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7
9.4 神奇的升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⑵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⑷通过实验现象和对比,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展示飞机模型,让学生观察机翼的特点。
然后猜想飞机为什么会飞。
二、新课教学(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述]: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统称为流体。
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特性。
[学生活动]: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做个简易喷雾器。
学生感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提醒学生从对比流速和对比压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总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认识升力。
取一个飞机翼模型装在支架上,把电风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当电风扇通电运转时,观察飞机模型的变化。
[讲解]:机翼的上方呈弧形,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处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
这就是升力。
多媒体动画展示升力产生的原因。
[学生看图]:观察图9-27,分析鸟类展开双翅,即使不扑打,也能在空中滑翔而不会跌下来的原因。
三、经典例题:[出示]:火车的安全线,龙卷风吹翻屋顶,赛车呈流线型。
流水“吸住”乒乓球。
[讨论]:火车的安全线的作用,龙卷风吹翻屋顶的原因,气流偏导器的作用是什么?流水“吸住”乒乓球的原因?[阅读与思考]:阅读P100。
“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航行中的水翼船。
9.4神奇的升力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
上一章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前面学生又学习了浮力,这里学习升力,既有利于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便于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
总之本节内容与浮力、液体的压强及大气压强有关,可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3、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的升力是这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
教学准备:纸条、乒乓球、漏斗、塑料吸管、水、电吹风、机翼模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检查复习提问: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集体点评。
三、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播放飞机翱翔蓝天的图片。
师:使飞机飞上蓝天的力是浮力吗?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分析飞机静止在地面上和飞翔在天空的浮力情况。
)学生:不是浮力。
师:不是浮力,因为静止在地面和飞翔在蓝天浮力一样的,如果是浮力的话,飞机就不能静止在地面上,那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使飞机升空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2、问题设计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师: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一种神奇的特性,下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1 奇妙的实验。
学生完成活动1 奇妙的实验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简易喷雾器。
教案:9.4 神奇的升力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讲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伯努利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升力在飞机、无人机、鸟类等生物身上的应用。
4.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升力的产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力的概念,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如何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解释升力。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纸飞机、水槽、吹风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飞行物体,如飞机、无人机、鸟类等,思考它们能飞行的原因。
2. 概念讲解:介绍升力的定义,讲解升力产生的原因,包括伯努利原理和流体动力学原理。
3.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升力的产生。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实验器材,将纸飞机放入水槽中。
b. 用吹风机对纸飞机吹气,观察纸飞机的状态。
c.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力的产生。
4. 例题讲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飞机的升力大小。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升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七、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产生的原因:伯努利原理、流体动力学原理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探究:观察升力的产生八、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飞机的升力大小。
已知:飞机的翼面积为S,飞行速度为v,空气密度为ρ。
求:飞机的升力F。
2. 答案: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飞机的升力F等于翼面积S、飞行速度v和空气密度ρ的乘积,即F=ρSv。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神奇的升力”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升力的概念,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升力,并理解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升力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有趣的升力现象视频(如纸飞机飞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升力吗?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二、探究升力的产生原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进行升力实验。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
三、应用升力知识(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每组选出一个生活中的升力现象,进行展示。
3. 学生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升力的应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重难点:重点: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掌握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力现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1. 邀请民航飞行员或飞机设计师,为学生讲解飞机升力的原理和设计。
2. 组织学生参观飞机制造厂,了解飞机升力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升力现象观察”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记录升力现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4神奇的升力学案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介绍升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机翼的形状:分析机翼形状对升力的影响,以图片和实物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翼的设计原理。
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 升力公式:介绍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掌握计算升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知道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升力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升力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机翼设计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机翼模型、风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机产生的升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升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机翼设计的重要性。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论。
4. 应用:讲解升力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机翼的形状与升力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升力公式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机翼产生的升力。
已知条件:机翼面积S=2平方米,流体密度ρ=1.2千克/立方米,流速v=30米/秒。
求:升力F。
2. 答案:F = 0.5 ρ S v^2 = 0.5 1.2 2 30^2 = 108牛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升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4. 神奇的升力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机翼的设计以及升力在飞行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掌握升力产生的原因。
2. 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了解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了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并掌握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掌握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通过观察模型飞机的飞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 通过对飞机升力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难点: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模型飞机、风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一段飞机飞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和空气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讲解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关系,阐述升力产生的原因。
