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顶部空间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4
1.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520轮):2.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3.无机房乘客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4.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5.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400轮):6.无机房载货电梯底坑深度尺寸计算:7.无机房载货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8.****无机房乘客电梯顶层高度尺寸计算:乘客电梯顶层高度空间尺寸计算根据轿厢图查得已知参数:1、采用φ520轿顶轮(万向轮);2、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轮H1=3375mm(直梁3090、万向轮总高605);3、门地坎上表面至导靴、油盒平面H2=3040mm(导靴150、油杯120);4、门地坎上表面至轿顶面为H3=2400+35=2435mm(轿厢净高2400、加强筋35)。
一、电梯运行速度为v=1.0m/s:采用GT-HC-L7缓冲器,压缩行程F=200+87=287mm;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287=3997mm;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287=3462mm;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287=3757mm;当电梯运行速度v=1.0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000mm。
二、电梯运行速度为v=1.5m/s:采用OH-175缓冲器,压缩行程F=150+175=325mm;A、重要部件: 0.3+0.035V2+H1+F= 0.3+0.035V2+3375+325=4078.75mm;B、导轨导向: 0.1+0.035V2+H2+F=0.1+0.035V2+3040+325=3543.75mm;C、轿顶站人空间:1.0+0.035V2+H3+F=1.0+0.035V2+2435+325=3838.75mm;当电梯运行速度v=1.5 m/s时,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顶层高度须>4100mm。
电梯顶层高度、底坑深度要求及计算作者:蒋敏胡平正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6期[摘要]电梯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只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本文主要是对顶层高度、底坑深度的要求及其计算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梯;顶层高度;底坑深度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35-01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包括一个轿厢,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轿厢至少运行在两列垂直的或者垂直倾斜度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安装了电梯,电梯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电梯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顶层高度国标要求:GB7588-20035.7.1.1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与位于轿厢投影部份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m)8.13.2轿顶应有一块不下于0.12m?的站人用的净面积,其短边不小于0.25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2)所述及的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件之间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6×0.8(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电梯理论考试题一、填空题。
(每空0.5分,合计40分)1、(1)应当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
采用梯子作为通道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通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区间的通道不应当高出楼梯所到平面( 4M );②梯子必须固定在通道上而不能被移动;③梯子高度超过( 1.5M )时,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当在(65--75 )之间,并不易滑动或者翻转;④靠近梯子顶端应当设置把手。
(2)通道应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3)机房通道门的宽度应当不小于( 0.60M ),高度应当不小于( 1.80M ),并且门不得向房内开启。
门应当装有带钥匙的锁,并且可以从机房内不用钥匙打开。
门外侧应当标明“机房重地,闲人免进”,或者有其它类似警示标志。
2、(1)在控制屏和控制柜前有一块净空面积,其深度不小于(0.70M ),宽度为(0.50M )或屏、柜的全宽(两者中的大值),高度不小于(2.0M );(2)对运动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以及人工紧急操作的地方有一块不小于( 0.50M*0.60M )的水平净空面积,其净高度不小于( 2.0M );(3)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并且相差大于( 0.50M )时,应当设置楼梯或者台阶,并且设置护栏。
