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压裂技术及选井选层的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重复压裂技术及选井选层的原则重复压裂技术及选井选层的原则摘要:给出了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三种方式,分析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因素,确定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
同时对重复压裂技术综合评价提出了认识,即重复压裂的水力裂缝方位可能与第一次形成的裂缝方位有所不同,重复压裂可能产生新的水力裂缝和重新优选压裂材料;对于致密气藏,重复压裂设计的原则是增加裂缝长度,对于高渗透性气藏,则应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重复压裂技术是改造失效井和产量已处于经济生产线以下的压裂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复压裂机理;压裂主要方式重复压裂是指在同一口井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压裂。
这主要是压裂后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导致油(气) 产能在一段时间后下降,或者是该井压裂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了其它层位上有更大的开发潜力,于是又对其进行压裂。
通过部分重复压裂井初次压裂瞬时停泵和重复压裂瞬时停泵所测,初次压裂施工瞬时停泵压力普遍高于重复压裂时的瞬时停泵压力,即重复压裂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的破裂压力,分析可能是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重合于初次压裂裂缝所致。
由于初次压裂岩石的抗张强度要高于重复压裂时岩石的抗张强度,因此,重复压裂时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时的破裂压力。
1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主要方式(1)层内压出新裂缝。
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
可以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2)延伸原有裂缝。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原有压裂裂缝失效。
这类井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裂缝,穿透堵塞带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3)改向重复压裂。
油田的低渗透层已处于高含水期,原有裂缝控制的原油产量已接近全部采出,裂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但某些井在现有采出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裂缝堵死,重新压裂,在与原有裂缝呈一定角度方向上造新缝,这样既可堵水,又可增加采油量。
低渗透油田油井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技术作者:赵晓蕾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2期摘要:针对某油田不同区块单元储层物性及开发效果差异较大特点,结合不同压裂方式,以区块单元为基础,分析重复压裂效果。
坚持“五结合”压裂选井选层方法,总结出适于某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技术,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一般采用压裂方式投产,在地层中压出一条有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
由于裂缝渗透率远远高于基质渗透率,随着老油田的开发,老裂缝控制的原油已接近全部采出,但某些井在现有开采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
为了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潜能,提高单井采收率,有必要进行重复压裂。
1.重复压裂效果与原因分析(1)老井压裂效果逐年变差。
尽管在常规压裂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压裂方案优化设计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在地质选井、选层的基础上,提出缝长、缝宽、形态等工艺设计要求,优化压裂工艺及规模,探索针对不同区块、不同油层条件、不同原油物性的压裂液配方,合理确定替挤液用量及添加剂,提高压裂增产效果,尝试了用微生物配前置液、热水配前置液、陶粒做支撑剂、高砂比压裂等多种压裂方式,2005年压裂液选用胍胶压裂液替代田菁胶压裂液,但均未见到好的增油效果,平均年下降幅度为7.7%。
(2)平面上不均衡原因。
①高渗层段含水上升,低渗层段出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据生产测试和室内试验表明,当不同渗透率储层组合生产时,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层段产出液量越少,驱油效率越差,剩余油饱和度越高。
②注入水轴向推进,轴向井见效见水早,而侧向井见效晚或甚至不见效。
③注采井网不完善井区,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低。
④尽管试油产能较高,但生产后期表现为低产、低含水、采出程度低。
该类井以区块边部,长期或早期有采无注,依靠自然能量开发的井居多。
⑤因注水等原因,油层堵塞日趋严重,周期缩短。
⑥个别压裂投产新井,在相同地质条件下,产量递减幅度极大。
重复压裂井(层)参数的选择摘要:阐述压裂机理,找出重复压裂裂缝失效和压后效果变差主要原因。
