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认识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576.00 KB
- 文档页数:7
章节测试题1.【综合题文】读中东轮廓图,回答问题。
【答题】中东是“五海三洲之地”,写出下面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海域:A______B______D______大洲:①______②______【答案】地中海黑海红海欧洲亚洲【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事物知识考查。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B是黑海,D是红海;①是欧洲,②是亚洲。
【答题】中东交通地位突出的海峡和运河是a______b______。
【答案】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分析】本题是对中东的海峡和运河知识考查。
【解答】中东交通地位突出的海峡和运河是a是苏伊士运河,b是土耳其海峡。
【答题】这里是______教、基督教、______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都把城市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答案】犹太伊斯兰【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的宗教知识考查。
【解答】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都把城市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2.【答题】下列词语经常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提到: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石油资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和这些报道所提到的词语都有关的地区是()A.拉丁美洲B.欧洲西部C.中东地区D.西伯利亚【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的知识考查。
【解答】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在所有的冲突中以巴以冲突最突出,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3.【答题】据中东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东地处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位置B.中东地处联系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枢纽位置C.中东地处联系南美、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枢纽位置D.中东地处联系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枢纽位置【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有关知识。
【解答】中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是指亚洲、欧洲和非洲,五海指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和阿拉伯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选A。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片具有特定特征和边界的地理范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
比如,按照气候的不同,有热带区域、温带区域和寒带区域;按照地形的差异,有山地区域、平原区域、高原区域等;按照行政划分,有省、市、县等区域。
区域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因素。
这些标准可能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生态区域中的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区域,也可能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作用。
4、层次性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比如,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全球、大洲、国家、地区、城市等层次。
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综合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了解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比如,要认识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还要研究它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文化特色等。
2、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区域的特点。
例如,比较两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实地考察法亲身走进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和体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区域的真实情况,但也受到时间、成本等因素的限制。
4、资料分析法收集和分析与区域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图书、报纸、杂志、统计数据、地图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区域”这个词。
比如“经济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就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区域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一个房间。
它可以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比如山脉、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区域;也可以是按照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等。
例如,长江流域就是一个以长江为主要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而东北地区则是基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的一个区域。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市界等,这些界限通常是由人为规定的。
但也有些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文化区等,它们的边界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同一个区域内,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比如,江南水乡地区在气候、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比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可能以矿业为主要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则侧重于发展旅游业。
三、区域的类型1、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高原区、平原区、山区等。
(2)气候区:如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等。
(3)流域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
2、按人文地理特征划分(1)行政区:如省、市、县等。
(2)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
(3)文化区:如客家文化区、闽南文化区等。
3、综合划分有些区域是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综合经济区,既考虑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
章节测试题【答题】该地区居民绝大多数信仰______教,本区被称为三教圣城的是______。
【答案】伊斯兰耶路撒冷【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伊斯兰教的知识考查。
【解答】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1.【综合题文】认识地区,世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答题】A地区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海峡、运河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考查。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A地区位于三洲五海这地,图中①是位于亚欧分界线上的土耳其海峡,②是位于亚非分界线上的苏伊士运河。
【答题】A地区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据图从资源的角度说明原因是什么?【答案】位置的领土纷争、宗教文化矛盾、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
【分析】本题是对中东地区动荡原因的知识考查。
【解答】A地区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是由于这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水资源十分贫乏引发的战乱。
【答题】B区域饮食结构与我们这里差别很大,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原因?【答案】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草场广布牧草多汁,畜牧业发达。
【分析】本题是对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发达的知识考查。
【解答】由图可知,B区域是欧洲西部地区,这里由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
【答题】C区域是______种人的故乡,出口______,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答案】黑初级农矿产品【分析】本题是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识考查。
【解答】由图可知,C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里的人种属于黑色人种,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答题】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属于海洋的是()。
《认识区域》讲义一、区域的定义与特征(一)区域的定义区域,简单来说,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范围、拥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地理单元。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片大陆,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街区。
