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课题:金色的鱼钩课型:略读课时:一课时学习流程教与学【合作学习】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任务一、二、三认真读课文1遍,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认识的字词,并读给大家听,完成任务一。
1、认读写生字词任务一★①读、记、写下面的词语:(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②多音字我知道: (拼音书写要规范)()例句:昨天,王小明在宿()舍里学习了一宿()宿()有关星宿()的知识。
()2、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任务二★①通过读课文,能够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要人物有()()和()个()的战士。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老班长讲了几件事,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2、 3、 4、主要内容:快速、正确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三。
3、学习课文写法。
任务三★①课文中如何描写老班长?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笔、直线画出。
从上面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动?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红色、曲线画出?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③感悟理解句子A:“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我”有这种感受?B:“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明明是生了红锈的鱼钩,怎么会闪烁出灿烂额金色的光芒?怎么理解这句话?【展示探究】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1、通过学习全篇课文,说一说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此任务主要是读,要大声读,读正确,多读、提示:在文中找一找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多读,这些句子能让你感展示一定要把握住两个时间:展示时间和评补时间【总结评价】本节课,我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喜出望外”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用诗歌导入,揭示题目1.老师当堂背诵毛泽东的诗《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你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位红军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课文题目。
)(1)朗读课文题目,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2)读到“金色”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感,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3.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师:“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又会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甲:老班长既要像“上级”一样,在小战士们遇到困难时安抚他们,不断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还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最新资料推荐------------------------------------------------------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4、() : 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一、自主学习(17 分钟)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0 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知识准备:(4 分钟) 1、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 500 任务的感余里地,横宽 300 余里地,面积约 15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 米以上。
红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 2、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语句是为泥质沼泽。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
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 分钟)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 1、熬(o) 夜,不要误读成āo ;抽噎(yē) ,不要误1 / 12读成 y 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 5 月至 9 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奄(yǎn) 奄一息,不要误读成yān 。
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2、疙(ɡē) 瘩(dɑ) , dɑ 为轻声。
3、收敛(liǎn) 眼睑( ji 2、揭示课题:(1 分钟)ǎn ) 3、自学目标:(1 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鱼钩。
①、我能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上面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品质,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金色的鱼钩”所象征的含义,本课教案设计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配乐诗朗诵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爱护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让学生在初读中把握课文的整体,在细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自主体会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整个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理解,同时积累素材和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制作重点句子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1.教师课件出示《七律·长征》,配乐朗诵。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导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近一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3.导思: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想继续读书的强烈兴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画下来,然后多读几遍。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课型:预习+展示总课时:1课时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
3、我能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我能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链接】草地:人人都说,草地是绝地。
放眼望去,纵横数百里,苍苍茫茫,渺无际涯。
草丛河沟交错,淤黑色的积水散发出腥臭气味,腐草结成的表面十分松软,泥泞不堪,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之下,是满布机关陷阱的大泥潭,行人只要稍一不慎,失足其间,就会陷于灭顶之灾。
许多红军将土就在这样的沼泽草地中,失足陷入泥潭,站在一边的战友却无从援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患难与共的战友慢慢地沉下去,永远留在那泥沼之中。
战士们抬着向导,选择草根较密的地方,一步一跳,艰难地行进着,并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个又一个路标和安全标记。
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
变幻无常的草原气候,时而晴空万里,暑气蒸腾;时而乌云翻滚,浓雾弥漫,风雨冰雹降临。
每逢夜晚,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
没有了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
红军战士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
【新知探究】1、我能快速阅读课文三遍,从课题入手,思考下面的问题:(1)课题为“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2)与“鱼钩有关的句子还真不少,我能用“”画出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篇1温馨: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知识链接】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自主学习】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鬓发()青稞()搪瓷()熬夜()收敛()疙瘩()抽噎()生锈()奄奄一息()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二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喜出望外:2.目不转睛:3.三长两短:4.奄奄一息:通过查字典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三.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并思考: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3、讨论。
4、定向。
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
(以感情朗读为重)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3.总结文章拟题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简评:目标最后表述为“学习目标”,每一条目标都要包含有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和行为结果。
如第一条: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主要事件梳理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另外,目标的提炼要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匹配,与课文内容匹配。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透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
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貌?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阿,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期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述。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2】篇〗【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一、复习导入:1935年的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我们一行四人,在无边无涯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疾病缠绕着我们,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了让我们能熬出这草地,老班长挖野菜,拾干柴,用缝衣针做鱼钩钓鱼来照顾我们,他熬坏了双眼,饿干了身体,最后晕倒在水塘边,牺牲在这草地上。
这就是我们的老班长,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英雄。
表达完对老班长的崇敬之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题上——金色的鱼钩。
二、围绕“鱼钩”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前4个自然段写“做鱼钩”,那后面呢2、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概括。
3、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描写“鱼钩”的句子,并看看它出现在“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的哪个环节?三、回忆下面所学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
1.《花脸》买花脸——戴花脸——演花脸——因花脸惹祸——撕花脸朗读描写“花脸”外形的句子。
2、《一个苹果》捡到苹果——第一次传苹果——第二次传苹果——吃苹果朗读描写“苹果”的句子。
3、《鸡毛信》拿到信——去送信——藏信——丢信——把信送到朗读描写“鸡毛信”样子的句子。
4、归纳一下:对“鱼钩、花脸、苹果、鸡毛信”外形的描写出现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四、用同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如果以下列两种事物为作文的题目,我们该怎样理出写作思路1、出示:花灯我的《三国演义》课外书2、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出写作思路。
3、交流分享。
4、思考:在你的作文中,对花灯、《三国演义》课外书外形的描写,你会安排在哪里?5、教师准备:(1)花灯做花灯——交花灯——选花灯——挂花灯——赏花灯——保存花灯做花灯环节重点描写花灯的外形。
(2)我的《三国演义》课外书买《三国演义》——读——做《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保存《三国演义》买《三国演义》环节对书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