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附件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2013年第1次修改)第2号修改单一、正文修改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修理、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2.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层站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并且作出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
”二、附件A修改1.删除2.6、2.8、2.9、2.10、3.11、7.1、7.5、8.2、8.8,后续的有关序号作相应调整。
2.将1.1(2)修改为:“电梯整机型式试验证书,其参数范围和配置表适用于受检电梯;”3.将1.1(3)修改为:“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的型号和编号,门锁装置、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号,以及悬挂装置的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如直径、数量),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以及制造日期;”4.将1.1(4)修改为:“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如果有)、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驱动主机、控制柜、层门和玻璃轿门(如果有)的型式试验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5.原1.1(5)调整为 1.2(4),并修改为:“用于安装该电梯的机房(机器设备间)、井道的布置图或者土建工程勘测图,有安装单位确认符合要求的声明和公章或者检验专用章,表明其通道、通道门、井道顶部空间、底坑空间、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到达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6.将 1.2的检验方法修改为:“审查相应资料。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一台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检验结果的判定【摘要】电梯安装监督检验中,施工单位需提供自检记录,根据新版的规程,对顶部空间距离的测量提出相对合理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顶部空间缓冲器压缩行程缓冲器可压缩行程2012年8月,对安装在某办公场所的一台曳引驱动电梯实施安装监督检验。
该电梯由辽宁富士电梯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型式为:有机房曳引驱动,规格型号为:TWJ800/1.0-VVVF,额定速度为:1.0m/s,弹簧缓冲器。
施工单位为沈阳长城电梯厂。
在审查施工单位的自检记录时,关于顶部空间部分施工单位填写如表1。
通过审查记录发现,该电梯轿顶可站人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为 1.05m,仅超过合格极限值0.015m,处于临界状态。
再仔细查看自检记录表格,发现其检验方法存在问题。
经询问职工单位自检人员,其采用的方法是2002版《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其内容如下: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在轿顶测量上述数据。
人撤离轿顶后,短接上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慢速提升轿厢,直到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将在轿顶测量的数据减去地坎高差即为实际顶部间距。
计算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从施工单位设计的记录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与其采用的方法相适应。
但2010年颁布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中,该项目的检验方法发生了变化,其内容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02版规程对顶部空间的检测方法十分明确,而新规程中只是提到通过计算确认,但并未明确计算方法。
继续查阅GB7588-2003,其中对顶部空间的要求是: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υ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注:0.035υ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υ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一半。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摘要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
其中3.2项是对曳引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二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本文根据电梯参数以及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测算该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为提高大家认识电梯和检验电梯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顶部空间;检验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具体要求根据TSG7001-2009,3.1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另规定A—4: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可以用下值代替: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
2 计算举例以某电梯公司的新安装的一台电梯TE-Evolution轿顶为例现场进行井道安全空间的计算。
