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1)
- 格式:ppt
- 大小:827.00 KB
- 文档页数:22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2022-12-12《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金色的鱼钩》篇1长征15* 金色的鱼钩15金色的鱼钩(a、b案)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读准字音.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语.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检查预习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三. 分段.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第二课时目的要求: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二.学习第三段.1. 默读课文第三段.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四.巩固练习.(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
『15.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1)《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体裁是小说,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金色的鱼钩》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深受感动和鼓舞。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也正是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夸张)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革命英雄。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这句话中的“意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中指导员对老班长有三种称呼,这三种称呼的含义是什么?。
②A.ái B.āi A .李阳中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 .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育年轻一代、制造奇特生活的根本途径。
C .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效劳活动,助力盐城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 .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比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含答案15.金色的鱼钩一、标准化试题: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颧.骨〔quán〕 两鬓.〔bìn〕 搪.瓷〔táng〕 咽.着鱼汤( y àn) B.收敛.〔liǎn〕 粗糙.〔cāo〕 搀.扶〔ch ān 〕 青稞.面〔kē〕 C.抽噎.〔yē〕 红锈.〔xiù〕 和.药〔hu ó〕 宿.营地〔sù〕 D.瞻.仰〔zhān〕 威逼.〔xi é〕 疙.瘩.〔gē da 〕鼓一鼓劲.〔jìn〕2.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
A.抽噎 红绣 班白 奄奄一息 B .严历 收敛 疙瘩 热气腾腾C.搪瓷 粗糙 青稞面 无边无崖 D .颧骨 两鬓 宿营地 喜出望外3.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A.qiángB.qiǎngC.jiàng牵强( ) 倔强( ) 身强力壮( ) 强词夺理( ) 挨饿( )挨着() 挨打()挨家挨户〔〕③A.sù B.xiǔ C.xiùA.住宿()星宿()一宿() 宿营地( )4.以下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CA. 看到丈夫要去掀开帐子,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我吗?”B. 今日双休日 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模型展览馆,令我喜.出.望.外.。
C.同学们你.拥.我.挤.地下楼梯,显得很有秩序。
D.在医生和护士们的努力下,这个奄.奄.一.息.的战士最终得救了。
5、以下句子有语病的一 项是〔 〕6. 以下诗句中,与战斗无关的一项为哪一项〔〕7. 下面对《金色的鱼钩》课文题目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1五、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二、抓住描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文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熟悉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保全大局、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心里的思想情感,有情感朗诵课文。
教学准备:PPT课时:一课时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窗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种描述方式?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谁吗?3.大家都亲切地称号他为“老班长”。
他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拯救了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今天就让咱们去熟悉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二)预习探讨一、检查重点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指名读,重点找待优生)喜出望外:目不转睛:三长两短:奄奄一息:3、提出不睬解的词语师生一路解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的动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高贵品质。
(三)合作探讨1.师:在1935年秋季,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课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那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读读课文,想一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着哪些困难?师:是的,他们眼前就碰到了难题,那就是缺少食物。
(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
)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熟悉。
所以老班长只好“他就处处去找野草”。
指名说对“到处”的理解。
2.老班长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指导员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何等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 老班长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窗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份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单元《钓鱼乐趣》中的第15课《金色的鱼钩》。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鱼钩的历史与文化,掌握鱼钩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学习制作一个简单的鱼钩,并探讨钓鱼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钩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文化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鱼钩及其使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钩的制作技巧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鱼钩的分类、使用方法以及钓鱼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鱼钩、制作材料(如铁丝、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钓鱼场景,引发学生对钓鱼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鱼钩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了解鱼钩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展示不同类型的鱼钩,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它们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3)讲解制作简易鱼钩的步骤,并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易鱼钩。
(2)进行钓鱼游戏,让学生体验钓鱼的乐趣,并观察鱼钩的使用效果。
4. 环保教育:(1)讨论钓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2)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鱼钩的历史与文化2. 鱼钩的分类与使用方法按形状分类:长柄钩、短柄钩、圆柄钩等按材质分类:碳钢钩、不锈钢钩、钛合金钩等3. 制作简易鱼钩4. 钓鱼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钩在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2)制作一个简易鱼钩,并说明其使用方法。
(3)谈谈钓鱼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
2. 答案:(1)鱼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鱼钩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智慧和技艺,钓鱼活动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3.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威胁严峻疙瘩奄奄一息粗糙抽噎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要求写词语。
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主要人物有哪些?地点:___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___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瞻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7.朗读课文,文中写到“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请把原文中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再读课文,我知道:(1)填空题∶《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______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____________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还(2)老班长为了给病号增加营养,想到了什么办法?()A.钓鱼B.摘树叶C.打野兽 D买青稞9.通过(上网翻阅《》)搜集到相关资料: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______个省,翻越______座大山,跨过______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______公里。
10.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共产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15.金色的鱼钩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15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目录课前导入01字词学习02课文浅析0301课前导入趣味引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无数忠于革命、舍生忘死的革命前辈。
为了革命的理想,纵然是牺牲在草地里、雪山上,他们也不曾后悔,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长征中一位老班长的故事!助读资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02字词学习易读错字两 鬓 作 料bìnzuò多音字缝féng(缝补)fèng(门缝儿)咽yàn(吞咽)yān(咽喉)yè(哽咽)多音字熬áo(熬粥)āo(熬白菜)宿sù (宿舍 住宿)xiù(星宿)xiǔ(三天两宿)理解词语威胁:衰弱:弥漫:使遭遇危险。
造句: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身体)不强健;虚弱。
本课指“我们”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造句:心脏衰弱的人不能做剧烈的运动。
(烟尘、雾水、水等)充满;布满。
本课指夜幕降临。
造句:江面上大雾弥漫,船只被迫停止了航行。
理解词语严峻:收敛:挽救:严厉;严肃。
造句:在战场上,他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造句:听了父亲的忠告,他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
从危险中救回来。
本课指鱼能挽救革命战士的生命。
造句:“最美教师”用自己的身躯,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谱写了一首生命赞歌。
辨析词语威胁 威逼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表示用武力或权势吓唬、压迫人。
“威胁”运用范围比“威逼”广。
对象除具体人以外,也可用于政治、军事、自然界等方面,还用于抽象事物,如威胁生命。
15.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
)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
”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4.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课题:15、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撰写人:李鹤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再见了,亲人》讲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节课,就让跟随红军老班长的脚步,一同走进草地深处,去看一看当年那金色的鱼钩吧。
(齐读课题)。
二、扫清字词障碍1、学习生字词:颧骨两鬓搪瓷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三、感知课文内容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一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2.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3、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
交流反馈: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出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思考:1、“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它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衣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