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9T09:32:44.14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申艳

[导读] 对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研究。

广州正骨医院 510045

【摘要】目的:对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观察患者在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情况,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满意度为100%。结论: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中,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质量轻、操作易、稳定高等诸多特点,并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78-01

掌指骨骨折严重影响了人的手部功能,是常见的手部损伤之一,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1]。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能够帮组患者早日恢复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微型外固定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25:14,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0.1±2.7)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横行骨折。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中来。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根据掌指骨骨折具体方位,采用臂丛麻醉方式进行固定[2]。选择指骨侧方区确定顶点,避免创口受到创伤,利用克氏针直接进行钻孔,在手指需要修复的位置放置支架。对于部门特殊情况患者,需要在透视下调节好复位位置,采用侧方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3]。

1.2.2 护理方法

(1)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检查,确定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好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述手术重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所需的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保重身体,做好手术准备;

(2)术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循环、血压、体温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患者行平卧位休息,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肿胀感[4]。在患者进行活动前,需要观察患者的血管肿胀程度、颜色以及温度,确保石膏稳定且舒适[5]。术后3d内,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产生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分析患者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确保录入过程真实客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基本达到患者满意程度。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体满意度达到100%。

3 讨论

手部结构比较复杂,手部功能直接影响了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处理掌指骨骨折是保障手部功能迅速恢复的重要措施[6]。在对手部进行骨折固定式,需要采取解剖复位的措施,应当尽量避免肌腱、神经、血供等器官遭到破坏[7]。在骨折固定期间,患者应当积极锻炼,确保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基本达到患者满意程度。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体满意度达到100%。研究说明,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固定牢、影响下、结构简、功能强、使用便、负荷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影响了邻指和肌腱装置的正常活动,手术针道可能造成感染,固定架松动[8]。由于微型外固定架需要暴露在患者肢体意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良好的护理方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康复护理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帮助患者积极锻炼,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手部功能。

综上,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中,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质量轻、操作易、稳定高等诸多特点,并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黎润超,熊秉刚,黎明华,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66-767.

[2] 田建,芮永军,糜菁熠,等.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1):4-6.

[3] 徐海栋,陈勇,陆萌,等.掌指骨骨折3种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0):1045-1047.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9T09:32:44.14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申艳 [导读] 对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研究。 广州正骨医院 510045 【摘要】目的:对掌指骨骨折采取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康复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观察患者在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情况,比较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满意度为100%。结论: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中,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质量轻、操作易、稳定高等诸多特点,并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78-01 掌指骨骨折严重影响了人的手部功能,是常见的手部损伤之一,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1]。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能够帮组患者早日恢复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微型外固定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25:14,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0.1±2.7)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横行骨折。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中来。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根据掌指骨骨折具体方位,采用臂丛麻醉方式进行固定[2]。选择指骨侧方区确定顶点,避免创口受到创伤,利用克氏针直接进行钻孔,在手指需要修复的位置放置支架。对于部门特殊情况患者,需要在透视下调节好复位位置,采用侧方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3]。 1.2.2 护理方法 (1)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检查,确定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做好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述手术重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所需的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保重身体,做好手术准备; (2)术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循环、血压、体温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患者行平卧位休息,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肿胀感[4]。在患者进行活动前,需要观察患者的血管肿胀程度、颜色以及温度,确保石膏稳定且舒适[5]。术后3d内,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产生术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分析患者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确保录入过程真实客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基本达到患者满意程度。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体满意度达到100%。 3 讨论 手部结构比较复杂,手部功能直接影响了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处理掌指骨骨折是保障手部功能迅速恢复的重要措施[6]。在对手部进行骨折固定式,需要采取解剖复位的措施,应当尽量避免肌腱、神经、血供等器官遭到破坏[7]。在骨折固定期间,患者应当积极锻炼,确保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年内均无移位、松动或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掌指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基本达到患者满意程度。在3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为26例,满意患者为13例,总体满意度达到100%。研究说明,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固定牢、影响下、结构简、功能强、使用便、负荷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影响了邻指和肌腱装置的正常活动,手术针道可能造成感染,固定架松动[8]。由于微型外固定架需要暴露在患者肢体意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良好的护理方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康复护理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帮助患者积极锻炼,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手部功能。 综上,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中,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质量轻、操作易、稳定高等诸多特点,并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黎润超,熊秉刚,黎明华,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66-767. [2] 田建,芮永军,糜菁熠,等.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粉碎性掌指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1):4-6. [3] 徐海栋,陈勇,陆萌,等.掌指骨骨折3种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0):1045-1047.