3、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当符合下述要求:标称电压/V 测试电压(直流)/V 绝缘电阻/MΩ安全电压( 250V )(≧0.25)≤500 ( 500V )(≧0.50)>500 ( 1000V )(≧1.00)4、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 0.1+0.035V2 )(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 1.0+0.035V2 )(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 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 不小于( 0.3+0.035V2 )(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 0.1+0.035V2 )(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 )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浅析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本文针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主要是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就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这显然不满足相关要求。
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通常都会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影响。
具体分析TSG T7001-202x《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的要求如下: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列四个条件:其中所述的顶层空间前提是对重完全压在其缓冲器上,(即缓冲器行程的90%以上被压缩)。
轿壁厚度30mm 上下封头点焊连接,围壁与围壁之间采用M6螺栓连接,连接紧固可靠,强度和尺寸均符合国标要求。
19、轿顶护栏的设计轿顶护栏设置于轿厢顶部用于对维修人员起保护作用。
在轿顶上部设置轿顶护栏,由国标可知当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大于850mm时,轿顶护栏高度需做到1100mm ,由土建图可知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300小于850mm,轿顶护栏做到1100mm符合国标要求,轿顶护栏尺寸为1235×950同时符合国标要求:轿顶上部有一块不小于0.5m×0.6m的水平净空面积。
设计如图:(1为护脚板,满足国标要求)21、门系统的说明资料(含开锁区域的尺寸说明)a)轿门型式和开门净尺寸本项目选用宁波申菱中分式自动开门变频门机,开门净尺寸800× 2100,规格如图如下:b)层门型式、开门净尺寸宁波申菱中分式层门装置,开门净尺寸800*2100,附图如下:c)轿门与关闭后的层门间的水平距离为L=54mm(最外层)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mmd) 开锁区域的说明图(门刀长度为600mm)开锁区域即为轿厢停靠层站时在地坎上、下延伸的一段区域。
当轿厢底在此区域内时门锁方能打开,使开门机动作,驱动轿门、层门开启。
轿门机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离合装置碰触厅门机引发两门机同时动作。
开锁区域即离合装置的动作距离57mm。
层门门锁装置的结构安装示意图:e)门板悬挂装置和导向装置简图轿门板悬挂装置厅门板悬挂装置22、电梯轿厢架计算一、计算方法:XJK630/1.0 (VVVF)电梯轿厢部分的主要受力部件,它由上梁、直梁、下梁、拉条以及联接它们的若干紧固件组成。
计算时,视上、下梁均为简支梁,其中上梁作用载荷为电梯额定起重量、轿厢净重(包括附件)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并作用在上梁中央,下梁则假定5/8的额定起重量和轿厢净重的总各均布于下梁上,再加上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集中于下梁中央,上下梁均需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而且梁则进行强度,细长比,惯性矩计算二、基本参数与代号:1.Q1——电梯额定起重量与轿厢净重之和,对本电梯Q1=1630kg2.Q2——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对本电梯Q2=108kg3.L——上、下梁跨度对本电梯L=155cm4.W X——单根钢对X——X轴抗弯矩对本电梯W X=108.3cm3(上梁)W X=116.8cm3(下梁)5.J——单根钢对X——X轴惯性矩,对本电梯:上梁J=866.2cm4下梁J=934.5cm46.E——材料弹性模量,对钢材E=2.1×107N/cm27.[σ]——许用正应力,对上、下梁[σ]=8788N/cm2对直梁[σ]=10546N/cm28.[Y]——上、下梁许用挠度,对本电梯[Y]=L/960=175/960=0.1823cm9.[λ]——直梁许用细长比,[λ]=160具有拉条,且连接点高度不超过直梁自由长度2/3时[λ]=120其它应情况而定三、轿架计算:1.上梁:将上梁简化为右图形式,由材料力学可知最大弯矩及最大挠度均发生在上梁中央剖面上,其值为:M max=(Q1+Q2)L/4Y max=(Q1+Q2)L3/96EJ最大正应力为:σmax= M max/2W X=(Q1+Q2)L/8W Xσmax=26580×175/8×108.3=5368.8N/cm2<[σ]=8788N/cm2Y max=26580×1753/96×2.1×107×866.2=0.082<[Y]=0.1823cm∴上梁强度与刚度足够.2.下梁:将下梁简化为右图形式,其中q为5/8Q1均布作用于下梁上面引起的载荷集度:q=5/8Q1/L=5×25500/8×175=91.07N/cm由材料力学可知,考虑q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1max=ql2/8 Y1max=5qL4/768EJ考虑Q2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2max=Q2L/4 Y2max=Q2L3/96EJ∴最大正应力:α=M amax/2W X=ql2/16W x+Q2L/8W xmax=(qL2+2Q2L)/16W x代入数据:αmax=(91.07×1752+2×1080×175)/16×116.8=1694.7N/cm2<[α]=8788N/cm2∴下梁强度足够Y max=Y1max+Y2max=5qL4/768EJ+Q2L3/96EJ=L3/96EJ(5Q1/8+Q2)代入数据:Y max=1753/96×2.1×107×934.5(5×91.07×175/8+1080)=0.0314<[Y]=0.01823cm ∴下梁强度足够3.直梁:分别置于轿厢西侧,由于载荷在轿厢内分布不均及直梁与上、下梁为刚性结点特性,直梁受到拉伸与变曲的组合作用,记:P——电梯额定起重量对本电梯P=1000kgB——桥厢内净宽对本电梯B=150cm。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C)A. 10天B. 20天C. 1个月D. 15天2.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的有关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电梯使用单位的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
