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普查和抽样调查(华师大).
- 格式:ppt
- 大小:767.50 KB
- 文档页数:20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2章有理数2.1正数和负数 2.2数轴 2.3相反数 2.4绝对值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有理数的加法 2.7有理数的减法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有理数的除法 2.1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2.12科学记数法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3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 3.2代数式的值 3.3整式 3.4整式的加减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2画立体图形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4.4平面图形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4.6角 4.7相交线 4.8平行线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9章多边形9.1三角形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10章轴对称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轴对称的认识 10.3等腰三角形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可能还是确定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平方根与立方根 12.2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幂的运算 13.2整式的乘法 13.3乘法公式13.4整式的除法 13.5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勾股定理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平移 15.2旋转 15.3中心对称 15.4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6.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17.2分式的运算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7.4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8.1变量与函数 18.2函数的图象 18.3一次函数 18.4反比例函数 18.5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命题与定理 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9.3尺规作图 19.4逆命题与逆定理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0.2矩形的判定20.3菱形的判定 20.4正方形的判定20.5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阅读材料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二次根式的乘法2. 积的算术平方根3. 二次根式的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3.3实践与探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1. 成比例线段2. 相似图形的性质阅读材料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1. 相似三角形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阅读材料线段的等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24.4 中位线24.5 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24.6 图形与坐标1. 用坐标确定位置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2.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5.3 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葭生池中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预测1. 什么是概率2. 在复杂情况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阅读材料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26.2 模拟实验1. 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2. 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附表随机数表九年级下册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阅读材料生活中的抛物线27.3 实践与探索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1. 圆的基本元素2. 圆的对称性3. 圆周角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 切线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阅读材料你能画吗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1.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阅读材料古希腊人对大地的测量圆周率p课题学习硬币滚动中的数学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1.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2. 从部分看全体3. 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阅读材料空气污染指数(API)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1. 简单的随机抽样2. 抽样调查可靠吗3.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材料漫谈收视率30.3 借助调查作决策1. 借助调查作决策2.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阅读材料标准分课题学习改进我们的课桌椅附表1 男同学身高、体重数据表附表2 女同学身高、体重数据表。
第28章样本与总体28.1抽样调查的意义1.普查和抽样调查2.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使学生知道在抽样调查时,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并能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即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避免遗漏某一群体,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比较合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难点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利用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导入新课,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也容易展开讨论. (营造开放的讨论场面,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问题)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让学生阅读课本78~79页内容并回答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把表中的内容填好表一口普查的数据,我们是可以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最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大,我国一般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即只是研究约1300万人口,然后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从而得出一个估计的答案.让学生回答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我们把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________,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_.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________.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________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二)选择合适的样本1.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小胖为了争速度,立即就近对他周围的3位同学作调查,计算出他们4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已经完成任务了.他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2.在投掷正方体骰子时甲同学说:“6, 6, 6…啊!真的是6!你只要一直想某个数,就会掷出那个数.”乙同学说:“不对,我发现我越是想要某个数就越得不到这个数,倒是不想它反而会掷出那个数.”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3.小强的自行车失窃了,他想知道所在地区每个家庭平均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为此,他和同学们一起,调查了全校每个同学所在家庭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以上3个抽样调查中所抽取的样本行吗?为什么?那么,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时应注意些什么?归纳结论: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时应注意: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广泛性;样本容量要足够大;仅仅增加调查人数不一定能够提高调查质量.三、练习巩固1.为了解九年级1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10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300名是样本的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电视机显像管的使用寿命B.了解某河段被污染的程度C.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D.了解人体血液的成分3.为了解某市7万名初中毕业生中考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考生人数的10%,然后对他们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对这次抽样调查描述不正确的是()A.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B.样本容量是7000C.10%的考生是样本D.7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4.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某影片的受欢迎状况,分别进行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A.在公园调查了100名游人的评价B.在电影院里调查了1000名观众的评价C.调查了10名邻居的评价D.利用问卷方式随机调查了该区10%公众的评价5.小明从一批乒乓球中随意摸出三个,检测全部合格,因此小明断定这批乒乓球全部合格.在这个问题中,小明()A.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B.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广泛性C.抽取的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代表性D.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代表性6.下列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合适吗?为什么?(1)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请数学成绩优秀的10名同学开座谈会;(2)在北京市调查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3)在七年级学生中调查青少年对网络的态度;(4)调查每个班学号为5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疑问?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1”中第1,2,3,4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在学生的练习中反映出这样几个问题:1.交代总体、样本、个体时只说人数,不交代调查的内容;2.说样本容量时带单位;3.判断样本是否合适时,语言不够简练.所以,在课后应对这3点进行强调.28.2用样本估计总体1.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的一般步骤.重点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的步骤.难点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景1:妈妈为了知道饼熟了没有,从刚出锅的饼上切下一小块尝尝,如果这一小块熟了,那么能否估计整张饼熟了?情景2: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会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如果是你,你准备怎样做?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1.什么是简单的随机抽样上面的例子不适宜做普查,而需要做抽样调查,那么应该如何选取样本,使它具有代表性,而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要想使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有一个对每个个体都公平的方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这种思想的抽样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简单的随机抽样.2.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取一些样本假设总体是某年级30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我们已经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如下:97928986937374726098709089907180699270649283899372777975809393728776868285828786818874879288759289828886857679928984937593848790889080897278737985787791928277869078869083737567765570767791708487629167887882778775847080668087607876898188737595688070787180658283627280708368746767809070828596707386878170697668706871797187606462816963666364536141586084626376827661726680909387608285778478656275647068669981659887100646882736672967874529283856067948886899399100798568607470786568687977905580776765878167755775908666836884688574988967797769896855586377786967808283989496807968705774967078808785938088677093.