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②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

(2)调整血压。

(3)降低颅内压。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防治并发症。

2、手术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2、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

4、理疗、体疗及针灸等。

中风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

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本方化痰通络,用于治疗风痰入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莶草养血祛风。

语言不清者,再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强语謇,或手足

重滞,甚则牛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平肝熄风镇潜,用于阳亢风动,晕眩,肢麻等症。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泄热;黄苓.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

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

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既补肝肾之阴,又能熄风潜阳,用于阴虚风动之眩晕,头痛,舌强,肢颤等。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钩

藤乎肝熄风。

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

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二、中腑脏。

1、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1)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

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本方功能通腑泄热,顺降气血,治疗腑热内结,腹胀便秘等症,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之证。

常用药: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气血下行。

头痛,眩晕严重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2)痰火瘀闭证。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本方功能凉肝熄风,清热化痰,养阴舒筋,用于风阳上扰,。

蒙蔽清窍而见眩晕,痉厥和抽搐等症者,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熄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若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镇惊;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宜酌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镇摄之品;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宜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痰热伤津,舌质干红,苔黄糙者,宜加沙参,麦冬、石斛、生地。

(3)痰浊瘀闭证。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慨要: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熄风,宜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本方化痰开窍,用于痰蒙心窍,神志呆滞不清者。另可用为;合香九宜郁开窍:。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化痰;郁金、菖捕、胆星豁痰开窍;天麻、钩藤,僵蚕熄风化痰。兼有动风者,加天麻,钩藤以平熄内风;有化热之象者,加黄芩、黄连;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2、脱证(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慨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参附汤补气回阳,用于阳气衰微,汗出肢冷欲脱;生脉散益气养阴,用于津气耗竭。两方同用功能益气

回阳,救阴固脱,主治阴竭阳亡之证。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

射液静脉滴注。常用药:人参、附子补气回阳;麦冬,五味子、山萸

肉滋阴敛阳。

阴不恋阳,阳浮于外,津液不能内守,汗泄过多者,可加龙骨,牡蛎敛汗回阳;阴精耗伤,舌干,脉微者,加玉竹、黄精以救阴护津。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

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1、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

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

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3、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左归丸功专滋补肝肾真阴,用于精血不足,不能荣养筋脉,腰膝酸软,肢体不用等症;地黄饮子功

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于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

泛所致之舌强不语,足废不用等症。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补肾益精;麦冬、石斛养

阴生津;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

加减:若腰酸腿软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看过“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人还看了: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中风后遗症最佳治疗方案

新洷康天然水蛭素治疗中风后遗症订购热线:400-0252600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等病,是一咱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对于中风后遗症,治疗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临床上本虚标实。当然以本虚症较明显,其中尤其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阳虚突出。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都以采用滋阴健脾、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复原丸”和“解凝活脑丹”。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等病,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病6个月以后,仍遗留程度不同的偏瘫、麻木、言语蹇涩不利、口舌歪斜、痴呆等。 对于中风后遗症,治疗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定必耗损,临床上本虚标实。当然以本虚症较明显,其中尤其以气虚、肝肾阴虚、心脾阳虚突出。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都以采用滋阴健脾、活血化瘀之法。有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复原丸:黄芪30g 太子参18g 全当归12g 白术18g 茯苓18g 熟地18g 黄精18g 山萸肉15g 川芎12g 仙灵脾15g 解凝活脑丹:水蛭10g 丹参18g 川足2条g 川芎12g 田七末1.5g 复原丸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方中熟地、黄精、山萸肉、仙灵脾滋补肝肾;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川芎、全当归益气活血,使气血周流旺盛,有助于通络活血化瘀之力。解凝活脑丹功能为宣通脑络,化瘀解凝。本丹以水蛭为主药。水蛭是吸血动物,性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其味咸、苦,咸能入血走血,苦泄结,咸苦并行,治疗血瘀有良效。本病多为脑实质内形成血块,水蛭使脑络能通,血凝能解,说明水蛭有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很多的患者还会因患上面瘫后感到一筹莫展,其实不用那么担心害怕,面瘫是能治好的,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是有的,患者再结合自我按摩方法就可以使面瘫很好的治疗,患者可以适当的对面部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面|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的哥王先生受一位朋友的委托,送一位客人回湖南,出价挺高的,王先生心想跑一趟挣的钱可以顶上平时一周跑的钱了,就答应了,谁知回来的路上竟患面瘫。 在从湖南回来的路上,遇到强降温,广东出来了35年最低气温,粤北地区路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在京珠高速上车流已塞得水泄不通。王先生自幼生长在深圳,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也是第一次看路面结冰,虽然已有10几年的驾龄,在这冰面上驾车还是心里没底。停在冰面路上等了几个小时后,王先生感觉车内的温度越来越底,随着夜色的临近,越来越冷,感觉面、臂部位有点麻痹,添加衣服后继续在车里等待,谁知一觉醒来后,王先生在后视镜里了面自

