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
- 格式:pdf
- 大小:88.27 KB
- 文档页数:2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胆汁淤积性肝病(CSDH)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慢性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CSDH的治疗中,熊去氧胆酸胶囊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本文将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熊去氧胆酸胶囊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存在于熊胆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CSDH的治疗中,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
1. 调节免疫系统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病毒感染、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2. 抑制炎症反应熊去氧胆酸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炎症导致的肝损伤。
熊去氧胆酸还能够减少炎症相关细胞的浸润,减缓炎症进程,保护肝脏功能。
3. 改善肝脏功能熊去氧胆酸胶囊还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功能损伤,从而对CSDH具有治疗作用。
二、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的免疫调节作用1. 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泌功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应答,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和炎症因子,有效减轻CSDH患者的肝脏炎症。
2.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熊去氧胆酸胶囊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在CSDH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调节免疫平衡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免疫耐受,对CSDH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三、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免疫调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护肝片有副作用吗
护肝片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主要用于保护肝脏功能和促进肝细胞修复。
虽然护肝片可以发挥一定的保护肝脏作用,但它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
首先,护肝片可能引起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这是因为一些护肝片含有较多的草药成分,对胃肠道刺激较大。
其次,某些护肝片成分如乳香、没药等,含有挥发性化合物,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诱发咳嗽、哮喘等症状。
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对某些护肝片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护肝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不要超量使用护肝片。
2.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如消化系统不适、呼吸系统刺激或过敏反应等。
3. 如果有过敏体质或对某些草药成分过敏的人,使用护肝片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
4. 护肝片是一种辅助治疗药物,不能代替正规治疗,如有严重肝脏问题,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之,护肝片在一定程度上有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导语: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许多药物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的,药物性肝损伤就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导致的人体器官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许多药物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的,药物性肝损伤就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导致的人体器官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导致的肝脏损伤,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各种急性的或者慢性的肝脏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性命,所以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非常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吧。
治疗原则包括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治疗关键)、促进致肝损药物清除和应用解毒剂、应用肝细胞保护剂、治疗肝功能衰竭。
⑴立即停药:一旦确诊或怀疑与药有关,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损肝药物,多数病例在停药后能恢复。
⑵支持治疗:
①注意休息,对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②补充足量热量、足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E、B等以利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⑶解毒治疗:急性中毒的患者可采取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消除胃肠残留的药物,采用血液透析、腹腔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方法快速去除体内的药物;解毒剂的应用:包括非特异性如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硫代硫酸纳、甾体类激素、UDCA 、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及特异性螯合剂如二巯丙醇、青霉胺、巯丁二酸、巯乙胺、依地酸钙钠等。
⑷抗炎保肝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适当选择抗炎保肝药物治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Swisse护肝片的功能主治功能•减轻肝脏负担:Swisse护肝片含有多种草本提取物,可以帮助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其正常的代谢功能。
•保护肝脏细胞:Swisse护肝片中的成分有助于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害,并帮助修复已受损的细胞。
•活化肝脏功能:Swisse护肝片能够帮助激活肝脏中的酶系统,并促进废物的排泄,从而改善肝脏的整体功能。