结出了适合某油田重复压裂井选井选层原则,一般选择含水率在75-85%之间,抓好油井管理工作,将对油井增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探索了适应的设计分析方法和工艺措施,为经济有效制定实施压裂改造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重复压裂;选井选层;裂缝;支撑剂;效果一、压裂机理根据达西定律,油井产量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油层岩石的渗透率成正比。
因油层堵塞而低产和因油层本身自然渗透率低而低产都是因为渗透性的关系而影响油井产能,这类油井如果能解除油层的各种堵塞,或提高油层岩石的渗透性,都可以使油井增产。
通过外来的高压液流,改变油层岩石的内部结构,使油层形成裂缝,并用支撑剂支撑,这就大大提高油层岩石的渗透性,同时在压裂的过程中,外来的高压液流与地层流体之间的压力差很大,把井壁附近的污染物推向油层较深处,扩大液流的渗透面,从而解除了油层的各种堵塞。
油井压裂后增产幅度的大小,与压裂形成的裂缝长度、宽度、裂缝渗透率及含水率下降幅度有关。
实践表明,压裂形成的裂缝长度(深度)大,油井增产量就高,而且有效增产期也长;裂缝宽度大,裂缝渗透率高,油井增产量高。
产油量增幅与含水率下降幅度呈正比关系。
在施工中支撑剂加入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缝长度和宽度的大小,油井增产量随支撑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油井压裂后产量能不能增加,增产幅度大还是小,以及压裂增产有效期的长短,除了上述诸因素以外,还与油层能量的补给和其他配合的工艺措施关系很大。
应该根据不同油井的具体生产条件和其它的采油工艺有机的配合,发挥各种工艺措施的作用,提高油井增产幅度,延长增产的有效期。
二、原因分析2.1裂缝失效原因从某油田已压裂过的油层压力特征分析中发现,部分油层压力较高,但其生产动态却表现为:低产量、低液面。
分析原因是油层内人工裂缝导流能力下降所致。
(1)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初次压裂施工的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将产生一个水平孔隙压力梯度。
压裂方法分类及选择条件一、压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压裂设计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油层潜能和裂缝的作用,是压裂后油气井和注入井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要求压裂井的有效期和稳定期长。
压裂设计的方法是根据油层特性和设备能力,以获取最大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优选裂缝几何参数基础上,设计合适的加砂方案。
二、压裂技术2.1合层压裂2.1.1油管压裂油管压裂就是压裂液自油管泵入油层。
其特点是施工简单,且油管截面小、流速大,其压裂液的携带能力强,又不会增加液流阻力和设备负荷,降低了有效功率。
2.1.2 套管压裂套管压裂液是井内不下入油管,从套管里直接泵入压裂液进行压裂。
其特点是施工简单,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管道摩阻,从而相应的提高了排量和降低了泵压,但携带能力差,一旦造成砂堵,无法进行循环解堵。
2.1.3 环形空间压裂环形空间压裂是压裂液从套管和油管的环形空间泵入油层。
它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具有阻力损失小,适应抽油井不起泵压裂的特点,但流速低,携砂能力低。
2.1.4 油、套管同时进行压裂油、套管同时进行压裂是在井里下入油管,压裂时油管接一台压裂车。
施工时,压裂液从油、套管同时泵入,支撑剂从套管加进。
其特点是利用油管泵入的液体从油管谢出来时改变流向,可以防止支撑剂下沉,若一旦发生砂堵,进行反循环也比较方便。
因此,这种压裂适宜于中深井压裂。
2.2 分层压裂2.2.1 球堵法分层压裂如果同时开采渗透率不同的多层,当压裂液泵入井里后,液体首先进入高渗层,一般低渗层是压裂的目的层,这时就将若干赌球随液体泵入井中,赌球将高渗层的孔眼堵住,等压力憋起即可将低渗层压开。
这种方法可在一口井中多次使用,一次施工可压开多层。
对于射孔井,可用尼龙球,随压裂液进入井内并坐在高渗透层部位的炮眼上,以堵塞炮眼,即可将井内压力憋起,从而压开低渗透层的裂缝,此法可在一次压裂中多次重复使用,施工结束后,井底压力降低,堵球在压差的作用下,可以反排出来。
2.2.2 选择性压裂在同一开发层系中,由于地质上的非均质性,也存再高渗和低渗层段的差别。
重复压裂改造技术及开发效果一、项目背景采油三厂所辖的卫城、马寨和古云集低渗透非均质油田,地层平均渗透率8-30×10-3µm2,平均孔隙度10-15%,井段长20-80米,层系多达6-7个;层间差异大,渗透率极差大,变异系数0.7;不同层位破裂压力差异大,达8MPa以上;多数井以压裂方式投产,且随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规模应用及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补孔压裂的选井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使得实施重复压裂十分必要。
主要原因如下:1、新投井压裂规模偏低,裂缝控制泄油面积小;2、层间差异大,合层压裂时部分井段未压开;3、地层应力分布改变,有新增注水受效方向;4、初次压裂施工失败,目的层段未形成有效的裂缝支撑;5、初次压裂时注采井网不完善,压裂未能获得较好的增油效果;6、在深井、高温、高压、微粒运移、多相流等恶劣条件作用下,初次裂缝已经失效;7、在老区块对动用程度相对较小的高压区域,选择适当的时机重复压裂,,造缝连通剩余油富集区域等。
针对上述因素,在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分析初次压裂工艺过程,结合生产动静态资料优选重复压裂井层、确定重复压裂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复压裂技术,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实现老油田的高效开发。