用简单抽样的方法选取三个样本,每个样本含有5个个体,老师示范完成了第一个样本的选取,请同学们继续完成第二和第三个样本的选取.第三个样本:,每个样本含有20个个体.第一个样本:第二个样本:同学们不能预测到哪些个体会被抽中,像这样不能够预先预测结果的特性叫做随机性.所以统计学家把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随机抽样.你能总结抽签法的一般步骤吗?【归纳结论】开始→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定样→结束三、练习巩固1.下列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是()A.某工厂从老年、中年、青年职工中按2∶5∶3的比例选取职工代表B.从实数集中逐个抽取10个数分析能否被2整除C.福利彩票用摇奖机摇奖D.规定凡买到明信片的最后几位号码是“6637”的人获三等奖2.为了了解参加运动会的2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20名运动员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就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①2000名运动员是总体;②每个运动员是个体;③所抽取的20名运动员是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为20;⑤这个抽样方法可采用随机法抽样;⑥每个运动员被抽到的机会相等.3.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4.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5.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翻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实施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最后教师再从数学思想方法上作总结:简单随机抽样并不是随意或随便抽取,因为随意或随便抽取都会带有主观或客观的影响因素,影响公正性.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2”中第1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1.本节课能注重学生发展自主性,主张给学生多一点空间、时间,使学生在亲历知识结论的探索中获得对数学价值的认识.2.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三个注重,即①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②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③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实际问题的习惯.3.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基础反应情况和感悟情况不一,因此在教学时间上应作适当的调整,对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等环节视实际情况作灵活的增删.2.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可靠吗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样本容量足够大,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性,这样的样本才可靠,体会只有可靠的样本,才能用样本去估计总体.重点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并与总体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和方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难点通过随机抽样选取样本,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并与总体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数和方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在选取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其一是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其二是所选取的样本的容量应该足够大,这样的样本才能反映总体的特性,所选取的样本才比较可靠.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1.用例子说明样本中的个体数太少,不能真实反映总体的特性让我们仍以上一节3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例,考察一下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否可靠.上一节中,老师选取的一个样本是:另外,同学们也分别选取了一些样本,它们同样也包含五个个体,根据小明取到的两个样本数据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它们的平均成绩和方差,如下图所示:从以上三张图比较来看,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平均数和方差与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也相去甚远,显然这样选择的样本不能反映总体的特性,是不可靠的.以下是总体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成绩和方差,请同学们把三个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平均成绩和方差与它进行比较,更能反映这样选取样本是不可靠的.2.选择恰当的样本个体数目下面是某位同学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两个含有40个个体的样本,并计算了它们的平均数与方差,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具体如下: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样本中个体太少时,样本的平均数、方差往往差距较大,如果选取适当的样本的个体数,各个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与总体的方差相当接近.三、练习巩固1.对某校40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kg)进行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学生体重在60 kg以上的人数为()A.300B.100C.60 D.202.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a,0,1,2,3.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方差为()A.65B.65C. 2 D.23.为了了解我市某县参加今年初中毕业会考的6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查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成绩为整数,满分120分)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抽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1)请将以上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若规定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试求该样本的合格率、优秀率;(3)在(2)的规定下,请用上述样本的有关信息估计该县本次毕业会考中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数和不合格的人数.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2”中第2 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一般来说,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相应地,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本容量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28.3借助调查做决策1.借助调查做决策1.了解媒体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学会从媒体上获取数据信息,包括上网、看电视、读报、听广播等,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2.学会对来自媒体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重点1.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读取媒体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2.能够对信息中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难点从统计(数学)的角度对媒体信息进行质疑,并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媒体可以便捷地获取丰富、实时的信息.举例:如果明天我们要郊游,可以留意报纸、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或者上网查询,要是天气预报说“明天降雨概率为90%”,那我们可能都会带上雨具.请同学再举几个通过媒体获取数据进行决策的例子.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某啤酒厂推出一种有奖销售方案:该厂在出厂的所有啤酒的瓶盖内分别印上“再”“来”“一”“瓶”“啤”“酒”六个字中的一个(文字颜色与啤酒颜色相近,从瓶外无法看清文字),集齐分别印有这六个不同文字的六个啤酒瓶盖就可换取一瓶该品牌的啤酒.假如印有这六个文字的瓶盖个数一样多,而且每瓶啤酒的瓶盖上印有哪个文字也完全是随机的,那么,平均要买多少瓶啤酒才能中奖(奖1瓶啤酒)呢?试通过模拟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分析如果幸运的话,买6瓶啤酒也许就能中奖;但也许购买50瓶、100瓶都无法中奖.那么,平均要买多少瓶啤酒才能中奖呢?请你估计一个答案,写在纸上(最后与模拟实验得到的答案作比较,看看你的估计能力如何).下面我们利用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让计算器在1~6的范围内每次产生一个随机整数,作为购买到的那瓶啤酒的瓶盖上的文字的代号(1代表“再”、2代表“来”、3代表“一”、4代表“瓶”、5代表“啤”、6代表“酒”),若“中奖”,则一次实验结束,然后进行下一次实验.记录下每次实验得到的相关数据,整理如下:三、练习巩固1.爸爸妈妈计划在周末带小明去旅游.首先,希望天气适宜;其次,游览的地方最好离居住地近一些.下图是小明在报纸上查询到的周末部分旅游区天气预报.此外,小明还通过上网查询列车时刻表,获得了各旅游区与自己居住地之间的里程如下(单位:km):大连2255,青岛1359,泰山890,洛阳1122,黄山674,杭州201,武夷山631,厦门1395,桂林1645,湛江2280.(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哪个旅游景点是最佳选择?(2)如果你要在本周末旅行,那么基于路程和天气两方面的原因,你将怎样查询数据做出决策呢?把你的决策过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2.某市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制定每位居民统一用水量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实行分段收费.此时,对居民上年度用水量进行统计,并绘成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分组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居民人数为________人;(2)本次调查的居民月均用水量的中位数落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第________小组内(从左到右数);(3)当地政府希望让85%左右居民的月均用水量低于制定的月用水量标准,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你认为月用水量标准(取整数)定位多少吨较为合适?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3”中第2,3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借助调查作决策”是对初中几年所学统计知识的一个升华,是对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统计知识后如何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合情分析,合理质疑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是“统计与概率”的点“睛”之处.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体是我们身边最为密切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借助媒体做决策,如何亲自调查做决策,如何全面分析媒体信息是本节的要点也是本章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的内容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亲自调查中关键的把握及决策中理论的运用.2.容易误导读者的统计图能够对一些消息作出全面的分析.重点对媒体消息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运用统计图.难点怎样对不同的媒体消息进行全面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下是来自一些媒体的消息,你读后有什么感想?(1)报纸刊载:高校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5万元.(数据来源于对某高校校友的一次问卷调查)(2)某房产广告称:本地区居民年收入6万元.(事实上该地区居住了许多普通工人家庭,只有几户富翁家庭)(3)某杂志刊载消息解释其价格上涨原因:10年来,原材料上涨10%,印刷费增加10%,推销广告费上升10%.这样一来,成本增加30%,零售价格怎能不上涨?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膏可以使蛀牙率减少20%,并以下图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分析第一,我们注意到图中的柱形图的纵轴是从30%开始的,它容易留给我们一个错误的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使蛀牙率减少一半.第二,我们不知道调查对象是否有可比性,如果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幼儿园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却是成年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可信了.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如果只调查了10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太可靠了.从这个很小的例子可以看出,数据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但有些时候也可能误导我们.所以,比较规范的统计报告应该说明调查的细节,如调查了多少人,是怎样选取调查对象的,等等.三、练习巩固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A.甲户比乙户多B.乙户比甲户多C.甲、乙两户一样多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2.甲、乙两家汽车销售公司根据近几年的销售量,分别制作如下统计图.从2013年到2017年,这两家公司中销售量增加较快的是________公司.3.(问题2变式)如图,图①和图②是小晨同学根据所在学校三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画出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两幅图中图________能更好地反映学校每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图________能更好地比较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4.(问题1变式)一则报纸上的广告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并称“乙品牌牛奶的销售量是甲品牌牛奶每月销售量的3倍”.请分析这则广告信息正确吗?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在对某件事情作决策前,如何借助媒体,查询数据,媒体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既要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还要保持理智的心态,要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呈现方式和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辨析.作业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3”中第4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1.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表.2.选择统计图表时,应特别关注直接相关的数据.3.在画多幅统计图描述不同研究对象时,各图的单位刻度应保持一致,避免因直观造成错觉,必要时,可以把几个研究对象放在同一统计图中来描述.4.在选用立体直方图时,应注意表示不同对象的立体图形的宽度和深度一致.。
