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斯特林及其作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35 MB
- 文档页数:38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形式与意义:建筑符号学及其应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永川 402160)【摘要】建筑符号学是将人文学科视角应用于建筑学的一种手段,它提供了一种从全新角度认识和诠释建筑存在的意义。
本文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阐述了建筑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能指;所指;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一、符号学的起源和基本理论符号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实在。
符号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ssure,1857-1913)提出,后经过皮尔斯、卡西尔、苏珊·朗格和莫里斯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
索绪尔认为符号的组成要素分为两种:能指(the signifier)与所指(the signified)。
其中能指可以理解成符号的形象,即它的物质实在;而所指可以理解成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即它的精神所在。
美国学者皮尔斯也提出自己关于符号学的理论,他认为:第一,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点在于人具有符号化能力;第二,要真正理解一个符号系统,就必须同其他符号系统进行比较。
美国学者莫里斯则将符号学归纳为符构学(符号的构成)、符义学(符号的意义)和符用学(符号的起源、应用和效应)。
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二、建筑符号学的来源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学》中提到:建筑是一种用建筑材料造成的象征性符号。
建筑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符号的一般特征,也有着其本身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建筑的能指为它的物质实体,如形式、空间等内容,也是建筑的表层结构;所指则可视为建筑通过这些内容所要表达的意义,即建筑的深层结构。
后者是主要的部分,它支配着建筑的存在。
三、建筑符号的组成建筑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是有着自己的意义的。
建筑的物质层面是由诸如砖瓦木石等建筑材料构成,这些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建筑意义。
只有设计者的工作之后,建筑才能真正被赋予含义。
同样,在语言学的范畴内,组成语言的词、句和短语只有经过有机的组合才能产生并传达相应的意义。
普立兹克建筑奖获奖大师简介和建筑思想分析之詹姆斯·斯特林詹姆斯·斯特林(1926~1992)。
1926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在利物浦大学取得建筑学位,在伦敦开始职业实践。
他是英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尤其是在1963年完成了可成为其成名作的莱斯特大学工程馆以后。
除此之外,在1981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那段时间,他的一些主要项目还包括:位于英国哈斯洛莫的奥利维提培训中心,剑桥大学的历史馆,休斯敦的赖斯大学建筑馆的扩建工程,以和一系列低造价的住宅项目。
自1981年以来,他设计完成的大工程包括:柏林的科学中心,康奈尔大学的表演中心,哈佛大学的萨克洛博物馆,以和德国的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
198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辞:We honor James Stirling—a prodigy for so many years—as a leader of the great transition fromthe Modern Movement t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ew—an architecture that once more has recognized historical roots, once more has close connections with the buildings surrounding it,once more can be called a new tradition.Originality within this tradition is Stirling's distinction: in the old "modern times," 45 degree juxtapositions and transpositions of clearly classical andnineteenth century references.In three countries—England,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he i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quality of his work.译文:我们以詹姆斯·斯特林为荣。
斯特林不等式斯特林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不等式之一,它在概率论、统计学和信息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斯特林不等式可以用来估计阶乘的大小,是一种近似计算的工具。
本文将简要介绍斯特林不等式的原理和应用。
斯特林不等式是由苏格兰数学家詹姆斯·斯特林于1730年提出的。
它的一般形式如下:n! ≈ √(2πn) × (n/e)^n其中,n!表示n的阶乘,π是圆周率,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斯特林不等式的精确性随着n的增大而增加,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等号成立。
斯特林不等式的应用十分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来估计阶乘的大小。
阶乘在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中经常出现,而斯特林不等式提供了一种快速计算阶乘的近似方法。
例如,当n=10时,斯特林不等式给出的近似值为10! ≈ 3628800,而实际值为10! = 3628800,可以看出斯特林不等式的近似结果非常接近实际值。
斯特林不等式还可以用来估计排列和组合的数量。
在组合数学中,排列和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用于描述从一个集合中选择元素的方式。
斯特林不等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排列和组合的数量,从而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
斯特林不等式还可以用来估计复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
斯特林不等式可以帮助我们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估计,从而评估算法的性能和优化算法的设计。
斯特林不等式是一种重要的近似计算工具,在数学和计算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估计阶乘的大小,计算排列和组合的数量,以及估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斯特林不等式的应用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的效率。
