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尿红细胞位相、血尿红细胞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沈小琴; 代超; 邸师红; 焦婷婷; 张成磊; 杨秀莲; 王利新【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9(016)020【总页数】5页(P2924-2927,2932)【关键词】尿红细胞位相; 血尿平均红细胞体积差值; 血清补体C1q; 胱抑素C; 肾小球肾炎【作者】沈小琴; 代超; 邸师红; 焦婷婷; 张成磊; 杨秀莲; 王利新【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医学检验科宁夏银川 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综合征,是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发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按类型分为IgA型肾病、膜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1-2]。
血尿是急、慢性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来源不同临床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如何做到血尿来源的定位判断对肾小球肾炎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意义重大,如能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免疫学及肾穿刺活检等方面的检查,不必做静脉肾盂造影、CT及膀胱镜等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如能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可避免做肾活检等创伤性较大的检查[3]。
本文旨在探讨尿红细胞位相,血、尿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差值及肾功能4项[补体C1q、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检测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肾内科符合《梅奥诊所/肾脏病理学会关于肾小球肾炎病理分类、诊断及报告共识》[4]规定并确诊为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尿标本142份,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25~82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IgA型肾病3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微小病变性肾病18例,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3例。
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怎么看
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用于检
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常见的有三种类型:肝炎病毒感染、
肾小球疾病和结节性硬化病。
下面是尿红细胞位相报告的解读方法。
首先是红细胞数量。
正常健康人群的尿中红细胞数量通常不超
过0-5个/高倍视野。
如果尿红细胞数量超过此范围,则需要进行
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其原因。
其次是红细胞形态。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可以确定其原因。
如果
红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疾病或肾切除导致的。
如
果红细胞形态正常,但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则可能由于尿路感染
或肾小球疾病引起。
最后是红细胞排列方式。
观察红细胞排列方式可以确定其原因。
如果红细胞呈单一排列,则可能由于肾小球疾病引起。
如果红细
胞呈堆积排列,则可能由于尿路感染或结石引起。
综上所述,尿红细胞位相报告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尿路问题或肾小球疾病。
通过观察红细胞数量、形态和排列方式来判断其原因。
如果发现异常,建议及时联系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红细胞位相的临床意义英文回答: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tool in clinical practice. Abnormalities in red blood cell shape, size, and color can indicate a wide range of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nemia, infections, and genetic disorders.Anemia.Anemia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 deficiency of red blood cells or hemoglobi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anemia. For example, microcytic red blood cells (small red blood cells) are typically seen i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hile macrocytic red blood cells (large red blood cells) are seen in vitamin B12 deficiency anemia.Infections.Certain infections can cause changes i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For example, malaria parasites can invade and destroy red blood cells, lead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ring forms" and "trophozoites" on a blood smear. Sickle cell anemia patient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s, and their red blood cells may exhibit sickling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oxygen tension.Genetic disorders.Genetic disorders can also affect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For example, sickle cell anemia is caused by a mutation in the hemoglobin gene, which leads to the production of abnormal hemoglobin molecules. These abnormal hemoglobin molecules cause red blood cells to sickle, which can lead to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pain, anemia, and organ damage.Other conditions.Abnormalities i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can also beseen in other conditions, such as liver disease, kidney disease, and thyroid disorders. In these cases, the changes i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are typically secondary to the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Importance in clinical practice.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a wide range of medical conditions. By understand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d blood cell abnormalitie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timely care for their patients.中文回答:红细胞形态学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怎么看尿红细胞(RBCs)位相报告是一项用于评估尿液中红细胞的情况的检查结果。
通过观察尿液样本的物理性质和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医生可以得出关于尿液中红细胞浓度、形态和来源的重要信息。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阅读和理解尿红细胞位相报告。
首先,尿液样本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透明度和酸碱度等。
通常情况下,尿液呈黄色到琥珀色是正常的,若出现红色,则可能存在尿红细胞异常。
透明度应该为清澈透明,如果出现浑浊,则可能是由于尿液中存在过多的红细胞。