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总目录(最新)2011年12月10日七年级上册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2章有理数2.1正数和负数 2.2数轴 2.3相反数 2.4绝对值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有理数的加法 2.7有理数的减法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 2.10有理数的除法 2.11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2.12科学记数法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3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 3.2代数式的值 3.3整式 3.4整式的加减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2画立体图形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4.4平面图形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4.6角 4.7相交线 4.8平行线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9章多边形9.1三角形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10章轴对称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轴对称的认识 10.3等腰三角形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可能还是确定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平方根与立方根 12.2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幂的运算 13.2整式的乘法 13.3乘法公式 13.4整式的除法 13.5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勾股定理 14.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平移 15.2旋转 15.3中心对称 15.4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6.2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16.3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17.2分式的运算17.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7.4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8.1变量与函数 18.2函数的图象 18.3一次函数 18.4反比例函数 18.5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命题与定理 19.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9.3尺规作图 19.4逆命题与逆定理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0.2矩形的判定 20.3菱形的判定 20.4正方形的判定20.5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阅读材料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 二次根式的乘法2. 积的算术平方根3. 二次根式的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阅读材料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23.3 实践与探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1. 成比例线段2. 相似图形的性质阅读材料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1. 相似三角形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阅读材料线段的等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24.4 中位线24.5 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24.6 图形与坐标1. 用坐标确定位置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1. 锐角三角函数2.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5.3 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葭生池中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预测1. 什么是概率2. 在复杂情况下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阅读材料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26.2 模拟实验1. 用替代物做模拟实验2. 用计算器做模拟实验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附表随机数表九年级下册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图象与性质1. 二次函数2. 二次函数3.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阅读材料生活中的抛物线27.3 实践与探索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1. 圆的基本元素2. 圆的对称性3. 圆周角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 切线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阅读材料你能画吗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1.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阅读材料古希腊人对大地的测量圆周率课题学习硬币滚动中的数学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1.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2. 从部分看全体3. 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阅读材料空气污染指数(API)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1. 简单的随机抽样2. 抽样调查可靠吗3.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材料漫谈收视率30.3 借助调查作决策1. 借助调查作决策2.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阅读材料标准分课题学习改进我们的课桌椅。
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下学期《第28章样本与总体》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学校卫生死角的清洁程度B.全市中学生的睡眠时间C.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D.英语课代表检査一位学生的默写是否准确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綦江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B.对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C.了解某一天进出綦江区的小车数量D.为保证“J20战斗机”的质量,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3.为了解某学校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下列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较好的是()A.选择七年级一个班进行调查B.选择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C.选择全校七至九年级学号是5的整数倍的学生进行调查D.对九年级每个班按5%的比例用抽签的方法确定调查者4.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适当分组后80到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则这个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A.20%B.40%C.15%D.25%5.为了解游客对恭王府、北京大观园、北京动物园和景山公园四个旅游景区的满意率情况,某班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给出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案:方案一:在多家旅游公司随机调查400名导游;方案二:在恭王府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三:在北京动物园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四:在上述四个景区各随机调查400名游客.在这四种调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6.随机抽取某校八年级60名女生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依据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数分布直方图,则这60名女生仰卧起坐达到优良(次数不低于41次)的频率为()A.0.65B.0.35C.0.25D.0.17.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将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5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率之和为0.8,则第5组的频数是()A.10B.9C.8D.78.八年级某班4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A.0.1B.0.2C.0.3D.0.49.某同学按照某种规律写了下面一串数字:122,122,122,122,122……当写到第93个数字时,1出现的频数是()A.33B.32C.31D.3010.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则5月份通话次数中,通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所占百分比是()A.10%B.40%C.50%D.90%11.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所示,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24≤x<32这个范围的频数为()A.6B.7C.4D.212.如图所示是某初级中学七年级(2)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班的总人数为40B.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C.及格(≥60分)人数是26D.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二.填空题(共13小题)13.为了解某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从全校2800名学生中随机取了1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在这次调査中,样本是.14.某校有4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15.为了了解全校546名八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从中抽取了8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16.英语科代表为了检查一位同学默写的英语单词是否准确,就从中选了三行进行检查,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他的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填“合适”或“不合适”)17.为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只填序号)18.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下选取的调查对象中:①120位男学生;②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③120位八年级学生.你认为较合适的是.(填序号)19.2018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眼日.某校为了做好学生的眼睛保护工作,对全体学生的裸眼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学生视力合格标准,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5.0的为正常视力,那么该校正常视力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值是.20.将某班女生的身高分成三组,情况如表所示,则表中a的值是.21.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的频数分别为2、8、15、5,则第四小组数据的频数为22.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七年级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23.某中学抽取部分学生对“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后列频数分布表(部分)如下:则表格中m的值为.24.已知样本25,21,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若组距为2,那么应分为组,在24.5~26.5这一组的频数是.25.为了了解某校学生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据此估计,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26.某校对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情况进行调查,从该校360名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绘制了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a=,b=;(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成绩为A等级的同学属于优秀,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的有多少人达到优秀水平?27.为了解某校创新能力大赛的笔试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参赛同学的成绩,整理井制作了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1)本次调查统计的学生人数为.(2)在表中:m=,n=.(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8.