掌指骨骨折手术配合

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 灵活而稳定 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 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 能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 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 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这类骨折复位较易 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 因此 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 [适应证]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复位不满意 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 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麻醉方式] 常用臂丛麻醉,或臂丛麻醉加局麻 [手术体位] 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平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手术切口] 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 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 [手术用物] 一次性手术包一个,驱血带,缝针十颗,单纱、棉球、绷带各一包,长条五块、方块五块,大、小、尖刀片各一片,一号、四号丝线给一

包,各类型手套,疝气包一套,小儿骨科包一个,电动或手动驱血器。[手术步骤] 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递卵圆钳,碘伏棉球消毒皮肤,递小单、中单、洞巾协助铺巾。 2.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3.复位助手固定伤手 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 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 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 使骨折复位。 4.内固定复位后 一般多用1.0的克氏针作内固定。在手术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电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因为这类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 5.内固定完成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淡碘伏盐水冲洗伤口,四号丝线缝合筋膜,肌肉组织,用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周围皮肤,递角针四号丝线、有齿镊间断缝合皮肤,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再次消毒皮肤,递酒精单纱、棉块、绷带覆盖包扎切口。 [术后处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 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

掌骨指骨骨折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掌骨、指骨骨折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 (一)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Bennett骨折)就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得斜形骨折。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得附着,能保持与大多角骨得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得牵拉,而向桡侧与背侧移位[图1 ⑴]。Bennett骨折复位较易,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 [适应证]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 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 [术前准备] 同切开复位术与内固定术。 [麻醉] 常用臂丛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小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 ⑴切口(虚线所示) ⑵克氏针交叉固定⑶克氏针固定于大多角骨 图1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图1⑴]。

3、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 4、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得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与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 5、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1mm直径得克氏针作内固定。在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手摇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图1 ⑵]。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得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图1⑶]、因为Bennett骨折得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就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 内固定完成后,逐层缝合,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 [术后处理] 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针。 (二)掌、折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适应证] 1.开放性手术伤合并掌、指骨骨折,常于清创修复时行内固定术。 2.闭合性掌、指骨骨折仅在复位失败,或复位困难(如骨折时间过久)或不稳定性骨折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准备] 同切开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医学全在线 [麻醉] 多选用臂丛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旋前置于手术台旁小台上。