其次,尿红细胞位相报告会描述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应该是单个或者成对存在,具有典型的圆形形态。
而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可能表明存在一些潜在的疾病。
比如,如果红细胞呈现出变形、变形、裂解或凝聚等情况,可能是尿路感染、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相关疾病的表现。
第三,尿液中红细胞的来源也是尿红细胞位相报告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尿液中的红细胞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泌尿系统的出血,另一个是来自生殖系统的出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血的部位。
例如,如果大量红细胞存在于尿液中,并且伴有脓尿或菌尿,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
而如果尿液中的红细胞呈现出圆盘状,且伴有脏器脱垂等症状,则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引起的。
在阅读尿红细胞位相报告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指标。
例如,红细胞计数指标可以反映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人尿液红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每高倍视野3-5个,若超过该范围,则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结石、肾炎等疾病。
另一个指标是红细胞形态分类,通过对不同形态红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病因。
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指标也值得关注。
例如,红细胞管型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沉积在肾小管内形成的管状结构,是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表现之一。
此外,尿液中可能还包括其他细胞和物质,如白细胞、上皮细胞、亚硝酸盐等,这些都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评估尿液的健康状况。
尿液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如平均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肾结核、尿路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或血友病等。
红细胞位相:在位相显微镜下观察尿中红细胞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等各种变化。
参考值:畸形红细胞<5000个/mL。
正形红细胞尿见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尿路感染、肿瘤、结石、结核、外伤等。
畸形红细胞尿见于肾小球性血尿,如各种肾小球疾病。
2)白细胞:正常<5个/HP,如超过5个/HP即为增多,称为镜下脓尿。
见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等。
白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后形态改变又称为脓细胞。
3)上皮细胞:
A.小圆上皮细胞多数来自肾脏,正常尿中不存在,出现时表示肾小管有病变。
B.移行上皮细胞包括有表层(大圆上皮细胞)、中层(尾形
上皮细胞)和底层(小圆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可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处,大量出现表示有较深的粘膜炎症。
C.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又称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表层,正常尿中有少量存在,大量出现表示泌尿生殖道有炎症存在。
尿红细胞位相检验本规程规定了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的原理,操作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以确保操作符合要求。
原理: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
推测血尿是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
一般认为,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受损和经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漏出时受挤压而变形,同时还与尿渗透压(550-1100moson/kg.H2O)、PH(4.5-8.0)等因素有关。
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型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ul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芽孢样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的出现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8个/ul因无意义可不做分类。
标本采集:留取浓缩的二次晨尿效果高于晨尿和随机尿,半小时内送检,2小时内完成检验。
嘱咐患者留尿前少饮水。
操作步骤:锥形管取尿10ml,低速1000-1500/min离心5min,留取0.2ml沉渣,红细胞数量大时无需离心,相差显微镜高倍镜检,分类200-100个红细胞。
1 畸形红细胞分类标准:根据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异常多样,归为以下7种:①芽孢样红细胞:在红细胞外膜有小泡突出或细胞呈霉菌孢子样改变,是肾小球性血尿最特征性的改变,>5%为肾小球性血尿。
②炸面包卷样红细胞:红细胞膜呈明显的内外两圈、四周肥厚、形似炸面包卷。
③靶形红细胞。
④膜缺损红细胞:红细胞膜不完整,部分血红蛋白丢失。
⑤大红细胞:细胞体增大,中心淡,无双盘凹陷感。
⑥小红细胞:胞体小,外膜增厚,折光增强。
⑦手镯样红细胞:胞体较大,呈明显内外两层膜改变。
⑧古钱样红细胞:形似中国古钱币2 均一型红细胞标准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图相在两种以内,多数为正常及桑椹样红细胞,部分可出现影子红细胞。
红细胞呈锯齿型、固缩型、大小一致的均称均一型。
此型多属于非肾小球性血尿。
3 混合型红细胞标准根据畸形和均一型红细胞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畸形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畸形红细胞>50%)和以均一型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均一型红细胞所占>50%)两种。
儿童尿红细胞位相报告9000一、儿童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概述儿童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血尿来源及病因的诊断方法。
它对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并提供治疗方案。
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的适宜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适宜时间: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可于儿童出现血尿时进行,最佳时间为晨尿,此时尿液较为浓缩,红细胞形态稳定。
方法:收集儿童清晨中段尿,离心后取沉渣镜检。
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包括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分布等。
注意事项:留取尿液前,应确保儿童外阴部清洁,避免污染尿液。
留取尿液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红细胞形态。
三、结果分析与诊断根据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可判断血尿来源。
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血红蛋白分布不均;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大小一致,形态正常,血红蛋白分布均匀。
此外,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可进一步提示相关疾病可能性,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等。
四、治疗建议与后续观察根据检查结果,为患儿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治疗肾炎等;对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对症治疗等。
同时,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关注病情变化。