二、重复压裂工艺技术(一)、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重复压裂是指井经过初次压裂后对同一层段进行的第二次及更多次的压裂措施。
油井重复压裂的基本原理:一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应力的改变,重复压裂裂缝方位角与原有裂缝有一定的偏转,沟通新的泄油区:二是重新压开过去已压裂的但因各种原因目前已堵塞或闭合的老裂缝系统,解除近井筒地带堵塞;三是通过动静态资料的分析,采用分层压裂或裂缝暂堵重复压裂启动初次压裂未启动物性较差层,或使裂缝偏转沟通新的泄油区。
基于对重复压裂方式的不同理解,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有三种方式:(1)层内压出新裂缝。
地应力的改变产生新的裂缝,从而大大提高油井的泄油面积,达到增产目的。
一种水平井重复压裂方法与流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是一种提高油气田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水平井重复压裂方法与流程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水平井重复压裂方法1.选井条件在进行水平井重复压裂前,需对目标井进行严格筛选。
选井条件包括:水平井筒完整性好,无严重变形和塌陷;储层物性好,具有较好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初次压裂效果明显,但产量下降较快;井筒附近存在可压裂的剩余油气资源。
2.压裂液选择重复压裂液应选择与初次压裂液相容性好的液体,以降低对地层的伤害。
常用压裂液包括: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等。
可根据储层特性和施工要求进行选择。
3.压裂工艺参数优化重复压裂工艺参数包括:压裂规模、泵注排量、泵注压力、裂缝间距、裂缝长度等。
根据初次压裂资料和井筒动态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压裂效果。
4.施工过程(1)井筒准备:对水平井筒进行清洗,确保井筒畅通;对井筒附近的地层进行预处理,提高压裂液的有效利用率。
(2)泵注压裂液:按照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泵注压裂液,形成新的裂缝。
(3)裂缝监测:采用微地震监测、声波监测等技术,实时监测裂缝的扩展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4)压后评估:分析压后产量、压力等数据,评估重复压裂效果。
二、流程技术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初次压裂资料、井筒动态数据、储层特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为重复压裂提供依据。
2.压裂液选择与评价:根据储层特性,选择合适的压裂液,并进行评价,确保压裂液性能满足要求。
3.工艺参数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重复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4.施工方案制定:根据优化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5.施工过程监测与调整:实时监测施工过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压裂效果。
6.压后评估与优化:分析压后产量、压力等数据,对重复压裂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总结:水平井重复压裂方法与流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超深井重复酸压技术一.重复酸压理论研究1.重复酸压的方式[1]~[3]1.1 层内压出新裂缝前次酸压失败后,在同一层段新层位压裂或同井新层段压裂。
实质上,这是对重复酸压的早期认识,应当属于多次酸压或分层酸压的技术范畴。
1.2延伸老裂缝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原有裂缝堵塞或闭合;另外,酸压改造规模不够、酸蚀裂缝短、裂缝导流能力低,这类井必须加大酸压规模,延伸原有裂缝,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这是一般意义上的重复酸压概念。
1.3 堵老缝压新缝转向重复酸压储层已处于高含水期,原有裂缝控制的储量已接近全部采出,老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但全井尚有剩余控制可采储量,这时实施堵老缝(永久堵、暂时堵)压新缝重复酸压技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复酸压概念。
2.重复酸压的造缝酸蚀机理[4]、[5]酸压裂缝的方位取决于地层应力状态及地层天然裂缝发育方位,酸压在目的层所形成的裂缝初期主要为地层天然裂缝的张开和延伸,而在缝隙不发育地层有人工裂缝形成的可能;酸液主要是对主裂缝及连通的缝隙系统起到刻蚀疏通作用,裂缝在规模上不再增大,其几何形状受地层天然裂隙发育形状,岩石力学性质及施工参数控制。
重复酸压产生的裂缝方向依然取决于应力状态,因此研究前次酸压后地应力场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2.1 酸压裂缝诱发的应力场酸压裂缝的存在能改变近井地带地应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影响裂缝走向。
这已从现场及室内实验得到了证实。
由于酸压产生的不整合裂缝可在地层中诱发应力场,在两水平方向均诱发压应力,最大诱发应力大于等于裂闭合后作用于支撑点(不整合壁面的凸起部)上的净压力,并且在垂直于酸压主裂缝方向上附加的诱发应力大,裂缝方向上附加诱发应力小,有可能使原来的最小主应力大于原来的最大主应力,从而改变以前的应力状态,但随着裂缝距离的增加,诱发应力迅速减小,很快地应力场变为原来的状态,因而在井筒附近有可能改变重复酸压后的主裂缝方位,但距井筒一段距离后仍沿原来方位延伸,复酸压有形成新主裂缝和建立新连通的可能。
