氮、蒸馏水、过氧化氢溶液C. 稀有气体、氧化钾、清澈的海河水D. 金属镁、氧化汞、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3.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碳纳米管属于()A. 单质B. 氧化物C. 化合物D. 无法确定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铵根离子---NH4+1B. 两个氢分子---2HC. 碳酸钠---Na2CO3D. 氧化铁---FeO5.下列图示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原子,则其中表示氧化物的图框是()A. B.C. D.6.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所以一切微粒得到电子都会变成阴离子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C. N2、O2、CO2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 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 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8.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的是()A. NH3:+3B. NO:−2C. NaNO2:+2D. HNO3:+59.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发明了“全世界最小的机器”,将分子合成在一起,使其成为极微小的电机和传动装置,他们使得分子运动具有可控制性,只要加入能量,就能执行任务。
下列实验现象体现分子运动的是【】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B.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几粒品红,液体变红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D. 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在蓝色钢瓶中10.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A. 3N2——3个氮分子B. 2H——2个氢元素C. 2Mg2+——2个镁原子D. Fe3O4——氧化铁11.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单位是n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D. 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mol碳原子和2mol氧原子12.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已知X、Y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X2YB. XY2C. X3Y2D. X2Y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3.用化学用语填空:(1)5个亚铁离子______;(2)+2价钙元素______。
1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1)电解水实验中,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若正极产生6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mL;(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来降低水的硬度。
如图是常用自制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请介绍一种你的节水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间题(1)写出位于周期表中所标①处的化学符号______(2)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Na、ClB.O、S iC.F、C1D.He、Mg(3)笫17号元素与笫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4)2017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新发现的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其中113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h,中文名称为“鉨”。
如图为鉨原子结构示意图,x=______,该元素位于第______ 周期,鉨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16.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______.(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 (填序号).若用如图F 所示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______ 端进入(填“A”或“B”).17.图 1 为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5原因是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①图 2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 mL 刻度处慢慢移动到______ mL刻度处才停止。
(忽略红磷所占体积,忽略玻璃管和橡皮管内的体积)②对照图2实验,你认为图1实验的不足之处为______。
(填一点)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已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计算: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②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解:A、水结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试管破裂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解析:解:A、固态氮是单质,矿泉水、水泥砂浆都是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液态氮、蒸馏水、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是混合物,氧化钾是化合物,清澈的海河水是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金属镁是单质,氧化汞、冰水混合后的共存物都是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本题主要考查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学生需熟练掌握并能理解应用.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物质的分类中概念的认识和应用,难度不大.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碳纳米管是一种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A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纳米碳管只由一种元素组成,错误,故B错;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纳米碳管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故C错;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碳纳米管是一种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A。
4.答案:C解析:解:A、铵根离子的符号为NH4+,错误;B、2H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错误;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正确;D、FeO表示的是氧化亚铁,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答案:D解析:解:A、图中含有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混合物,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正确;B、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由于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正确;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是由三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因此不可能表示氧化物,故不正确;D、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该图所表示的物质为纯净物;图中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且其中一种原子为氧原子,则该分子即为氧化物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氧化物,故正确;故选:D。
根据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是否为氧化物时,首先所表示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然后还得为化合物;因此,能表示氧化物的示意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构成方面的知识,会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6.答案:D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能得到电子,例如氦原子就不能得到电子,故A错误;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有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气体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D.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也不带电,故D正确.故选:D。
A.根据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能得到电子进行解答;B.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进行解答;C.根据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进行解答。
了解微观粒子的特性的相关知识,并能依据选项灵活分析解答问题,要思考全面,考虑周全。
7.答案:D解析: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要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
故叙述错误;C、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最小的微粒,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种类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