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明治维新
- 格式:ppt
- 大小:520.50 KB
- 文档页数:32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1.背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2)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2.出现的途径:(1)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控制生产,转化为资本家;(2)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一部分独立的小手工业者雇佣工人,扩大生产规模,变成资本家。
3.表现:(1)商品经济发达,高利贷者实力雄厚;(2)农村手工工场发展起来;(3)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4.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促使社会分化:(1)少数聚集了土地和货币的经营地主、富商以及手工业工场主,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2)一部分“本百姓”破产,丧失了自己的份地,沦为佃农、雇农或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为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2)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3)大批武士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对幕府统治不满。
●资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结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二、人民的抗争——幕府统治的国内危机1.原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民生活在社会最低层,受着残酷的剥削,加上全国性的灾荒发生,生活在死亡线上。
2.主要表现:(1)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城市中也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2)大盐平八郎起义: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性质: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城市平民起义。
时间:1837年2月;地点:大阪;领导人:大盐平八郎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结农民和城市贫民的暴动。
意义:是下级武士领导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暴动,在日本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起义发生在全国商业中心大阪,直接打击了幕府统治和巨商,暴露了幕府的腐朽和无能。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202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明治维新选修一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明白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要紧过程和差不多内容,明白得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一.明白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封建幕府统治显现严峻危机。
①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进展,但受到幕府统治阻碍。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
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不满,中下级武士逐步产生抵抗思想,大盐平八郎起义说明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开始坚决。
2、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显现严峻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
3、武装倒幕运动兴起,倒幕派成立明治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
1.“尊王攘夷”运动。
2、“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鸟羽、伏见战争。
4、1869年,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
二、概述明治维新的要紧过程和差不多内容,明白得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一)差不多内容:(二)明治维新成功的缘故:1、社会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迅速壮大;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
3、改革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进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大刀阔斧的改革;4、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有利,较少外部干涉。
(三)明白得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要紧表现形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进展道路采纳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民族解放运动;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四是民族统一运动。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进展开创道路,而各个国家阻碍资本主义进展的因素不同,从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排除资本主义进展道路上的阻碍。
因此,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既具有明显的共性,又具有鲜亮的多样性。
四、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专题八明治维新【模块链接】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必修Ⅰ专题二)二、工业革命(必修Ⅱ专题五)【学习要求】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幕府统治的内外危机。
概述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建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作用,认识其局限性。
【知识结构】一、背景(历史条件)㈠基本国情: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幕府掌握实权、天皇成为傀儡的落后的封建国家。
㈡幕府统治危机——必要性⒈内忧:⑴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但受到幕府统治阻碍⑵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⑶对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⒉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日本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㈢武装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可能性⒈“王政复古”政变,倒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⒉鸟羽、伏见战役,摧毁幕府政权⒊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二、内容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主要内容简表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㈠积极影响:⒈政治:日本成为亚洲唯一避免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⒉经济: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⒊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⒋对外:摆脱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启迪和经验㈡局限性:参考《创新设计》P296“重点难点——问题三”⒈在经济、政治上保留大量封建残余⒉推行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二是民族解放运动;三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四是民族统一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日本明治维新
识记知识点:
从锁国令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武力叩关,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理解知识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消除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身份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经济: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大力引进西方的技术,推动工业发展。
文化:文明开化政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移风易俗,进行西化革新。
军事:征兵制度:建立近代化的军队。
影响: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保留了大量的军事封建残余。
这些负面问题导致日本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