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呼吸(1)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人体的呼吸”一课教学设计
陆晓金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学》
【年(卷),期】2022(38)2
【摘要】通过改进并创新膈肌与肋间肌运动的模型,运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解决是什么原因导致胸廓的大小与肺内气压的变化,理清呼吸运动的原理,从而理解“是胸廓的扩大或缩小,导致吸气或呼气”的难点,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陆晓金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探究——“人体的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以合作探究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人体的呼吸”一课教学为例
3.“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人体的呼吸”(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5.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自主与互动、模拟与感悟中成长——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一课教学实录与点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年级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呼吸,听起来好像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吧?其实它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高科技的机器,而呼吸系统就是它的一部分,负责把氧气送进身体,同时把二氧化碳排出去。
你想想,空气中漂浮着的氧气,像是给咱们的身体送来的“营养快递”,每天都要准时送到。
每次我们深吸一口气,感觉就像是大口喝了一杯清爽的饮料,真是太舒服了。
其实咱们的呼吸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蹈,首先是鼻子,咱们的“空气门”。
鼻子里有很多小毛毛,像个守门员,能把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挡在外面。
然后空气经过咽喉,走进气管,这就像一条宽广的高速公路,通往咱们的肺部。
肺就像两个大气囊,呼吸的时候它们会膨胀,像气球一样,吸入空气的时候,整个胸腔都感觉充满了力量。
到了肺部,氧气和血液发生了亲密接触,这个过程就叫做气体交换。
氧气被血液吸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却被释放出去。
就像一对好朋友,互相帮忙,互相扶持。
想象一下,氧气就像是一位贵宾,受到热烈欢迎,而二氧化碳就像是赶来送别的朋友,离开时总带着点不舍。
不过,呼吸可不仅仅是吸气和呼气这么简单。
我们每一次深呼吸,都是在给身体充电,增强免疫力。
说实话,呼吸就像给我们大脑送氧气,帮助我们思考清晰,注意力集中。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深呼吸能让你瞬间放松,像是给心灵放个假。
生活中总有各种烦恼,深吸一口气,呼出不快,顿时清新无比。
呼吸也跟运动息息相关。
运动的时候,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时候肺部就像个勤快的小工厂,拼命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
你在跑步的时候,会发现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这就是身体在努力工作,给肌肉加油。
简直就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比赛,肺部的“工人”们加班加点,毫不怠慢。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一下肺活量。
肺活量就是你一次性能吸进的空气量。
就像是一个气球的大小,气球越大,能装的空气就越多。
练习深呼吸和游泳等运动,都能提高咱们的肺活量,呼吸得越顺畅,感觉就越棒,真是棒呆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必背知识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的作用主要包括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然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呼吸道内的结构如鼻毛、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等,共同协作以阻挡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通过咳嗽等方式将其排出体外。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与呼吸肌 (如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密切相关。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气体被呼出体外。
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
当吸气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氧气便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便由血液进入肺泡,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样,就完成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呼吸中枢 (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来实现对呼吸运动的控制。
体液调节则主要通过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等)来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六、呼吸的意义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
通过呼吸作用,人体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呼吸还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酸碱平衡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省实附中于立青一、教学设计概述(一)设计思路概述本教学设计尽可能利用各种亲身感受导入课堂,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上根据七年级上册学的植物的呼吸作用让学生回忆起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人体除了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利用吸入的氧来氧化细胞内的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便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本教学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调查、分析资料、收集资料、动手测量、测算、取样等活动使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出呼吸道的作用,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积极参加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本章还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和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2.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3.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意义;4.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尝试了解并学会分析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过程和方法目标:1.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2.培养探研能力及运用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3.提高自主合作、沟通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关注呼吸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关注环境中空气质量的自觉性。
