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大熊猫》教案语文S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64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熊猫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食物和生活环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食物和生活环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食物和生活环境。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备课资料:关于大熊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入本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或展示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它的外貌特征有什么?•它喜欢吃什么?•它生活在哪里?3. 学习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语言运用练习。
4. 拓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保护情况,让学生明白大熊猫是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食物和生活环境。
6.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描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7.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进行小结,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询问等方式获取更多有关大熊猫的信息,写一篇关于大熊猫的小短文,并绘制一幅大熊猫的图片。
六、板书设计•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大熊猫的食物•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保护大熊猫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运用语言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食物和生活环境。
通过拓展学习环节,学生对大熊猫的保护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热爱和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活跃。
同时,我也发现在课堂组织和时间控制上还有待加强,下节课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
大熊猫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大熊猫得意的外形;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小的时候和长大以后不同的生活习性;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课文插图一中,大熊猫正抱着竹叶吃着,得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习运用书中的语言和词汇来描述眼中的大熊猫。
课文后面安排了认读识字表、会写字表、朗读的要求。
课后第2题是扩展性练习,激发学生课外搜集关于大熊猫的信息资料,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后第3题是-项词语积累的训练,引导孩子们用“〔〕来〔〕去〞的词语结构来练习说话。
“词语花篮〞中的3个词语要求学生会读。
1 / 1。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熊猫
一. 教学内容:
《大熊猫》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 能够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大熊猫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 教学重难点
1. 生词:竹林、唯一、珍稀。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关注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方法
1. 图片观察法
2. 朗读法
3. 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1. 先展示一张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大熊猫,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大熊猫,知道大熊猫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朗读整篇文章,让学生听一遍,感受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3. 分段朗读,并引导学生模仿,并快速板书新生词:竹林、唯一、珍稀。
4.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如果有生词,可以组内互相解释举例子,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发音、语调等,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5. 让学生描述大熊猫的生活和习性,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关注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也可使用图片展示大熊猫的生活。
6. 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保护其他珍稀动物。
7.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要保护动物。
8.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让学生画一幅大熊猫和自己宠物动物在一起的图片,展示自己对于宠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态度。
六.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珍惜大自然,宠爱动物,加强他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对于环保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7 大熊猫
大熊猫
思考题:
(1)大熊猫外形有哪些特点?
(2)大熊猫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有什么不同?
(3)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品读第二自然段:
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
最逗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1.大熊猫身子胖,尾巴短,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2.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
比一比,读一读最逗人的是那双黑眼圈,那对黑耳朵。
最逗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1 大熊猫小时候喜欢干什么?
2 长大了的大熊猫又喜欢干什么呢?
说说大熊猫长大以后和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什么事?跟同学说一说。
1大 熊 猫 2动d òn ɡ物w ù园yu án 里li 有y ǒu 许x ǔ多duō珍zhēn 贵ɡuì①的de 动d òn ɡ物w ù,②du ǎn 的de ,全qu án 身shēn 的de 毛m áo 又y òu 厚h òu 又y òu 光ɡuān ɡ滑hu á。
[句导读:总写大熊猫的样子。
]它tā的de 四s ì肢zhī和h é肩jiān 膀b ǎn ɡ是sh ì黑hēi 的de ,身shēn 子zi 和h é头t óu 是sh ì白b ái 的de 。
最zu ì逗d òu 人r én 的de 是sh ì那n à双shuān ɡ圆yu án 圆yu án 的de 黑hēi 眼y ǎn 圈quān ,那n à对du ì毛m áo 茸rōn ɡ茸rōn ɡ的de 黑hēi 耳ěr 朵duo 。
[句导读:具体写大熊猫的样子。
]段导读:写大熊猫可爱的样子。
3大d à熊xi ón ɡ猫māo 小xi ǎo 的de 时sh í候hou 很hěn 活hu ó泼po ③,喜x ǐ欢huan 爬p á上sh àn ɡ爬p á下xi à,像xi àn ɡ个ɡè顽w án 皮p í④的de 孩h ái 子zi 。
[句导读:大熊猫小时候活泼的特点。
用比较欢快的语调读。
]长zh ǎn ɡ大d à以y ǐ后h òu ,它tā不b ú大d à爱ài 活hu ó动d òn ɡ了le ,常ch án ɡ常ch án ɡ用y òn ɡ爪zhu ǎ子zi 抱b ào 着zhe 头t óu ,呼hū呼hū大d à睡shu ì。
大熊猫教学目标:1.教学生认读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教学生认读15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有顺序地说出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1.动物园的熊猫馆录像。
2.生字卡片。
3.熊猫白描图。
4.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真有精神,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儿,好吗?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现在咱们就去看一种珍奇的动物吧!1.( 放动物园的熊猫馆录像)2.小朋友们快看,是谁来迎接我们啦?(板书课题大熊猫)让我们大声地跟它打声招呼吧。
(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刚才看了大熊猫的录像,你们觉得大熊猫可爱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一读《大熊猫》,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生:请拼音朋友帮忙,请老师,小朋友帮忙,在生字表中找一找、猜一猜等方式。
师:这些都是解决困难的好方法,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不认识的字。
师:刚才我听有的小朋友读得又准确又响亮,棒极了!让我们听听你的同桌怎样读?如果他读得好可以夸夸他,如果他遇到困难,你应该帮助他。
(2)同桌互相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里写了大熊猫什么?(3)小朋友你认为哪一段或者整篇课文读得好,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小朋友读得既流利又有感情,我也想试一试,读给你们听,行吗?(4)老师范读课文。
师:大熊猫这么可爱,你能准确说出他的外形特征吗?(5)指明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
师:大熊猫不仅模样逗人,而且生活习性也特别有意思,赶紧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是怎么说的?(6)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
