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人口、资源与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第一章: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4.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图像。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3.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我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问题。
2. 讲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背景。
3. 讲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独特性。
4.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5. 讲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人口分布与迁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人口迁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和我国人口分布的相关数据和图像。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第一章: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让学生掌握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理解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的速度。
2.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差异。
3.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
4.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的概念和计算,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概念。
2. 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3. 讨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4. 讲解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政策。
3. 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章:人口分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和理解人口密度。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地理分布,人口密度。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
4.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部与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沿海与内陆的人口分布差异。
5. 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的大小,人口密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地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概念。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人口与资源人口与资源生物学是研究命体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问题的科学。
其中,人口和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人口与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一、什么是人口?人口是指在某个地区、国家或世界上居住的所有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下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移率小的社会,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长。
二、什么是资源?资源是指人们可以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品或自然物质,如水、食物、矿产等。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着有限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资源的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人口和资源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资源的质量、数量、分配状况又直接影响着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状况。
1.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人口数量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都会对资源的利用带来压力。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这对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对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带来巨大的需求。
2.资源对人口的生命和生活的影响资源的质量、数量、分配状况对人口的生存和生活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毒害的饮用水会导致人的健康受到损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缺乏饮用水、食品、住房等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3.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资源的利用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
同时,应该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避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的自然繁衍。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2.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3.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呈现人口增长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性别比例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讨论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 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影响,以及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某一地区或国际上的典型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该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成效。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2. 利用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 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3.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政策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口政策,理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难点: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关注。
讲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
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政策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口政策。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等概念。
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示意图,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 教学新课:讲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第三节人口与环境教课目标:1.认识世界和我国人口增添的概略。
2. 认识人类的生计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 理解计划生育的内容、目标、要乞降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1.人口快速增添与资源、生态均衡等方面的关系。
2. 计划生育的内容、目标、要乞降重要意义。
教课难点:计划生育的详细要乞降重要意义。
教课方案:本节教课内容其实不难,可多供给些感染力和说服力强的感性资料,如展现交通和住宅拥拥堵情况等;同时多联系实质,并让学生睁开议论。
教具准备:1.我国人口增添的图表挂图。
2. 我国黄土高原情景挂图。
教课方法:叙述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课过程:复习发问:前方我们学习了对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均衡的知识,应当看到,我们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哪一种构成成分呢?回答:人类属于花费者。
前言: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花费者,所以,人类的生计和发展就会遇到环境的限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特别是目古人口数目的急剧增添,必定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相关人口与环境的互相关系的内容。
b5E2RGbCAP第三节人口与环境一、世界和我国人口增添概略叙述:第一,我们来认识一下目前生界和我国人口急剧增添的概略。
1.世界人口的增添发问:目前生界总人口有多少?回答:到 1999 年世界人口达到了 60 亿。
2.我国人口的增添概略叙述:这样宏大的几十亿人口是因为18 世纪此后代口增添速度加速而形成的。
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向来到 18 世纪的几百万年间,世界人口的增添是很迟缓的。
我国人口增添的趋向与世界人口的增添趋向基真相像(出示我国人口增添的图表),从这张图表中能够清楚地看出从 1578 年此后,我国人口的增添速度开始加速。
1949 年,我国人口为 5.4 亿,到 1997 年则增添为 12.36 亿,翻了一番还多。
依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人口为 12.95 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1%。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口第一章: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2.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率。
2. 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世界人口突破10亿的时间,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 人口增长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表。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地区,分析人口增长对该地区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增长概念的理解和对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人口增长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人口分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分布的概念: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分布的规律。
2. 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和地图。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地区,分析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分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分布概念的理解和对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现状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初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2.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3.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环境问题,提出问题:“人口增长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2. 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2.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污染等;3. 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具体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实现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和谐?”;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提高环保意识;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教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
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
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们共同的家园
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
思考举例:
(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
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板书: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在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板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认识到自己
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出示材料: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请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这次讨论会写出主题发言要点。
小结: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实现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
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那么,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一下,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的资源国情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了解人类是离不开水的;
2、从实例中感受到水的珍贵,自觉保护水资源,自觉地节
约用水;
3、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仪)这是什么?当你面对地球仪,呈现在眼前
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
2、是呀,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积都被水所覆盖。
水不仅是生
命之源,而且也是美的使者。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美的使
者给我们带来什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水资源”)
3、看到这些景象有何感受?
4、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是谁给我们带来的?——水。
地球上
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的绚
丽多姿,给我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那你知道在大自然中水主
要分布在哪里呢?(板书: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学生讨论(板书)
2、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分类,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
3、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地球是一个大水球,有那么多的水,这些水是否都能利用呢?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
1、你们知道咸水和淡水各占地球上水总量的多少吗?在你们收集的资料中能找到答案吗?
2、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各部分占总水量的比率。
3、来看一段录像(“珍贵的水资源”)
4、阿根廷有位专家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而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体验一下淡水资源的珍贵。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有何感受?
6、再看一些缺水地区的图片,感受水的珍贵。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就这一点点可以利用的淡水还被不同程度地污染了
2、汇报一下你所了解的我们周围的水污染情况(学生汇报展示照片)
3、我们再来看一组录像,看看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播放“水污染的录像”)
4、看后你有什么想法?我们能为治理水污染做些什么?
五、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1、我们生活的环境好像还不缺水,所以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浪费水的现象
2、生活中洗手打肥皂的时候,有些人不关水龙头,让自来水白白的流走了,我们来统计一下洗一次手流走多少水,洗一次手大约20秒,我们用雪碧瓶来收集。
3、做体验活动。
4、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及节水标志(谁知道节水标志的意义的)
5、请各小组汇报课前调查的家庭、学校、社会上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6、我们应该怎样做?做为地球的小公民,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请你写出节水方案
7、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看哪个小组能根据浪费水的现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来。
六、小结
1、要是有一天,地球上的水被耗尽,那将会怎样?
(没有生命)
2、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课件出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