(二)区域的特征1、地域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这决定了其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独特性。
2、综合性区域是由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体。
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要素如人口、经济、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区域的独特面貌。
3、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种植、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边区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交换。
这种开放性使得区域能够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区域的类型(一)按照自然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不同的地形区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2、气候区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划分,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区。
3、水文区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分布和特征为依据,如流域、内流区、外流区等。
(二)按照人文特征划分1、经济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划分,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区、农业区等。
2、文化区以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为标准,如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等。
3、行政区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区域,如省、市、县等。
三、区域研究的方法(一)实地调查通过亲身前往区域进行观察、访谈、采样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和认识。
(三)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区域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
(四)比较研究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甚至一个小村落。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无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说,气候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还有的地方常年寒冷;地形地貌也各异,有高山、平原、峡谷、河流、湖泊等等;人文方面更是丰富多样,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的划分可以依据多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每个区域的特点。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这个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市界;也可以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的划分、文化区的划分。
界限的存在使得区域之间有所区分,但在某些情况下,区域之间也会存在过渡地带,特征逐渐变化。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区域内,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现象,往往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在同一个气候区内,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较为相似;在同一个民族聚居区内,语言、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3、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不同区域的重要依据。
例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饮食习惯、建筑风格、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从而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比如,某些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工业;某些区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某些区域风景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综合分析法这要求我们全面考虑区域的自然、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要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2、比较法通过将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区域是一个常见但又十分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区域就是指具有一定范围、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街区、一个村庄,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公园。
区域的划分并非随意而定,而是基于多种因素。
比如,自然地理因素,像山脉、河流、海洋等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人文因素,如语言、文化、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影响区域的界定。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这意味着每个区域都有其明确的地理范围,并且通常会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尽管有些边界可能是模糊的或是人为划定的。
2、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在同一个区域内,往往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活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比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工业多为重工业。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轻工业和服务业。
4、区域具有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区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例如,一个城市的发展会受到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资源、人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三、区域的类型1、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可以分为山地地区、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高原地区等。
这些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
2、按人文地理特征划分比如,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
3、按综合地理特征划分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像综合经济区、生态功能区等。
四、认识区域的方法1、地图法通过查看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等基本信息。
2、调查法深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情况。
3、比较法将不同的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区域的特点。
4、分析综合法对收集到的关于区域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出区域的整体特征和发展规律。
晋教版地理初一下:第九章《认识地区》精选测试试题第九章《认识地区》测试精题一、填空题:1.东南亚地处______与____________与______的“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的沿岸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其中______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3.马六甲海峡地处______半岛与______岛之间,是______洋西岸与______洋、______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4.马来西亚的主要物产是______,泰国______的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产______最多的国家。
5.南极圈是地球五带中______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它的纬度是______。
6.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______海峡,__________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
7.西亚长期以来动荡不安是因为重要的__________、丰富的______资源、紧缺的______资源、复杂的______以及______纠纷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
8.世界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自南向北注入______,全长______米。
9.在经济方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出口______,进口______。
10.苏伊士运河是______洲和______洲的分界线11.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______气候,是欧洲__________水果的主要产区。
12.欧洲西部是______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
工业以______为主。
最著名的工业区有德国的______、英国______周围地区、法国的______盆地和意大利______地区。