(A)A. 电梯检验安全技术规范B. 电梯产品标准C. GB7588-2003等有关电梯的国家标准D. 电梯产品说明书3. 自动扶梯的电气安全电路的导线,其名义截面积。
(B)A. 不应小于1mm2B. 不应小于0.75mm2C. 应大于0.75mm2D. 应大于等于1mm24.电梯轿顶护栏的扶手外缘和井道中的任何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
(D)A. 大于0.1mB.小于0.12mC. 小于一个人的手臂长度D. 小于0.1m5.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当轿厢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长度应提供不小于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D)A. 1.0+0.035v²B. 0.035v²C. 0.3+0.035v ²D. 0.1+0.035v²6.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如果补偿绳的公称直径为13mm,则张紧轮的节圆直径最小应为 mm。
(B)A. 520B. 390C. 260D. 1307.下列关于蜗轮蜗杆传动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A. 传动平稳B. 传动比大C. 效率高D. 运行噪声低8.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如果底坑深度大于 m,且建筑物的布置允许,应设置进底坑的门。
(C)A. 2.0B. 2.20C. 2.50D. 1.809.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每个层门地坎下的井道壁应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垂直表面,它的高度不应小于。
电梯顶部空间计算举例分析⼀台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层站数为15层15站,对重和轿厢缓冲器的⾏程均为0.273m,现场测量出数据如下:①轿厢导轨提供不⼩于0.1+0.035v2=0.207(m)的进⼀步制导⾏程,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367m;②轿顶可以站⼈的最⾼⾯积的⽔平⾯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平⾯之间的⾃由垂直距离不⼩于1.0+0.035v2=1.1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827m;③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于0.3+0.035v2=0.4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107m; b.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部分之间的间距不⼩于0.1+0.035v2=0.207(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0.957m;④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于0.1+0.035v2=0.207(m)的制导⾏程,底层平层时对重⾄导轨顶距离实测量值为0.907m;⑤底层平层时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为400mm;顶层平层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为340mm。
问:1、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距离为400mm,是否满⾜要求?试计算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多少?2、如果对重有⼀⾼度为0.150m的凳⼦(安装在对重下⽅⽤作调整钢丝绳长度的可拆卸钢墩)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多少?3、有另外⼀台速度相同的电梯,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度2.000m,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为200mm。
通过轿厢顶层空间及对重制导⾏程计算,得出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3.000m时,电梯公司将最⼤允许距离标为2.500m,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还要考虑轿厢护脚板的⾼度。
这种情况如何救援?解:1、计算轿厢侧①、②、③a、b中,4个数据满⾜标准后有多少余量:顶层空间距离-(A+0.035v2)-对重缓冲器⾏程①1.367-0.207-0.273=0.887(m)②1.827-1.107-0.273=0.447(m)③a 1.107-0.407-0.273=0.427(m) b 0.957-0.207-0.273=0.477(m) 上述4个数据取最⼩值0.427m(2)计算满⾜标准要求,对重导轨制导⾏程的有多少余量:底层平层时对重⾄导轨顶距离-(0.1+0.035v2)-轿厢缓冲器⾏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间距④0.907-0.207-0.273-0.400+0.340=0.367(m)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0.367(m)0.427与0.367相⽐,取最⼩0.367(m)所以: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距离为400mm是不满⾜要求的,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允许值是0.367(m)。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法规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梯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1. 美国和加拿大: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 顶层平台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2. 英国和欧洲: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3. 中国:
