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
- 格式:pdf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10
概念整合理论:L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进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学问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经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学问基础和推理力量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2 .概念的体验性: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公开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熟悉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J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概念来源于学问。
不同的学问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详细的、体验的学问提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熟悉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z Frank.C. Keil, 2000:177)概念是通过阅历,特殊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力量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部的阅历都是概念性的,是已阅历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社会实践的连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熟悉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概念整合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解释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主要
用于探索人们识别、理解以及储存和记忆信息的过程与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发展,
许多新的概念出现,人们对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整合注意程度也在增加。
作为一种复杂
的心理现象,概念整合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人们通过找到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
关系,来建构一种完整的认知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来解释人们如何整合不同的概念,使过程更加可操作。
概念整合理论指出,个体接受新概念时,会根据现有的认知结构来组织和理解新概念,有
时会出现抵抗感,新认知结构和被替代的认知结构之间会有一定的冲突,如此一来,新概
念将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整合。
因此,有效的整合概念需要介入过程,使个体可以将新概
念转变为可理解的概念,概念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完成认知工作,充分理解概念之
间的关系。
概念整合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建立情境下
的认知结构,整合知识要素,用以辅助学生开展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清晰
的认知架构来辅导学生,以确定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并使他们熟悉现有知识体系
中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及应用在日常学习中被广泛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发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能力,解决概念混乱的问题,进而加快整体学习速度,促进学生较好的学习进步。
概念整合理论:1.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发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知识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常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2.概念的体验性: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藏匿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概念来源于知识。
不同的知识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具体的、体验的知识上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认识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Frank.C. Keil, 2000:177)概念是通过经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经验都是概念性的,是已经验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机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些流行语以其简洁、生动、富有创意的特点,迅速在社交媒体、聊天平台等网络空间中传播开来,成为了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的重要窗口。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给语言理解和认知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深入探究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机制,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传播和理解过程进行深入剖析。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语言理解和认知过程中的概念整合作用。
在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认知过程中,概念整合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如何通过对不同概念的整合和重组,形成新的语义表达,从而满足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特定需求。
本文首先将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并探讨该理论在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研究中的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认知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概念整合理论,也称为概念混合理论或概念融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主要用来解释语言意义在线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该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法考尼耶(Gilles Fauconnier)和特纳(Mark Turner)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在随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在于“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的构建。
整合空间是一个动态的认知空间,它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Partial Mapping)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提取和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_浅析概念整合理论【摘要】概念整合理论遵循人类认知和把语义作为认知手段的普遍原则,这使它具有了描述形式多样的认知现象的能力。
文章分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优化原则。
该理论从篇章在线的角度分析意义构建,克服了隐喻认知机制中的不足,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多构性及语言的经济、灵活原则。
【关键词】概念整合;心理空间;意义构建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遵循人类认知的普遍原则,从新的角度研究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它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一、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
