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汇总1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 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 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4. 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 )A.Bertil Ohlin.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D.David Ricardo.5.H—O理论说明: (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6.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 ( ) 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7.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8.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 ( )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一、单项选择题1、一国在其国境内设有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时,其关境:()A、大于国境B、小于国境C、等于国境D、与国境的概念无关2、某国某年的出口额为170亿美元,进口额为120亿美元,则该国该年的贸易差额为:()A、净出口50 亿美元B、贸易顺差50亿美元C、贸易逆差50亿美元D、入超50亿美元3、 2005年,某国出口贸易总额为260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280亿美元,则该国()A.净出口额为20亿美元B.贸易顺差为20亿美元C.净进口额为20亿美元D.贸易逆差为20亿美元4、假设甲乙两个国家结成关税同盟,则甲乙两个国家的关境()A.大于国境B.小于国境C.等于国境D.没有关系5、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6、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称()。
A.对外贸易额B.总贸易C.对外贸易量D.对外贸易值7、专门贸易是以货物经过()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A.国境B.边防C.关境D.港口8、净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A.出口价格/进口价格x100B.进口价格/出口价格x100C.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x100D.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9、以一定时期为基期,贸易条件为100,若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大于100,则比较期的贸易条件比基期的贸易条件()。
A.不利(恶化)B.有利C.无关系D.不变10、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叫做()。
A、易货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自由结汇贸易11、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叫()A、卖方信贷B、买方信贷C、短期信贷D、中期信贷12、输出到国外商品再进口时,称为()。
A、复出口B、复进口C、出口转内销D、专门贸易13.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A.产业间贸易说B.技术差距说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说14.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 。
A .绝对成本差异B .相对成本差异C .要素禀赋相对差异D .规模经济效益递增1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练习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家贸易中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称为()A、贸易值B、贸易额C、贸易量D、贸易差额2、净出口与净进口之差反映了()A、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B、同种商品进口量与出口量之差C、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之间的差额D、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之间的差额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A、世界出口总额B、世界进口总额C、一国进出口总额D、国际贸易量4、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A、7.9万亿美元B、3.5万亿美元C、7.2万亿美元D、3.7万亿美元5、下列关于专门贸易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B、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C、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关境作为统计界限D、我国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6、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因为()A、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B、它以货币金额表示C、它只计算有形贸易D、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7、一国2003年进、出口额分别是35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是1625亿美元,则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18.4%B、21.5%C、30%D、40%8.总贸易以货物通过( )作为统计标准的A.国境B.关境 C.边境 D.保税区9. 一国一定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与同期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反映该国的 ( )A.双项因素贸易条件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C.收入贸易条件D.贸易条件10.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在第三国市场不发生交易行为)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多边贸易二、多项选择题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2.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B.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D.贸易条件逐渐改善3、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C.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D.国家的形成E.阶级的产生4、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将国际贸易分为()。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单项选择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指标。
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对外贸易量2、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B外国贸易C商业贸易D海外贸易3、一国在其境内设有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时,其关境(B )A 大于国境B 小于国境C 等于国境D 与国境无关4、一国关境与其国境相比(D )A关境可以小于国境B关境可以大于国境C关境可以等于国境D以上都对5、以货物通过关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D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总贸易D专门贸易6、转口贸易又称(A )A间接贸易B进口贸易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7、贸易顺差是指(A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C.国际收支为正D.国际收支为负8、某国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 200亿美元,同年该国出口贸易为240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200亿美元,这—年该国贸易依存度为( C )。
A.出口贸易依存度力16.6% B.进口贸易依存度为20%C.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6.6% D.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6.6%9.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B )A、对外贸易方向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结构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B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失衡D贸易平衡11、在世界贸易中,(A )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主要市场。
A发达资本主义B发展中C不发达资本主义D转型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 世界出口总额C世界进出口总额D世界进口差额13、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个进口商品,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是( B )A贸易依存度B贸易条件C贸易结构D贸易比率14、具体商品的进出口属于( A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进出口贸易D商品贸易15、当货物运输的过程中经过第三国的国境,对第三国来说这种贸易是( C )A进口贸易B出口贸易C过境贸易D转口贸易二、多项选择题1、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B C 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2、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 B )A.一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一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E.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3、按货物移动方向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BCD )A.直接贸易B.进口贸易C.出口贸易D. 过境贸易E. 转口贸易4、某国在1992年贸易规模为:出口380亿美元,进口312亿美元,这一年该国贸易状况为( ABE )。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