3.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运动的过程、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提高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培养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
人体的呼吸过程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1、呼吸系统的结构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部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鼻腔是气体进入呼吸道的第一站,它内有粘膜分泌粘液,能够滤除空气中的异物和微生物。
气管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道,其壁由弹性软骨和平滑肌组成,可以防止气道坍塌。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出来的管道,分为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最后连接到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其壁非常薄,方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2、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呼吸系统,人体可以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中,参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生能量。
同时,将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保持机体内的气体浓度平衡。
此外,呼吸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维持酸碱平衡。
第二部分:呼吸过程的步骤1、呼吸的吸气阶段吸气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其过程包括胸腔的扩张和空气的进入。
在吸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大,肺部内压力下降,空气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肺部。
此外,吸气时喉咙的气道会打开,气管和支气管扩张,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部。
2、呼吸的呼气阶段呼气是呼吸过程的第二步,其过程包括胸腔的收缩和空气的排出。
在呼气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松弛,胸腔收缩,肺部内压力增加,空气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在呼气过程中,肺部内的二氧化碳会随着空气被排出体外。
3、肺泡气体交换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其壁非常薄,方便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在肺泡中,氧气会从肺泡内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与此同时,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第三部分:肺泡气体交换的原理1、氧气的扩散在肺泡内,氧气通过肺泡壁扩散到血管内。
氧气的扩散是依靠浓度梯度进行的,即在肺泡内氧气浓度高,血液内氧气浓度低,氧气会顺着浓度梯度从高到低扩散到血液中。
人体的呼吸相关知识点总结1. 呼吸器官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呼吸器官。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可以过滤、加热和湿润空气。
咽腔既是呼吸道又是食道的一部分,它与鼻腔连接,空气从这里通过至下一部呼吸器官。
气管是一根管状结构,它将空气从咽腔引导至支气管。
支气管是气管的分支,它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它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 呼吸的过程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当人体吸气时,肺腔内压力降低,导致空气从外界进入肺部;当人体呼气时,肺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空气从肺部排出。
呼吸的过程受到呼吸肌和膈肌的控制,当这些肌肉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导致吸气;当这些肌肉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导致呼气。
3. 呼吸的中枢调控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和桥脑,它受到来自大脑皮层、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的调控。
当体内氧气含量降低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化学感受器会发送信号给呼吸中枢,促使呼吸加快或加深,以增加氧气供应或排出二氧化碳。
机械感受器位于肺部,它感知肺部的充盈程度并调节呼吸频率和幅度。
大脑皮层可以通过意志控制呼吸,如在进行运动时加快呼吸速率。
4.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部的毛细血管和肺泡之间。
当人体吸入空气时,氧气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会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
这个过程受到浓度梯度和膜的渗透性等因素的影响。
一旦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完成,血液会通过循环系统输送至全身各处,以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5. 呼吸与健康正常的呼吸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深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和氧气供应,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放松。
不良的呼吸习惯,如浅表呼吸、喘气等,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
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炎等,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总之,人体的呼吸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
通过掌握呼吸相关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从而维护身体健康。
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结构及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一、课前预习1、我们说,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如果没哭出来,医生会拍拍他的屁股,让他哭出来,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二、合作探究1、呼吸系统的组成(请看书43页图Ⅳ—25)总结出2、呼吸道的作用阅读课本44页“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吸道是气体的通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②呼吸道上有作支架,保证畅通。
③鼻腔前部有鼻毛,鼻毛能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能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能空气。
从而得出,呼吸道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④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⑤喉部有__________吞咽时盖住喉入口处,阻止食物进入_________。
⑥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表面有________可分泌黏液。
纤毛摆动将尘粒、细菌和黏液送到咽部经_________排出体外,形成______。
3、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你知道为什么吗?4、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5、为什么感冒时呼吸不畅?6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三、达标训练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2.呼吸系统中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3.呼吸道都是由或作支架。