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以及一个共有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共有空间(generic space)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blended mental space)。
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
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一般说来,概念整合网络共有四种类型:(1)单一框架网络。
这是最简单的概念整合网络。
这种网络里有两个输入空间,里面包含要整合的信息,还有一个合成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的其中之一包含了一个抽象的空的框架,而另一个输入空间里则没有框架,只有用来填充的成份。
(2)框架网络。
在框架网络里,概念整合就较为复杂一些。
框架网络里一般都有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包含输入空间里共有抽象信息的共有空间。
(3)单向网络。
这其中有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但到了合成空间里就剩下一个组织框架了。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学派继概念隐喻观及映射论之后隐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认知主体通过不同认知空间特征的类比、映射、整合及扩展,构建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意义。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认知是在概念整合网络中多空间的复杂映射,它是一个动态实时意义的构建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思维活动。
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认知主体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了更为深入的揭示,对隐喻的认知与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整合;隐喻认知;认知语言学;认知主体赵冬生(1969-),男,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河南洛阳47102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按照类似的原则进行的隐性比较。
19世纪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为主的柏拉图学派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部的一种机制,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隐喻进入了多元化研究的新纪元,诸多学者从修辞学、心理学、认知学、文学、符号学、人类学、语言哲学等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探讨,在新的隐喻研究理论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对隐喻开展的研究中,认知语义学者莱科夫与约翰逊(Lakoff&Johngon)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观的理论框架,使人们意识到隐喻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工具,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但是,由于概念隐喻观的映射理论在其映射方向的单向性和映射内容的静止性等方面有不足,在解读尤其是新奇隐喻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福柯尼耶(Fauconnier)在其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在1997年发表的《思维和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thoughts and Language)一书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3000-6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概念整合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指的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知识或概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认知结构。
语用推理是指通过对语言表达进行推断和分析,推断出说话者或写作者的意图、态度、观点等。
而转喻认知,则是指通过将某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类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
在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实验方法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进一步探究这些认知过程的特点、机制和内在规律。
首先,概念整合是基于人类认知系统的运作而展开的一项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考察人们如何在认知任务中进行概念整合。
例如,可以设计一项任务,要求参与者将两个或多个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并得出一个新的概念。
实验者可以给予参与者一些线索或信息,来帮助他们完成整合的过程。
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反应时间,可以看出不同条件下概念整合的难易程度和特点。
其次,语用推理是指通过推断对方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
为了研究语用推理,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语言材料,使参与者需要根据这些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可以给予参与者一段对话或文本,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其中的线索来推断对方的态度、观点或隐含意义。
通过观察参与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推理过程,可以了解语用推理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最后,转喻认知是指通过比较、类比来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
为了研究转喻认知,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关于转喻的认知任务。
例如,可以给予参与者一些转喻表达,要求他们理解转喻的意义和内部关联。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理解转喻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可以揭示转喻认知的特点和机制。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和总结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
比如,概念整合可以与知觉加工和语义网络理论相结合,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概念整合的神经基础和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移就辞格意义的认知阐释英语移就修辞格是一种超乎常规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习及文学欣赏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段。
移就辞格的巧妙运用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与艺术魅力。
修辞格的理解依赖于人类的联想能力,他们的认知功能和语义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移就辞格的传统研究都集中在它的美学功能,却忽视了对其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的解释。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语义构建的认知理论,即概念整合理论。
并以移就定义为出发点,证明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为意义构建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本文以其定义与特点为依据选取十个英语移就辞格为例,从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和以组织性框架投射(projection of organizing frame)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四种概念整合网络(integration networks)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概念整合依赖于跨空间映射,映射与概念整合在意义构建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移就辞格的意义构建涉及四种映射类型:类推式映射(analogical mapping),隐喻性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借代式映射(metonymical mapping)和一个输入空间隐藏的映射(mapping with the phrase as one input)。