(2) 介绍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解释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
(3) 讲解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如起飞、降落、巡航等,以及其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问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飞机升力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飞机升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飞机升力产生原因、流线型物体、空气阻力、飞机飞行状态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2. 简述流线型物体和空气阻力的概念。
3. 描述飞机的各种飞行状态,并解释其原理。
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导学设计
学点1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水、空气等物体都具有流动性,在物理学中把流动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2.实验1:倔强的纸片(如图9-4-2所示)
图9-4-2
现象分析:向两张下垂的纸中间吹气,这时两张纸中间空气的流动速度比两张纸外侧空气的流动速度____,纸向中间靠拢,说明两张纸外侧空气的压强____,内侧空气的压强____。
沿着下垂的纸条上方吹气,这时纸条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比纸条下方空气的流动速度____,纸条飘起来,说明纸条上方空气的压强____,下方空气的压强____。
3、实验2:不听话的乒乓球(如图9-4-3所示)
图9-4-3
现象分析: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向玻璃漏斗管内吹气,同时松开手,这时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乒乓球下方的空气流速____,乒乓球不会下落,说明乒乓球上方空气的压强____,下方空气的压强____。
4、实验3:简易喷雾器(如图9-4-4所示)
图9-4-4
现象分析:将一根塑料吸管弯成直角,在弯折处开一个洞,插入水中,从水平管口向里吹气,会发现有水雾从小洞喷出,这是因为吹气时小洞处气体流速变__ __,小洞处气体压强____,杯子中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压进细管被吹出。
5、归纳总结: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____。
6、学以致用:火车站台为什么要设置安全线?。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 神奇的升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神奇的升力”,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和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的产生原因。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升力演示器、纸飞机、泡沫板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飞机、直升机等升力应用的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升力的概念。
2.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升力演示器,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3. 动手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观察飞机飞行时升力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升力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6. 拓展延伸:让幼儿运用彩泥制作生活中的升力应用,如风力发电、船的浮力等。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升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出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观察实验环节,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9.4 神奇的升力》说课稿4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的第四个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升力的概念和产生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升力的效果。
这是一个触及新知识点的课程,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材重点是理解升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升力产生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到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作用力,并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分析和解释升力的产生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升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升力产生的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得出实验结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力的概念和作用;•升力产生的原理;•实验观察和实验结论。
2.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理的图示;•实验结论的引导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你是否观察到过鸟儿飞行时不用扑动翅膀就能保持在空中?请思考这是如何实现的。
2.概念与原理讲解(10分钟)接下来,我将通过PPT展示的形式给学生介绍升力的概念和作用。
2.1 概念讲解升力是指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它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研究飞行、浮力等现象都起着重要作用。
2.2 作用讲解升力产生的原理是底面受到更大的压强,顶面受到较小的压强,由此产生的压强差会使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即升力。
3.亲自体验升力(15分钟)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升力的效果,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升力的产生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塑料袋,并将其打开并吹气使其膨胀。
2. 扎好塑料袋口,并让学生将其抬起放在手掌上。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9.4神奇的升力》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重点】解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教学难点】对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一)学生实验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图1)。
图12. 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图2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图3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图45. 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图5)图56. 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
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图6)图67. 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4 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1. 升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力的定义,知道升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
2. 升力的产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知道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有关。
3.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升力在飞机、鸟类等生物飞行中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掌握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力产生的原因,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掌握升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模型飞机、流体发生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飞机飞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飞行的,引出升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升力的定义,分析升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升力与物体形状、流体速度、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升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随堂练习:安排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6. 升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介绍飞机、鸟类等生物飞行中的升力作用,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升力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力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的产生原因3. 升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4. 升力与流体速度的关系5. 升力与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升力的概念,并说明升力产生的原因。
教案: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4:神奇的升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神奇的升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升力的概念,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2. 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能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升力的概念,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
