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 格式:ppt
- 大小:632.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2024年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嘱托,用一根鱼钩拯救了三个小病员,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学习: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2. 课文内容理解:了解故事背景,理解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3. 语法知识:学习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习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故事背景,分析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3. 重点句子:通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3)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
(2)炊事班长忠诚可靠,舍己为人,勇敢坚强。
(3)示例: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仿佛是天空中的眼睛,注视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应章节为《金色的鱼钩》。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传承革命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金色的鱼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讲解: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旨和写作技巧。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正确认读、书写3. 课文内容:主旨、写作技巧4. 例题与练习:典型题目及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简述文章主旨。
(3)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短文。
答案:(1)略(2)文章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用金色的鱼钩钓鱼,喂养伤病员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3. 文章主旨的把握4.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应用5. 例题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确保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15.金色的鱼钩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人物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金色的鱼钩”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注意“钩”字的写法,区别钓鱼的“钓”字)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预设: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15.金色的鱼钩 分层练习人文素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语文要素:通过对话、心理描写和小说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一、用横线画出每组加点字中读音错误的一项,并将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 青稞.(gu ǒ) 抽噎.(y ē) 颧.骨(qu án) 搪.瓷碗(t áng) ________ 2. 收敛.(li ǎn) 搀.扶(c ān) 瞻.仰(zh ān) 奄.奄一息(y ǎn) ________ 二、在括号里写出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在横线上写出人物的品质或特点(填序号)。
A. 一心为他人B. 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C. 饱经风霜1. “……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 )_______2.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 )_______3. (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基础巩固基本核心素养新课标( )( )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目( )转( ) 三( )两( ) ( )( )一息喜( )望( ) 热气( )( ) 无( )无( )1. 上面的词语中,描写人物神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选词填空。
脆弱微弱衰弱1. 老班长微微地睁开眼睛,用( )的声音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2. 看着我们的身体一天天( )下去,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3. 老班长说:“小梁,你不要太(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