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孔雀东南飞》文言基础知识总结整理《孔雀东南飞》文言基础知识总结整理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二、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
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
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
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
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1.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2.谢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3.令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4.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5.为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6.相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⑧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举动自专由进止敢自专哪得自任专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8.见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9.且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10.何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11.若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12.区区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13.遣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14.意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15.迎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16.结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17.会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18.故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19.望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20.幸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21.复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24.作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29.因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三)动词作名词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四)形容词作动词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五)使动用法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六)意动用法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五、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知识清单5】山倒了吗?江水枯了吗?——《孔雀东南飞》学习方案一、文化常识学习1. 《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一首婚姻爱情悲歌。
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诗中“床”“榻”都是坐具。
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
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具。
汉时的床榻比较低。
床,一般较笨重,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较轻便,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收藏。
所以“床前明月光”的“床”,也有可能是坐具。
3.青庐,青布搭成的篷帐。
古代北方民族举行婚礼时用。
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后来借指结婚。
4.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01- 03)。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03—05)。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07)。
卯时整(6:00),上朝时间,故古人上班打卡签到又称点卯。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古人“朝食”,就是吃早饭时间,(07—09)。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09 —11)。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11—13)。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
(13—15)。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15—17)。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17—19)。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21)。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孔雀东南飞多义词辨析相1、互相: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3、相貌;福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谢1、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2、辞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3、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见1、看见;看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2、见面: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为1、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2、以为;认为;作为;成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3、给;替;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4、是;存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后一个意思是“做”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可引申译为“残留的”5、表示被动;多与“所”连用;可译为“被”: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遣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县令遣媒来派;动词十七遣汝嫁送;动词施徒留无所遣用;动词留待作遗遣施舍;赠送;动词复红罗复斗帐双层的;夹层的;名词便复在旦夕回答;答复;动词幸复得此妇又;再;副词会会不相从许当;决;副词于今无会因相当;聚会;动词自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本自可断来信即葳蕤自生光自然自名秦罗敷/自名为鸳鸯其好自相扶将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举止自专由/那得自任专/不图子自归自己孔雀东南飞词类活用1、名词的使动用法:以此下心意下;受委屈2、名词用作状语: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交广市鲑珍交广;从交州、广州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使……受到荣耀4、动词的使动用法: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孔雀东南飞词语古今异义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共事二三年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何乃太区区古义:愚拙今义:同上渠会永无缘古义:他今义:水道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水陆运输的总称守节情不移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妾不堪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自可断来信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今义:寄来的书信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勿复纷纭古义:麻烦今义:多而杂乱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宦官念与世间;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孔雀东南飞偏义复词1、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2、勤心养公姥公姥:意义偏“姥”3、便可白公姥公姥:意义偏“姥”4、昼夜勤作息作息:意义偏“作”5、我有亲父母父母:意义偏“母”6、逼迫兼兄弟兄弟:意义偏“兄”孔雀东南飞特殊句式倒装句誓天不相负:“相”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见”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络绎如浮云:介词结构后置句踯躅青骢马:主谓倒装;应为“青骢马踯躅”仕宦于台阁: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台阁仕宦”便复在旦夕: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便在旦夕复”被动句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被动同是被逼迫被动句;“被”式渐见愁煎迫被动句;“见”式省略句出置南窗下:“南窗”前省略介词“于”判断句汝是大家子判断句;“是”式兰亭集序字词句知识点兰亭集序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往;取..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像..兰亭集序字词活用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带映带左右: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兰亭集序多义词辨析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4、修守战之具:整治..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达到..2、期jī年之后:周、满 ..3、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2、而致千里:达到..3、一致天下之士:招制..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1、列其坐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3、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驻扎地..觞1、引以为流觞曲水:名词;酒杯;酒器..2、一觞一咏:动词;饮酒;劝人饮酒..