根据检规,对轿顶顶部安全空间的检验方法为: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的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工作探讨摘要:现代社会高层建筑数量日渐增加,为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电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梯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日常使用中,经长期使用后,电梯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给居民安全造成隐患,因此电梯工作人员日常一定要加强检验,尤其是针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
本文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进行概述,并总结了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策略。
关键词: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检验;策略前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日常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高层建筑成为当前房屋建筑的主流,对于居民而言,日常生活离不开电梯,电梯应用范围较广,成为重要运输工具。
但是电梯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电梯设备加强检验,确保电梯安全。
在所有的电梯事故中,发生在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对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工作,保证电梯平稳运行,保障居民生命安全。
一、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概述将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绘制成平面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得,导轨制导行程用H1表示;H2代表电梯井道内部,从最低部件到曳引绳附件、滚轮及垂直滑动门横梁之间的距离;H3代表电梯井道内部,轿顶最高部件与井道最低部件的距离;H4代表电梯井道内部,最低水平面与轿顶乘客可站立的最大面积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可通过以下步骤对电梯井道内部空间进行测量:第一,轿厢在最顶层进行平导时先测量相关部件尺寸;第二,短接上极限、上限位及缓冲器开关,对点动上行进行检修,使缓冲器能完全接受对重;第三,检测轿门与层门地坎之间的高度差,并用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将之减去,则能得到H1-H4的结果,确保该结果满足电梯标准。
图1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二、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的检验策略电梯井道顶部与电梯导轨制导距离有相关公式规定,GB7588-2003中有相关条款对此进行了规定,其中字母v代表电梯运行速度。
(一)电梯井道顶部轿厢及内部间距离的检验缓冲器完全接受了对重时,电梯轿厢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距离需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首先,轿厢导轨可以提供进一步制导行程,需要注意该行程大小应大于等于0.1+0.035v2(m);其次,轿顶乘客可站立的最大面积水平面和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大于等于1.0+0.035v2(m);再次,井道顶最低部件和轿顶最高部件之间距离应大于等于0.3+0.035v2(m),井道顶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间距大于等于0.1+0.035v2(m);最后,在轿顶上方必须存在特定空间,该空间存在一个朝下的平面,该空间尺寸至少为0.5mx 0.6m x0.8m。
电梯中轿厢的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发布时间:2023-01-17T03:12:17.6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8期作者:袁园[导读] 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袁园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镇江分院江苏镇江 212300摘要:电梯的使用效率及其使用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电梯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状态能够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电梯检验工作,尤其是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的空间开展检验工作。
本文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电梯间工作人员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过程中所执行的工作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电梯能够实现安全平稳地运行。
关键词:电梯设备;特种设备;电梯轿厢;井道空间一、电梯检验工作概述(一)电梯检验工作开展现状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存量空间不断减少,高层建筑技术日益完善,这就导致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应用设备,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电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事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电梯安全事故经常发生,根据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在电梯安全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电梯轿厢井道的顶部空间不足而导致的,因此电梯使用者在使用电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电梯井道顶部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不断优化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保障当前电梯正常运行位置,本文针对电梯轿厢井道顶部空间检验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