电梯顶层高度 = 楼层高度 - (2 * 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 - 顶层平台高度
其中,电梯停靠的楼层高度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所能到达的最高楼层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仅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具体公式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同时,电梯顶层高度也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电梯设备重量、电梯运行速度、电梯停靠楼层数量等,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023版电梯检规与2009版检规对比
2023 版电梯检规与 2009 版检规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1. 井道下方空间的防护:2009 版检规要求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
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而 2023 版检规取消了这种要求,仅要求对重安全钳有效。
2. 制导行程:2009 版检规要求电梯顶部空间不小于
500mm,2023 版检规则取消了这一要求,改为通过表格和图示的方式
让人更加直观的计算顶部空间。
3. 底坑设施与装置:2009 版检规要求底坑中有停止装置双稳态、红色、标识、防误操作等要求,而 2023 版检规则取消了这些要求,改为取消 2PPE 型电源插座,将井道灯开关换成了井道照明操作装置。
4. 检验结论:2009 版检规分为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
不合格四种结论,而 2023 版检规则改为合格、不合格、整改后合格三种结论。
总体来说,2023 版电梯检规更加人性化和与时俱进,更加注重
电梯的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
电梯覆盖距离计算公式
电梯覆盖距离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
首先,需要考虑电梯的运行速度和所覆盖的楼层高度。
一般来说,电梯的速度通常以米每秒(m/s)来表示,而楼层高度则以米(m)来表示。
假设电梯的速度为v(m/s),楼层高度为h(m),那么电梯覆盖一层楼的时间为h/v秒。
如果有n层楼需要覆盖,那么总的运行时间就是nh/v秒。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所覆盖的距离就是速度乘以时间,即v(nh/v) = nh米。
另外,如果考虑电梯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梯覆盖距离:
D = (v^2/2a) + vt.
其中,D表示电梯的覆盖距离,v表示电梯的速度,a表示电梯的加速度,t表示电梯加速到最大速度所花费的时间。
这个公式考虑了电梯加速和减速所需的时间,因此更加准确。
总之,电梯覆盖距离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电梯的速度、楼层高度以及加速度来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
link appraisement
徐晓辉
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是电梯的一个重要尺寸,它关系到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维保和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文通过一
起日常检验中发现的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不足的案例,从安全角度对其结构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
总结归纳了电梯顶部空间不足的处理方法。
图1 伸缩式轿顶护栏
④综合以上②③两种方法同时实施,但因顶部空间相差
太大,且需更换缓冲器,仍不合适。
⑵在第二步的分析得知,顶部空间不足是由于轿顶护栏
太高所导致的,若将护栏高度从1.1m降为0.7m,则计算
可知能满足顶部要求,但由于井道壁离轿顶外侧水平方向自
0.85m,护栏高度应不小于1.10m,则轿顶护
栏高度又不能满足要求。
⑶顶部空间是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保证设备的安
全,轿顶护栏是保证检修时轿顶作业人员的安全,既要满足
顶部空间要求,又要满足轿顶护栏要求,可采用伸缩式轿顶
足:电梯在正常运行时,轿顶护栏为
0.70m,满足顶部空间要求,电梯检修运行时,轿顶护栏为
1.10m,满足轿顶护栏要求;
②电气开关要求满足:电气开关1验证护栏高度为1.10m,
闭合时电梯检修电路才能接通,保证检修时护栏高度为1.10m,。
曳引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现场检验计算分析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备的特种设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电梯的安全性必然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开展电梯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1]。