重复压裂技术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重复压裂的机理,重复压裂裂缝延伸方式及判断方法,分析了初次裂缝失效的原因,提出了重复压裂的评估方法,讲述了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的原则与方法和重复压裂裂缝延伸的模拟方法。
关键词:重复压裂机理裂缝延伸模拟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一种重要增产措施,然而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支撑强度不够,闭合后破碎嵌入,微粒迁移,作业污染等原因,导致初次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失效,使得油井产量降低,影响了开发效果。
一、重复压裂机理重复压裂油井中地层应力分布是影响水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对于重复压裂井而言,由于存在初次支撑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应力场分布以及生产活动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从而导致了井眼附近应力的变化,产生了诱导应力场,在两个水平主应力方向上均附加诱导应力。
最大诱导应力等于裂缝闭合后作用在支撑剂上的净压力,该应力垂直于初始支撑裂缝,而最小诱导应力平行于初始支撑裂缝。
在近井筒附近,新裂缝将在应力最弱点开始启裂,如果在井筒和初始裂缝周围,两个水平主应力相等椭圆形区域内,原最小水平主应力与最大诱导应力之和大于原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诱导应力之和,则在重复压裂时,二次裂缝将重新定向,裂缝启裂的方位将垂直于初次裂缝方位。
二、重复压裂方式根据国内外的重复压裂实践可知,重复压裂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继续延伸原有裂缝。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必然引起油井产量的下降。
例如,结蜡结垢堵塞原有裂缝,这类井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裂缝,穿透堵塞带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另外,压裂改造规模不够,或者支撑裂缝短,或者裂缝导流能力低,这类井必须加大压裂规模继续延伸原有裂缝,或者提高砂量以增加裂缝导流能力。
2.层内压出新裂缝。
胜利油田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改向重复压裂。
将原有裂缝堵死,重新压裂,在与原有裂缝呈一定角度方向上造新缝,这样既可堵水,又可增加采油量。
重复压裂技术及选井选层的原则
摘要:给出了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三种方式,分析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因素,确定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
同时对重复压裂技术综合评价提出了认识,即重复压裂的水力裂缝方位可能与第一次形成的裂缝方位有所不同,重复压裂可能产生新的水力裂缝和重新优选压裂材料;对于致密气藏,重复压裂设计的原则是增加裂缝长度,对于高渗透性气藏,则应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重复压裂技术是改造失效井和产量已处于经济生产线以下的压裂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重复压裂机理;压裂主要方式
重复压裂是指在同一口井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压裂。
这主要是压裂后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导致油(气) 产能在一段时间后下降,或者是该井压裂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了其它层位上有更大的开发潜力,于是又对其进行压裂。
通过部分重复压裂井初次压裂瞬时停泵和重复压裂瞬时停泵所测,初次压裂施工瞬时停泵压力普遍高于重复压裂时的瞬时停泵压力,即重复压裂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的破裂压力,分析可能是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重合于初次压裂裂缝所致。
由于初次压裂岩石的抗张强度要高于重复压裂时岩石的抗张强度,因此,重复压裂时的破裂压力要低于初次压裂时的破裂压力。
1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主要方式
(1)层内压出新裂缝。
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
可以通过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2)延伸原有裂缝。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原有压裂裂缝失效。
这类井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裂缝,穿透堵塞带就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效果。
(3)改向重复压裂。
油田的低渗透层已处于高含水期,原有裂缝控制的原油产量已接近全部采出,裂缝成了水的主要通道,但某些井在现有采出条件下尚控制有一定的剩余可采储量。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将原有裂缝堵死,重新压裂,在与原有裂缝呈一定角度方向上造新缝,这样既可堵水,又可增加采油量。
2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因素
(1)油层具有足够能量时重复压裂时机最好,重复压裂效果具有区域性,微裂缝发育但物性相对较差,因注水见效程度低,油井储层能量普遍不足,压裂效果不理想。
重复压裂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地层能量不足。