为了解同学们的身体发育情况,学校体卫办公室对七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身高测量(精确到1cm),并从中抽取了部分数据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频率分布表(1)求a、b、n的值;(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学校准备从七年级学生中选拔护旗手,要求身高不低于170cm,如果七年级有学生350人,护旗手的候选人大概有多少?29.为了了解我县中学生参加“科普知识”竞赛成绩的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制作出如下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样本容量a=,表中m=,n=;(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成绩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为“优”等,请你估计我县参加“科普知识”竞赛的1.5万名学生中成绩是“优”等的约有多少人?30.某校七年级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敬老爱亲”社会活动,并根据学生做家务的时间来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学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做家务的时间,并绘制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活动中抽查的学生有 人,表中a= ,b=,m= ,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若该校七年级有700名学生,请估计这所学校七年级学生一周做家务时间不足2小时而又不低于1小时的大约有多少人?3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把零花钱用于买游戏装备的情况,某校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平均每天买游戏装备的情况,整理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表: 学生平均每天买游戏装备频数分布表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在频数分布表中,m=,n=;(Ⅱ)如果我市约有30000名八年级学生.(i)请你估计平均每天买游戏装备不少于10元的学生大约有人.(ⅱ)若按每人10元计算,(i)中的学生一年(365天)大约共花费多少万元用于购买游戏装备?32.某学校组织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的知识竞赛,赛后发现所有学生的成绩(总分100分)均不低于50分,为了解本次竞赛的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的成绩作为样本进行整理,并绘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你根据统计图表解答下列问题.学校若干名学生成绩分布统计表(1)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2)写出表中的a=,b=,c=;(3)补全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4)比赛按照分数由高到低共设置一、二、三等奖,若有25%的参赛学生能获得一等奖,则一等奖的分数线是多少?33.2017年我市体卫站对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情况进行调研,从该校360名九年级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分析,绘制了频数分布表(如下),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表;(2)如果成绩为A等级的同学属于优秀,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约有多少人达到优秀水平?34.为了让地震受灾的儿童得到救助,某社区组织“献爱心手拉手”捐款活动,对社区部分捐款户数进行调查和分组统计后,将数据整理成如图所示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图中信息不完整).已知A、B两组捐款户数的比为1:5.请结合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a=,本次调查样本的容量是;(2)补全“捐款户数分组统计表和捐款户数统计图1”;(3)若该社区共有1000户住户参与捐款,请根据以上信息估计,全社区捐款不少于300元的户数是户.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下学期《第28章样本与总体》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学校卫生死角的清洁程度B.全市中学生的睡眠时间C.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D.英语课代表检査一位学生的默写是否准确【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解答】解:A、学校卫生死角的清洁程度,容易调查,适合普查;B、全市中学生的人数比较多,适合采取抽样调查;C、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必须准确,故必须普查;D、英语课代表检査一位学生的默写是否准确,故必须普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一般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綦江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B.对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C.了解某一天进出綦江区的小车数量D.为保证“J20战斗机”的质量,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解答】解:A、了解綦江区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抽样调查,不合题意;B、对一批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不合题意;C、了解某一天进出綦江区的小车数量,适合抽样调查,不合题意;D、为保证“J20战斗机”的质量,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应用,一般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3.为了解某学校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下列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较好的是()A.选择七年级一个班进行调查B.选择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C.选择全校七至九年级学号是5的整数倍的学生进行调查D.对九年级每个班按5%的比例用抽签的方法确定调查者【分析】直接利用抽样调查必须具有代表性,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较好的是:选择全校七至九年级学号是5的整数倍的学生进行调查,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正确把握抽样调查的意义是解题关键.4.某班40名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适当分组后80到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则这个班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A.20%B.40%C.15%D.25%【分析】根据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频数除以总数,即可得到80~90分这个分数段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一,则这个分数段的频数为6,∴此班在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6÷40×100%=1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的定义以及频数与总数的关系,正确理解频数定义是解题关键.5.为了解游客对恭王府、北京大观园、北京动物园和景山公园四个旅游景区的满意率情况,某班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给出了以下几种调查方案:方案一:在多家旅游公司随机调查400名导游;方案二:在恭王府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三:在北京动物园景区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方案四:在上述四个景区各随机调查400名游客.在这四种调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分析】根据调查收集数据应注重代表性以及全面性,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为了解游客对恭王府、北京大观园、北京动物园和景山公园四个旅游景区的满意率情况,应在上述四个景区各随机调查400名游客.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数据收集代表性是解题关键.6.随机抽取某校八年级60名女生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依据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数分布直方图,则这60名女生仰卧起坐达到优良(次数不低于41次)的频率为()A.0.65B.0.35C.0.25D.0.1【分析】根据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在40.5~60.5的频数除以总数60,得出结果即可.【解答】解:这60名女生仰卧起坐达到优良(次数不低于41次)的频率为=0.3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的算法.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7.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将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5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率之和为0.8,则第5组的频数是()A.10B.9C.8D.7【分析】根据频率之和等于1求得第5组的频率,再由频数=频率×总数计算可得.【解答】解:∵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率之和为0.8,∴第五组的频率为1﹣0.8=0.2,则第五组的频数为50×0.2=1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与频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数之和等于总数、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频数÷总数.8.八年级某班4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A.0.1B.0.2C.0.3D.0.4【分析】直接利用频数÷总数=频率,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八年级某班4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第5组的频率是:(40﹣12﹣10﹣6﹣8)÷40=0.1.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与频率,正确掌握频率求法是解题关键.9.某同学按照某种规律写了下面一串数字:122,122,122,122,122……当写到第93个数字时,1出现的频数是()A.33B.32C.31D.30【分析】根据数字发现每三个数字1出现1次,写到第93个数字1出现次数为93÷3=31次,因此1出现的频数是31.【解答】解:93÷3=31,1出现的频数是31,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关键是掌握频数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10.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则5月份通话次数中,通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所占百分比是()A.10%B.40%C.50%D.90%【分析】根据表格可以得到总的频数和通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频数,从而可以求得通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百分比.【解答】解:5月份通话次数中,通话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所占百分比是×100%=9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频数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11.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所示,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24≤x<32这个范围的频数为()A.6B.7C.4D.2【分析】根据总数=频数之和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24≤x<32这个范围的频数为=20﹣1﹣2﹣8﹣3=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频数、总数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12.如图所示是某初级中学七年级(2)班的数学成绩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班的总人数为40B.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C.及格(≥60分)人数是26D.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分析】根据直方图即可得到每个分数段的人数,据此即可直接作出判断.【解答】解:A、该班的总人数为4+12+14+8+2=40人,此选项正确;B、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有14人,此选项正确;C、及格(≥60分)人数是12+14+8+2=36人,此选项错误;D、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有2人,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二.填空题(共13小题)13.为了解某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从全校2800名学生中随机取了1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在这次调査中,样本是100名学生平均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在这次调査中,样本是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平均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故答案为:100名学生平均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14.某校有4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体重.【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答】解:某校有4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体重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体重.故答案为:每名学生的体重.【点评】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15.为了了解全校546名八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从中抽取了8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80.【分析】根据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样本容量为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16.英语科代表为了检查一位同学默写的英语单词是否准确,就从中选了三行进行检查,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他的这种抽样调查方法合适.(填“合适”或“不合适”)【分析】利用样本的代表性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科代表从中选了三行进行检查是合适的.【点评】本题要注意的是: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17.