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极影响
(1)经济上欧美国家加强对日本掠夺,社会矛盾激化,社 会危机加剧 (2)政治上丧失大大量主权,沦为半于民地社会,民族危 机加深
2.客观积极影响
(1)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结束闭关锁国。 (2)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 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明治政府的成立
1868年,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时期” 1869年迁都东京(江户)
京都 (天皇住所)
幕府 所在地 江户
1869年迁 都东京
江户1868年7月17日改名为东京课堂 ຫໍສະໝຸດ 结一 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2)可能性——
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 供了政治保障;
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 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 利的国际环境。
基本特点: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掌握在 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藩国势力强大。
概念阐述
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 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 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 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 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 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 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 为其效力和卖命。
概念阐述
幕府统治
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 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 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 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从公元 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 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
戊辰战争
• 德川庆喜及其家臣拒绝“辞官纳地”,决定同新政府决 一死战,1868年1月,德川庆喜以清君测为口号,亲率幕 府军队兵分两路从大阪出发,进军京都,西乡隆盛指挥 的新政府军队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两地同幕府军 队展开激战,新政府军以5000人击败了1.5万幕府军, 德川庆喜逃回江户。2月25日,天皇下诏亲征,同时命 令各藩大名立即参加讨伐幕府的战争。因时为旧历戊 辰年,史称“戊辰战争”。政府军势如破竹,幕府军 节节败退,很快兵临江户城下,4月,幕府将军德川庆 喜投降。幕府高级官员等人逃往东北地区,联合封建 大名,组成反天皇同盟,企图负隅顽抗,政府军在人 民支持下,先后平定各地叛乱,到1868年11月6日, 攻占东北要塞,东北战争结束。次年6月27日,战争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