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最新资料推荐------------------------------------------------------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2 2. . 智能化:高科技的运用。
3 3. . 人性化: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及实践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因此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节约、循环、减排”。
这意味着在建筑设计中应思考如何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生态破坏。
例如,建筑应尽可能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在建筑中种植植物,以增加绿化,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建筑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建筑本身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建筑的自适应性、通风性、采光性,以减少建筑能耗并提高舒适性。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很大程度上由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实现。
例如,采用集成技术的自调节空调系统、太阳能灯光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等,都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低碳建筑材料的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例如,采用木材、竹材等对环境友好的可替代材料,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还建立起了重要的环保标准,为绿色生态环境的推进提供了直接支持。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不断在推进中,其中有许多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的无锡皇家园林酒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酒店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环保因素,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设计绿色空间,并使用节能设施,实现了能耗的在线监控。
此外,该酒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用外墙涂料、换热器等特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能源效率和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时,酒店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并採取独立运营模式,将环保与商业性完美融合。
总的来说,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趋势,其价值也正在不断被社会认可。
这种理念不仅有助于时间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利于普及环境保护。
只有在生态、环境友好的设施场所中,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节能技术专题论文学院名称 xxxxxxxxxx专业建筑学xxx学生姓名 x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xxx2014年 3 月2 日挪威的森林摘要我们要分析生态建筑实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要理念的建筑形式。
本文从当前生态建筑的特点,从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及建筑以后的开发利用出发,分析了上海世博会的挪威馆。
生态建筑实例:简介:设计师:设计团队:Reinhard Kropf和Siv Helene Stangeland建成日期:2010年地点:上海展馆面积:3000平方米造型亮点:由15棵形态各异的“树”构成。
挪威馆的屋面为悬挑式,形似大洋波浪起伏,又如海岸徐徐延绵,亦像山峦逶迤前行。
以树枝的外端为附着点所起的篷布,形成了外观高低起伏的展馆屋面。
展馆由15棵高低不一的挪威“松树”构成,外墙以中国的竹子为装饰,体现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演绎“大自然的赋予”主题。
1.节能、节水技术运用展览馆由15课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树”组成,营造出一种有官能感觉和多功能的“公园”效果——一种多元化的景观,让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鼓励自然和社会的活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屋顶是一种EFTE膜,能遮挡直接照射的阳光,同时也可以让分散的光线照进来,因而可以节省能源作内部照明之用。
展馆建筑由各部分搭接而成,可以拆卸并在异地重新组装,白色篷布配有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接受循环使用的装置,设计新颖别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正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居住舒适度,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创新的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和实际效果。
一、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理念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意味着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效率通过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板等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一些建筑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恒温层的热能为建筑供暖和制冷,大大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水资源管理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措施,减少建筑的用水量,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雨水的径流。
3、材料选择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废弃物的产生。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或者采用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回收材料。
4、室内环境质量注重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通风的优化,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例如,通过合理的开窗设计和通风系统,实现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
二、创新的生态友好型建筑设计实践案例1、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最具标志性的生态建筑之一。
它由两个巨大的玻璃温室——花穹和云雾林组成,展示了丰富的植物景观。
建筑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兰花,其独特的弧形结构不仅美观,还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和太阳能。
在能源方面,温室采用了高效的冷却系统和照明系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
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
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2 2. . 智能化:
高科技的运用。
3 3. . 人性化:
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变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1963年《设计结合气候:
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首次系统地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感受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
生物气候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控制一些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性建筑是要求对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和策略的再发现和提
---------------------------------------------------------------最新资料推荐------------------------------------------------------ 高。
适应气候的形式和构造 1975 孟加拉国家会展中心 1974 印度管理学院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适应气候和地域条件的生态建筑思潮 1974 印度管理学院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 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
建筑的技术已从20世纪的60一70年代的单纯型向现在的广义型发展,结合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才是现在的技术,它的范围扩大了,程度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早期提出中间技术概念,到在第三世界倡导的发展利用当地的适宜建筑技术。
技术支持也是生态建筑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80年代起,新型生态建材,如TIM透明绝热材料、复合玻璃材料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的推广使用,使生态建筑成本大大降低。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生态建筑设计的两个取向一)生态决定论:
生态决定论的观点是所处的环境的生态系统决定一切,建筑空间的微生态系统依附于自然环境,号召回归自然,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倾向。
二)技术决定论:
3 / 7
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建立建筑自有的生态系统,并与自然生态达到和谐统一。
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生态决定论生态决定论的观点是是符合深层生态学理论,深层生态学理论要求建筑至少满足三方面地要求:
1. 不破坏周围环境
2.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
3.应该深入体现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整体感年代以来的绿色运动更推向及至。
是一种反西方主流意识。
主张拯救受人类社会工业与文明破坏的自然而进行抗争。
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是新技术产生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达到持久而设计的方式。
年E.F.舒马赫《小的是美的》提出中间技术概念,它具有以下特点:
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
使用中间技术的运动也逐渐演化成在第三世界倡导的发展利用当地的适宜建筑技术后来的技术发展更使生态高科技技术运用成为普遍,发展成高技术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被动式生态技术 1.传统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构造措施 2.利用建筑的朝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和结果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来达到生态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3.利用技术设计空气流通集散系统生态建筑设计可按照美国《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中六条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细则。
1. 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2. 增强适用技术的公共意识;
3. 树立建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4. 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5.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6. 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案例分析 1.吉巴欧文化中心 2.赞姆波尼尼公司总部 1998年建成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一个美丽的小岛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南端首府努美亚。
它是按照比本土的棚屋形式大得多的尺度,选取原生材料,用现代技术建造的,却极具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
建筑设计达到了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境界。
其设计者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
而且,有评论评述它为展现的是一种高技术与本土文化、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
皮亚诺的这一组建筑,巧妙地将建筑思路上的原始情结与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并融入对生态学、实际操作可能性和本土文
5 / 7
化的考虑。
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根据当地传统棚屋容器建筑形式,挖掘其与环境亲和的方式,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提取出编织的构筑模式。
运用木材与不锈钢组合的结构形式实施了他的这种构筑模式,同时巧妙地将竹篓式的造型与自然通风结合。
伦佐皮阿诺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被动式通风系统:
不同风力情况下的通风情况整个建筑由木材和金属建成。
组成单元体维护结构的肋板,是由钢制核心外加经过层压的木材构成的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的总体规划也借鉴了村落的布局,10个平面接近圆形的单体顺着地势展开,根据功能的不同,皮亚诺将他们分做三组并以低廊串连。
伦佐皮阿诺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伦佐皮阿诺伦佐皮阿诺吉巴欧文化中心双层皮系统:
建筑的外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
这两排肋板都由胶合板制成。
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结构直接自由的流通。
伦佐皮阿诺赞姆波尼尼公司总部该项目意在塑造赞姆泼尼尼公司的一个新形象,关注空间的感知与体验。
通过将建筑与景观结合在一起,专注于办公空间环境与心理的
---------------------------------------------------------------最新资料推荐------------------------------------------------------ 高度舒适感出发点概念:
一个立面,一方面是通风立面,又是一个微型垂直温室,成为建筑的特色建筑体量围绕一个种植树木的绿色庭院,限定一个高质量的受保护内部空间,为工业建筑体量形态的无定型区域带来一种动态性。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