为了解某市4万名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①④②③.(只填序号)【分析】直接利用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分析排序即可.【解答】解:统计的主要步骤依次为:①从4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④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②分析数据;③得出结论;故答案为:①④②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正确掌握调查的过程是解题关键.18.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下选取的调查对象中:①120位男学生;②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③120位八年级学生.你认为较合适的是②.(填序号)【分析】如果抽取的样本得当,就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否则抽样调查的结果会偏离总体情况.【解答】解:由题可得,为了解某初中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需要从每个年级都各选20位男学生和20位女学生,这样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故答案为: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抽样调查,解题时注意:抽样调查除了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外,还适用一些不宜使用全面调查的情况(如具有破坏性的调查).19.2018年6月6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眼日.某校为了做好学生的眼睛保护工作,对全体学生的裸眼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学生视力合格标准,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5.0的为正常视力,那么该校正常视力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值是20%.【分析】用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5.0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答案.【解答】解:该校正常视力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值是=0.2=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读图并从中找到进一步解题的有关信息.20.将某班女生的身高分成三组,情况如表所示,则表中a的值是4.【分析】首先根据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得出第一组与第二组的频率和,然后求出数据总数,从而求出a的值.【解答】解:∵第一组与第二组的频率和为1﹣20%=80%,∴该班女生的总人数为(6+10)÷80%=20,∴第三组的人数为20×20%=4.∴a=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综合考查.注意:每个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频数÷数据总和.21.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组数据的频数分别为2、8、15、5,则第四小组数据的频数为20【分析】根据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第四小组的频数=50﹣(2+8+15+5)=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22.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七年级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0.2.【分析】根据频率=频数÷数据总和,可得答案.【解答】解:七年级学生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频率是8÷40=0.2,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是对频率、频数灵活运用的综合考查.注意:每个小组的频数等于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小组的频数,即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和.频率=频数÷数据总和.23.某中学抽取部分学生对“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后列频数分布表(部分)如下:。
§28.1.1抽样调查的意义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能力目标: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看下列语句,请讨论……(1) 小亮的身高在班级是中等偏上的;(2) 怎样才能知道杜丽射击的准确率?(3) 怎样比较焦作一中初一年级各班的数学成绩?(4) 河南省2008年约有84万名初三学生参加了中考要想估计这届学生的整体水平,应该怎样做?2.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你们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2)2000年,你所在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3)今年,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3. 定义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element).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容量.4. 应用举例例1、下列调查,哪些适宜做普查?哪些适宜做抽样调查?1.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2.了解2005年全国婴儿出生率;3. 新华书店为了做好开学课本的发行工作,需了解某市学生数;4. 某市公安局为了抓捕一名逃犯,对辖区内的旅馆进行住宿情况调查.解答:1.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 3.普查; 4.普查.5. 说明:不宜普查的原因(1)总体中个体数目太大,工作量太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6. 练习下面的几个调查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卫生部公布的各省疫情的数据B.为了了解某品牌的中秋月饼的质量C.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收看焦点访谈节目的人数D.为了了解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台商的人数7. 从部分看整体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人们经常借助自己的步长,庹(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等来估计长度或距离.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一般的步长,然后计算同学们的平均步长.(精确到1厘米)这个抽样调查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分别是什么?8. 思考一个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容易数出来.可是,怎么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呢?甚至一个大海里有多少条鱼?一个办法是将池塘里的鱼统统捞上来,逐条清点,但这样不太现实,你有什么办法吗?9. 试一试这里有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许多乒乓球.如果无法把所有的乒乓球都倒出来数,你有其他办法估计出布袋中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利用抽样调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具体应该怎么做?具体步骤(1)先从布袋中取出一部分球,例如取10个,在每个球上做个记号(以示它们已经被取出过)(2)将这10个球全部放回布袋中,再将布袋中的球搅匀;(3)第二次从布袋中取出一部分球,例如取15个,检查这15个球中有几个是曾经被取出做过标记的,那么布袋中有标记的球的数目/布袋中球的数目≈第二次取出的球中有标记的球的数目/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目假如发现有2个是做过标记的,哪那么就可以估计出布袋中球的数目≈15×10/2=7510. 想一想你发现我们的方法有什么弊端了吗?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弊端吗?请同学们回到估计池塘里鱼的数目这个问题,想一想,怎么来估计池塘里鱼的数目呢?例2.某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到湖里,过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上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20条,湖里大约有多少条鱼?解:设湖里大约有x条鱼,则100:x=20:200 ∴x=1000.答:湖里大约有1000条鱼.评注:本题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由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和具体做法,另一方面考察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也是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11.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抽样调查的缺点:不如普查的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且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取决于样本的大小以及它的代表性等因素12. 抽样调查是否合适,主要看是否满足:(1)样本有代表性,(2)样本容量要足够大,(3)是否对每个个体都公平,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回顾反思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抽样调查注意: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调查方式§28.1.2抽样调查的意义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抽样调查教学过程一.复习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抽样调查的缺点:不如普查的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且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取决于样本的大小以及它的代表性等因素那么应该怎样选择样本呢?二. 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三. 举例例1.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前面的小胖为了抢速度,立即就近向他周围的三个同学作调查,加上他自己,计算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已经完成任务了.小胖这样的抽样调查合适吗?分析:因为小胖他们四个人坐在教室最前面,所以他们身高的平均数就会小于整个班级的身高平均数,这样的样本就不具有代表性了. 由于小胖选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小胖这样的抽样调查不合适.例2.甲、乙两位同学在玩掷骰子的游戏时:甲同学说:“6,6,6,…啊!真的是6!你只要一直想某个数,就会掷出那个;乙同学说:“不对,我发现我越是想要某个数就越得不到这个数,倒是不想它反而会掷出那个数.”请你判断以上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分析: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不正确,因为根据几次实验的经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两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选取的样本太少.例3.小明的电动车失窃了,他想知道所在地区每个家庭平均发生过几次电动车夫窃事件.为此,他和同学们一起,调查了全校每个同学所在家庭发生过几次电动车失窃事件.这样的调查合适吗?分析:这样的调查是不合适的,虽然他们调查的人数很多,但是因为排除了所在地区那些没有中学生的家庭,所以他们的调查结果不能推广到所在地区的所有家庭.这样的调查不合适.四. 练习1.以下选取样本方法正确的是( ).A. 苏州市某调查公司为了解该市高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对苏州市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B.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预防“非典”期间,有关部门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为了解市场上出售的口罩质量情况,随机抽取了本市一些商店中的一定数量的口罩进行检查C.为调查一个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调查了该省的省会城市居民的收入情况D.陕西省某鞋厂为了解初中生穿鞋的大小尺码,调查了该省某体校学生穿鞋尺码的情况.2.下列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具有代表性?为什么?(1)为了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每天早晨抽样.(2)为了调查某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了解部分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情况.解:(1) 每天早晨抽样所得的样本不能真正反映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因为一般来说,早晨的空气质量稍好些.(2) 部分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情况不能代表该地区的生活水平,因为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情况和城市家庭的衣食住行情况是有差别的.3. 有的同学认为,要了解我们学校500名学生中能够说出父母亲生日的人的比例,可以采取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但是,调查250名学生反而不及调查100名学生好,因为人太多了以后,样本中知道父母亲生日的人的比例反而说不准,你同意吗?为什么?解:不同意上述说法.通常情况下,样本越大,样本的估计越接近总体的实际状况.说明1..数学家已经证明,随机抽样方法是科学而且可靠的.2.基于不同的样本,可能会对总体作出不同的估计值,但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有样本得出的特性会接近总体的特性.4. 某地区为筹备召开中学生运动会,指定要从某校初二年级9个班中抽取48名女生组成花束队,要求队员的身高一致,现随机抽取10名初二某班女生体检表(各班女生人数均超过20人),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65 162 158 157 162 162 154 160 167 155(1) 求这1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2) 问该校能否按要求组成花束队,试说明理由.五. 动动手专家提醒,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存在着五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营养不良和肥胖、近视、龋齿、贫血以及心理卫生.你认为这是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设计一份调查卷和一个抽样调查方案,了解你们学校学生是否普遍存在这五个健康问题,是否严重?回顾反思随机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抽样是它的一个关键,本章介绍了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即用抽签的方法来选取样本,这使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入样本.