我国在开展电梯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电梯检验能力以及电梯检验手段,并且不断优化自身的检验工艺,丰富检验内容,能够对电梯检验的整体效果进行保证。
结合当前电梯检验工作标准的制定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电梯检验工作所执行的操作及流程逐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与强制式电梯(防爆电梯、消防员电梯、杂物电梯除外)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前款所述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电梯)的生产(含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下同)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守本规则规定。
第三条本规则所称监督检验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根据本规则规定,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进行的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督检验);本规则所称定期检验是指检验机构根据本规则规定,对在用电梯定期进行的检验。
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以下统称检验)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安全责任,开展为保证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查证性检验。
电梯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中的结论,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论,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落实相关责任、自主确定设备安全等工作质量的判定。
第四条如果出现了有关电梯生产和检验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影响本规则技术指标和要求的特殊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要求。
第五条实施电梯安装、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检验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届满前1个月,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曳引驱动乘客电梯维保质量抽检项目序号维保项目(内容)维保基本要求1机房、滑轮间环境清洁,门窗完好、照明正常2手动紧急操作装置齐全,在指定位置3驱动主机运行时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响4制动器各销轴部位润滑,动作灵活5制动器间隙打开时制动衬与制动轮不应发生摩擦,间隙值符合制造单位要求6制动器作为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制停子系统时的自监测制动力人工方式检测符合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制动力自监测系统有记录7编码器清洁,安装牢固8限速器各销轴部位润滑,转动灵活;电气开关正常9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工作正常10紧急电动运行工作正常11轿顶清洁,防护栏安全可靠12轿顶检修开关、急停开关工作正常13导靴上油杯吸油毛毡齐全,油量适宜,油杯无泄漏14对重/平衡重块及其压板对重/平衡重块无松动,压板紧固。
15井道照明齐全、正常16轿厢照明、风扇、应急照明工作正常17轿厢检修开关、急停开关工作正常18轿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工作正常19轿内显示、指令按钮、IC卡系统齐全、有效20轿门防撞击保护装置(安全触板,光幕、光电等)功能有效21轿门门锁电气触点清洁,触点接触良好,接线可靠22轿门运行开启和关闭工作正常23轿厢平层精度符合标准24层站召唤、层楼显示齐全、有效25层门地坎清洁26层门自动关门装置正常27层门门锁自动复位用层门钥匙打开手动开锁装置释放后,层门门锁能自动复位28层门门锁电气触点清洁,触点接触良好,接线可靠29层门锁紧元件啮合长度不小于7mm30底坑环境清洁,无渗水、积水,照明正常31底坑急停开关工作正常32减速机润滑油油量适宜,除蜗杆伸出端外均无渗漏33制动衬清洁,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34编码器工作正常35选层器动静触点清洁,无烧蚀36曳引轮槽、悬挂装置清洁,钢丝绳无严重油腻,张力均匀,符合制造单位要求37限速器轮槽、限速器钢丝绳清洁,无严重油腻38靴衬、滚轮清洁,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39验证轿门关闭的电气安全装置工作正常40层门、轿门系统中传动钢丝绳、链条、胶带按照制造单位要求进行清洁、调整41层门门导靴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42消防开关工作正常,功能有效43耗能缓冲器电气安全装置功能有效,油量适宜,柱塞无锈蚀44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工作正常45电动机与减速机联轴器螺栓连接无松动,弹性元件外观良好,无老化等现象46曳引轮、导向轮轴承部无异常声,无振动,润滑良好47曳引轮槽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48制动器上检测开关工作正常,制动器动作可靠49控制柜内各接线端子各接线紧固、整齐,线号齐全清晰50控制柜各仪表显示正确51井道、对重、轿顶各反绳轮轴承部无异常声,无振动,润滑良好52悬挂装置、补偿绳磨损量、断丝数不超过要求53绳头组合螺母无松动54限速器钢丝绳磨损量、断丝数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55层门、轿门门扇门扇各相关间隙符合标准56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工作正常57对重缓冲距离符合标准值58补偿链(绳)与轿厢、对重接合处固定、无松动59上下极限开关工作正常60减速机润滑油按照制造单位要求适时更换,保证油质符合要求61控制柜接触器,继电器触点接触良好62制动器铁芯(柱塞)进行清洁、润滑、检查,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63制动器制动能力符合制造单位要求,保持有足够的制动力,必要时进行轿厢装载125%额定载重量的制动试验64导电回路绝缘性能测试符合标准65