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工业的涵义_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03.97 KB
- 文档页数:3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和发展(一)都市型工业是指与城市、城区功能相协调,首先为本城市的生产、流通、分配或消费服务,同时也为本城市外部需求服务的生态型、轻型化的各种工业的总称,诸如出版业、服装业、食品制造业等。
发展都市型工业,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推进对外开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是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区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发展、构建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等城市近年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南宁市新城区也在积极创建都市型工业网络体系。
在此背景下,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进行一些经验总结及相关理论探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及其形成机理(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都市型工业并非到现在才出现,它伴随城市的形成而产生,但过去其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无序的,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其分布会比较凌乱,甚至“遍地开花”。
这种自发、无序状况,既不利于都市型工业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
自发、无序的都市型工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还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老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或者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都市型工业的市场行为的政府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创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则是政府引导的重要手段及路径,是都市型工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指依托城市中某一城区而建立起来的都市型工业产业网络体系。
其经济形态表现为:城区都市型工业之间以及同上、下游产业之间存在一个互补共生、共存共荣的产业网络;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还会有一批关联产业组织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密集度高的“蜘蛛网”——企业集群。
它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连续性、开放性、集聚性等特征。
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都市型工业的国际发展模式及经验总结——慈溪市老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报告之一市社科院陈俏赟●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区域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协同共进的必然选择。
●世界着名的一些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都市型工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健全的体系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以都市型工业的形式存在下来,并出现自身不断集聚和向城市中心区集聚的趋势。
都市型工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从纽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国际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都市型工业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城市功能转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慈溪而言,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加快原有老工业园区功能更新,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功能的“能性”、“能级”和“能位”,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发展空间,具有战略意义。
一、都市型工业的内涵和特点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符合城市中心区域空间特点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具有较高附加值、高技能劳动密集型、轻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等特点的工业门类。
都市型工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二元结构”,既有传统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又有现代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征。
都市型工业一般要求企业具备“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快速反应能力,取代传统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
但都市型工业大多从城市的原有产业升级转型而来,使其兼有传统与现代特征。
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和发展(1)都市型工业是指与城市、城区功能相协调,首先为本城市的生产、流通、分配或消费服务,同时也为本城市外部需求服务的生态型、轻型化的各种工业的总称,诸如出版业、服装业、食品制造业等。
发展都市型工业,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推进对外开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是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区都市型工业及其网络体系的发展、构建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上海等城市近年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南宁市新城区也在积极创建都市型工业网络体系。
在此背景下,对城区都市型工业网进行一些经验总结及相关理论探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及其形成机理(一)构筑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动因都市型工业并非到现在才出现,它伴随城市的形成而产生,但过去其发展往往是自发性的、无序的,在没有统一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其分布会比较凌乱,甚至“遍地开花”。
这种自发、无序状况,既不利于都市型工业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
自发、无序的都市型工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还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老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或者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都市型工业的市场行为的政府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创建城区都市型工业网,则是政府引导的重要手段及路径,是都市型工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城区都市型工业网的形成机理城区都市型工业网是指依托城市中某一城区而建立起来的都市型工业产业网络体系。
其经济形态表现为:城区都市型工业之间以及同上、下游产业之间存在一个互补共生、共存共荣的产业网络;并且,在空间分布上,还会有一批关联产业组织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密集度高的“蜘蛛网”——企业集群。
它具有区域性、局部性、连续性、开放性、集聚性等特征。
都市产业一、概念概念一:都市产业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充分利用大都市的生产要素,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满足都市居民消费和特有的市场需求,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制造业。
概念二:都市工业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型工业园区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
二、概念解读是与城市功能紧密联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市场目标的产业;是充分体现大都市信息密集、智力密集、人口集中等特点,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轻型加工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低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以非公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竞争机制和活力体现最为充分的产业。
三、基本特征1、布局范围:主要位于中心城区。
2、环境形象: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
3、生存空间:相对集中在都市型工业园区。
4、产业特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
5、企业类别:多种所有制、多元化投资、以小企业及非正规就业组织为主。
四、产业内容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将北京发展的都市工业概括为衣、食、住、行、用五大领域。
具体涵盖了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家具家装、洗涤化妆、文体用品、塑料制品以及家电照明等9个产业,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生态工业求助编辑基本概念工业的提升,一手抓生态工业的发展。