兰亭集序词语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做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斯文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兰亭集序特殊句式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2、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三、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四、其他重点字词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白露横江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正襟危坐端正方其破荆州方;当固一世之雄也本来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五、重点句子翻译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句1.一词多义: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8“相”:①帮助、辅佐;读 ..“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 ..“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词性活用: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3.“……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1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虚词:“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1.给下列字注音王好战hào 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cù gǔ wū衣帛yì鸡豚狗彘tún zhì庠序xiáng 饿莩piǎo2.词语讲解凶:1不吉祥;不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2庄稼收成不好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3凶残、残暴攘除奸凶出师表4恐惧而喧嚷骚动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察:1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石钟山记2考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3考察后推荐察臣孝廉陈情表4明智、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兵1兵器、武器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2军事、战争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3军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4士兵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直1与“弯”相对木受绳则直劝学2正确的、正直的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3面对、遇到与单于相直汉书与单于相面对4价值;后写作“值”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5副词;仅;只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6副词;径直、一直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7副词;竟然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数Shù1数目、数量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2几;几个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Cù4密;与“疏”相对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Shǔ5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uò6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树之以桑〖树〗种植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5王无罪岁〖罪〗归罪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判断句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劝学节选荀子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五、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六、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七、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师说知识点总结重点文言文知识点 2009-12-14 20:31:02 阅读100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4、是故无贵无贱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圣人之所以为圣7、小学而大遗8、师不必贤于弟子三、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5、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6、而耻学于师四、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不拘于时;学于余4、师不必贤于弟子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五、一词多义1、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于是废先王之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有碑仆道3、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十年春;齐师伐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朔气传金柁父子相传;汉之约也5、其其皆出于此乎其孰能讥之乎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余嘉其能行古道6、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而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7、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乎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整理如下:一、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形式上以五言为主,为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道路,表达方式上以叙事为主。
二、词类活用1.“伤”,为动:为...哀悼,如“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名词“五里”作动词:飞五里,如“五里一徘徊”。
3.名词“三日”作状语,隔三日,如“三日断五匹”。
4.名词“名”作动词,取名,如“自名秦罗敷”。
5.名词“马”作动词,骑马,如“府吏马在前”。
6.名词“车”作动词,坐车,如“新妇车在后”。
7.动词“煎”使动用法,使……受煎熬,如“逆以煎我怀”。
8.形容词“贫贱”作名词,贫穷、没地位的人家,如“贫贱有此女”。
9.名词“理”作状语,按道理,如“理实如兄言”。
10.名词“槌”作动词,敲,如“槌床便大怒”。
11.形容词“便利”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如“便利此月内”。
三、文化常识1.“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2.时间词:黄昏晚上7—9点、人定晚上9—11点、鸡鸣早上1—3点。
3.床:古代坐具。
4.年号:汉末建安中,年号始于汉武帝。
5.卿:敬称;夫妻互称;自唐代时君主称臣民;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古代高官。
6.丞:封建官僚机构中最高官职,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如府丞、郡丞、县丞。
7.主簿:太守的属官,是各级主官的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8.谦称:妾,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
9.大人:老父,称老人家。
10.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11.结发:束发,男子十五岁,表示成童;结婚时的礼节;妻子,指原配。
四、重点字词1.会不相从许(6段):许,答应。
2.便可白公姥(2段):白,告诉,禀告。
3.徒留无所施(2段):徒,白白地。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精选9篇)《孔雀东南飞》篇1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
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
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分析《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
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套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最早的、最长的、最优美的长篇叙事诗,使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明代王世贞称其为“长诗之圣”。
“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见汉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纲六纪》,纲,提网的总绳,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思。
五常:五种常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
汉代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
“三从四德”是旧时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工)”。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指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七出”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后来富贵了。
“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
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三不孝《十三经注疏》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意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
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在天河相会一次,人们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
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六合”: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而《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六个方向,泛指天下或宇宙。
古代计时法:
①天色计时,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②地支计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上面的两种计时法依次相当于现代时刻的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
另外,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与许仙传说。
偏义复合词
可怜
..作死别汝岂得自由
..感君区区
..怀
..适兄意生人
..,处分
..体无比,千万
..不复全自可断来信
守节
..蹑履相逢迎
..勿复重纷.纭.
..,妾不堪驱使
..后世人本自无教训
..情不移便利
..此月内多谢
叶叶相交通
..
..昼夜勤作息
..共事
..二三年承籍有宦官
兄弟窗户好歹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忘记知道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