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对于使用年限不超过15年的限速器,每2年进行一次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对于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限速器,每年进行一次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工作正常66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试验工作正常67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动作试验工作正常68轿顶、轿厢架、轿门及其附件安装螺栓紧固69轿厢和对重/平衡重的导轨支架固定,无松动70轿厢和对重/平衡重的导轨清洁,压板牢固71随行电缆无损伤72层门装置和地坎无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各安装螺栓紧固73轿厢称重装置准确有效74安全钳钳座固定,无松动75轿底各安装螺栓紧固76缓冲器固定,无松动77紧急救援到达现场时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注册号××××××
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
监督检验(自检)报告
(适用:安装或移装)
使用单位
设备代码
设备名称
设备类型
设备型式
施工类别
自检单位
检验日期年月日
单位名称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
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制定,适用于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安装(或移装)监督检验。
2.本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
写,字迹应当工整,修改无效。
3.本报告无检验、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和检验专用
章或者公章无效。
———————————————————————————————————————————————————————————
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监督检验(自检)报告
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监督检验报告附页
附表1 门锁啮合长度,层门间隙,门地坎距离检测记录单位(mm)
单位(mm)
单位:载荷(%)kg;电流(A)
附表6 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测量表(单位:mm)。
浅析电梯新标准中顶部安全空间的变化及检验时的把握尺度摘要:电梯新国标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由于顶部空间尺寸在涉及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而且不会因使用而产生变化,如何准确把握标准中的尺寸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笔者在检验和抽查时电梯顶部空间相关案例,结合新国标的相关要求进行梳理,为该项目的检验判定尺度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电梯标准安全空间检验判定1 顶部空间要求及案例电梯的顶部空间要求为了保护轿顶人员和电梯设备,为此在规定顶层高度时考虑了各种不利的情况,并留有充分的安全余量。
由于该空间尺寸对检验可能会造成风险[1],在检规中,井道顶部安全空间是由前期资料审核作为检验的起止点和现场核查确认两个步骤来保证的。
井道安全空间主要涉及五个尺寸:①导轨的空间裕量,即0.1+0.035v²(m);②检修人员的站立的最低要求,即1.0+0.035v²(m);③检修人员防夹的最小尺寸,即0.3+0.035v²(m);④轿厢顶部的导靴、门系统的防碰撞距离和防钢丝绳附件卷入的最低要求,即0.1+0.035v²(m);⑤紧急条件下人员在轿顶上的安全空间,即0.5m*0.6m*0.8m 空间(任何一面朝下即可)[2]。
由于五个尺寸中,检修人员对③和⑤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下面列举2个案例对其进行说明。
1.1案例一:某电梯额定载荷为450kg,相应的,轿厢面积不超过1.3m²,由图可见,轿厢投影到轿顶时,轿顶被反绳轮和轿架上梁分成4个空间,1.3米²变成了4个小于0.325米²独立空间,不满足0.5*0.6*0.8任何一面向下的矩形立体放置空间,检验人员便要求在轿架顶增设一个检修平台,进而满足其标准需要。
(附图1)(附图2)由附图2电梯轿顶的示意图可见,被轿顶梁和反绳轮切割的3块轿顶空间都不能满足0.5m*0.6m*0.8m任何一面朝下的空间要求。
但是,在对该条款的理解应该是:此长方体空间并不是用于容纳一个人,它是与桥顶站人空间相结合而达到的一个有效而实用的安全空间。
将以上分析告知电梯制造厂(中奥电梯有限公司),制造厂表示该电梯出现上述问题,应该是安装单位现场安装时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所导致。
为确定引起该问题的原因,检验员再次前往现场查看,测得曳引机最高部件与井道顶距离只有140mm(如图4所示),即如果将曳引机提升到与井道顶接触,则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间垂直距离的最大允许值为43mm。
由于电梯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受到拉力时会发生伸长变形,所受的拉力越大,其变形量越大,当钢丝绳伸长量与对重缓冲距离的最大允许值相同时,当电梯处于最顶层平层状态,对重撞板便与缓冲器发生接触。
当钢丝绳伸长量大于对重缓冲距离的最大允许值时,电梯在到达最顶层平层之前,对重就与缓冲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梯控制系统未检测到电梯到达平层,故曳引机仍然会按上行方向旋转,导致曳引轮与曳引绳产生相对滑动现象,同样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检验员测得该井道顶层高度仅为4.011m,将以上数据再次反馈给电梯制造解决该电梯顶部安全空间不足的问题。
3结语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关系到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安全,在监督检验中,检验员要严格按照检规的要求,对轿顶安全空间进行把控,消除由于轿顶安全空间不足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同时,如果检验员在电梯监督检验中发现非常规问题且无法通过更改安装设计方案进行解决时,应及时反馈给电梯制造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检或损失。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1号修改单[S].