主治•肝炎:Swisse护肝片中的草本提取物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炎症和症状,并促进肝脏的康复。
•脂肪肝:Swisse护肝片中的成分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堆积的情况,从而减轻脂肪肝的症状和风险。
•酒精性肝病:Swisse护肝片中的草本成分可以帮助保护肝脏细胞免受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损害,缓解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症状。
•药物性肝损害:Swisse护肝片对于由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并促进肝脏的康复。
•改善肝功能:Swisse护肝片中的成分有助于激活肝脏中的酶系统,促进废物的排泄,改善肝脏的整体功能。
注意事项•Swisse护肝片不适用于个体对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人群需要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按照建议的用量使用,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
•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出现,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结论总之,Swisse护肝片的功能主要包括减轻肝脏负担、保护肝脏细胞和活化肝脏功能。
其主治范围包括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肝脏疾病。
然而,使用前仍需确保没有对其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情况,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咨询医生的意见。
护肝片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护肝片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肝脏疾病。
护肝片通常含有多种中草药提取物和化学成分,其主要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如下:一、功效与作用:1. 保护肝脏:护肝片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加肝脏功能,提高肝细胞的抵抗力。
2. 抗氧化作用:护肝片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并提高肝脏细胞对环境和疾病的耐受性。
3. 促进代谢:护肝片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增加能量的产生,调节血糖水平和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
4. 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护肝片可以促进肝脏解毒酶的活性,加速毒物的分解和排出,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5. 抗炎作用:很多肝脏疾病都伴随有炎症反应,护肝片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和肿胀。
二、副作用:1. 胃肠道不适:护肝片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疼等症状。
2. 过敏反应:个别人对某些成分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3. 药物相互作用:护肝片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药效或增加其毒性。
4. 肝功能受损:护肝片中的成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
5. 其他副作用:护肝片的成分可能还会引起头晕、乏力、口干等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护肝片成分和剂量不同,其副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在使用护肝片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用药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护肝片只是辅助治疗药物,不能替代治疗和饮食调理,对于肝脏疾病还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与临床·
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
孙成春,郝俊文,王景祥,李慎勤(济南军区总医院药理科,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评价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50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口服护肝片4片,tid,熊去氧胆酸1~2片,tid。
疗程为1~3个月。
必要时停用Aza。
结果:有29例(58%)治愈,13例(26%)好转,8例(16%)无效。
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ol、DBiol、IBiol、CsA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1,P<0.05),而其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结论: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护肝片;熊去氧胆酸;肾移植;药物性;肝损害
中图分类号:R9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11(2001)-03-0131-02
近年来,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抗排异反应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屡有报道[1~3],有关药物肝损害机理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4,5],目前认为这种药物性肝毒性为环孢素A(CsA)与硫唑嘌呤(Aza)联用所致。
但临床上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我院目前主要采用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收到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肾移植受者50例,男43例,女7例,年龄20~56a,平均(39±9)a,原发病1例为肾囊肿,1例为痛风,其余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2月~12年。
术前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 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均为阴性。
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时间为25d~4.8年,平均为(9.95±12.44)mo,具体时间:3个月内12例,3月~5月17例,6月~11月11例,1年~2年7例,2年~5年4例。
1.2 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
全部病例于手术后3d开始服用环孢素A (CsA),起始用量为8mg/kg·d,以后每2w k减量1mg/(kg·d),至3~4mg/(kg·d)维持,并根据血药浓度适当调整CsA用量。
本组病例中以CsA+ M MF(霉酚酸酯)+Pred(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者7例,CsA+Aza(硫唑嘌呤)+Pred三联药物者43例,其中因Aza不良反应而停用Aza者8例,有3例换成MM F,2例换成百令胶囊,其余3例用CsA+ Pred二联用药。