看到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可以很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想知道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来估计它们.§28.2用样本估计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够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测,能与同学进行交流,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样本与总体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某班学生“立信一小时”情况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D.调查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2、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合理的是()A.为了了解澧水河流域饮用水矿物质含量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B.为了保证长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其所有的零部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为了了解天门山景区的每天的游客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方式D.为了调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方式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4、为了解某初中12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2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200名学生是总体C.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样本容量是1200名5、一个不透明口袋中有红色、黄色、蓝色玻璃球共200个,小明通过大量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为30%,则估计红球的个数约为()A.35个B.60个C.70个D.130个6、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B.了解神舟十二号零部件的质量情况,采用普查C.了解单县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D.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采用抽样调查7、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电脑的使用寿命B.调查某航班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C.了解我市初中生的视力情况D.调查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节目的收视率8、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全市中学生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B.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C.调查我校初一某班的视力情况D.检查“北斗”卫星重要零部件的质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更科学B.全面调查比抽样调查更科学C.抽样调查的样本可以随意选取D.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10、成都市2021年约有13.15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13.15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个①这种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②13.15万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A.0 B.2 C.3 D.4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市移动公司为了调查手机发送短信的情况,在本区域的100位用户中随机抽取了10位用户来统计他们某周发送短信的条数,结果如下表:本次调查中,这100位用户大约每周共发送______条短信.2、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1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则样品容量是____________.3、为了了解某校800名初一学生的睡眠时间,从中抽取8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___.4、下列命题错误的序号是_________.①若1∠和2∠=∠;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同位角,则1215票,小伟20票,小刚18票,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0;⑤为排查肺炎疑似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情况,应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5、为了分析全市2021年全区7800名初中毕业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共抽取30本试卷,每本试卷都是20份,则样本容量为______.6、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衢州市园林部门为了扩大市区的绿化面积,进行了大量的树木移栽.如表记录的是在相同条件下移栽某种幼树的棵数和成活棵数:请根据表中数据估计,现园林部门移栽50000棵这种幼树,大约能成活___棵.7、某中学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八年级中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样本是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8、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调查了其中100名学生,测试学生在1分钟内跳绳的次数.请根据统计表计算,跳绳次数(x)在120≤x<200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9、下列抽样调查较科学的有________.①小华为了知道烤箱内的面包是否熟了,任意取出一小块品尝;②小琪为了了解某市2007年的平均气温,上网查询了2007年7月份31天的气温情况;③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在七年级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④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进行调查.10、要想了解九年级15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①1500名学生是总体;②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是个体;③3被抽取的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300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社区开展了“群心向党”系列活动,通过微信群宣传党史,并组织社区居民在线参与了“党史知识你我知”的知识竞赛,社区网格员随机从A、B两个小区各抽取20名人员的竞赛成绩,并对他们的成绩(单位:分,满分:100分)进行统计、分析,过程如下:【收集数据】A小区:95 80 85 100 85 95 90 65 85 75 90 90 70 90 100 80 80 90 95 75B小区:80 80 60 95 65 100 90 80 85 85 95 75 80 90 70 80 95 75 100 90【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请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解答下列问题:(1)a=,b=,c=.(2)若B小区共有900人参与知识竞赛,请估计B小区成绩大于80分的人数;(3)你认为哪个小区对党史知识掌握更好,请你写出两条理由.2、近几年,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的锻炼情况,随机抽取一班与二班各10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若一分钟跳绳个数为m ,规定0160m <<“不合格”,160185m ≤<“及格”,185200m ≤<“良好”,200m ≥“优秀”.对于学生一分钟跳绳个数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如下:一分钟跳绳次数(单位:个)一班:204 198 190 190 188 198 180 173 163 198 二班:203 200 190 186 200 183 169 200 159 190 数据分析: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如下表所示:二班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扇形统计图应用数据:(1)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2a b +=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该年级一班与二班哪个班的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更好?请说明理由(写出一条理由即可);(3)该校九年级共有学生2000人,请估计一分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共有多少人?3、某学校环保志愿者协会对该市城区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从全年365天中随机抽取了80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绘制出三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统计表中m=______,n=______;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通过计算估计该市城区全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共多少天?(3)据调查,严重污染的2天发生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成为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此,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为迎接本次冬奥会,某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开展“迎冬奥”知识竞赛活动(满分为50分).从竞赛成绩中随机抽取了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的成绩(单位:分)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成绩用x表示,共分成四个等级:A:<≤,C:4144x≤),下面是这40名学生<≤,D:41x4750xx<≤,B:4447成绩的信息:20名男生的成绩:50,46,50,50,46,49,39,46,49,46,46,43,49,47,40,48,44,43,45,44.20名女生中成绩为B等级的数据是:45,46,46,47,47,46,46.所抽取学生的竞赛成绩统计表所抽取的20名女生的竞赛成绩扇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a,b=.(1)=(2)该校初一年级共有400名男生参与此次竞赛,估计其中等级为A的男生约有多少人?5、为了迎接2022年高中招生考试,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对全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被抽取的学生的总人数为多少?(2)请将表示成绩类别为“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成绩类别为“优”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4)学校八年级共有400人参加了这次数学考试,把成绩类别“优”与“中”的划成“上线生”,估计该校八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能“上线”?-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解析】【分析】对每个对象的调查叫全面调查也叫普查,根据定义解答【详解】解:A、了解某班学生“立信一小时”情况属于普查;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应是抽样调查;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应是抽样调查;D、调查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应是抽样调查;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全面调查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少,但只能得出近似的结果判断即可.【详解】A. 为了了解澧水河流域饮用水矿物质含量的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符合题意;B. 为了保证长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其所有的零部件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为了了解天门山景区的每天的游客客流量,适合选择抽样调查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为了调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的收视率,适合选择抽样调查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3、D【解析】【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A、调查甘肃人民春节期间的出行方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B、调查市场上纯净水的质量,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应采用抽样调查,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某航班上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应采用全面调查,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4、A【解析】【分析】根据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200名学生的视力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本选项正确;B.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C.学生不是被考查对象,200名学生不是总体的一个个体,个体是每名学生的视力,故本选项错误;D.样本容量是120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理解和运用,关键是能根据定义说出一个事件的总体,样本,个体,样本容量.5、B【解析】【分析】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求解.【详解】解:∵摸到红球的频率依次是30%,∴估计口袋中红色球的个数=30%×200=60(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此题关键是要先计算出口袋中蓝球的比例再算其个数.部分的具体数目=总体数目×相应频率.6、A【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即可.【详解】解:A、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不合适,符合题意;B、了解神舟十二号零部件的质量情况,采用普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C、了解单县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D、了解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采用抽样调查,本选项说法合适,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B【解析】【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详解】解:A.