反比。
图7短边距引起的结构剪切破坏示意图
参考文献
80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空间检查
当对重缓冲器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轿厢导轨长度应能够提供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
程。
2.轿顶可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
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面的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3.井道顶最低部件与
a)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包括b所述的
导靴、钢丝绳附件等)应不小于0.3+0.035V2(m)。
b)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或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不应小于
0.1+0.035V2(m)。
4.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500mmX600mmX800mm的空间。
检验方法:
1.轿厢空载,短接上限位、上极限开关和对重缓冲器电器安全
开关,以检修状态点动使轿厢缓缓上行,直至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打开层门,量出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高度差。
2.在轿顶上,使轿厢在上端站平层,用卷尺测量各距离。
制导
行程从上导靴上缘量到导轨顶端;站人平面从轿顶面量到垂直上方的井道顶;轿顶固定设备从上梁或控制盒等最高部件量起;导靴、曳引绳附件也是从最高的部件量起。
3.量出的尺寸减去第一步骤得出的地坎高度差,即是电梯的顶
部间距。
注意事项:
1.进入检验现场,应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2.应检查,检验用的量具和仪器应在计量检定合格的有效期
内,并有检验单位的设备编号。
3.在进入轿顶检查前,先将电梯呼至下一层站,用三角钥匙
打开层门;先按轿顶急停开关后,才能进入轿顶,进入轿
顶后,将轿顶检修盒的转换开关转至检修位置,然后打开
急停开关;在轿顶检修运行。
绝缘电阻仪
电梯阻绝缘电的测量:
动力和安全电路不小于0.5兆欧,其他电路不小于0.25兆欧。
检验:用500V数字兆欧表分段测量,首先要断开电源和脱开微机等电子设备,然后从电机接线的接线柱上和安全回路、门联锁回路的接线端子上测量其对地(PE接线柱)的绝缘电阻。
再从各控制信号回路的接线端子测量其对地的绝缘电阻。
起重机绝缘电阻的测量:
1.工作电压大于和等于48V的控制线路,用500V兆欧表测
量控制柜(屛)主电路,控制电路各相间及各相对地的
绝缘电阻1兆欧,一般环境中不低于0.8兆欧,潮湿环境
不低于0.4兆欧。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其阻值一般不低于
0.5兆欧,潮湿环境下可降低至0.25兆欧,整个电路的绝
缘电阻,应连接一起测量,不应分段测量,测量时应按下列顺序和要求进行:
a)断开为起重机供电的地面上的总电源开关,并有专人守
护;
b)测量主电路绝缘电阻时,应断开动力线路、照明、信号及
控制电路的电源,并取下熔断器熔体;
c)起重机上开关和控制屏上主电源开关,均应处于闭和状
态;
d)机构电动机直接采用凸轮控制器控制时,控制器应处于闭
合状态;采用主令控制器合接触器控制时,接触器应用手或工具使之处于闭合状态;
e)用手或工具使总电源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
f)由于单相负载的存在,测量带电体对地绝缘电阻时,可能
导致绝缘电阻为零,从而产生误判断,因此测量时应断开各相线上的负载;
g)用兆欧表测量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带电体对金属结构的
绝缘电阻,测量时,金属结构上的测量点应选择鱼嘴夹容易夹住的部位,用锉刀除掉铁锈、油漆,露出金属光泽。
3.用500V兆欧表测量起重电磁铁的绝缘电阻(略);
4.新装或长期不用的电动机,使用前应检查电动机绕组间
和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以及转子绕组滑环对地和滑环间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每1kV工作电压不得小于1兆欧,380V工作电压用500V兆欧表测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兆欧。
5.绝缘电阻仪使用方法(见使用说明书):
a) 将电源开关“POWER”键按下;
b)根据测量需要选择测试电压(有1000V,500V,250V供选择);
c)根据测量需要选择量程开关(RANGE);
d) 将被测量对象的电极接本仪表相应插孔;
e) 测试电缆时,插孔G接保护环;
f) 压下“PUSH”测试开关,测试即进行,当显示值稳定后,
即可读值,读值完毕松开“PUSH”开关;
f) 将输入线“E1”或“E2”接至被测对象地端,“L”接至被测线路端,要求“L”引线尽量悬空;
h) 如果仅最高位显示“1”即表示超量程,需要以高量程取
数;当量程按键处于“压下”时则表示绝缘电阻超过2000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