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春天的故事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98 KB
- 文档页数:7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春天来了”。
详细内容为《春天的故事》一文,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2. 主要内容: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
3. 生字词:重点生字词,如“嫩绿、绽放、欢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文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春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目标: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围绕《春天的故事》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言表达训练,以及春天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灵活运用。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仿写训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一幅春天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2. 主要内容:春天的美好景色生词学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 课堂练习:描绘春天的画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答案:春天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穿着绿色的裙子,带着五彩斑斓的花环,翩翩起舞。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欣赏她的舞姿;柳树挥动着绿色的丝带,为她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尝试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春天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春天的故事》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绘春天景色和氛围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绘春天景色和氛围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氛围。
3. 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结合课文,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绘春天景色和氛围的写作技巧。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2. 内容:生词、短语:嫩绿、融化、欢快、翩翩起舞等。
句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词、短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春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组织一次“春天的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课文分析与写作技巧体会;2. 教学目标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生词、短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4.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小结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示例;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春天的故事》教案幼儿园《春天的故事》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整理的幼儿园《春天的故事》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春天的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上的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提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同伴之间相互关爱、关心的情感。
【活动重点】能够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活动难点】在观察图片基础上,尝试大胆提问题。
【活动准备】1、故事《春天的电话》课件。
2、小熊、松鼠、小兔、青蛙、小公鸡打电话的图片5张3、标记纸。
4、录音机、《春天的电话》磁带。
【活动过程】一、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讲故事,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方法和以前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呢?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你们敢试试吗?二、观察画面,幼儿提问幼儿回答。
(二)、图一画面1、师:小朋友,你看了图片之后认为可能发生着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告诉大家。
老师边听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熊与小松鼠打电话)2、师: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老师记录问题。
(小松鼠接到电话后是怎样做的)3、谁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4、教师总结。
(表扬积极发言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言)(一)图二画面1、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图片告诉你小松鼠接到电话后是怎样做的?请把你打发现告诉大家。
老师边听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松鼠给小兔打电话)2.师:这张图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3、老师记录问题(小松鼠接到电话是怎样做的呢?)4、师:继续请幼儿观察图片二与上同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兔接到电话又给小青蛙打电话,并告诉它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
并同时出示图片“小青蛙”(二)出示画面三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出画面内容师:老师记录问题。
(三)出示画面四请幼儿观察图片总结春天的特征:(树上的雪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精选《春天的故事》教案课件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小平同志。
2、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1、现场展示粮票、布票、油票、肉票,并小结: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
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是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生产自主权得到了限制,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经济发展相对变得缓慢。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3、过渡: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1、承接:联系二十年的前后对比,大家思考一下,发生这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导入学习课文《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
3、自读了解,师生互动对话学习。
扩展认识农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变化。
4、根据本课获得的信息,请你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的劳动热情获得更大提高。
课后延伸:访问长辈等有生活经历的人,了解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课件春天的故事教案
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复兴的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嵌入中国人的记忆深处,下面一起看看春天的故事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内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春天”。
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致进程。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春天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课题。
这个“春天”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我们现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生回答)那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预习课文。
预习完的在组内把你们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然后为大家讲解展示。
二、小组学习
组内同学们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三、小组展示
第一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重要意义。
生1:课文第一自然段直接点名了题目,大家读一读。
从这段话中,你明白了题目中的春天指什么?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全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美好春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学生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生2: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二组:介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惊雷
1、由学生讲故事:小岗平地起惊雷(视频或文字介绍)——
2、师小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特别是邓小平)大胆的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在农村,首先得到肯定的重大改革就是——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粮食生产量大大提高。
解决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第三小组:介绍中国沿海开设经济特区——深圳巨变
生引:在农村是如此,在沿海地区呢?又会有什么样的
故事发生呢?这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里面提到了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知道他是谁吗?(简单介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歌曲质疑:也许大家会问:“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了什么“诗篇”?
组内成员汇报:昨日深圳——图片资料介绍
师引: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深圳便成为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
观看记录片: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组内成员究汇报:今日深圳——视频(魅力深圳)
第四组:介绍经济特区的概念及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及14个沿海城市。
生1:深圳成为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那么大家知道什么叫经济特区吗?(介绍经济特区的概念) 生2::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实行封闭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方针,开始向对外开放转变。
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帷幕。
生3:经过几年的努力,特区发展十分迅速。
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地图上指出后来开放的14个沿
海城市)。
要求这些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出口产品,增加创汇能力;努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全国科技进步;;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
第五组:从衣、食、住、行的今昔对比中感受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美好春天。
小组成员分别从衣、食、住、行、通讯方式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今昔差距,使大家感受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变。
四、畅谈感受———感谢小平
小岗村,深圳只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上,处处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如同那芝麻开花节节高。
1、畅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
3、写一两句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
五、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
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2、师:同学们,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1978年,在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春天,改革开放为中国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唐山以及全国带来的变化。
3、出示课题:《春天的故事》
二、汇报调查情况,看家乡巨变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调查了解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把调查的内容进行梳理,一会儿回报给大家。
(学生在小组交流四五分钟,对本组调查的内容进行再整理)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请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其他组如果有同学对这方面感兴趣也可以补充。
第一组向大家介绍家乡商业的变化。
(以超市、百货大楼、购物广场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说明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变化)
第二组向大家介绍家乡道路的变化
第三组介绍家乡工业方面的资料。
第四组介绍家乡农业成就的的资料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等方面说明农业生产的巨变,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谈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变化)
第五组结合自己的家庭介绍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主要交流家庭中吃饭、穿衣、住房、家用电器与以前进行对比,说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三、举办改革成果展,看祖国腾飞
师:同学们,课前查找了祖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图片、资料,现在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看我们伟大祖国发生了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将课前查找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师生共同感受祖国的腾飞。
(内容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其他领
域,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改善的图片、实物、资料)
四、齐唱歌曲,感情升华
1.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