五、家长如何协助孩子改善生活习惯以降低尿红细胞发生概率家长可通过以下措施协助孩子改善生活习惯:1. 保持孩子外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2. 鼓励孩子多饮水,以冲洗尿道;3. 避免孩子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减少肾小球损伤;4. 鼓励孩子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和过度肥胖;5.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
六、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通过实际案例分享,我们可以在家庭教育和预防措施方面取得经验成果。
例如,某患儿出现血尿症状后,家长及时带孩子就诊并进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发现血尿源于肾小球肾炎。
经过针对性治疗和家长在生活中的精心护理,患儿病情逐渐好转。
尿红细胞位相及RBC容积分布曲线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价值应用张峰1王光明21(莱芜市中医医院检验科,莱芜271100)2(莱芜市莱城区高庄卫生院,莱芜271100)血尿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根据资料表明血尿病人约占泌尿科就诊病人的20%,占住院病人的3.9~13.6%。
尿液中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双凹圆盘形,有弱折光性,尿渗量>800mosm/kgH2O或低尿素尿中,红细胞常皱缩成表面带刺,颜色较深的球形,在低渗或高浓度尿素作用下,红细胞吸水肿胀,血红蛋白可以从红细胞中逸出,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形,称影细胞或血影。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新鲜尿离心沉渣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即可诊断镜下血尿。
近年来利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普通光镜经细胞活体染色后观察尿中红细胞,把血尿分为¹均一RBC血尿º变形RBC血尿»混合性血尿由于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检查与检查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常出现与临床结果不符现象,通常所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用全自动血细胞仪获得容积分布曲线,来检测异常尿红细胞形态。
两者进行比较。
1检查方法取新鲜尿标本10ml置于一洁净的试管中,2000转/分离心5.倒掉上清液留沉渣约0.5ml,取沉渣一滴置玻璃片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尿中的RBC形态,另外向沉渣管中加入血球稀释液2ml,混匀倒入计数样杯中,用全自动计数仪测出RBC 容积并打印出分布曲线。
RBC容积分布曲线分为三种:(1)G型,高峰偏于低容积区的单峰此为肾小球性血尿(多形性)者58.3?16.3fL(2)NC型,高峰位于100fL左右的单峰为非肾小球性(均一性)112.5?14.4fL(3)M型,具有G型和WG型双峰为混合型108.1?16. 3fL收集自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700份血尿同时进行镜检和测RBC容积分布曲线。
结果表明肾小球G型分布者对于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敏感性占94%,特异性占96%,均比相差显微镜高。
64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第23卷第4期2008年7月JModLabMed。
V01.23,No.4,Jul.20082.4蛋白样品是否与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保存对MMP一9和MMP一2活性的影响在蛋白样品保存方式建立过程中,我们对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是否对MMP一9和MMP一2的活性造成影响进行了研究。
我们将新鲜组织提取蛋白后分为两组,一组与明胶酶蛋白上样缓冲液混合保存,另一组单独保存,然后一起用酶谱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图5)。
图5明胶酶墨自上样缓冲液对MMP一9和MMP一2的活性的影响3讨论国内外有很多实验室都已经用各种方法展开金属蛋白酶在各种肿瘤中的检测,但是都局限于实验室,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
我们用酶谱法对提取的食管癌组织蛋白进行了蛋白上样量梯度检测,发现在对组织进行MMP一9和MMP一2活性检测时所需的蛋白量很少,只需10弘g,从而对微量组织就可以检测MMP一9和MMP一2活性,加之其简单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活体检测具有广阔前景,如食管拉网细胞和食管内窥镜活检,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
由于此检测所需组织微量,还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化疗和其它治疗的监控和疗效的参考指标。
然而,此项检测方法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前还需反复大量验证。
我们同时发现MMP一9和MMP一2对长期低温保存(一20℃),明胶酶上样缓冲液和反复冻融均不敏感,这样可在一定时间内收集病人活体标本于一20℃(无需保存在一70℃),然后集中用酶谱法对提取的食管癌组织的蛋白进行MMP一9和MMP一2活性的检测,临床实验室就可以展开此种工作,为在临床展开关于食管癌MMP一9和MMP一2的回顾性调查研究提供了便利。
我们在研究食管癌中MMP一9和MMP一2表达时对适宜的蛋白上样量进行了相应探索,以肉眼可见清晰蛋白条带为标准,包括所有明胶酶活性形式,适宜的蛋白上样量为10pg,也为临床或其它研究者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MMP一9和MMP一2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位(又称相差显微镜或相衬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
血尿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肾小球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常见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l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薄基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等。
非肾小球性血尿常来源于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如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肾盂、输尿管、膀胱结石;结核;特发性高钙尿症;特发性肾出血(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积水、膀胱憩室;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药物所致肾及膀胱损伤,如环磷酰胺、磺胺、庆大霉素;肿瘤、外伤及异物;肾静脉血栓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正常人尿中出现的少量红细胞以及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中的红细胞都是畸形红细胞。
这是由于正常肾小管内存在渗透梯度,尤其是髓襻外支粗段小管液低渗浓度使红细胞发生裂变变形。
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的畸形还可能是在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造成破损所致。
如果是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出血,即非肾小球性血尿,在等张或高张尿中,其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绝大多数是正常的,仅小部分为畸形红细胞。
某些肾小球疾病可出现混合性或均一性血尿,这是由于出现了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内不能形成正常的渗透梯度,由这部位肾单位来的红细胞就不会变形。
当存在较为广泛的肾小管间质损害时,红细胞形态即可成为均一性的。
鉴于上述原因,应用红细胞位相检查来鉴别血尿来源时,必须同时考虑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
在无肾活检的条件下,可结合渗透分子清除率(CoSM)综合判断,因为CoSM反映了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
一般认为,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者约4%,其中红细胞
数500一5000/毫升,多为正常红细胞。
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形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000/毫升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龙鑫公司的LX系列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通过先进的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全自动相差显微镜检查,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异形红细胞形态学(红细胞位相)自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