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美术馆——场所精神汇报共8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84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经典重温:30年后回头看——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1981年获普利兹克奖的英国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德国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也正是斯特林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新美术馆坐落于1838-1843年间建成的老馆旁边,包括美术展厅、图书馆、音乐楼、剧场、服务设施等,1977年开始设计,1984年建成开放。
谷歌地球中的斯图加特新美术馆三维模型,南侧(右下角)为国立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同样由斯特林事务所设计。
除了遵循现代建筑的功能、空间等设计精神外,建筑吸取了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并加以抽象、变形等夸张的处理,具有象征性、隐喻性、反讽性等,同时又与周边的古典建筑产生了对话。
整个建筑设计元素多样,色彩鲜艳的换气管、管状扶手、高技派构成式入口钢结构雨蓬、粗大明显的排水口、转折的曲面玻璃幕墙、弧线檐口……,从中可以看到古典主义、构成主义、高技派、粗野派等多种手法的痕迹,也能感受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的碰撞,这些看似冲突的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即使时隔30多年的今天去看仍然能感受到建筑的经典、诙谐,这与那个时代其它大部分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形成显著的区别。
新馆、老馆之间的连接色彩鲜艳的钢结构构架形成了建筑入口的显著引导平台上的主要入口——构成式钢结构雨棚、橙色旋转门、绿色玻璃幕墙金属型材、蓝色、紫色钢管扶手、暖黄色系石板幕墙,看似复杂、矛盾,但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从入口处向南看建筑的中心——有古罗马斗兽场风格的古典下沉广场成为人们休憩的、舒适的室外场所明显带有古典美特征的圆形内庭院、拱形窗、券心石、夸张的古典柱式与现代的设计融合在一起。
圆形广场上一个标高的室外平台从南侧剧场、报告厅一侧的拱廊看美术馆南侧的剧场、报告厅部分美术馆南侧的国立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新建建筑与美术馆的剧场部分相对称,围合出又一个方形广场。
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 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从柏林老博物馆到斯图
加特国立美术馆
李论;喻汝青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从安东尼维德勒的建筑史学研究中得到启发,通过对辛克尔的柏林老博物馆和斯特林的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的比较来研究德国现代博物馆建筑的技艺传承,进而映射出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传承与演进.
【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李论;喻汝青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时捷博物馆r德国斯图加特 [J],
2.新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斯图加特,德国 [J],
3.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斯图加特,德国 [J],
4.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J], 李焱
5.保时捷博物馆在德国斯图加特建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皮特·卒姆托的“炼金术”——场所精神的再塑发表时间:2019-03-27T10:59:29.57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12期作者:许岱珺[导读]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皮特·卒姆托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湖北省武汉市人)摘要:卒姆托通常被认为是建筑师中建筑现象学的代表,本文尝试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通过建筑场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目的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皮特·卒姆托建筑中“场所精神”的营造手法。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场所材料场所精神1 现象学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现象学以“现象”为主体,强调人对现象的体验以及事物如何在体验中向我们呈现现象及其本质。
二十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现象学,用以摆脱欧洲科学和文明的困境,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场所和环境的危机。
他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考察、描述和理解现象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拓展了“回归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理论,但与胡塞尔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通过“在世存有”来认识事物本身,而不是通过意识理解事物。
从总体上看,“现象学主要研究人的意识与事物的关系,它关注意识、动机、意义、存在等观念。
”1建筑界对现象学的关注主要由海德格尔的“筑、居、思”文章发展而来,其文章剖析了建造、居住和思考的关系。
而挪威哲学家诺伯舒慈真正将现象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提出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提供了一种观察、体验建筑的方法,抛开建筑的附加意义和思想,从本质入手,思考场所以及场所精神。
2 “场所”及“场所精神”的定义所谓场所就是事件发生的地方,场所分为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场所的内容包括空间和氛围,其中“空间”指的是具体的空间结构如节点、路径、边界和地区等,而氛围由除空间以外的事物的集合,包括材料组织、造型组织等构成,每个场所都具有独特的氛围。
诺伯舒慈认为人存在的立足点由“方向感”和“认同感”来获得,而这两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则是场所精神。
巴西利卡是一种建筑形制,长条形平面,长比宽大约2:1,纵向几排柱,中间高,两端低,高侧窗采光,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常用做钱庄,会堂等。
太阳神庙的特点1都有非常雄伟壮观的大门,外有一个或两个方尖碑2都有大殿,大殿内柱子很粗,柱径大于柱间距,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3整个设计中注意了空间的序列,为法老个人祭祀活动创造威压神秘的气氛新建筑五点1底层架空放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Mies 纯净空间1简化结构体系和构件,产生极少障碍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全面空间)2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多余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纯净透明的钢和玻璃方盒子帕提农神庙视觉校正1加粗角柱2加大内部柱间距3梁向上拱以示校正4柱向里倾给人稳定5辉煌的山花雕刻 帕提农神庙突出办法1位于山城最高处,有很好的视距2全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庙宇3卫城唯一的围廊式建筑4卫城最华丽的建筑哥特式结构特点①减轻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
②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的结构构件。
③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
奖杯亭的构图手法 1.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2.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3.下部简洁厚重,越向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成就1结构体系,传力明确清楚,2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3.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古典主义建筑特点1重视理性和法式2通过政治力量来推行文艺复兴3重点是组织与意大利的交流4发展了广场建筑,使建筑、建筑群、城市连成一体古典主义构图手法(学院派)讲究轴线、对称、主次、古典比例、和谐、韵律等东西园林的差异东方是自由式布局,休闲庭院,随意变化,趋高就低,呈现曲折之趣,皆以池沼花木接近自然,入诗入画。
西方绝对对称式布局,庭院基本相同,具有共同性“水晶宫”对高技派影响1水晶宫是高技派的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