结果重复压裂无效。
另外,部分重复压裂低效井,随注水方案调整产量明显回升;重复压裂效果明显的井,一般都是重复压裂和注水见效双重作用的结果。
为此,原则上重复压裂措施应选择地层具有足够能量(一般应达到原始地层压力的80%以上)或经注采方案调整后地层能量有回升趋势的井层。
(2)提高压裂强度有利于油井稳产,因投产压裂规模小而改造不彻底的井层,加大压裂规模进行重复压裂,有利于油井增产。
(3)见水油井重复压裂应慎重,高含水井重复压裂存在含水上升速度过快,降低油井采收率的问题。
含水上升将导致油井最终采收率降低,甚至因水淹而使油井提前报废。
因此,对高含水井层实施重复压裂应慎重。
(4)注采井网不完善不宜立即实施重复压裂,处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的低产井,重复压裂有效率低、见效时间滞后。
但有资料表明,复压有益于注水引效,随注水见效程度提高,部分油井产量会逐步上升。
所以,对注采井网不完善低产井,应先进行注采方案调整,以提高复压经济效益。
(5)水线侧向井采用常规重复压裂手段增产效果不佳,有些油田注入水易沿裂缝主向突进,裂缝侧向井注水不易见效,这是这些油田开发过程的主要矛盾。
如何促使裂缝侧向井见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大量典型水线侧向井改造试验表明,采用常规重复压裂手段收效甚微。
而经高能气体与水力压裂联作工艺和蜡球暂堵压裂工艺改造井层,不同程度地见到了效果。
3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原则
油井在压裂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如支撑剂破裂或嵌入,微粒迁移,生产作业引起的地层污染,初次压裂施工规模小,压裂液性能不佳,残渣堵塞等因素,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因此必须根据单一油井的生产历史、井组油水井生产状况、油田历年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油田加密井取心对地层评价结果等资料,结合油田开发动态综合分析引起产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初次压裂失效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有增产潜力的井进行重复压裂。
油井进行重复压裂措施后是否能达到设计的增油效果,选井选层显得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压裂层段具有足够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地层能量,剩余可采储量是压裂增产的物质基础,而地层能量有利于延长增油见小的有效期。
(2)油井初次压裂后产量高,目前产量低,而油井所在井组生产同一层位的油井目前产量高。
(3)油井初次压裂规模较小,加砂强度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裂缝,压裂层段没有得到有效地改造,支撑裂缝导流能力低,引起了油井产量下降。
(4)油井初次压裂成功后,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或洗井造成油层污染,导致井筒附近油层渗透率下降,引起油井产量下降。
(5)在注采井网完善的井组,油井压裂后没有见到注水效果,能量下降快,从而油井产量下降。
(6)油井前次压裂有效支撑范围不够或支撑剂铺置分布不合理或支撑剂破碎严重,渗透率低,油井的产量下降快。
(7)重复压裂井层段管外无串槽,固井质量好。
4应用效果
对于含水率大于50%的井,重复压裂后产油量增加的速率小于产水率增加的速率;但对于含水率小于50%的井,重复压裂后产油量增加的速率大于产水量增加的速率,与油藏模拟结果相同。
某油藏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且天然能量不足的油藏。
现场试验表明,施工成功率100%。
采用优化的压裂液体系和中等强度宜兴陶粒(第一次压裂使用石英砂)实施重复压裂,并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压裂液性能合格。
采用多级渐进式加砂程序和高砂比施工,砂液比由15%起步,最高砂液比达68%,平均砂液比43%,单井平均砂液比最高为49%,与第一次压裂施工相比,砂液比有大幅度提高,表明压裂液整体水平较高,使整体复压技术与施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国内同类型复压施工的领先水平。
为了探索低渗透油田的增产途径,在某区块对某口老井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复压裂试验。
主要采用压前通过恢复试井、小型测试压裂、缝高测试二维压裂优化设计、现场监控、闭合压力监测、抽吸排液、压后评估等技术。
平均单井加陶粒50m3,排量达到2.8m3/ min,入地液量达300m3,日增油量1.5t,目前仍然有效。
5结论及建议
从重复压裂机理出发,对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及各种压裂技术的综合评价进行认真研究。
(1)分析产量递减因素是重复压裂工艺有效的关键环节,地层压力下降将引起地层物性变差、含水饱和度上升、流动规律复杂化,是油井产量发生递减的主要原因。
整体的重复压裂体系包括重复压裂机制、油藏数值模拟、压裂材料、压裂设计及施工方面的综合设计等环节,而单靠选择最优的压裂时机并不一定得到最好的压裂效果。
(2)低渗透油田的重复压裂规模必须较第一次压裂的规模大方可有效。
建议对重复压裂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编制相应的评价体系使现场人员更能直观地了解各种工艺技术。
(3)水力压裂是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重复改造的主要技术。
把握好重复压裂的时机是提高低渗透油田的经济效益潜在因素。
复压井所用支撑剂的粒径尽量与上次相同,以便获得较高的导流能力。
建议对重复压裂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建立更好的油藏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1]采油工程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