己的嘴歪了,怎么弄都弄不正。 之前王先生听说面瘫就是嘴歪歪的,心想不会是得了面瘫了吧?车辆通行后,王先生驾车回到深圳,第一时间把车开到离家最近的医院,导诊带王先生来到中医康复科,中医康复科主任听王先生说明了一个原由,跟他说这是最典型的面瘫,建议他针灸治疗,但是治疗了一个月也没见什么效果,就放弃了治疗,后来上网时看到了乾正康,看着评价还不错,王先生心想着试试看吧,不能一直嘴歪着生活吧,于是就在网上订购了两个疗程 很快的王先生就收到了这个产品,当天就按照上面的说明贴了上去,没想到一个疗程用完,就已经恢复了,又咨询了一下专家,专家建议再使用一个疗程巩固下效果,之后王先生见人就说乾正康效果好 中风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瘫的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紫匣,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桑棋。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第25卷 第4期2001年8月 浙 江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 F ZH EJ I AN G COLL EGE O F TC M69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沈思钰 蔡定芳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上海 200040) 摘要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中风 综述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高,根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居首位,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病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约500~600万,而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本病者近100万,幸存者中3 4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40%以上,因此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醒脑开窍法作为中风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作一综述,权作抛砖引玉。 1 理论研究 中风的中医药研究始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着不同的记载,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由于所处历史条件以及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意见颇不一致。在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多采用疏风祛邪、扶助正气的方药。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突出以“内风”立论,其中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热生痰”。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两证。至清代叶天士进一步阐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发病机理,同时在治疗上提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者,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阴阳并损者,治宜温柔濡润;后遗症,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以及闭证开窍以至宝、脱证回阳以参附。至此明确提出了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使治法益趋完善。其后王清任又以气虚立说,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总结前人经验,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识到本病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张伯龙提出以“潜镇摄纳”为纲,张锡纯制镇肝熄风汤,使中风的治疗逐渐局限于补益肝肾、平熄肝风。建国后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总结古典医籍的基础上,认识到“虚、火、风、痰、气、血”是中风的主因,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疏风通络及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中风无论有无意识障碍都属于临床急症,应抓紧时机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而醒脑开窍法正是中风早期或超早期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虽然《内经》就提示中风的病位在脑,但至晚清张伯龙才得到肯定,说明中风研究史上虽有前进,但也确有重大问题,进展缓慢。从确立“凉开三宝”治疗热邪蒙蔽心窍,到引申出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实验研究,也必将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在理论完善前,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的补充。 2 临床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可见于诸多报道。吴燕燕等[1]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认为治疗中风可走上达外,用醒脑开窍法有良效。文玉凤[2]提出中风首当醒神开窍,并拟定了相应方药,组方仍应以“凉开三宝”为基础。张平等[3]采用针灸风池、风府及患侧上下肢穴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总显效率75%。提示针药并用有醒脑开窍、祛瘀通络作用。周继曾等[4]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遗症期中风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与传统组相比,基本治愈率分别为28126%、5126%,显效率分别为47183%、23158%,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醒脑开窍刺法组在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组,说明醒脑开窍针刺法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及降血脂作用。 但是,张山雷著《中风校诠》指出“中风闭证投麝香、龙脑之类必速其危”,可见其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3 实验研究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诸多进展。解建国等[5]运用化瘀利水、醒脑开窍之纯中药制剂中风康必复,对脑梗塞家兔脑组织内环境失调影响的药效学机理进行了对照性研究,结果发现此疗法能有效恢复和提高脑梗塞时所引起的T3、皮质醇放免值的降低和纠正紊乱,其疗效恢复程度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且能明显降低和清除脑梗塞时的脑组织内大量有害自由基,与喜得镇对照有显著差异。从而提示化瘀利水、醒脑开窍法是脑血管病治疗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李金坡等[6]采用脑地形图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结果表明本法可以减少中风患者病理性高功率(Η及?)波的出现,改善两侧脑电波的级差,从而提示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且发现针刺治疗即刻即有疗效,持续治疗效果更佳。胡国强等[7、8]将家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组及缺血后再灌注组,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进行脑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我国脑梗总患病人数近1000万,每年新增病例大约130万,虽然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我国每年仍有150万人死于脑梗,即便是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幸存下来的有50%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0%面临复发威胁,40%重残,有的偏瘫,肢体感觉丧失,肌肉萎缩,难以行动,有的口眼歪斜,吃饭说话都困难,甚至出现痴呆等精神异常,尽管他们的病状出现在一侧肢体和面部等一些不同的部位,可最终发病却都在脑子里。 脑梗治疗是在急性发作期用西药,以注射见效最快,但不适合在漫长的后遗症期、恢复期、二级预防时期使用,在此时期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的优势,中药里有药性温和的植物药,有药性比较强的动物药,前者容易治疗不彻底造成脑梗复发,后者容易造成患者中毒,植物药和动物药有机配伍,病配合名贵动物药牛黄麝香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最理想的选择。 人脑需要的各种物质是靠血液的流动传递输送的,血液在心脏的博动下流动,在流动中,将氧料氧气等各种生命物质送向全身,同时也送向脑部。血液经脑动脉流入脑组织的微细血管,通过微细血管将氧气氧料等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送给脑组织,再把脑组织的代谢物通过静脉运出。血液在这里每循环一次仅仅需要四到八秒钟,可见脑血管承受了多么繁重的传递使命,这也说明脑血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状态才能保障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健康人和年轻人的血管,血流十分通畅,它的管腔宏大,表面光滑,富于弹性; 患高血压的病人和中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粗糙,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加大,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了脑子的正常机能减弱。当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现象。由于脑血管变化的部位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人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有的嗜好睡觉,不分场合昏昏沉沉的睡; 也有人肢体容易麻木,软弱无力;有的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恶心呕吐,这些现象常常是脑梗的先兆,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这也是容易发病的年龄阶段。 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梗。 脑梗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等部位缺血,由于这些神经纤维下行交叉到对侧,所以左侧脑梗就会造成右侧半身不遂,同样,当右侧脑梗就会造成左侧半身不遂,因此即使抢救及时,也都留下了不同程度后遗症,据统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②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 (2)调整血压。 (3)降低颅内压。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防治并发症。 2、手术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2、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 4、理疗、体疗及针灸等。 中风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 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本方化痰通络,用于治疗风痰入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莶草养血祛风。 语言不清者,再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强语謇,或手足 重滞,甚则牛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平肝熄风镇潜,用于阳亢风动,晕眩,肢麻等症。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泄热;黄苓.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 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 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 发表时间:2012-01-06T10:22:13.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甘灵玲 [导读] 针刺放血:手足指、趾屈伸不利者,用7号针头予瘫侧指尖针刺放血1-2滴,埋线1次放血1次。 甘灵玲(广西梧州市桂江医院梧州市钱鉴社区卫生服务站广西梧州 543004)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027-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64名已确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不服用任何治瘫药的情况下,治疗组采用以穴位埋线为主配合拔罐、刮痧、针刺放血等综合的理疗方法,对照组只采用穴位埋线;统计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对比,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P<0.01,极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观察说明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理疗方法。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综合理疗法治疗应用 2008年10月~2011年2月,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疗法为主,综合了拔罐刮痧、针刺放血、针刺运动疗法等多种中医传统理疗法,并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32例,效果显著,并设置了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其中门诊51例,住院13例;男48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年龄最小34岁,平均约62岁;脑梗塞患者52例,脑出血患者12例;平均病程约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病变的范围相似。 2 病例选择 (1)符合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和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中管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无凝血机能障碍患者。(4)除外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无法合作者、传染病者。 3 治疗方法 3.1治疗组 (1)拔罐刮痧: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均要做拔罐刮痧,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一般在埋线之前做。 ①躯干: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脊柱、天突、膻中处用刮痧法,肩及腋后线、腰骶、臀部用吸罐法,1个埋线疗程做1次。 ②训练患者家属为患者刮痧,以瘫侧面部、上下肢、手足掌指、趾为主,以局部潮红、皮肤暖和为准,每周2次。 (2)穴位埋线 ①选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以及参考平衡针灸、靳氏三针、巨针巨刺法选穴,主穴百会、颈胸夹脊、肩外俞透膏肓、肩井、臀痛穴、腰夹脊、坐骨点、委中、肩痛穴、足三里;另外极泉、合谷透后溪、肩髁、三阴交只做患侧。面部瘫痪者:人中、前发际、左右头维、患侧太阳穴、地仓向颊车透;失语者:上廉泉、天突、膻中、亚门;足内翻:瘫侧丘墟透解溪、涌泉;尿失禁、尿潴留者:中极、曲骨、关元。 ②操作:用注线法,在无菌条件下将事先制作好的无菌羊肠线1/0—2/0#,每段0.5—5厘米,用专用埋线针将线埋入穴位内,每穴手术时间只需3秒钟。根据局部肌肉丰厚不同及所在深浅、透针距离,在不同的穴位内埋入相应长度和型号的羊肠线,针孔用碘伏再次消毒即可,针孔处如出血较多适当压迫止血。15天施术1次,3次为1疗程。埋线头三天有些胀痛,少数人有低热,属于正常反应,不用服止痛药。如果二天后疼痛加重伴畏寒者,可服解热镇痛药,症状缓解即停,尽量少用药,常规降压、降糖药正常用。 (3)针刺放血:手足指、趾屈伸不利者,用7号针头予瘫侧指尖针刺放血1-2滴,埋线1次放血1次。 3.2对照组只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3.3疗程观察3个疗程。 4 疗效评定 4.1疗效标准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2]:0~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并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评定疗效:(1)基本痊愈;(2)显著进步;(3)进步;(4)无变化;(5)恶化;(6)死亡。3个疗程评定总有效率。 4.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P<0.01,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3疗效统计与结论治疗组32例中基本痊愈者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2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中基本痊愈者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9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84.375%。两组总有效率虽然相差不大,但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综合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与单一的理疗法相比效果显著。 5 讨论与体会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创造了以穴位埋线为主的综合理疗法,临床疗效提高,有利于手足精细功能的恢复;故肌力与精细功能恢复均显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海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月清现在患有脑中风的人有很多,同时社会上涌现出的脑中风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真的是鱼龙混杂。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患了中风后,一部分中枢神经细胞坏死,使得脑、脊髓等神经损伤和病变总是造成患者的终身残疾。干细胞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将干细胞通过注入大脑受损的部位,使干细胞在人体内发挥再生和修复病损的组织细胞的治疗作用,减少宿主神经细胞的凋亡、坏死并恢复受损细胞功能,并分化为大量功能细胞参与脑的三维重建恢复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1、查看患者情况,看是否符合用干细胞治疗。了解患者中风的病史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估患者恢复康复的几率。 2、选择合适的干细胞,分离培养。 3、干细胞输入。干细胞输入的方法主要有静脉输入及通过腰椎穿刺从腰大池内注入,1次/周,共3次(一个疗程)。 4、术后监护及不良反应观察。自体移植后8小时~5天内监护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5、术后康复训练。患者术后1周即开始行功能锻炼,或采取高压氧治疗,连续做3个疗程。 6、观察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后遗症症状得到改善,部分患者一个月就出现明显的好转。如吞咽困难患者,可以进食流质;智力得到改善;肌力得到提高;患者还可以不用扶拐,自己走路。 合理调配饮食 中风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患者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中风患者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 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第四,可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第五,每日食盐在6 g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

