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格式:docx
- 大小:739.10 KB
- 文档页数:6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其基本性质、趋势,并对社会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这一原理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注意的第一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注意的第二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第三章 第十一讲 《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讲人: 阎孟伟 教授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必然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内容之一。
u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观念出发,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总是用人们的理性精神、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宗教信仰等精神因素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u唯物史观不否认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揭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确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一、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领域也不例外。
u所谓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社会基本矛盾。
u因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因而也就必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必然会产生维护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从而相应地形成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意识结构。
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这是任何社会都必然具有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领域也不例外。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u生产力作为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社会力量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就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它在历史上所采取的一定形式。
u生产关系的形式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才能存在下去,才有存在的合理性。
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其背后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哲学道理和丰富的社会学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类集体,不同的阶层、群体、个体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冲突是社会的基本面貌。
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组织和秩序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如马克思所说:“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里的阶级斗争就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斗争和妥协中逐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源泉。
社会的发展是不断追求更加公正、平等、民主和富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是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只有在矛盾和斗争中,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和进步。
例如,工业革命和其他重大社会变革都是在矛盾和对立中诞生的。
通过对现有秩序和既得利益的挑战和颠覆,创造新的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保障。
矛盾和对立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中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存在分歧,需要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解决。
如果没有矛盾和分歧,社会就容易产生压迫和不平等,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的统一体。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基本矛盾有时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封建社会崩溃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产生革命前夕它也成了封建统治的障碍。
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动力和阻力的统一。
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 ,也是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只有人类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社会动力作用。
然而不是所有实践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实践才具对社会的进步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其内在动力推动的结果。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也进一步体现在经济分配上。
以辛亥革命为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在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各地被帝国主义列强不同程度的控制和瓜分。
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多,各种旧税有一次次被追加,各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官吏还要中饱私囊,至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第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必然引起革命阶级与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可以迫使剥削阶级节制一下它的剥削欲,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从而推动社会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向前发展。
第三、改革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形式,它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中,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的作用【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易考选择题)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总根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总根源,决定着社会发展中其他矛盾的变化发展。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也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到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1.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首先,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其次,阶级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会迫使统治阶级作出让步,从而促进社会形态的量变,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三大主要贡献:(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重要观点。
本篇文档将从理论的角度,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并探讨其如何驱动社会的发展。
1.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社会基本矛盾,即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是指社会内部存在的对立面和矛盾,既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又表现为对立面和矛盾的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分为经济基本矛盾、政治基本矛盾、文化基本矛盾等。
其中,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存在,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1 经济基本矛盾的驱动力经济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经济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3.2 政治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政治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的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3 文化基本矛盾的驱动力文化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驱动着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基本矛盾的解决,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增强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4.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变化的。
社会基本矛盾通过对立面与矛盾的斗争,促使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对立统一和转化两个阶段。
对立统一阶段是基本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动力较弱,社会发展相对较缓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什么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因为:①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②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③这两对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④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⑤这两对矛盾运动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或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即政治和社会意识因素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是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发展过程、把握社会历史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
他们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不断存在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二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互相作用、相互影响;三是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不断演变、发展、深化;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革命和改革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五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物质基础政治领域思想领域
︳\/
/生产力\/
生产方式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社会形态
(二)社会基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这会基本矛盾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生产和发展。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①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
②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1、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
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所决定的。
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
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作为科学物化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分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形态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如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动机,以及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生产力,它们的发展演进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社会形态由低向高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
人们在利
用属于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工具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
变了他自身的自然。
从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使人们理论思维和科学素
质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使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性作用。
放眼世界和
未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
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当代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广阔前景,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所谓先进生产力,应该是指那些现代科技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生
产力。
谁能掌握先进生产力,谁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能在国际
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航船胜利
地驶向光辉的彼岸。
2、社会革命与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是来源于社会矛盾,都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生产力。
不同点:革命比较尖锐化,改革并不尖锐。
改革由统治者发动,革命由被
统治者发动;改革自上而下,革命自下而上;改革目的是维护统治,革命目的
是推翻统治;改革是非暴力的,革命是暴力的;改革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多是
局部调整,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多是全面改变;改革的困难在于统治阶层
内部矛盾,革命的困难在于统治阶层外部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