调查一批电脑的使用寿命,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调查某航班的乘客是否都持有“绿色健康码”,适合采用普查的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了解我市初中生的视力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调查央视“五一晚会”的收视率,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8、A【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A、了解全市中学生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符合题意;B、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校初一某班的视力情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D、检查“北斗”卫星重要零部件的质量,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9、D【解析】【分析】根据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选择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哪个更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故A、B错误;抽样调查的样本选取要有代表性和一般性,不能随意选取,故C错误;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故D正确,故选 D.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0、B【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详解】解:①成都市2021年约有13.15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13.15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种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故说法正确;②13.15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故原说法错误;③1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原说法错误;④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个体和样本.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察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二、填空题1、2000【解析】先求出样本的平均数,再根据总体平均数约等于样本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这10位用户该周发送短信的平均数是:1(204192117152325)2010⨯⨯++++++=(条),∴这100位用户大约每周共发送201002000(条)短信.【点睛】此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用到的知识点是总体平均数约等于样本平均数.2、1600【解析】【分析】根据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可得答案.【详解】解: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3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16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容量是1600,故答案为:1600.【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3、80【解析】【分析】根据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可得答案.解:为了了解某校800名初一学生的睡眠时间,从中抽取8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4、①②③④【解析】【分析】分别根据同位角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次根式的定义、众数的定义及全面调查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不是所有互为同位角的两个角都相等,故此命题错误;②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知,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其夹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故此命题错误;a≥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需要100)x-≥这个条件存在,题中没有,故此命题错误;④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故此命题错误;⑤排查所有同机乘客需要进行全面调查,故此命题正确.【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的判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600【分析】根据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进行解答.【详解】解:为了分析全市2021年全区7800名初中毕业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共抽取30本试卷,每本试卷都是20份,则样本容量为:30×20=600.故答案为:6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样本容量,关键是掌握样本容量不能带单位.6、45000【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成活率,然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设能成活x 棵,根据题意得:90001000050000x , 解得:x =45000,所以,大约能成活45000棵故答案为:4500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这时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7、 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3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30【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解:总体是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是3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容量是30,故答案为: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3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30.【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8、40%【解析】【分析】用120≤x<200范围内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详解】解:总人数为10+50+30+10=100(人),120≤x<200范围内人数为30+10=40人,在120≤x<200范围内人数占抽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0100=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的运用.读懂统计表,从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的方式逐个分析即可【详解】小华为了知道烤箱内的面包是否熟了,任意取出一小块品尝,故①的调查方法合适,符合题意;琪为了了解某市2007年的平均气温,应该查询每个月的气温情况,故②的调查方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应该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做调查,故③的调查方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在七、八、九年级各抽一个班学生进行调查,故③的调查方法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④.故答案为①④.【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理解抽样调查的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0、②④【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解:①15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是总体,故①不符合题意;②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是个体,故②符合题意;③被抽取的3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③不符合题意;④300是样本容量,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②④.【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三、解答题1、 (1)7,82.5,80(2)450(3)A小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掌握得更好,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数出A小区70<x≤80的数据数可求a;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将B小区的抽查的20人成绩排序找出处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可求中位数b,从A小区成绩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2)抽查B小区20人中成绩大于80分的人数有10人,因此B小区成绩大于80分的人数占抽查人数的1020,求出B小区成绩大于80分的人数即可;(3)依据表格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比较做出判断即可.(1)解:A小区70<x≤80的人数有7人,则a=7,中位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10、11位两个数的平均数,。
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1 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教学重点: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你们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各有多少人?平均每个家庭多少人?(2)2000年,你所在的省、市、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3)今年,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有多少人?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样本,一个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容量.注意: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之间其实有其内在联系,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普查时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时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二、巩固练习:1、在2008年的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有150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C.样本是150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只有850个成年人不吸烟答:B2、某市今年有9068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从中抽出3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3、通过具体问题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为了了解某地区初一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7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5004、为了考察一个养鸡场的鸡的生长情况,从中抓了5只,秤得它们的重量(单位:千克)是:3.0,3.4,3.1,3.2,3.3,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样本平均数____________(千克).5、有一个样本,各个数据的和为505,如果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5,则它的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_30.1.2 从部分看全体教学内容:从部分看整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从部分看总体的意义和方法,学会合理的选择样本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部分看总体的学习全过程,体会选取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第28章样本与总体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广播操比赛,全年级有13个班,每个班有50名学生,规定每班抽25名学生参加比赛,这时样本容量是()A.13B.50C.650D.3252.某市有5 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为了了解考试情况,从中抽取1 0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列三种说法:①1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5 500名考生是总体;③样本容量是1 000.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0种B.1种C.2种D.3种3.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D.5004.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某运动员命中的环数是7,9,9,10,10,其中9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既是平均数又是中位数、众数5.甲、乙两人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下:命中环数(单位:环)7 8 9 10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2 2 0 1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1 3 1 0 从射击成绩的平均数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则()A.甲比乙高B.甲、乙一样C.乙比甲高D.不能确定6.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千瓦时,5户用电50千瓦时,6户用电42千瓦时,则平均每户用电()A.41千瓦时B.42千瓦时C.45.5千瓦时D.46千瓦时7.某厂生产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纪念章10万个,质检部门为检测这批纪念章质量的合格情况,从中随机抽查500个,合格499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B.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499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C.总体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499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D.