(完整版)“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临床经验] “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中风后遗症, 点穴, 穴位 本贴收到11朵鲜花“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步 骤 穴位方法时间 开穴肾上腺、肾 脏、输尿管、膀胱 对准穴位瞬间加力点肾上腺,点穴力度是 患者感觉难受,有酸胀稍带一点痛感,并把点穴 力度控制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继续用同样 的力度点: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开穴。 每个穴 位点压8-10秒 钟。 下 肢瘫痪 悬钟、承山、 阳陵泉、足三里、 伏兔、环跳 力度同上,用大母指点悬钟穴。接着点承 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最后是环跳,这个 穴位相当关键,它相当于下肢的总开关,在点环 跳这个穴位时,要用手衬部位来点,在患者感觉 难受时开始计时30-40秒,在这个过程中,患者 同时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由环跳一直流到脚指 头,如果患者有了这种感觉,此时已经说明患者 的下肢经络完全打通,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供血 供氧! 每个穴 位点压8-10秒 钟。 点环跳 30-40秒。 上 肢瘫痪 天宗、曲池、 内关、外关、合 谷 力度同上,用大母指点天宗、曲池、内关、 外关、合谷。“天宗”这个穴位相当于上肢的总 开关,上肢的经络是否打通,它的感觉和下肢是 一样的,在点天宗穴时,也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 从天宗穴位一直流到手指尖,这说明上肢的经络 完全打通,也恢复了正常的供血供氧! 每个穴 位点压8-10秒 钟。 面 瘫 百会、四神 聪、太阳、上关、 方法、力度同上,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每个穴 位点压8-10秒