4.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A.喉结B.会厌软骨C.环状软骨D.甲状软骨5.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A.鼻B.咽C.肺D.喉6.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喉关肿胀,喉腔变小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D.鼻黏膜充血肿胀7.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咀嚼B.消化C.说话D.吞咽8.用鼻呼吸的目的是什么(A.鼻腔能湿润空气B.鼻腔能温暖空气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D.鼻腔能清洁空气9.鼻在呼吸时对清洁空气有重要作用,其中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 )A.灭菌B.温暖空气C.过滤空气D.湿润空气10.我们的鼻腔吸进的空气和口腔吃进的食物,进入人体后有一共同的通道是()A.口腔B.咽C.喉D.气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习目标:1、学会测量胸围长度,并会计算胸围差。
苏科版人体的呼吸试讲逐字稿《人体的呼吸》1 利用生活镜头,创设指向明确的教学情境师:投影晨练人群、潜水运动员、刚出生婴儿的照片,引入话题: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
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得出结论:无论是特殊人群,还是普通人群,时刻都需要进行呼吸。
[点评]从日常生活镜头引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情境,由生活中的呼吸现象,引发学生学习与呼吸有关内容的欲望。
2 感受与体验呼吸,进一步营造教学氛围师:投影森林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先来感受一下呼吸。
仔细体验一下:深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先平静呼吸,后进行深呼吸。
感受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鼻孔前气流的变化:呼气时有热气出来;呼吸时胸部有起伏;深呼吸比平静呼吸时进出的气体多等。
[点评]学生观察森林画面,在轻松的背景音乐声中感受和体验呼吸,说出呼吸时鼻孔前气流和胸部的起伏变化等。
课堂氛围营造合理,学生置身于生命课堂浓浓氛围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3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有关呼吸的问题师:关于呼吸,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想知道哪些问题?生:想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是怎么回事,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应养成哪些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本节课我们选择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呼吸运动等内容,好吗?[点评]学习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定学习的主题,体现了教学民主,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愿望被尊重。
4 联系生活经验,写出呼吸器官名称师:请同学们联系小学自然学习的知识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气体进入人体经过了哪些器官?生:有的板演,有的在学习笔记上写人体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点评]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将使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5 分小组选择学习内容,开展小组自主与合作学习师:将呼吸系统的各器官分成鼻、咽和喉、气管和支气管、肺4项,由班级5组同学(共5组)自主选择4项中的一项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时注意思考投影上的思考讨论题,各小组推选自主学习后进行交流发言的小组代表。
⼈教版七年级⽣物下册(第三章⼈体的呼吸)复习学案(1)⼈教版七年级(下)⽣物(第三章:⼈体的呼吸)第⼀节:呼吸道对空⽓的处理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1、⼈体的呼吸系统由、组成。
其中是由、、、、组成的,是⽓体进出肺的通道。
2、⼈体为什么要进⾏呼吸活动?答:知识点⼆:呼吸道的作⽤1、⿐:①②③2、咽:是和的交叉通道。
3、喉:①喉的软⾻———会厌软⾻②喉肌:③喉腔:4、⽓管和⽀⽓管:总括:呼吸道的作⽤:知识点三:呼吸道卫⽣1、吃饭时不要⼤声说笑2、正确发声⼩结复习题⼀、选择题。
1、⼈体的呼吸系统包括()A、喉和⽓管B、呼吸道和肺C、⿐、咽、喉、⽓管、⽀⽓管D、⽓管、⽀⽓管2、痰液中往往含有进⼊⼈体的灰尘和细菌,它形成于()A、⿐腔黏膜B、喉腔侧壁C、⽓管和⽀⽓管黏膜D、肺3、⾷物和⽓体的共同通道是()A、⼝腔B、咽C、喉D、⾷道4、下列不具有清洁空⽓功能的器官是()A、⿐B、咽C、⽓管D、⽀⽓管5、⽓体进⼊⼈体的通道顺序是()A、⿐.咽.喉.⽀⽓管.⽓管B、⿐.喉.咽.⽓管.⽀⽓管C、⿐.咽.⼝腔.喉.⽓管.⽀⽓管D、⿐.咽.喉.⽓管.⽀⽓管ABCD6、边说边笑吃东西,⾷物容易误⼊⽓管,其原因是()A、⽓流冲击,声门裂开⼤B、⽓流冲击,喉腔扩⼤C、会厌软⾻没能盖住喉⼝的⼊⼝D、环状软⾻扩⼤7、下列不是⿐的功能的是()A、⿐腔黏膜内含有⼤量的⽑细⾎管,可以温暖寒冷的空⽓B、⿐腔前部⽣有⿐⽑,可以清洁进⼊⼈体的空⽓C、⿐腔内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进⼊体内的⼲燥的空⽓D、⿐是⽓体进⼊肺的唯⼀的通道8、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A、以免污染地⾯B、痰⾥含有⼤量的病菌C、痰⾥含有⼤量的真菌D、⽓管内分泌的黏液脏9、感冒时常常感觉呼吸不畅的原因是()A、⽓管分泌的黏液增多B、⿐涕量增多C、⿐腔黏膜充⾎D、环状软⾻扩⼤10、下⾯关于呼吸道的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是⽓体进出肺的通道B、呼吸道可以使空⽓温暖C、呼吸道可以使空⽓湿润D、呼吸道可以清洁空⽓中的所有有害物质11、⽓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A、有“C”形软⾻⽀架B、肌⾁较松驰C、⽓管壁较硬D、周围有肌⾁牵拉12、⼥⾼⾳歌唱家的声带特点是()A、较长B、较短C、较宽D、较窄13、⽤⿐呼吸⽐⽤⼝呼吸好,这是因为()A.⿐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杀死细菌B.⿐黏膜有纤⽑,能阻挡细菌C.⿐黏膜有嗅细胞,能产⽣嗅觉D.⿐腔使空⽓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14、呼吸道黏膜上的⽑细⾎管和下列哪项呼吸功能直接有关?()A、湿润吸⼊的⼲燥空⽓B、过滤尘埃C、⽓流畅通D、湿润吸⼊的冷空⽓15、北欧⼈的⿐⼦较⼤,作⽤是()A、使⼈漂亮B、使⿐孔较⼤C、使⿐腔较长D、使⿐⽑较多⼆、识图作答1、下图是呼吸与吞咽关系⽰意图,据图回答(1)填出各部分的名称1 23 45(2)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的通道。
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 呼吸道。
- 鼻腔。
-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同时黏膜内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 咽。
- 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它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 喉。
- 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喉由多块软骨作支架,其中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 气管和支气管。
- 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内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2. 肺。
-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由许多肺泡组成。
二、呼吸运动。
1. 胸廓的组成。
- 胸廓由胸骨、肋骨、胸椎和肋间肌等组成。
2. 吸气过程。