其中3.2项是对曳引电梯井道安全空间的检验,轿顶安全空间是对轿顶设备及维护保养和人员的安全的保护,保证轿顶安全空间是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结合检规的具体要求,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该满足的四个条件;二是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要求[2]。
本文根据电梯参数以及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结合检规要求,测算该电梯轿厢顶部的安全空间,为提高大家认识电梯和检验电梯的工作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特种设备;曳引电梯;顶部空间;检验1 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具体要求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
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这样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则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
根据TSG7001-2009,3.1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内容与要求:(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④轿顶上方应当有一个不小于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即可)。
Exploring the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Traction Driven Elevato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Counterweight OvertravelDONG Wei(Qianxinan Prefecture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Xingyi 562400,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esting method for the top space of a newly installed traction drive elevator ca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formity between the top space of the car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 over travel.And through verification examples,measure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elevator car on the top level and the over distance of the counterweight.Through this method,calculat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op space of the elevator does not meet the relevant current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and propose rectification measures.Keywords :elevators;top space;buffer;over range distance;compression stroke探析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董委(黔西南州特种设备检验所,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本文提出了新装曳引驱动电梯轿厢顶部空间的检验方法及与对重越程距离的关联性,对轿厢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距离进行符合性判定。
轿壁厚度30mm 上下封头点焊连接,围壁与围壁之间采用M6螺栓连接,连接紧固可靠,强度和尺寸均符合国标要求。
19、轿顶护栏的设计轿顶护栏设置于轿厢顶部用于对维修人员起保护作用。
在轿顶上部设置轿顶护栏,由国标可知当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大于850mm时,轿顶护栏高度需做到1100mm ,由土建图可知轿顶与井道壁的自由距离300小于850mm,轿顶护栏做到1100mm符合国标要求,轿顶护栏尺寸为1235×950同时符合国标要求:轿顶上部有一块不小于0.5m×0.6m的水平净空面积。
设计如图:(1为护脚板,满足国标要求)21、门系统的说明资料(含开锁区域的尺寸说明)a)轿门型式和开门净尺寸本项目选用宁波申菱中分式自动开门变频门机,开门净尺寸800× 2100,规格如图如下:b)层门型式、开门净尺寸宁波申菱中分式层门装置,开门净尺寸800*2100,附图如下:c)轿门与关闭后的层门间的水平距离为L=54mm(最外层)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mmd) 开锁区域的说明图(门刀长度为600mm)开锁区域即为轿厢停靠层站时在地坎上、下延伸的一段区域。
当轿厢底在此区域内时门锁方能打开,使开门机动作,驱动轿门、层门开启。
轿门机通过固定在其上的离合装置碰触厅门机引发两门机同时动作。
开锁区域即离合装置的动作距离57mm。
层门门锁装置的结构安装示意图:e)门板悬挂装置和导向装置简图轿门板悬挂装置厅门板悬挂装置22、电梯轿厢架计算一、计算方法:XJK630/1.0 (VVVF)电梯轿厢部分的主要受力部件,它由上梁、直梁、下梁、拉条以及联接它们的若干紧固件组成。