•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产业内贸易指数IIT=0时,()。
A、没有产业内贸易B、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小C、产业内贸易程度较大D、产业内贸易程度最大正确答案:A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叫做:()A、乌拉圭回合B、东京回合C、肯尼迪回合D、狄龙回合正确答案:A3、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与消费者见面的包装叫()A、中性包装B、运输包装C、销售包装D、定牌正确答案:C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正式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A、日内瓦B、巴黎C、纽约D、华盛顿正确答案:A5、使用D/P、D/A和L/C三种结算方式,对于卖方而言,风险由大到小依次()。
A、D/A、D/P和L/CB、L/C、D/P和D/AC、D/P、D/A和L/CD、D/A、L/C和D/P正确答案:A6、根据《INCOTERMS2010》的解释, 进口方负责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贸易术语是()。
A、FASB、EXWC、FCAD、DDP正确答案:B7、按UCP600规定,数量的“约”应该理解为()A、2%B、10%C、5%D、15%正确答案:B8、在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能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是()。
A、共同市场B、优惠贸易安排C、自由贸易区D、关税同盟正确答案:A9、在国际贸易中,对生丝、羊毛、棉花等有较强的吸湿性商品,其计量办法通常为().A、理论重量B、公量C、毛重D、净重正确答案:B10、1994年1月1日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联系在一起,按自由化的程度划分它属于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
A、垂直经济一体化B、部门经济一体化C、全盘经济一体化D、水平经济一体化正确答案:A11、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了一份出口某商品的合同,合同中规定的出口数量为500吨。
在溢短装条款中规定,允许卖方交货的数量可增减5%,但未对多交部分货物如何作价给予规定。
卖方依合约规定多交了20吨,根据《公约》的规定,此20吨应按()作价。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A.重工主义学派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D.重商主义学派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A.顺差 B.平衡C.逆差 D.收支相抵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贸易差额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 D.边际成本递增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 B.甲国应进口粮食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 D.乙国应进口布22.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出( )国家产品X 产品Y甲国 1 2乙国 2 4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乙国的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C.甲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两国在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23.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A.发达国家之间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24.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阿佛雷德·马歇尔 D.约翰·穆勒25.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A.需求偏好差异 B.劳动生产率差异 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 D.要素禀赋差异26.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A.低B.高 C.不确定 D.不变27.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 B.两国经济实力 C.进出口产品性质 D.比较优势大小28.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 B.贸易条件恶化 C.贸易规模扩大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29.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A.阿佛雷德·马歇尔B.约翰·穆勒 C.李斯特 D.李嘉图30.相互需求理论是(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 D.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二、判断改错题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项不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类型?A. 货物贸易B. 服务贸易C. 投资贸易D. 加工贸易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绝对优势理论?A. 劳动力成本差异B. 资本积累C. 技术差异D. 资源禀赋答案:B3.下列哪个学派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差异?A. 古典学派B. 垄断学派C. 经济地理学派D. 新古典学派答案:A4.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A. 货币汇率B. 关税C. 运输成本D. 政治因素答案:D5.以下哪个不属于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A. 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B. 降低关税壁垒C. 促进可持续发展 D. 控制国际贸易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相对优势理论认为,只要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就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
(对)7. 垄断竞争理论认为,国际市场竞争是不充分的,因此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
(错)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对)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对)10. 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其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只要一个国家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就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商品。
12. 请简述垄断竞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垄断竞争理论认为,国际市场竞争是不充分的,因为各国产品存在差异,导致各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
因此,国际贸易会受到产品差异、广告宣传、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13. 请简述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答案:衡量一个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贸易平衡状况,如贸易差额、出口增长率等;2)国际市场占有率,如某一商品在全球市场的比重;3)贸易结构,如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4)贸易伙伴的分布,如对某一国家的出口依赖程度等。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B.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D.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B.下降C.不变D.变化方向不确定 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D.国际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 C.过境贸易D.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A、2.A、3.B、4.D、5.A第一章国际分工【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D.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垄断国际市场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参考答案: 1.A、2.B、3.B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参考答案:1-7题答案参考教材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练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T/T指的是()。
A、信用证B、票汇C、电汇D、信汇正确答案:C2、在国际贸易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如果买卖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则他们OA、应该先到仲裁机构去,如果一方不服裁决,可再到法院上诉B、既可以到法院,也可以到仲裁机构去解决纠纷C、只能通过法院解决纠纷D、只能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正确答案:D3、O是含佣价。
A、FOBSB、FOBTC、FOBCD、FOB正确答案:C4、发生(),违约方可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要求免责。
A、战争B、货币贬值C、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过失D、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正确答案:A5、商检部门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等级进行检验后出具的是()A、卫生检验证书Bs品质检验证书C、重量检验证书D、数量检验证书正确答案:B6、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B、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C、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D、垄断国际市场正确答案:A7、中国某公司从法国的马赛港装运一批货物,到达中国上海港,经海关人员检查发现部分货物因受雨淋已霉变,另外还严重短量。
该运输合同中注明投保的是水渍险。
此种情况保险公司应如何赔偿?OA、拒绝赔偿B、只赔偿霉变部分C、只赔短量部分D、全部赔偿正确答案:A8、出口直接补贴的形式是()。