所谓提升传统工业,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
对发展生态特色经济提出的构想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
都市工业调研报告都市工业调研报告一、引言都市工业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化地区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都市工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都市工业的调研,了解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法。
我们在市中心和周边地区随机选择了10家都市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两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都市工业现状根据调查结果,都市工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100%的被调查企业都表示其在城市内进行生产活动,并且该比例在过去5年内逐年上升。
这说明城市化进程对都市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城市元素对都市工业的影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城市元素对都市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路交通的便利性是最受企业关注的因素之一,87%的企业认为道路交通便利程度对其生产活动至关重要。
此外,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供电等)也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3. 环境影响因素环境污染是都市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40%的企业表示,自己的生产活动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中60%的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监督也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4. 人力资源都市工业对于当地的人力资源需求较大。
企业在调查中普遍反映,虽然城市具有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但高素质的工业人才仍然相对短缺。
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于提供符合都市工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都市工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未来发展趋势良好;(2)城市元素对都市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3)环境污染问题是都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4)人力资源短缺对都市工业发展造成一定困扰。
第6卷第2期2005年6月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OU RNA L OF JIA NGSU POL YT ECHNIC U NIV ERSIT YV ol.6N o.2Jun.2005都市型工业的涵义、现状与对策姜爱林(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考察我国都市型工业的现实状况、特征、行业范围和功能,可以从四个方面推进我国都市型工业的发展:(1)加强规划引导,适时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时搭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平台”;(3)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4)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关键词:都市型工业;环保;低耗;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01.3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05)02-0025-03 都市型工业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工业中比较成熟、效率较高的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
本文拟对都市型工业的基本涵义、主要特征、行业范围、发展现状与对策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都市型工业的概念与特征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
都市型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1)从布局范围看,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内;(2)从环境形象看,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从生存空间看,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从产业类型看,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5)从企业类型看,个体、私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多元投资,以小企业为主体;(6)从组织形式上看,公司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成形式是多样化的,但重点是中小公司企业;(7)从所有制结构看,主要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形式;(8)从产业结构演变看,具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
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工业发展概况近年来,XX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工业质量、效益逐步提升,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成为XX新的发展亮点。
建成省级技术中心7个,市级技术中心9个,科技型中小企业XXl家,省著名商标7件,市知名商标39件,XX省名牌产品6个,省级知识产权企业2个,市级知识产权企业XX 个。
20XX年底,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8.88万千瓦,年印染布能力达到2亿米,织布能力达4900万米,拥有年可加工服装800万件套、年可生产罐头2.1万吨、乳化炸药1.2万吨、水泵4.8万台套、精细磷化工产品4万吨、配方肥20万吨、XX万吨植物油的生产能力。
(二)主要经济指标20XX年,全县9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XX7.2亿元,增长45.7%;实现增加值38.4亿元,增长27.7%;利润总额XX.5亿元,增长73.5%;实现入库税金1.64亿元,增长15.6%;新增亿元企业9户,亿元企业总户数达到37户。
四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XX8.64亿元,增长55.9%,占总产值86.4%;入库税金1.54亿元,增长16.1%。
其中:纺织服装实现产值31.4亿元,增长62%;入库税金3841万元,增长23.9%。
食品医药实现产值37.2亿元,增长57.9猊入库税金2250万元,下降1.7%o机械加工实现产值24.6亿元,增长48.9%;入库税金970万元,增长7%。
能源化工实现产值25.4亿元,增长52.8%;入库税金8331万元,增长19.7%。
20XX年,全县XX8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XX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增加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GDP总量的21.3%。
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XX市第四位,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70.1亿元的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XX市第五位,扩权县第XX位。
全县工业企业入库税金首次突破2亿元,达2.08亿元,比上年增长XX.6%。
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认定标准一、定义都市型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的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一切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等特征的工业。
二、基本特征1.地理位置:在市北区区域内.2.环境形象:良好的建筑形象,和谐的生态环境。
3.发展空间:容积率相对较高的工业楼宇和园区,与都市中心区域内高价位的土地和相对密集的建筑楼群相容共存。
4.企业主体:集聚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信息密集型的工业企业,包括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三、都市型工业园区、大楼认定标准1.注册地和经营地均位于市北区区域内。
2.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内70%以上的入住企业注册在当地行政区,90%以上的入住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工业大楼内或必须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等经营活动。
3.入住企业在2家以上,出租或出让建筑面积率经核定超过30%.4。
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及其入住企业的一切活动符合市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
5.工业园区或工业大楼内房屋建筑结构符合城市建设标准。
6。
整体形象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7。
消防等安全措施和物业管理完整配套。
符合上述七条标准要求,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上,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大楼。
四、都市型工业企业认定标准1、基本含义都市型工业企业,是指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比较密集,又低能耗物耗、少污染和占地少的,适宜在都市生存与发展的工业企业,是现代制造与现代信息服务结合下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等活动的企业。