本手法为广西柳州吴贵德老师所创,经临床30年的验证,效果神奇. 是足部反射区 此法是我的老师临床验证的秘穴,我的老师和他的学生已治愈无数人.如果做到位立即就会出现效果,将秘法公开.只是帮助更多的患者能够康复. “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操作前需知 1、学习前,首先要准备两份图,⑴、针灸人体挂图,⑵、足反射图,首先了解各穴位的位置,隶属那一条经络,熟悉以后,再找相关的穴位,他们基本都在一条线上,很方便查找。 2、认真参考下面文章里所提的到的穴位和注意事项。 3、结合足反射疗法,首先打开穴位,,,,,[步骤按下面的文章]。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应该让病人在床上取仰卧式,把患肢伸出床边,左侧下肢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治疗,然后让病人取坐式,左侧上肢取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点压治疗。上下肢治疗完毕后要进行封穴位,取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点压封穴,最后用大母指和食指捏拿上身淋巴,下身淋巴穴位8-10秒钟后结束。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脑梗塞是血液中的各种梗塞随血流进人脑动脉而阻塞脑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正常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那么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介绍 中医治疗方法分类: 第一类: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对发病时间较长的脑梗塞,效果受局限。 第二类: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导致的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病情容易反复,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防治。 第三类:活血化瘀、芳香开窍双重治疗(典型用药如天欣泰):该治疗方法被公认是有效率最高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应用此法的中成药物能够对缺血性脑中风总体病因血液病变及血管病变同时起效,对针对脑梗塞“本虚标实”的特点,做到标本兼治。

