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24.55 KB
- 文档页数:2
高温预警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有效防范高温天气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保障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高温预警管理制度。
二、预警等级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我市将高温预警等级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各级预警等级的标准如下:
1. 蓝色预警: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发布蓝色预警,提醒市民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晒。
2. 黄色预警:当气温达到37℃以上时,发布黄色预警,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中午时段暴晒。
3. 橙色预警:当气温达到39℃以上时,发布橙色预警,提醒市民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4. 红色预警:当气温达到41℃以上时,发布红色预警,提醒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中午时段在户外停留。
三、预警信息发布
1. 预警信息发布机构
由气象部门负责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同时向市民传达高温天气相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1)气象部门将高温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发布。
(2)各级政府部门、媒体等单位应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将信息转发至社会大众,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四、应急响应
1. 超市、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应当根据高温预警等级,适时采取措施,如增加遮阳设施、提供免费饮水等,确保市民在室外活动时的安全。
2. 因高温天气造成的城市设施损坏或交通拥堵等问题,市政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疏导和抢修,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3. 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因高温天气引起的中暑、日光中毒等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及时为患者提供救治。
4.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单位应根据高温预警等级,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活动,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五、社会应对
1. 公民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暴晒,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中暑和脱水等问题的发生。
2. 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应注意劳逸结合,减少中午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外出注意戴防晒帽、墨镜、涂抹防晒霜等。
3. 企事业单位应根据高温预警等级,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提倡员工佩戴防晒用品,为员工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防暑降温设施。
六、监督检查
1.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高温预警管理工作台账,及时更新并向社会公布。
2. 监察部门将高温预警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对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3.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高温预警工作的监督和评议,对不履行预警管理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和责任追究。
七、法律责任
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按照高温预警管理制度执行的,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于因不履行高温预警管理责任造成的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与本制度不符的相关规定作废。
以上为高温预警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全社会各界能够认真执行,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共同努力,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