-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这样胸廓的容积增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3. 呼气过程。
-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
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这样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1. 原理。
- 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依靠肋间肌和膈肌等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测量胸围差。
- 方法:受测者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测量者先测量受测者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测量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两次胸围长度之差即为胸围差。
胸围差可以反映胸廓容积的变化,进而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强弱。
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第16节《人的呼吸》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呼吸的基本概念,以及呼吸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自己身体的生理现象充满好奇。
在课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了解呼吸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呼吸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的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的过程。
2.难点:呼吸过程的微观解释,学生对呼吸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呼吸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呼吸现象,记录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呼吸过程的奥秘,分享观察到的呼吸现象。
5.知识拓展:讲解呼吸过程的微观解释,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作用。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知识点1 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左肺2叶,又肺三叶。
注意:咽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它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器官,它有软骨作支架,可以使喉腔内气体通畅。
知识点2 呼吸道的作用1、呼吸各器官的作用(1)鼻: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
温暖:鼻腔内表面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的刺激鼻的作用湿润: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清洁: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的气体中灰尘(2)气管和支气管:①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通畅②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③能产生痰清洁气体2、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内气体的通畅(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是鼻腔、气管与支气管的共同作用。
3、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哮喘:是由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患病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病人呼吸困难(2)肺炎:由细菌、病毒等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症状为发烧、胸部疾痛、咳嗽、呼吸急促。
(3)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
发展一定程度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措施:带口罩、防毒面具。
4、吃饭时不要随意说笑和打闹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
然后。
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
喉腔前上部有一块叶状的会厌软骨。
注意:发声的秘密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知识点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2叶,右肺有3叶。
肺总在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呼吸频率:指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肺活量:指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人体的呼吸知识点重点总结一、呼吸器官1. 鼻腔:鼻腔是空气经过的第一个部位,鼻腔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在吸入空气的时候净化和加湿空气。
2. 喉部:喉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部位,它不仅可以过滤空气,还有助于发声。
3. 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和支气管的部位,它内部有纤毛和黏液层,可以帮助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
4. 支气管和肺部:支气管和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氧气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并在肺泡中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给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二、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1.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气体交换的过程,即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外呼吸是通过肺部实现的。
2. 内呼吸:内呼吸是指细胞内发生的氧气利用和二氧化碳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细胞呼吸的阶段。
在细胞内,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细胞的能量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并通过血液运回肺部排出体外。
三、呼吸调节1. 神经调节:呼吸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延髓和桥脑,它通过神经元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放松,控制呼吸的深浅和频率。
2. 化学调节: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呼吸的重要调节因素,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会刺激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加快,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相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呼吸会减缓,以保持体内二氧化碳的平衡。
3. 体积调节:除了化学因素,肺部本身的体积变化也会影响呼吸,当肺部扩张时,会引起负压,吸入气体,当肺部压缩时,会引起正压,排出气体。
四、呼吸问题与疾病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它们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和积液,影响气体交换。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它们会导致气道狭窄和肺组织的破坏,严重影响外呼吸。