2. 能够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力的产生原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飞机的飞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飞机飞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飞机是如何飞上天空的。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升力的概念,解释升力的产生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升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神奇的升力1. 升力的概念2. 升力的产生原因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 升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升力的知识,解释自行车骑行时的感受。
答案:自行车骑行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升力,使自行车能够顺利前进。
2. 题目:请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解释吹纸实验的现象。
答案:流体压强与流速成反比,吹纸实验中,吹气速度越快,纸片受到的压强越小,因此纸片被吹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飞机的飞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升力的产生原因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 引言9.4神奇的升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升力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理解升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计算升力大小的方法;•能够解释升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教学内容•升力的概念和作用;•升力的计算方法;•升力对物体的影响。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为了让学生对升力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知识:•引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为什么风筝可以飞起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漂浮在空中?4.2 学习升力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理解升力的概念和作用。
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升力?•升力是如何产生的?•升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4.3 计算升力的大小根据教材中关于计算升力的公式和例题,教师可以讲解升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题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计算升力的大小?•升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4.4 探究升力对物体的影响设计一个实验活动或观察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升力对物体的影响。
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用纸片、风车或其他简单材料制作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观察模型的升力变化;•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升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5 总结和归纳通过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升力?升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计算升力的大小?•升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5. 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升力的相关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自学一些拓展和延伸内容,如:•阅读与升力相关的科普文章或科学实验报告;•设计一个与升力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6. 课堂评价为了检验学生对升力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如:•解答题: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升力的概念和作用;•计算练习:计算给定物体的升力大小;•实验报告:写一份关于探究升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报告。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教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一、设计意图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升力演示器、纸飞机、泡沫板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升力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升力的存在,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动手制作纸飞机,并尝试飞行,亲身体验升力的作用。
3. 互动讨论:我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和飞行体验,引导他们思考升力产生的原因。
4. 创意展示:孩子们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创作出具有升力效果的作品,展示他们的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升力的概念,知道升力产生的原因。
2.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效果,认为孩子们在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孩子们思考升力产生原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升力的原理。
同时,我还计划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馆,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4 神奇的升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太白第一中学胡晓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法、探究实验法等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自然规律的应用兴趣,引发他们好奇的心理和创造的愿望;
2、了解科学历史,加深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升降台、多媒体课件等。
【仪器材料】硬纸、塑料吸管、烧杯、玻璃杯、水、漏斗、乒乓球、纸条、裁纸刀等。
四、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启发式
五、主要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情景激趣][小游戏引入] 取一只饮水玻璃杯,将一个兵乓
球放入玻璃杯内。
不用手,也不借助任何其他器
具和物体,在不损坏玻璃杯的情况下,看谁能将
乒乓球取出。
[教师提示并演示]在乒乓球的上方用力吹一口
气,出乎学生的意料,乒乓球从玻璃杯底部快速
地“跳”了出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
就会往上方运动?是不是空气流动后压强会发
生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展示课题]9.4 神奇的升力
[尝试] 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前来
尝试,经过多次尝试均未成功。
[观察思考]
[实验] 请学生上台来演示感
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
趣,产生好奇心。
[思考讨论]
方法:如图
做法:从水平管口向里吹气
现象:水往高处流,并从管子弯折处的洞口呈雾状喷出。
[PPT展示]Flash动画演示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师引导]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引导。
[教师引导并提问]运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尝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引导归纳]以活动1(a)为例,引导学生解释现象。
[动手制作]看哪一组同学制作的
喷雾器效果最好。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思考]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尝试回答,对活动1、2、3的现象进行解释。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启发引入]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莱特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PPT展示]一架大型客机
[引导提问]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猜想:1.可能是受空气的浮力作用;
2.飞机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时才会腾飞,可见,使飞机升空的力一定与飞机的运动有关。
[PPT视频演示]机翼模型的上升(探究活动:认识升力)[观察]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
[学生猜想]
[学生观看]通过观看视频:机翼模型的演示实验,认识升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
[讨论]机翼模型上升的原因。
[PPT播放] 机翼上下方流速不同的演示视频。
[引导提问]1、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与下方的是否相等? 2、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与下方气流的速度是否相同?
[Flash动画演示]分析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引导提问]机翼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PPT展示] 鸟儿的翅膀
[引导提问]鸟儿飞行时,靠的是浮力还是升力?
[PPT展示]
[提出问题]你知道跑车尾部安装的气流偏导器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得出结论:机翼模型获得了升力。
[观看思考]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机翼上下方的流速不同。
[分组讨论]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更客观地理解机翼上下方流速的不同。
[观看思考]机翼的特点: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强差,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
[观察思考]鸟的翅膀的特点:上凸下平,呈流线型。
[分组讨论]鸟儿飞行时依靠的是升力,飞机的机翼是模仿鸟的翅膀设计出来的。
[观察思考]
[分组讨论]跑车的尾翼是上平下凸的,称之为气流偏导器。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作用在气流偏导器上的压强越大,车子的稳定性越好。
(三)生活中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事例[PPT]
(1)两船并行——不靠近;(2)火车站台——安全线。
(3)汽车疾驶——叶随迁;学生交流、解释、然后朗读,加深印象,体验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
六、板书设计
9.4 神奇的升力
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水与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生活中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事例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