师:大熊猫说:"既然小朋友们对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的这么清楚,我还想给你们介绍几个生字朋友,好吗?2.认识生字(1)拿出自己的字卡,四人一组学习生字,看看哪一组学字的方法多,记字的方法好。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熊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大熊猫》一课,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国宝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意义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熊猫的基本知识,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提高保护国宝的意识。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猫图片、PPT、视频资料。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以PPT形式展示例题,讲解大熊猫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保护大熊猫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黑白相间、圆脸、大眼睛、短腿、粗胳膊。
2. 生活习性:吃竹子、爱睡觉、活泼可爱。
3. 保护意义:国宝、珍稀动物、生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幅大熊猫的画,并写一段关于大熊猫的文字介绍。
2. 答案:大熊猫,我国的国宝,生活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它们黑白相间,圆脸大眼睛,十分可爱。
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每天需要吃掉大约30公斤的竹子。
由于生活环境的破坏,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大熊猫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找关于大熊猫的更多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保护现状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熊猫》教学设计 4篇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点;是我国特有的、最可爱的珍奇动物。
2.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认字15个,写字8个。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会评价别人;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了解大熊猫,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具准备:大熊猫录相、大熊猫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
”猜猜它是谁?出示大熊猫照片:点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导入:大熊猫是我国众多珍奇动物中的一种,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大熊猫》。
(一)朗读课文1.听录音,指读课文。
2.范读,学生听读并进行评价。
3.学生初步试读课文,提出要求:(1)画出不认识的字,(2)在认字表、写字表中找出来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能说出优点缺点和不足。
并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根据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的投入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1.同桌互读、互评;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声音宏亮。
师: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谁想当小老师教教大家?2.小老师教生字。
3.交流识字好方法:用拼音识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编顺口溜识字、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等。
4.小组验读,互相检验正误。
5.小组朗读竞赛。
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6.朗读汇报:咱们比一比谁是“朗读冠军”,指名朗读,学生听后进行评价,选出优胜者。
点评:小组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效性,这样由两个人的合作逐步到四个人的合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每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合作要求,使合作环节紧凑而有效。
同时也会逐步训练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三)理解课文1.关于大熊猫你都知道什么?可以介绍课文中的,还可以把你从网上、书上、电视上收集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
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熊猫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2.学会描述大熊猫的外貌并用简单语言讲述它们的生活习性。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2.掌握描述大熊猫生活习性的常用词汇和句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并掌握相关词汇。
2.帮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组织语言,提高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1.老师播放有关大熊猫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2.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对大熊猫的认识和了解。
课堂教学Step 1:大熊猫的外貌描述1.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大熊猫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汇总学生的语言,形成对大熊猫外貌特点的描述。
Step 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老师引导学生研究大熊猫日常生活的情况,并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表述大熊猫的摄食习惯、活动范围等生活习性。
Step 3:学生表述1.老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让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述能力。
2.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之余,还能培养学生友好交流的意识。
课堂练习任务一:描述1.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讲述大熊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2.互相间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让学生加深对大熊猫的了解。
任务二:画画1.让学生进行画画环节,让他们绘制一张有关大熊猫的画。
2.在画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和展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身边的动物,写一篇100字的有关这只动物的小文章。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们对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惯的认知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描述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高,这对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和交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对爱护动物的情感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
一年级下册《大熊猫》教案语文S版
一、教材。
本篇课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大熊猫可爱的外形,小时侯和长大以后的生活习性,还介绍了大熊猫最爱吃竹叶。
课文配有插图,学生能通过读课看插图认识大熊猫,喜欢大熊猫。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一多读课文为主,识字为主。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多读课文中喜爱大熊猫。
指导学生自主识生字,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掌握识字方法,通过‘‘开火车’’形式摘果子游戏巩固识字,提高说话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课中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2、认识文中13个生字,读懂文中的一些词语。
四、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大熊猫描述大熊猫的样子。
五、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直观教学引入新课。
、谈话引出课题《大熊猫》
2、出示大熊猫娃娃,让学生说出你看到大熊猫的样子。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熊猫。
、边观察大熊猫边听录音,对比听和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老师带学生读课文,注意轻声字的朗读。
3、学生齐度课文。
4、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六、指导识记生字
、小黑板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向老师或学生请教。
2、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3、自主识记:述说你通过什么方法记住了那些字?
4、巩固识字:开火车形式读,做摘果子游戏。
七、指导朗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
、分男、女生朗读每一段。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活动情况,爱吃什么?
3、教师小结。
4、齐读全文。
八、回归课文,拓展延伸。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2、说说你还知道大熊猫的一些资料。
3、谁能看着大熊猫娃娃介绍它的样子。
九、作业
、熟读课文,圈一圈你喜欢的词句。
2、查找有关大熊猫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