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10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偷袭美国设于太平洋珍珠港的海军所在地,同时轰炸英、美军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
∙1940年初,日本军人萌起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区域最主要军事基地——珍珠港的构思,随即委派专人负责运筹帷幄。
∙1941年11月17日,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东京时间),该计划主脑、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带领几名幕僚登上停泊在佐伯湾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向参与偷袭行动的舰队高级将领作“壮行训示”(这是日本军中一项传统,主要目的是提高士气,预祝战役成功)。
夜幕低垂时分,“赤城”号灯火尽熄,悄悄启碇,在两艘驱逐舰护航下驶出大海。
其他舰只,也分别自各港口启程向千岛群岛结集。
∙11月26日(在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夏威夷与美国是11月25日),由28艘各类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包括载有414架飞机的6艘航空母舰悄然离开千岛群岛,循阿留申群岛与中途岛之间的航线,向目标进发。
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于焉开始。
∙12月4日,参与进攻马来亚的日本主力部队11万人,飞机450架与各类舰艇46艘开始从海南岛的三亚港出发,向中南半岛汇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空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设施∙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不宣而战地悄然对美英在太平洋远东地区的海空基地痛加袭击。
美英两国也立刻作出反应,于1941年12月9日(美国日期为8日)对日宣战。
步其后尘者有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廿馀个国家。
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从此由欧洲、北非,蔓延到大半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参战兵员总数高达9千万,世界上所有的人种皆被卷入漩涡,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性战争。
太平洋战争给亚太地区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劫。
∙1941年12月10日:英国的“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遭击沉∙1941年12月25日:日人占领香港。
香港虽为弹丸之地,却是英美在远东的三大据点之一,是亚洲海上和空中的交通中心,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纵观整个二战日本的策略,可以用一句英文来回答:Japan won lots of battles but finally lost the war!1937年7月7日日本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全境时,严重损害可美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利益,1940年开始,美国及英国等开始对日本实施制裁。
而日本当时80%的石油、93%的铜和74%的铁,来自于美国。
另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地——南洋油田(包括马来半岛、文莱和印尼婆罗洲等)则被英国和荷兰锁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必须依靠进口石油等维持战争机器运转所需资源的岛国,日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条十分自以为是的道路——迅速搞定中国战场,逼迫中国政府向日本投降,形成既成事实,然后再与美国谈判,确定各自的利益格局,并企图通过占领越南、缅甸等打通陆上通路,然而中国政府一直咬牙坚持抗战,同时美国、英国和荷兰等相继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其中美国为了抑制日本的生命贸易线——南太平洋海运,这对日本的战争补给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格局下,日本人只能选择在与美国开战,打通战争所需资源的贸易线路,力图成为南太平洋的霸主。
太平洋战场,日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把其分为国力对比、战争策略和武器装备三个方面分析。
【日美国力相差悬殊】先看看太平洋爆发时美国与日本的国力对比。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GDP是日本的7倍。
再列一些数据,1941年时,美国l 钢铁产品是日本的6倍l 煤炭产量是日本的8倍l 汽车产量是日本的80倍再换个角度来看,日本是当年亚洲唯一的列强,日本认为自己应该主宰亚洲,因此有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
这也是日本力量对比最高的时期,即明治维新到二战。
中国处于历史低谷,日俄战争中日本胜出,美国作为未来的头号帝国尚未完全崛起到位。
使得日本过高的给予自己评价与期望,而没有清楚认识到自己仍然与美国这类大国具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战后统计,美国投入了大约1/6(15-20%)左右的国内资源用于太平洋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