2.认定标准符合以下四项条件的企业,可认定为都市型工业企业:(1)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在市北区区域以内,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可以在区外,及其他地区;(2)经营活动符合青岛市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3)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等生产性活动,属于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密集型的企业或公司。
关于都市工业的建议关于都市工业的发展,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环境友好: 都市工业应该采用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比如使用清洁能源、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等。
2. 高附加值产业: 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
3. 空间优化: 利用都市空间资源,发展垂直工厂和地下工厂,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4. 智能化制造: 引入工业4.0概念,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交通物流: 改善都市交通和物流体系,减少交通拥堵,并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6. 产业集聚: 创建产业园区,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
7. 安全监管: 加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确保生产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8. 人才培养: 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都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9. 绿色建筑: 在设计工业厂房时,考虑绿色建筑标准,减少能耗,并提升工作环境质量。
10. 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都市工业发展中,平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
1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支持创新,推动都市工业的转型升级。
12. 社区融合: 尝试将工业设施与居民生活区域相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13. 数字化转型: 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效率。
14.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5. 灵活性与适应性: 鉴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迅速,都市工业应具备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能够灵活调整生产线和产品结构。
这些建议旨在推动都市工业朝着更加可持续、高效、智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第6卷第2期2005年6月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OU RNA L OF JIA NGSU POL YT ECHNIC U NIV ERSIT YV ol.6N o.2Jun.2005都市型工业的涵义、现状与对策姜爱林(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
考察我国都市型工业的现实状况、特征、行业范围和功能,可以从四个方面推进我国都市型工业的发展:(1)加强规划引导,适时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时搭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平台”;(3)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4)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关键词:都市型工业;环保;低耗;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401.3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05)02-0025-03 都市型工业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工业中比较成熟、效率较高的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
本文拟对都市型工业的基本涵义、主要特征、行业范围、发展现状与对策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都市型工业的概念与特征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
都市型工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1)从布局范围看,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内;(2)从环境形象看,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从生存空间看,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从产业类型看,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5)从企业类型看,个体、私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多元投资,以小企业为主体;(6)从组织形式上看,公司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成形式是多样化的,但重点是中小公司企业;(7)从所有制结构看,主要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所有制结构形式;(8)从产业结构演变看,具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
二、都市型工业的范围与功能都市型工业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从上海来看,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研究、开发和组装,软件开发、制造,服装服饰,广告印刷与包装,钻石珠宝等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品,钟表眼镜,模型及模具设计制造,食品加工,室内装饰装潢产品设计、开发与组装,化妆品及日用洗涤用品等10大行业。
从宁波来看,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加工制造业以及其它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与一般工业相比,都市型工业具有4个方面的功能:一是都市型工业产品提供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是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重新再就业,增加就业总量,缓减城市的就业压力。
三是能够提供满足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产品,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补充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工业结构体系。
四是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活跃因素,形成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有效补充,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的收稿日期:2004-11-26作者简介:姜爱林(1964-),男,湖北襄樊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信息经 济学研究。
动力,推动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三、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现状1999年,上海市根据都市型工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工业发展战略。
随后,北京、广州、宁波等也在“十五”工业发展规划中陆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经过几年的探索,中国都市型工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从上海市的情况看,上海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区区开花,行行结果”的新局面,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到2001年底,9个市中心区的140余家国有企业建成150余个都市型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还有上百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建都市型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
2001年全市都市型工业共完成总产值1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增长18.7%,占全市工业利润的11.6%。
其中,杨浦区2001年底已建立17个经济园区,建筑总面积47万平方米;引进企业1515户,注册资金17亿元,新引进企业当年完成销售收入7.25亿元,完成地方税收4581方元;全年国有企业租金收入3285万元,共吸收下岗人员7211名。
[2]从宁波市的情况看,都市型工业作为城市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和活力,在行业中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到2002年,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都市型工业群。
据2001年宁波市工业普查统计,作为都市型工业的11个行业在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914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6亿元,利税总额79亿元,行业出口交货值16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项总量的26%、25%、26%、37%和36%。