二、选择题13.一艘货船在吉隆坡在吉隆坡港装载该国货物待航,船上的货物可能有()A.橡胶制品和油棕B.棉花和服装C.锡矿砂D.铁矿14.以下国家与中国相邻的是()A.泰国B.马来西亚C.斯里兰卡D.印度15.南亚地区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是()A.纬度低B.印度洋水温高C.西南季风带来热量D.北部高山的屏障16.世界石油带的中心是()A.波斯湾B.比斯开湾C.几内亚湾D.苏伊士运河17.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A.东B.南C.西D.北18.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19.下列地点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是()A.雅加达B.达卡C.乞拉朋齐D.新德里20.马六甲海峡()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B.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C.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D.海峡两岸为热带雨林气候21.世界上最大最干燥的半岛是()A.中南半岛B.印度半岛C.拉布拉多半岛D.阿拉伯半岛22.被称为“石油海峡”的是()A.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C.英吉利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23.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非洲B.大洋洲C.南极洲D.欧洲24.南极点的地理纬度是()A.0°B.23.5°SC.66.5°SD.90°S25.西亚五海中与大西洋直接相通的是()A.红海B.地中海C.黑海D.里海26.从我国流到东南亚的河流有()A.长江B.湄公河C.湄南河D.珠江三、读图分析题27.读极地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认识区域》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其次,引导学生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再引异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界定区域的概念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区域的地理空间性。
任何区域都要落实到地球表面,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二是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3.关于区域划分。
任何一个分类体系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二是类别体系。
对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补充实例讲解。
4.关于区域划分的目的,建议教师进一步说明区域地理学的意义。
[提示]“区域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
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点拨]如果用讲解法,要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传统区域分类,然后引出均质区概念。
再介绍城市与周围郊区或港口城市与腹地,然后引出功能区概念。
如果用自主探究法,那么建议教学时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对区域进行分类。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区域无处不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就是地球表面上具有特定特征和功能的一片空间范围。
区域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个房间。
比如,我们常说的亚洲、欧洲是大区域;而北京市、上海市就是相对较小的区域;再到更小的区域,比如你所在的学校、你居住的小区。
区域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地理条件,像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可能是人文因素,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经济活动等。
举个例子,我国按照地理方位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分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而在经济发展方面,又划分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有的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县界等,这些界限通常由法律或者行政规定明确划分,并且有明显的标志物或者边界线。
但也有一些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自然形成的文化区域、经济区域等,它们的界限可能没有那么清晰和明确,而是在人们的认知和感受中逐渐形成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往往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
比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冬季漫长,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等作物;而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农业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决定了区域的特定功能。
比如,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具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其重要的产业。
章节测试题1.【答题】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A.地中海沿岸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C.黑海及其沿岸地区D.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答案】D【分析】本题是对西亚的石油资源知识考查。
【解答】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答题】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A.里海B.死海C.贝加尔湖D.洞庭湖【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解答】A项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B项死海,世界上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C项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D项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项。
3.【答题】亚洲石油资源主要储存在()A.东亚B.南亚C.西亚D.北亚【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
【解答】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储存在西亚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故答案选C。
4.【答题】下列不属于西亚地区焦点问题的是()A.东西方交通要道B.丰富的石油资源C.主要是白色人种D.匮乏的水资源【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西亚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响。
【解答】领土问题、石油资源、水资源问题、民族宗教问题成为中东地区的几大焦点问题.由此可得知ABD不符合题意,选C。
5.【答题】关于西亚的农业,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沃土千里,耕地广阔B.畜牧业是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C.大多数国家都发展灌溉农业D.节水农业主要就是漫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亚的农业。
【解答】西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伊朗高原面积广阔;西亚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广布,全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农业以畜牧业为主;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所以ACD错误,选B。
6.【答题】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A.里海B.黑海C.死海D.地中海【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考查。
【解答】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位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里海,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选A。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片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者内在联系的地理空间。
它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
比如,我们常说的“长三角区域”,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的发展特点。
又比如,“学校周边区域”,通常指的是以学校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街区,这里的商业活动、人口流动等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多种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常常决定了区域的大致范围。
像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就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条线两边的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
人文因素如语言、民族、经济活动等,也能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比如,以语言为标准,可以划分出闽南语区域、粤语区域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
例如,在一个农业区域,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决定了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而农作物的种植又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自然条件、人文景观、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
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为落后,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
商品的流通、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传递等,都使得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比如,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分享彼此的资源和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
4、层次性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大到小,可以有全球区域、国家区域、省域、市域、县域等。