天欣泰利用方中动物类、植物类和香类药上百种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协同作用,达到增效减毒、抗耐药性等多靶点治疗效果。代表方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其方中含有两种国家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和中国药材公司产麝香),这在心脑血管中药中极为罕见,道地取材配合现代工艺,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成药的安全性与长效性,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改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的同时防止复发,效果明显。临床用药显示:坚持长期服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能使缺血性脑中风复发率降低80%以上,死亡率降低90%以上。 天欣泰的有效成分成百上千种,同样包含能起到上述六大类西药功效的成分,例如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麝香酮、胆红素等上百种有效成分的协同及抗拮作用,达到多靶点综合治疗的作用。有效成份川芎嗪和水蛭素能从血液病变入手,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质物质不易在动脉堆积形成血栓,并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对已生成的动脉壁上的脂质物质能够有效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心脑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丹参酮和麝香酮能够增加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脑的耐缺氧能力,保护血管壁内皮细胞,使其不易受损,预防血栓形成。总之,在脑梗塞治疗领域,重要的作用并不亚于西药,甚至功效和副作用等多项指标综合考虑的话要远远优于西药。 临床常用治疗脑梗塞中药按质量标准逐层提高的分类: 第一类:国家药典标准中药:最基本的标准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中医治疗中风

中医治疗xx 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 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这就是“不治邪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风而实际就是以此治风”的道理。这就是治疗中风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误患者。用“祛风化痰”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祛风化痰的药物都会耗散元气,在这些药物中,还夹杂许多滋阴清热的药物,由于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100%,何况“祛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 对于脑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祛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 但阴寒太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人尿、猪胆汁等寒良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破瘀的药物,可使脑部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治疗中风最好的方法