[3]四、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对策都市型工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从国外实践上看,在世界经济中心城市,都市型工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发展角度看,都市型工业是提高传统工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要发展中国的都市型工业,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下列对策:[1]1、加强规划引导,适时确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都市型工业企业通常以小型、轻型、高科技企业为主,如个私、民营及少数小型国企等。
多年来,政府对培育中小企业良性制度环境重视不够,缺乏保护和支持性政策,导致中小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总量增长。
要促进都市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更新观念,从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入手,鼓励和引导都市型工业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规划引导。
都市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着重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都市型工业统一规划,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合理选择不同区域的行业、产品和企业的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品布局结构,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完善都市型工业的管理统计工作。
建立独立统计的运行机制,为分析决策做好准备工作。
三是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引导。
加快制定并发布具有指导性作用的《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适时调整都市型工业发展方向。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时搭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平台”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助于推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
上海在发展都市型工业过程中,就出台了不少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把发展都市型工业纳入了《上海工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二是制定了《上海都市型工业“十五”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十五”期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作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导向资金,以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各区推进都市型工业等等。
不同地区在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时,一定要重视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在坚持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都市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要把发展都市工业园区与建立科技孵化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在都市工业园区建立经济与科技良性互动的机制。
其次,及时搭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平台”,是推进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依托大都市,搭建发展专、精、优、特及轻型、小型等企业产业发展的“平台”,既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实际看,主要应搭建六大“平台”:贸易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生产中心;高技术中心;展销中心等。
中小企业依托这些“平台”不断发展,由此推动都市型工业发・26・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2005年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3、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都市工业园区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乐园,而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实践证明,都市工业园区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和发展极。
因此,各级政府要注意和重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消除和减少中小企业的顾虑和社会负担:一是要兴办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应借鉴国内外有益的好的做法,兴办面向都市型工业的法律、会计、技术、金融、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各级都市型工业协会,负责对全市都市型工业企业实行行业管理,提供各类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是拓宽都市型工业企业发展的筹资渠道,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
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建立健全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
为该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4、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重视、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技术进步是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使都市型工业发展永保“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及时地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
都市产业的“二元”结构特征为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事实上,那些适合都市发展的、时尚的、时髦的和富有个性、人性化特色的产品,通常必然是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完美结合。
当前,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步伐,促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
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都市型工业发展与否的关键。
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据行业人才稀缺的程度,都市型工业重点是要加快设计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等5类人才的建设。
以引进为主、培育为辅,加快解决都市型工业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放宽户籍等人为限制,建立引才绿色通道,切实为各类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学校和企业培育为主,培养一批操作能力强的熟练工人,不断提高都市型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
在5类人才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和引进“技术工人”人才。
参考文献:[1]顾强.都市型工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对策[J ].中国工业 经济,2001(10):40-45.[2]课题组.宁波都市型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宁波经济丛刊, 2003(4):4-9.[3]余茂才,余友明.上海发展都市工业的考察报告[J ].工业 经济,2002(10):79-83.Urban Industry :Mean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JIANG Ai -lin(Business M anag ement Scho ol of Har bin Co mmercial U niver sity ,Harbin 150028,China)Abstract :Ur ban industry is a kind of lig ht ,min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 n and low consumptio n newindustry which connected w ith traditional industry.T hrough investigating present condition of urban industry in China,and analy zing function,profession scope and feature of urban industr y,four sugg estions to advance urban industry w ere put forw ard :(1)to streng then prog ram g uide ,determines at the right m oment the developm ent stratag em and fo cal point of self region;(2)to incr ease supporting intensity of policy ,put up in time the developm ent "platfor m "of ur ban industry ;(3)to accelerate the step o f industry garden construction ,perfect the so cial serv ice system ;(4)to accelerate technical refo rmation and upg rading ,attach impo rtance to ,train and introduce each kind of ex cellent person w ith ability.Key words :U rban industrial;Enviro nm ental protection;lo w co nsum ption;developing counterm easure(责任编辑:刘志新) ・27・姜爱林.都市型工业的涵义、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