这种层次性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地理空间。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地图分析法地图是认识区域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等人文要素。
第九章认识地区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第2学时极地考察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板块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问题导学,明确目标我国科学家秦大河,1983年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
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千米,途中经过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的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并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全部拥有南极地表1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秦大河横穿南极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科学家在号称世界“寒极”“风极”“冰雪之极”的南极洲徒步进行科学考察和探险的过程,描述了考察活动中的许多事件,把科考队中各国队员不畏艰险、勇敢拼搏、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的实情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也可以从这本日记中领略波状起伏的茫茫冰原、突兀怪耸的冰川、肆虐疯狂的暴风雪等南极大陆的自然风光。
秦大河冒着生命危险,宁肯把备用的衣物丢弃,也要把雪样一个不少地带上,被同伴戏称为“疯狂的科学家”。
科学家为什么要去极地进行考察?板块二自学思疑,初探问题……………………………………………自主学习,亲身感悟自学提示阅读教材,关注下列核心词语。
探险科学考察科学考察站保护和平利用南极条约问题呈现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是什么时间在南极建立了第一个科学考察站?2.《南极条约》是什么时间签订的?基础自测我国选建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
完成1、2题。
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雨、寒潮C.暴雨、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2.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 A.此时正是南极极夜时期,风雪小B.此时南极冰雪大量消融C.11月到次年3月为南极的暖季D.此时为南极的雨季3.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A.为了自然探险B.为了观光旅游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4.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A.1949年B.1978年C.1983年D.1993年拓展阅读科考队员在南极的点滴生活赵勇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轮机长,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站长,曾六次征战南极,两次奔赴北极。
他写道:南极洲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半中国,是唯一既没有主权归属也没有土著居民的冰雪大陆。
南极大陆97%的地方被冰雪覆盖,有地球上90%的淡水;这里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冬天可达零下60多度;还是风力最大的地方,最大风速可达每秒100米。
目前,在南极地区有40多个国家的近100个科考站。
南极环境保护要求极严,在南极不允许留下一点垃圾,不允许外来物种进入。
考察站的生活垃圾能焚烧的就集中焚烧,不能焚烧的也都全部打包装箱带回国内处理,生活污水都要经过生化膜处理。
我们到野外考察,自己的大便都要用垃圾袋带回站上处理。
南极考察充满了风险。
在南极大陆开雪地车最怕冰裂缝,在第25次南极考察时,考察船在中山站20千米外卸物资,一位机械师开着雪橇运货时连车带人沉到海里,几秒钟后,一个脑袋露出来,接着一个手臂伸上来,刚爬上来就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醒过来时说,他是趁海水涌进驾驶室时,从汽车天窗里爬出来的。
另外,南极地区的夏天是12月、1月、2月,这时候冰有所松动,有些开始融化,只能用小艇驳船为考察站运送物资,小艇穿行在冰山中,如果碰到冰山倒塌则会翻船,有时会掀起大浪,非常危险。
只有去过南极,才会真正爱上南极。
南极是唯一一块尚未被人类开发的洁净圣地,我们不仅去做科研考察,而且更要保护好它的纯洁。
《南极条约》《南极条约》是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苏联、英国和美国等建立,承认南极洲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目的和不成为国际纠纷的场所或对象,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确认了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方面的国际合作并对科学知识有重大的贡献。
我国于1983年6月加入该条约。
板块三合作探究,共析问题……………………………………………主动合作,协同探究与图对话阅读教材图9.41、图9.47~图9.50,分析去极地考察的最佳时间。
1.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科学考察?2.在图9.41上找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3.去南极考察,最好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去北极考察,最好在北半球的夏季。
这是为什么呢?活动探究1.听听科学家的声音,想想我们该如何做?科学家告诉我们:在两极地区才能真正见到纯洁的东西,纯洁的冰雪、纯洁的空气、纯洁的蓝天、纯洁的大地,就连人与人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纯洁起来。
每天穿行在纯洁之中,享受着纯洁的沐浴,于是自然就会想到:如果能把这样的纯洁扩展到全球该多好啊!那样的话,21世纪就会成为一个和平、发展、平等、博爱、美好的世纪。
2.如果你去极地考察,请从下列物品中选择所需的物品。
指南针、温度计、棉衣、棉帽、沙漠鞋、手套、太阳镜、遮阳帽、雨衣、冰芯钻探机、帆船。
3.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路。
板块四展示交流,巩固训练……………………………………………精选精展,精选精练精题展示【精题一】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B.威海迎来旅游旺季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D.北极熊正在休眠思路点拨: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的科考队员最忙时应该是北极地区的极昼时间,此时南非是冬季,夏季是威海的旅游旺季,南极地区出现极夜,北极熊所在的北冰洋沿岸是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候。
答案提示:B【精题二】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建筑,采用该样式的建筑主要是()A.利于防寒保暖B.通风,防暴风雪堆积甚至掩埋C.防紫外线辐射D.利用天文观测思路点拨:由于南极地区长年多暴雪和烈风,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建筑使视野开阔,减少风阻。
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有利于大风通过,建筑整体架空,下方风力加大,可吹走积雪。
答案提示:B巩固训练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2.极地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建立第三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地球最南的地区B.淡水资源储量丰富C.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D.代表动物是北极熊4.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南极点5.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现象C.长城站12月可以看到永不落下的太阳D.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9月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
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年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有了一些新发现。
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来想象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做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板块五知识构建,核心问题……………………………………………归纳总结,关键问题1.科学考察的宝地(1)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极地区: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的海洋生物,被誉为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铁等已被发现并开采。
(2)科学考察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1)相同点:严寒、干燥。
原因:纬度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2)不同点: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降水更少、风力更大。
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陆地升温和冷却速度比海洋快,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②地势高低不同。
南极地区地势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北极地区地势低。
③覆冰情况不同。
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北极地区覆冰较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
4.在极地地区图上判断大洲与大洋(1)南极周围大洲、大洋的判断①根据海陆轮廓判断:与南极半岛相对的大洲是南美洲,南极半岛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极大陆最宽的部分所对的大洋是印度洋,印度洋西面是非洲,东面是大洋洲。
②根据经度判断:若图上出现经纬度,0°经线穿过非洲和大西洋,180°经线穿过大洋洲和太平洋。
(2)北极周围大洲的判断①利用经线判断:在图中找到0°经线,0°经线西侧主要是北美洲,东侧是欧洲和亚洲。
②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判断: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因此,格陵兰岛以西部分是北美洲,以东部分是欧洲和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