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1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8.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职员G 月工资/元 4 800 3 500 2 000 1 900 1 800 1 600 1 600 1 600 1 00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A.2 200元,1 800元,1 600元B.2 000元,1 600元,1 800元C.2 200元,1 600元,1 800元D.1 600元,1 800元,1 900元9.在樱桃采摘园,五位游客每人各采摘了一袋樱桃,质量分别为(单位:千克):5,2,3,5,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4,3B.3,5C.4,5D.5,5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②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③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④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⑤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A.1个 B.2个C.3个 D.4个11.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D.1个12. 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 (单位:mm )的数据分布如右表,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32x ≤<这个范围的频率 为( )A.0.8B.0.7C.0.4D.0.2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妈妈做了一份美味可口的菜品,为了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合适,于是妈妈取了一点品尝,这应该属于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14. 某校想了解全校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从中随机抽取50人的成绩为:100分的3人,90分的13人,80 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则估计全校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分.15. 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的植树的棵数如下:10,10,12,x ,8.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16.某居民小区为了了解本小区100户居民家庭平均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査了10户居民家庭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 65 70 85 74 86 78 74 92 82 94 根据统计情况,估计该小区这100户家庭平均使用塑料袋 只. 17. 下表为某乡村100名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年龄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人数 810121214191375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的比例约是________%.棉花纤维长度x频数 0≤x <8 1 8≤x <16 2 16≤x <24 8 24≤x <32 6 32≤x <40318.有7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的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则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_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下列调查中,哪些用的是普查方式,哪些用的是抽样调查方式?(1)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2)宇宙飞船发射前对零件进行检查;(3)调查全省全民健身情况.20.(8分)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1)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业余时间娱乐的主要方式;(2)在公园里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3)调查一个班级里学号为3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生们对班主任老师某一新举措的意见和建议.21.(8分)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1)为了了解某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调查10台该种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2)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22.(10分)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与标准质量的差值(单位:克) -5 -2 0136袋数 1 434 5 3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若标准质量为450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23.(10分)作为宁波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的公共自行车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某部门对今年4月份中的7天进行了公共自行车日租车量的统计,结果如下:宁波市4月份某一周公共自行车日租车量统计图(1)求这 7 天日租车量的平均数.(2)用(1)中的平均数估计4月份(30天)共租车多少万车次?(3)市政府在公共自行车建设项目中共投入9 600万元,估计2014年共租车3200万车次,每车次平均收入租车费0.1元,求2014年租车费收入占总投入的百分率(精确到0.1%).24.(10分)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98%.现已结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第24题图25.(10分)为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在该班随机抽查了8名学生,他们每天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单位:min)分别为:60,55,75,55,55,43,65,40.(1)求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2)求这8名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如果按照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60 min,问该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26.(14分)某校在一次数学检测中,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表:分数50 60 70 80 90 100人数甲班 1 6 12 11 15 5 乙班 3 5 15 3 13 11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班的众数是多少分?乙班的众数是多少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哪个班?(2)甲班的中位数是多少分?乙班的中位数是多少分?甲班成绩在中位数以上(包括中位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乙班成绩在中位数以上(包括中位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从中位数看成绩较好的是哪个班?(3)甲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从平均成绩看成绩较好的班是哪个班?第28章 样本与总体检测题参考答案1.D 解析:因为每班抽25名学生参加比赛且有13个班,所以样本容量为13×25=325.2.B 解析:抽取的1 0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样本,故①错误; 5 500名考生的考试成绩是总体,故②错误;因为从中抽取1 000名学生的成绩,所以样本容量是1 000,故③正确.3.B 解析: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 .4.D 解析: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7,9,9,10,10,所以中位数是9; 数据9和10都出现了两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和10;平均数为(7+9+9+10+10)÷5=9.所以此题中9既是平均数又是中位数、众数. 5.B 解析:由题意知,甲的平均数为(),环81221102827=++⨯+⨯+⨯乙的平均数为(),环8131193817=++⨯+⨯+⨯所以从平均数看两人的射击水平一样,故选B . 6.C 解析:.5.45653642550345(度)=++⨯+⨯+⨯7.A 解析:总体是10万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样本是500个纪念章的合格情况,故选A .8.C 解析:1 600元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 600元;将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中间的(第5个)数是1 800元,故其中位数为1 800元;平均数:(4 800+3 500+2 000+1 900+1 800+1 600×3+1 000)÷9=2 200(元),故选C .9.C 解析:数据5,2,3,5,5的平均数为(5+2+3+5+5)÷5=4;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5,5,5,中间的一个数即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C .10.B 解析: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只有一个,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众数,可以有多个,所以①②对,③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不一定是原数据里的数,故④错;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平均数一定发生变化,众数,中位数也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发生改变,所以⑤错.11. C 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 12. A 解析:数据在8≤x <32这个范围内的频数为2+8+6=16,故在这个范围内的频率为160.820=,故选A. 13.抽样调查 解析: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知此题属于抽样调查.14. 78.8 解析:.8.783212171333502601270178013903100(分)=+++++⨯+⨯+⨯+⨯+⨯+⨯ 15. 1.6 解析:由题意,得110(1010128)5x =++++,解得10x =.所以2222221(1010)(1010)(1210)(1010)(810) 1.65s ⎡⎤=-+-+-+-+-=⎣⎦. 16.80 解析:平均数=101(65+70+85+74+86+78+74+92+82+94)=80(只). 17. 25 解析:∵ 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3+7+5=25(人),∴ 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的比例约是25100×100%=25%.18.34 解析:设中间的一个数即中位数为x ,则x =33×4+42×4−38×7=34,所以中位数为34.19. 解:(1)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调查过程带有破坏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方式; (2)宇宙飞船每个零件的性能都关系到宇宙飞船发射能否成功,应选择普查方式. (3)调查全省全民健身情况,因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所以(1)(3)适合用抽样调查方式;(2)适合用普查方式. 20.解:(1)(2)缺乏代表性.21.解:(1)总体: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个体:每一台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样本:从中抽取的10台该种家用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 样本容量:10.(2)总体:该校八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个体:该校八年级的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样本:抽取的该校八年级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样本容量:50.22.解:与标准质量的差值的和为(−5)×1+(−2)×4+0×3+1×4+3×5+6×3=24(克),其平均数为24÷20=1.2(克) ,即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多1.2克. 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450+1.2)×20=9 024(克). 23.解分析:(1)这7天日租车量的平均数5.8710998885.7=++++++=-x (万车次).(2)因为日平均租车量是8.5(万车次),所以4月份共租车30×8.5=255(万车次). (3)租车费收入占总投入的百分率%100⨯⨯=总投入每车次租车费租车总次数.解:(1)8;8;8.5. (2)30×8.5=255(万车次). (3)%3.3%10096001.03200≈⨯⨯.答:2014 年租车费收入约占总投入的3.3%.24.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出平均数,再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求出产量总和即可解答.解:40434403650=+++=-甲x (千克),40436484036=+++=-乙x (千克),总产量为40×100×98%×2=7 840(千克).25.解:(1)在这8个数据中,55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5;将这8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0,43,55,55,55,60,65,75,其中最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5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5.(2)这8个数据的平均数是(40+43+55×3+60+65+75)÷8=56, 所以这8名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为56 min , 因为56<60,所以估计该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符合学校的要求. 26.解:(1)甲班中90分出现的次数最多,故甲班的众数是90分;乙班中70分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乙班的众数是70分. 从众数看,甲班成绩好. (2)两个班都是50人,甲班中的第25、26人的分数都是80分,故甲班的中位数是80分;乙班中的第25、26人的分数都是80分,故乙班的中位数是80分.甲班成绩在中位数以上(包括中位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为(31÷50)×100%=62%;乙班成绩在中位数以上(包括中位数)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为(27÷50)×100%=54%.从中位数看成绩较好的是甲班. (3)甲班的平均成绩为(50×1+60×6+70×12+80×11+90×15+100×5)÷50=79.6(分). 乙班的平均成绩为(50×3+60×5+70×15+80×3+90×13+100×11)÷50=80.2(分); 从平均成绩看成绩较好的班是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