中风是因为血管受阻而导致脑部缺血或者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即将坏死,其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后果不堪设想。 治疗中风可以从药物开始,但是不以药物结束。实际上,药物治疗期可能较短,病情已受控制后的复康治疗期往往长得多。复健工作好比是扑灭火灾后重建房子的工作。治疗中风要对症下药,下面介绍几种治疗中风的方法: 一、天然水蛭素疗法:天然水蛭素是目前举世公认抗雪凝、溶血栓功能最强的物质。第一,它是一种小分子多肽成分,活性超强,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疏通大脑微循环;第二,天然水蛭素中含有对大脑神经修复再造功能的上百种物质及人体不能合成的7中氨基酸。根据临床实验证明,水蛭素对于中风治疗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天然水蛭素的领军品牌是新洷康多肽蛋白片,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粘、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抗血凝、溶解血栓、清除血管内沉淀物等多种疗效,还能检测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是目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天然物质。 二、醒脑开窍法:促使病人清醒 适用于脑血管病人的昏迷时期,主要是运用一种“物理疗法+穴位疗法”的方式,利用电、光、声、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治疗的方法。结合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开窍激活休眠脑细胞,最终促使病人清醒; 三、溶栓治疗法:溶解血栓疏通血管 适用于中风发生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疏通血管,溶解血块。使栓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脑组织的供血。值得一提的是,该疗法所需药物剂量小,出血副作用少,疗效十分显着。 四、血肿碎吸法:有效清除颅内血肿 又称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特殊的穿刺针在CT导向下进行微创穿刺清除血肿的办法,有效针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消除颅内血肿的目的。适用于用于治疗颅内血肿,特别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五、血肿碎吸法:有效清除颅内血肿 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针针刺治疗,心理疏导等有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六、语言恢复法:让失语病人开口说话 适用于脑血管病康复主要是针对失语症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恢复其交流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主要采用刺激促进法(通过刺激使病人的语言中枢恢复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案 本方案出自《脑梗死临床路径》2016版 (三)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 1.一般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监测控制体温、血压、血糖 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溶栓、血管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3.神经保护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中医中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5.并发症处理:监测控制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选择手术;癫痫防治;感染及褥疮防治、深静脉血栓防治; 6.早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治疗 7.根据个体情况启动二级预防措施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小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X线片、心电图; (4)颈部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5)颅脑CT,有条件的可行颅脑MRI+DWI(弥散加权成像)。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易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2)TCD发泡试验。 (3)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肝、胆、胰、脾、肾)。 (4)头颅磁共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5)头颈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七)选择用药。

小中风怎么治疗 小中风治疗最佳方法

小中风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5~15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功能缺损。 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以下几种触发因素而发病: 1、微血栓:主动脉-颅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容物及其发生溃疡时的附壁血栓凝块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这种微栓子循血流进入视网膜或脑小动脉,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症状。微栓子经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远端血管缺血扩张,使栓子移向末梢而不足为害,则血供恢复,症状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患者原已有某一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能勉强维持该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在一过性血压降低时,脑血流量下降,该处脑组织因侧支循环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症状。 3、头部血流的改变和逆流,急剧的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可能改变脑血流量而发生头昏和不平衡感,甚至触发短暂性脑缺血,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颈椎病等更易发生本病。 4、血液成分的改变:各种影响血氧、血糖血脂、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病理状态,如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能成为短暂性脑缺血的触发因素。 中风治疗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以下介绍几种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一种有效药物,通过环氧化酶作用于花生四烯酸,防止血栓素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将阿司匹林用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颈部血管杂音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无阿司匹林禁忌症),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不过,对颈动脉狭窄超过6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2、潘生丁: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来防止血小板聚集。最新研究发现,当潘生丁与小剂量阿司匹林(25 毫克)每日2次联合使用时,对曾有过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可以使脑卒中危险降低37%,比两药单独使用的效果明显。 3、新洷康天然水蛭素:水蛭素的抗凝作用有别于肝素,它是迄今最强的特异性凝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脑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约有60-7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坚持可靠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措施外,缺血性脑中风康复还包括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 1、按摩与被动锻炼 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缺血性脑中风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