计算时,视上、下梁均为简支梁,其中上梁作用载荷为电梯额定起重量、轿厢净重(包括附件)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并作用在上梁中央,下梁则假定5/8的额定起重量和轿厢净重的总各均布于下梁上,再加上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集中于下梁中央,上下梁均需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而且梁则进行强度,细长比,惯性矩计算二、基本参数与代号:1.Q1——电梯额定起重量与轿厢净重之和,对本电梯Q1=1630kg2.Q2——补偿装置和电缆重量之和,对本电梯Q2=108kg3.L——上、下梁跨度对本电梯L=155cm4.W X——单根钢对X——X轴抗弯矩对本电梯W X=108.3cm3(上梁)W X=116.8cm3(下梁)5.J——单根钢对X——X轴惯性矩,对本电梯:上梁J=866.2cm4下梁J=934.5cm46.E——材料弹性模量,对钢材E=2.1×107N/cm27.[σ]——许用正应力,对上、下梁[σ]=8788N/cm2对直梁[σ]=10546N/cm28.[Y]——上、下梁许用挠度,对本电梯[Y]=L/960=175/960=0.1823cm9.[λ]——直梁许用细长比,[λ]=160具有拉条,且连接点高度不超过直梁自由长度2/3时[λ]=120其它应情况而定三、轿架计算:1.上梁:将上梁简化为右图形式,由材料力学可知最大弯矩及最大挠度均发生在上梁中央剖面上,其值为:M max=(Q1+Q2)L/4Y max=(Q1+Q2)L3/96EJ最大正应力为:σmax= M max/2W X=(Q1+Q2)L/8W Xσmax=26580×175/8×108.3=5368.8N/cm2<[σ]=8788N/cm2Y max=26580×1753/96×2.1×107×866.2=0.082<[Y]=0.1823cm∴上梁强度与刚度足够.2.下梁:将下梁简化为右图形式,其中q为5/8Q1均布作用于下梁上面引起的载荷集度:q=5/8Q1/L=5×25500/8×175=91.07N/cm由材料力学可知,考虑q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1max=ql2/8 Y1max=5qL4/768EJ考虑Q2单独作用时,下梁的最大弯矩与最大挠度分别为:M2max=Q2L/4 Y2max=Q2L3/96EJ∴最大正应力:α=M amax/2W X=ql2/16W x+Q2L/8W xmax=(qL2+2Q2L)/16W x代入数据:αmax=(91.07×1752+2×1080×175)/16×116.8=1694.7N/cm2<[α]=8788N/cm2∴下梁强度足够Y max=Y1max+Y2max=5qL4/768EJ+Q2L3/96EJ=L3/96EJ(5Q1/8+Q2)代入数据:Y max=1753/96×2.1×107×934.5(5×91.07×175/8+1080)=0.0314<[Y]=0.01823cm ∴下梁强度足够3.直梁:分别置于轿厢西侧,由于载荷在轿厢内分布不均及直梁与上、下梁为刚性结点特性,直梁受到拉伸与变曲的组合作用,记:P——电梯额定起重量对本电梯P=1000kgB——桥厢内净宽对本电梯B=150cm。
4.6.25一台电梯,额定速度为1.75m/s,层站数为15层15站,对重和轿厢缓冲器的行程均为0.273m,现场测量出数据如下:
①轿厢导轨提供不小于+=(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367m;
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827m;
③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1.107m; b.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m),顶层平层时实测值为0.957m;
④当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有不小于+=(m)的制导行程,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实测量值为0.907m;
⑤底层平层时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400mm;
顶层平层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为340mm。
问:
1、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距离为400mm,是否满足要求试计算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2、如果对重有一高度为0.150m的凳子(安装在对重下方用作调整钢丝绳长度的可拆卸钢墩)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3、有另外一台速度相同的电梯,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高度2.000m,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为200mm。
通过轿厢顶层空间及对重制导行程计算,得出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3.000m时,电梯公司将最大允许距离标为
2.500m,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成都特检李文鹏(0) 9:08:46
还要考虑轿厢护脚板的高度。
成都特检李文鹏(0) 9:10:48
这种情况如何救援?
深圳特检梁治强(6) 9:11:18
解:1、计算轿厢侧①、②、③a、b中,4个数据满足标准后有多少余量:顶
层空间距离-(A+)-对重缓冲器行程① b 上述4个数据取最小值0.427m(2)计算满足标准要求,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的有多少余量: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轿厢缓冲器行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面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④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m)与相比,取最小(m)所以:电梯企业标注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距离为400mm是不满足要求的,对重撞板
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m)。
2、计算是否满足对重导轨制导行程时要增加凳子高度
底层平层时对重至导轨顶距离-(+)-轿厢缓冲器行程-轿厢撞板与缓冲器项面间距+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距+凳子高度
④
则: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m)3、电梯公司将最大允许距离标为2.500m,我们还需要考虑极限开关打板的长度,以确保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中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顶层平层时上极限距离+轿厢极限开关打板垂直高度-对重缓冲器压缩行程 +所以该电梯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的最大允许值是题图-2极限开关打板影响m,电梯公司标为2.500m 不符合要求。
最大允许值计算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