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及CsA全血浓度。
用FPIA法测定CsA全血浓度。
CsA试剂盒、TDX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均为美国ABB OTT公司产品。
1.3 药物肝毒性诊断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血清总胆红素(TBiol,正常范围:0~2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ol,正常范围,0~4μmol/L)及间接胆红素(IBi-ol,正常范围0~17μmol/L)三项指标至少有一项高于正常值,或伴有血清ALT升高(参考值:0~40U/ L),试行CsA减量或停用Aza后至少有暂时性的改善或消退。
1.4 治疗方法
当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口服护肝片(黑龙江省五常制药厂,0.35g/片)4片,tid,熊去氧胆酸(中外合资镇江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500mg/片)1~2片,tid。
疗程为1~3个月。
必要时停用Aza。
1.5 疗效标准
①治愈:治疗结束时TBil、DBil、IBil及ALT恢复正常;②好转:TBil、DBil、IBil及ALT下降大于50%,未恢复正常;③无效:TBil、DBil、IBil及ALT 不下降或继续上升者。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50例应用药物治疗的肝毒性患者,29例(58%)治愈,13例(26%)好转,8例(16%)无效。
50例患者有121次肝功能异常,其治疗前后血清TBiol、DBiol、IBiol、CsA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P<0.01,P<0.01,P<0.05),而其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结果见表1。
在本组50例病人中,仅有7例病人的ALT升高,范围为50~99U/L。
这时需加用联苯双酯10粒,3次/d方能有效。
131
药学实践杂志2001年第19卷第3期
表1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n=121)
治疗前治疗后
Cs A剂量(mg/kg)4.48±1.374.17±0.86
Cs A浓度(μg/L)384.64±145.66268.81±92.96**TBil(μmol/L)25.94±10.2814.58±3.60**DBil(μmol/L)8.75±4.652.70±1.08**
IBil(μmol/L)17.16±8.28 11.94±3.19**CRE(μmol/L)129.17±37.66 123.50±25.50 BUN(mmol/L)7.81±3.257.53±2.98
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应用CsA后显著地提高了器官移植的存活率。
但CsA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毒性的发病率较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常常存在CsA与Aza联用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护肝片为中药五味子提取物,浸膏中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乙素,主要功能为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对药物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有显著的修复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五味子的提取物具有抗肝毒性、抗氧化和解毒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6]。
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同时导致胆汁酸成分的变化,具有利胆作用。
而CsA与Aza的肝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胆红素水平及ALT升高,并造成肝细胞的损伤[1~4]。
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可以起到护肝利胆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用这两种药物治疗50例病人治愈率58%,好转率26%,总有效率为84%。
CsA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其代谢产物及原形药物主要通过胆道排泄,仅有不到5%是由肾脏排泄,因此肝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CsA的代谢及排泄。
CsA不良反应之一为肝毒性,可导致肝细胞内胆汁淤积,影响CsA的代谢与排泄,使其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较高的CsA血浓度又加重了其肝毒性,形成恶性循环。
从本组资料看,发生肝毒性的患者其CsA血药浓度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时,因此CsA 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可能提示肝功能异常。
需及时应用保肝利胆的药物,并适当减少CsA的剂量。
通过上述措施,使CsA血药浓度降至正常治疗范围内,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本组治疗病例中有7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晓芝,孙成春,王景祥.68例肾移植病人用环孢素及硫唑嘌
呤出现肝损害[J].新药与临床,1997,16(4):235.
[2] 孙成春,郝俊文,王景祥.硫唑嘌呤致药物性肝损害及处理
[J].前卫医药杂志,1997,14(2):105.
[3] 孙成春,郝俊文,朱丽青,等.肾移植后监测环孢素A全血浓
度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8,7(5):240~3.
[4] 郝俊文,孙成春,李慎勤,等.环孢素A与硫唑嘌呤对大鼠肝
毒性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2):88.
[5] 孙成春,袁 成,郝俊文,等.硒对硫唑嘌呤引起小鼠肝损伤的
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2):176.
[6] 国 植,徐 莉.五味子: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J].国外医
药植物药分册,2000,15(4):139.收稿日期:2000-11-14
·药物不良反应·
非诺贝特片引起皮炎2例
高 毅,铁景沪(海军杭州疗养院,杭州 310002)
关键词:非诺贝特;皮炎
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0111(2001)03-0132-01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50a,本院工作人员,2000年1月18日口服非诺贝特片(宜兴前进制药厂产品,批号9907231)。
患者2,男,55岁,本院工作人员,2000年1月20日口服非诺贝特片。
于3d后,暴露于外的皮肤,如颈部、颜面部、眼睑部、双手均出现瘙痒,停药后不久自愈。
患者在服本药期间未服用其它任何药物和特殊食物。
2 讨论
非诺贝特片为氯贝丁酯类降血脂药,一般治疗8w k后,转氨酶偶见轻度上升,未见有皮疹反应报道。
两患者于2年前均曾口服非诺贝特片有1年时间,但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年后,再次服用均出现相同过敏反应。
考虑其以往的用药史,加之身体双侧均出现过敏症状,很可能是非诺贝特片所引起的变态反应。
收稿日期:2001-01-09
132T he Journal o f P harmaceutical P ractice Vol.192001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