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即:单一框架网络(single-framing networks),框架网络(frame networks),单边网络(one-sided networks)和双边网络(two-sided networks)。
这四种概念整合网络在移就辞格中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移就辞格意义的转移和产生的过程。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语境和作者的意图在理解和阐释移就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52018年09期总第397期ENGLISH ON CAMPUS 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文/李微【摘要】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概念隐喻理论和心智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概念整合理论运用三条操作方法,遵循五条优化原则,在优化原则的制约下形成概念整合网络。
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现象具有极大的认知解释力,概念整合理论对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概念整合;意义构建【作者简介】李微,哈尔滨师范大学。
前言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独特的理论用于解释心智空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概念整合理论提出意义建构过程中还包括突生结构,意义大于其构成成分之和。
本文重点讨论概念整合理论在意义构建中的解释力。
一、理论基础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基于认知语义学的两大研究传统概念隐喻理论和心智空间理论。
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整合空间。
类属空间提供对于输入空间普遍的抽象的信息,类属空间中的要素被投射到每一个输入空间的对应部分,促进了输入空间跨空间对应部分的确定。
整合空间包含突生结构。
突生结构含有输入空间所不包含的信息。
概念整合有三种操作方式:组合、完善和详述。
第一个过程是组合来自输入空间的要素。
第二个过程是完善,概念整合将组合而成的结构与潜意识里的背景框架相结合。
最后详述使整合空间产生独一无二的结构。
概念整合遵循五条优化原则。
整合:复合空间里要包含通过严格整合得到,可作为一个单位来运作的场景。
布局:投射到复合空间里的成分要与输入空间里的相对应成分匹配。
网络:将复合空间作为一个单位来运作必须维持复合空间与输入空间适当的网络关系。
解包:理解者仅从复合空间就能对其进行解包处理,重构输入空间,跨空间映现,共有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连接网络。
充分理由:假如一个成份出现在复合空间里,那它就必须有出现的充分理由。
二、概念整合理论的例释(1)That surgeon is a butcher。
价值观在概念整合理论中对语言的诠释论文关键词:概念整合认知解读价值观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民族的语言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英汉民族价值观的异同,从而反映价值现在概念整合理论中对语言的诠释。
1、概念整合理论及其认知模式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并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概念整合的认知模式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说话人所构建的心理空间,另一个是写作所构建的心理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共享一个框架结构,即两个思想家的不同观点、表达方式、表达语言等。
然后把1、2两个心理空间的元素在第三个输入空间即类属空间里对接,最后把相互对应的元素有选择地输入到第四个空间――整合空间合成,具体合成大体要通过三种方式运作:配置、匹配和发展。
配置是把每个输入空间的信息元素投射到整合空间中去。
包括来自输入空间的各信息元素的“融合”。
匹配是将输入空间的信息元素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模式、背景和知识相互配合。
输入空间的结构一经与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建立联系就会产生新的概念,使话语(文章)得到解释。
2、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语言现象的解释及广泛运用语言学家胡文仲指出:“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它是文化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
”因此,研究语言不能脱离价值观。
通过概念整合对英汉词语的比较,可以我出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共性与差异所在,从而进一步挖掘出英汉民族价值观的共同性与民族性。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通过四个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认知运作,能充分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价值观念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文化不同导致价值观念的不同,对语言的影响也随之不同。
因此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二种不同的语言现象的解释,从而可以更明确地反映出英汉民族价值观的异同之处。
概念转变和概念整合
概念转变(conceptual shift)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上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改变或转变。
这种转变可能发生在个人认知的各个层面,包括知觉、思维、情感等。
概念转变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掌握新的知识。
概念整合(concept integration)指的是将两个或更多不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或理论。
概念整合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以促使人们对事物有更全面、准确的理解。
通过整合不同的概念,人们可以构建更复杂、更完整的认知模型,以便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概念转变和概念整合都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它们有助于人们在认知上更加灵活、开放和创新。
通过概念转变,人们可以不断更新和纠正旧有的认知框架,以适应新的信息和情境。
而通过概念整合,人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综合、更一致的认知结构。
这样的认知能力对于学习、问题解决和知识创新都至关重要。
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的阐释力
社会新词一般指那些出现不久但又流行起来的俚语。
它们有多种
解释,大部分时候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概念整合理论对解释社会新
词具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是内容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由心理学家Bruner和Joos提出。
它认为,当概念在使用过程中被短暂而又频繁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就可以被认为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就是所谓的“概
念整合”。
以“剁手”为例,这是一个新兴的社会语言,它的原义是“购买
很多东西”,但通常指的是花大量金钱购买大量奢侈品,表达像狂欢购
物一样的激情。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认为,剁手表示放纵,而“购买”和“奢侈品”则表示“财富”和“浪费”。
这些概念将被整合成一个
新的概念,即“剁手”,表示财务上的浪费、放纵和追逐消费品的欲望。
此外,在社会语言中,概念整合理论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一些流
行的新短语。
比如“学霸”,这个词原本是指学习能力最为优秀的学生,但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新词的更深层次的定义—
它不仅指优秀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包括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能力,比如
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等。
因此,可以认定,“学霸”不仅
指优秀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学习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具有出众超越能力
的学生。
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社会新词,并
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它将社会现象中不同的概念通过
结合来表达新的概念,给出不同的解释,更准确地把握新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