A、提供给厂商比其在国内销售货物时更优惠的运费B、退还或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C、超额退还间接税D、给予厂商现金补贴正确答案:D9、佣金的支付对象是()。
A、保险公司B、船方C、中间商D、买方正确答案:C10、在我国的进出口合同中,关于仲裁地点的规定,我们应力争()。
A、在被告国仲裁B、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C、在对买方有利的国家仲裁D、在中国仲裁正确答案:D11、合同中的数量条款为“1000M/TWith5%moreor1essatSe11er*soption”则卖方交货数量应该是()A、950M/TB、1000M∕TC、1050M∕TD、950M/T到1050M∕T间任何数量正确答案:D1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关税惠待遇是()A、优惠关税B、特惠关税C、最惠国关税D、普惠关税正确答案:D13、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为火灾被焚烧,应该由()A、卖方负担货损B、买方负担货损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D、卖方负责向保险公司索赔.正确答案:C14、买方复验的期限就是OA、质量保证期限B、付款期限C、索赔期限D、退货期限正确答案:C15、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2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应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2、假设A、B两国,A国拥有的资本与劳动的总量为TK1和TL1,B国为TK2、TL2,若TK1/TL1>TK2/TL2,则A国为()
A、资本丰裕的国家
B、劳动丰裕的国家
C、资本和劳动均丰裕
D、资本稀缺的国家
3、生产一单位X商品需投入资本10单位,劳动力2单位,生产一单位Y商品需投入资本1单位,劳动力5单位,按要素禀赋理论()。
A、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B、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C、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D、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么,基于比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A. 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
B.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C. 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
D. 德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5、若美国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4辆汽车或40蒲式耳小麦,加拿大工人每人每年可生产 2辆汽车或30蒲式耳小麦。
若两国进行贸易,根据比较成本说,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应该出口汽车的国家分别是( )。
A、美国、加拿大
B、加拿大、美国
C、美国、美国
D、加拿大加拿大
6.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标准化时期的产品通常是()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7.()理论认为,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高。
A引力模型 B.偏好相似性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8.()的分析表明,新产品是由发达国家发明并出口的。
A.李嘉图
B.俄林
C.弗农
D.林德特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的发明与出口首先是()。
A.知识充裕型国家
B.资本充裕型国家
C.劳动充裕型国家
D.知识与资本均充裕10.根据H-0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
A.逐渐增大 B.趋向一致 C.保持不变 D.呈不规则变化
11.里昂剔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12.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
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
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
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
13.反应差距与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就会()。
A.越少 B.越多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4.当产品基本定型且进入批量生产和开始普及时,该产品也就进入了生命周期的()阶段。
A.导人期 B.成长期 C.成熟和标准化期 D.衰退期
15、克鲁格曼以瑞士和泰国的手表行业为例,分析()在决定一国长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被“锁定”在某种不愿意的专业化模式中。
A 资源禀赋
B 劳动成本
C 地理环境
D 历史
16.关税保护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
A.关税,农业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制造 D.关税,幼稚
17.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 D.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提高福利水平18.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贸易理论
B.超保护贸易理论
C.战略性贸易理论
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19.当一国将所增加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投资倾向
20.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是( )
A.贸易乘数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理论
C.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D.充分就业理论
21、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A、关税,农业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制造
D、关税,幼稚
22、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提高福利水平
23、当一国将所增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投资倾向
24、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管理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
25、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保护对象包括:()
A、幼稚工业
B、成熟工业
C、衰落工业
D、以上三项都包括
26、“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的主张是()提出的。
A、李斯特
B、亚当·斯密
C、休谟
D、大卫·李嘉图
27.主张“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是()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外贸乘数理论
C.中心—外围理论
D.战略贸易理论
28.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29、战略性贸易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朗德和()首先提出。
A斯潘塞 B.凯恩斯 C.托马斯·孟 D 克鲁格曼
30、战略性贸易论作为新贸易理论的一部分,以不完全竞争和()理论为基础。
A 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 要素禀赋 D规模经济
31、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政策,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为轴心的贸易体制。
A 交叉报复 B. 仲裁诉讼 C. 非关税壁垒 D 磋商谈判
二、计算题
1、假设一国某产业领域当年出口额为2500亿美元,进口额为160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这一产业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2、下表列出了英国和法国生产每单位计算机与微波炉所需要的劳动天数:
计算机微波炉
英国80天5天
法国40天4天
问:
(1)英、法两国在封闭经济下的价格水平(即国内交换比价)分别是多少?(2)哪个国家在生产计算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说明理由。
(
(3)哪个国家在生产微波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说明理由。
(4)假如贸易条件为1单位计算机:15单位微波炉,则英国和法国每进口1单位商品将节约多少天的劳动时间?
3.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的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小麦
中国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每台电视机的生产需要200单位劳动与40单位土地,它的单价为600元;每5000克大米的生产需要10单位劳动与40单位土地,其单价是40元。
如果本国
有1200单位劳动和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和500单位土地,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这两个国家将有什么样的贸易模式?
5、甲、乙两国因生产要素丰裕度不同,生产要素价格也不同。
甲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4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1元;而乙国每单位土地价格为1元,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2元。
假设两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即生产每单位小麦均需10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力;生产每单位棉布均需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力,请分别计算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并运用俄林要素比例学说的观点说明甲、乙两国如何进行分工。
6、假定某国以1990年价格为基期,1995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7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1995年净贸易条件是多少,与1990相比,1995年贸易条件是怎样变化的。
7、假定某国以1990年价格为基期,1995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70%,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那么该国1995年
净贸易条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