3.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会导致肺部组织的恶性增生和转移破坏,严重影响气体交换。
生理学呼吸(一)引言概述:呼吸是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通过呼吸,人体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呼吸的相关知识,包括呼吸器官、呼吸机制、呼吸的调节以及呼吸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正文内容:1. 呼吸器官- 鼻腔和喉咙的作用:过滤空气、加热和湿润空气、帮助发音。
- 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至肺部。
- 肺部:负责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膈肌:主要负责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
2. 呼吸机制- 无意识呼吸:由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包括自主呼吸和高级呼吸调节。
- 呼吸肌肉的参与:膈肌、肋间肌、颈部肌肉等。
- 呼吸的节律: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约为12-20次。
3. 呼吸的调节- 化学调节: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酸碱平衡等因素均可以通过化学传感器来感知,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呼吸过程进行调节,其中迷走神经主要控制呼吸的减慢,交感神经则主要控制呼吸的加深和加快。
4. 呼吸与其他生理过程的关系- 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正常呼吸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包括心率、血压和血液循环等。
- 呼吸与代谢过程: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为细胞内的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 呼吸与神经系统:呼吸与大脑的功能紧密相连,呼吸的调节和控制受到大脑的影响。
总结:生理学呼吸涉及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膈肌等多个器官和肌肉的协调工作。
呼吸的机制通过化学和神经调节来维持正常呼吸频率和深度。
呼吸与心血管系统、代谢过程和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对人体的正常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自主与互动、模拟与感悟中成长——国标苏科版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一课教学实录与点评摘要《人体的呼吸》一课,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自主与互动、模拟与感悟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本文是《人体的呼吸》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关键词感受体验自主互动模拟感悟成长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张雪梅老师执教的《人体的呼吸》一课,在江西省吉安市举行的全国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华东地区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学生在这节课中通过感受与体验、自主与互动、模拟与感悟等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精神、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
学生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中巩固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掌握了新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模拟实验能力,感悟到了人的生存与环境休戚相关的关系。
1 利用生活镜头,创设指向明确的教学情境师:投影晨练人群、潜水运动员、刚出生婴儿的照片,引入话题: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
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得出结论:无论是特殊人群,还是普通人群,时刻都需要进行呼吸。
[点评]从日常生活镜头引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情境,由生活中的呼吸现象,引发学生学习与呼吸有关内容的欲望。
2 感受与体验呼吸,进一步营造教学氛围师:投影森林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先来感受一下呼吸。
仔细体验一下:深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先平静呼吸,后进行深呼吸。
感受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鼻孔前气流的变化:呼气时有热气出来;呼吸时胸部有起伏;深呼吸比平静呼吸时进出的气体多等。
[点评]学生观察森林画面,在轻松的背景音乐声中感受和体验呼吸,说出呼吸时鼻孔前气流和胸部的起伏变化等。
课堂氛围营造合理,学生置身于生命课堂浓浓氛围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3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有关呼吸的问题师:关于呼吸,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想知道哪些问题?生:想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是怎么回事,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应养成哪些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本节课我们选择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呼吸运动等内容,好吗?[点评]学习的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定学习的主题,体现了教学民主,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愿望被尊重。
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能力目标: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潜水员在潜水前,总要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因为呼吸是一件生命攸关的事。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了第一次独立呼吸,从此就再也离不开呼吸,正所谓生命不息,呼吸不止。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那么,同学们想了解有关呼吸的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
(二)学习新课一、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活动一:感受呼吸下面请大家听音乐,仔细感受,现在你漫步在狼山风景区,前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天然氧吧,鸟语花香,做深呼吸,吸气、呼气,呼吸到新鲜空气。
想象气体进出体内的途径。
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书P115图6-5,了解气体进入人体经过了哪些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二)活动二:游戏展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四组分角色学习人体呼吸器官。
一组抽鼻,一组抽咽和喉,一组抽气管和支气管,一组抽肺。
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牌子。
观察课本P115的图6-5、阅读文字和学案资料《呼吸系统“小伙伴”》,每个小组代表1-2种器官,先自行准备,再由一名同学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组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看哪一组介绍的最好,评优胜小组。
(三)归纳总结: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气流畅通。
2、鼻,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毛和黏液吸附空气中的尘粒,鼻腔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