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09-12-17T15:31:33.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8期供稿作者:李振强李浪钟世祥[导读] 比较分析应用克氏针、钢丝捆扎和微型钢板螺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 李振强李浪钟世祥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手外科 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手外科研究所 529100)【中图分类号】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8-0088-02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克氏针、钢丝捆扎和微型钢板螺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掌指骨骨折,根据不同部位和骨折性质,采用普通克氏针、微型钢板、钢丝等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 65例经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确实有效固定骨折部位,辅以相应的功能练习,58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克氏针、钢丝和微型钢板各有优缺点,应遵循不损伤关节周围组织或腱周组织,不加重原有骨折的原则,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内固定物。 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治疗方法也很多,本文总结了自2004年至2008年10月中我科收治的65例掌指骨骨折的病例,根据病人的经济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了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捆扎、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或联合使用,通过对病例的治疗和随访,比较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症和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科收治掌指骨骨折65例(82指),其中男35例(43指),女30例(39指),年龄17-72岁(平均34.5岁);重物压伤44指,切割伤15指,碰撞伤23指;单发性骨折53例,多发骨折性12例;开放伤49指,闭合伤33指;掌骨骨折37指,指骨骨折45指;骨干部骨折35指,远近端骨折47指(其中累及关节面33指);粉碎性骨折43指,斜形或螺旋形骨折21指,横形骨折10指;粉碎骨折合并骨质缺损8指,合并肌腱损伤25指。受伤至治疗时间1-13小时。 1.2 治疗方法手术均采用臂丛或指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止血。一般背侧纵形切口进入,正中纵向切开肌腱,开放性骨折先行创口彻底清创,直视下作骨折复位。内固定材料选择的原则:(1)所有末节指骨骨折均采用细克氏针(0.8mm-1.2mm);(2)中节或近节指骨及掌骨骨折(凡是波及远端关节面骨折且关节面占1/3-1/2者),均行克氏针;(3)近节指骨、掌骨中段骨折予微形钢板;(4)近节指骨基底或掌骨颈部、基底部不波及关节面骨折予微型钢板;(5)粉碎性掌指骨纵形劈裂骨折予细钢丝固定;(6)陈旧性短缩掌骨颈部骨折予微型钢板。应用克氏针固定27指,钢丝9指,微型钢板螺钉固定39指,联合固定7指。 2 结果 随访4-24个月(平均10个月)。按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方法[1]。(1)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2周),功能评定为优7指(25.9%)、良10指(37%)、中6指(22.2%)、差4指(14.8%),优良率为62.9%;伤口浅表感染4指,针道感染1指,关节僵硬10指,延迟愈合3指,畸形愈合1指,因克氏针原因引起不适15指。(2)钢丝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平均6.2周),功能评定为优3指(33.3%)、良3指(33.3%)、中2指(22.2%)、差1指(11.1%),优良率为66.7%;伤口感染1指,延迟愈合0指。(3)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4-17周(平均6.5周),功能评定为优15指(38.5%)、良16指(41%)、中5指 (12.8%)、差3指(7.7%),优良率为79.4%;浅表感染6指,延迟愈合2指,因钢板原因引起不适或疼痛3指。 3 讨论 由于手部结构细微复杂、活动功能精细,手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符合解剖复位、轻便而稳固的固定、有利早期功能锻炼和活动[2],因此,掌指骨骨折常需手术治疗。对克氏针、钢丝和AO微型钢板三种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出三种内固定各自的优缺点:(1)克氏针固定的优点:操作简单,不或少损伤骨折血供,钻入和取出时较钢板创伤小,对皮肤软组织无钢板裸露之虞,便于皮肤修复,适应于所有类型的骨折。缺点:固定不够牢固,抗旋转扭曲效果差,且克氏针穿过关节面和指伸肌腱,对手指的功能恢复不利;交叉克氏针固定虽牢固,可防止旋转,但掌指骨较小,且皮质骨坚硬,穿针时不好固定,方向不好掌握,易导致对位不满意及反复穿针的情况。(2)钢丝捆扎内固定的优点:所需器械及材料极其普通;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价格低廉,对于稳定性骨折的病人,钢丝捆扎可以达到牢固固定的目的;内固定取出容易,不需特殊器械。缺点:适应证较窄,仅适用于掌指骨干横断、短斜形等稳定性骨折病人。(3)AO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优点:适应证广,可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能防止旋转、短缩、成角等各种移位,达到满意的固定,因为保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是掌指骨骨折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3];便于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缺点:手术操作要求精细,需特殊器械才能完成该手术;较克氏针和钢丝来说,需相对广泛暴露面积偏大,对血供影响较大;手术时需要更多软组织覆盖;内固定物体积较大易造成肌腱的损伤和粘连;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钢板螺钉,且价格相对昂贵;可引起骨折端应力遮挡,对开放伤严重或关节内粉碎骨折者不宜采用。参考文献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130-135. [2]顾玉东.如何治疗手部骨折—评A O微型钢板的应用价值.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2,18(2):65. [3]Hardy MA.Principles of metacar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 management:a review of rehabilitation concept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4,34(12):781-7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