熟练掌握斯特林不等式的原理和应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詹姆斯.斯特林及建筑思想尊重历史,尊重环境——从70年代几个建筑项目来解读詹姆斯.斯特林的建筑思想简介詹姆斯.斯特林(James Frazer Stirlin,1926一1992)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长于英格兰北方港市利物浦。
著名英国建筑师,同时是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斯特林堪称那个时代的天才人物。
在英国、德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斯特林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作品影响着建筑的发展。
它是现代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促使了建筑风格向新的方向转变。
斯特林自50年代至今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风格和类型所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有早期粗野主义风格的住宅,50到60年代玻璃砖系列的大学建筑,钢结构的办公楼,预制装配的住宅和宿舍,到90年代的美术馆博物馆建筑,及公共图书馆、工厂、学校等等。
虽然在某一时期其作品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但如果将近期作品与早期的作,,下比较却几乎找不到什么共同的外部特征。
在斯特林风格变化的各个时期中,对我最有感触的则是他70年代的几项建筑作品。
在70年代这一时期,斯特林的作品基本是以其所在环境为依据,以其地其时历史文化为源流,做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西门子公司办公楼项目在60年代末(1969年)为西门子公司所做设计中,我们已可见到斯特林对几何形体表现力的探索。
设计对功能考虑详尽、深入,与此同时,对建筑空间,从地下到高空的综合规划、利用,以及开敞、流通的现代管理建筑模式的设计,从技术上反映出他对建筑工业化、高技术的理解,其建筑艺术处理则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原始美感。
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建筑相比,更显出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探求。
平面布局和空间的上下左右穿擂,反映出现代办公建筑之高效率、快节奏,而其外部形态,由最简单之几何形体连续、重复所构成的简明有序的空间,使人联想起古埃及和罗马、希腊的建筑风韵,这其中无疑包含着文化的内涵。
德比老城区改造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位的越发突出,社会向建筑师们提出了旧城改造的新课题。
名师名作作品分析报告题目: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分析报告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建筑学姓名:学号:2014 年 11 月 18 日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简述: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将建筑带向了一个新的风格——既让人辨认其历史根源,又能与其周围建筑产生密切关系。
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高技派,更加注重建筑大环境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协调,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概念。
于是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应运而生。
1.场所精神、空间精神:第一眼看到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就被它的鲜艳无比的色彩所吸引了,建筑的弧线就像彩带一样流畅明快。
过去的美术馆多为更加庄重、宁静的建筑。
美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对美、对文化、对精神品质高度追求的产物。
因此美术馆的建筑便成为这一产物很为重要的文化形象表征与依托之一。
同时它自身也可以是一件静止下来的雕塑品,承载着我们所有对于城市和历史的记忆与理解。
而斯特林不想把美术馆做的太具有纪念性取悦德意志当权者,反而运用了更加大众化、更具娱乐性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术馆建筑的理解。
①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新馆是u形老馆的扩建,为解决场地两侧巨大的城市高差,斯特林把场地的斜坡融合成为建筑的室外休步行区,把城市两侧的人群吸引到美术馆内,让人们自然地参与到其中,重视市民的参与性。
(玻璃幕墙边的条形座椅也是)②对纪念性的追求——运用古典构图元素的建筑语言表现新的建筑理念(几乎对称的布局,明显的中轴线,古罗马风的内庭。
)。
多种元素糅合起来(多种古代建筑元素同现代构成主义的雨篷,高技派的玻璃幕墙和管道、大众商业化的室内顶棚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各种元素的碰撞制造了一种富有魅力的“杂乱无章”的感觉)③注重建筑环境与地方文化(对文脉很重视)——用和相邻建筑类似的布局方式,是新的建筑从属于旧的建筑,甚至将建筑融入旧的环境中。
斯特林建筑思想转变的三个时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士·斯特林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的一系列作品及建筑思想来源的研究。
如英国低造价住宅,莱斯特工程馆,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萨尔福德表演艺术中心。
来分析斯特林从业四十年来,创作风格的转变。
关键词:詹姆斯·斯特林建筑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famous british architect james stirling, starting from the 50 s of the 20th century until the 90 s, a series of research works and architectural thought source. such as the uk low cost housing, lester engineering pavilion, stuttgart, national gallery, salford and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to analyze stirling working for forty years,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yle. keywords: james stirling stuttgart national gallery building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前言詹姆斯·斯特林(jamesfrazerstirlin,1926一1992)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长于英格兰北方港市利物浦。
斯特林,罗杰斯,福斯特并称为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三大建筑师。
20世纪50年代开始执业,因早期设计大量的廉价住宅,真实的表达混凝土等材质的质感而被冠以“粗野主义”;60年代随着莱斯特大学工程馆,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等一些作品而崭露头角;70年代中期斯特林更加关注建筑的历史性,文脉及纪念性的表达,因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这一经典之作而获得1981年的普利策大奖。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