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52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泼水节的习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以及课文中所描绘的热闹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泼水节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泼水节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课文朗读:(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随机抽学生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
4. 课文内容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泼水节的习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亲密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周总理傣族人民热闹亲密关系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二、三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情景,以及泼水节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泼水节的习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泼水节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泼水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a. 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的情景。
b.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1)周恩来总理参加泼水节时,人们是怎样欢迎他的?2)泼水节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欢乐?答案:a. 生字词略。
b. 1)人们手捧着清水,洒向周恩来总理。
2)泼水节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友谊、欢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习俗等,下节课分享。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摘要:、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和背诵课、知道我国是多民族国初步了傣族人民欢泼水节独有风俗习惯【教学程】、导入春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又迎了年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泼水节》让我们起走进课感受下泼水节那热闹欢快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节课评议三、学、节⑴指名⑵理年放到句子⑶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新年也是傣族年盛传统节日这让期盼已久节日到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心情?⑷指导出高兴激动语气、二节⑴这年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由二节,说说泼水节给你感觉是什么?⑵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⑶指导朗⑷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那热闹场面吗?观看录像欢乐泼水节⑸带入情境如这天你和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学起到了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⑹质疑什么浑身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呢?⑺结朋友说得真是呀这吉祥水祝福水呀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但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街上欢乐人们相泼洒朵朵水花人群盛开阳光映射下形成了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街成了水世界欢乐海洋⑻齐二节3、三节⑴引⑵欢乐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出句话吗?⑶出示⑷练习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⑸指导朗⑹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相庆贺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声地说出吗?四、指导背诵五、作业、我们华民族是多民族国56民族56支花每民族都有己民族风俗和盛节日如你感兴趣话可以和几朋友组成研究组对进行研究、我国盛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说或画画节日情景。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知识目标: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2)指导朗读。
练习读。
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2)指导朗读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的地毯()的龙船()的头巾
()的花炮()的泼水节()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漂亮的龙船水红色的头巾好看的花炮难忘的泼水节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
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笑哇,跳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经验丰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很高。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让他们感受傣族泼水节的独特魅力,了解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 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这些字词造句。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感受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 运用想象力,让学生描绘出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展示自己对泼水节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泼水节周恩来总理傣族人民深厚感情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量词造句。
3. 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家人,运用所学,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他们的品质。
4. 想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用文字和画笔描绘出节日的热闹场面。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学习四、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交流: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四、朗读: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五、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实践: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9一、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读准“铺、盛”2个多音字,会写“灾、难”2个生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9篇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1一、教材分析: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
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传统和庆祝方式;•探究泼水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习用英语简单地介绍泼水节的相关内容。
2.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认识多元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泼水节的相关知识;•英语口语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泼水节的意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思考。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一:导入•引入泼水节的话题,介绍泼水节的背景、起源、传统和庆祝方式;•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泼水节的氛围。
2. 活动二:阅读理解•分发材料,让学生阅读文章《中国泼水节——春天里的欢乐》,并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节分析和文化思考。
3. 活动三:英语口语表达•采用小组讨论或个人发言的形式,让学生为泼水节写一段英文介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和交流。
4. 活动四:多元文化体验•联系本地的传统节日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对照,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体验和感受多元文化。
四、展示和评价1. 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展示自己对泼水节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2. 评价•评价学生对泼水节和多元文化的掌握程度,包括知识储备、语言表达、文化思考和态度培养等方面;•鼓励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学生,提高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注重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对泼水节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多元文化的精髓。
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策略性的设计和引导,避免过于简单和单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平衡文化关注和语言表达,注重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3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2024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运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插图,学习描述场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学习周总理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三、教学难点•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感悟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理解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难忘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泼水节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泼水节的氛围。
•生字卡片,用于辅助学生识记生字。
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5.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有关民族节日的知识。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激发学生兴趣。
•引入课题,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
5.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和生字卡片自主识记。
•教师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巩固生字新词的学习。
5.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尝试分段。
•小组讨论并汇报课文的主要层次和段落大意。
5.4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生字新词:[列出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层次:•引入: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描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庆泼水节•情感:欢乐、团结、难忘七、课后反思(此部分需要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效果进行填写)•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等。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
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再选词语说话。
泼水节凤凰花象脚鼓柏树枝龙船一年一度傣族人民盛水银碗祝福健康长寿2.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师生通过交流相关资料,让学生记住这位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伟人——周恩来。
过渡:1961年,傣族的泼水节格外热闹,人们也格外高兴。
让我们来到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难忘”(一)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互动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体会。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敲鼓?“四面八方”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人们为什么不是“走来”,而是“赶来”?②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敲起象脚鼓”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四面八方”突出了人多,“赶来”则体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引导思考: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铺地毯?(非常隆重的场合或欢迎尊贵的客人时。
)这里“鲜红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地上撒满的凤凰花的花瓣。
)通过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傣族人民的热情,他们迎接周总理时的快乐心情,他们的欢迎方式很特别。
)②指名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桌对读,互提建议。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指名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②教师换词朗读,学生想象画面: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摘要:学习“生”驶、串、贵、闭“正确规写,(板周总理)①、由指名反馈,傣族人民</教学目标、学习课37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节里行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有感情地朗课3、学写生教学重难、引导学生入情境感悟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起泼水节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浓厚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学习“生”驶、串、贵、闭“正确规写教学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8课齐课题、词师所有词串起表达了种心情高兴3、师傣族人民什么会这么高兴呢?二、图结合拨动情弦、周总理是什么样子?由地三段划出那句话、指名反馈3、出示, 师描述图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②、所有人表情都化了什么词?练“笑容满面”、男孩身上背是什么呀?5、周总理呢?,出示句子(由)①、你知道了什么?②、“歌舞”什么思?6、(动词变红)教师引7、欢乐鼓敲起了让我们和总理起歌舞(师生律动)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刻(全班)9、和总理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0、(齐)多幸福啊96年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96年泼水节三、创设情境会悟情、热闹泼水开始了由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边边画、师结原泼水节是他们相泼水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呢?(板傣族人民)①、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②、人们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③、显示总理图片师深情描述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呢?(板周总理)①、由指名反馈②、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③、谁收了总理祝福?(指名)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⑤、我们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5、有两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6、()有什么比总理祝福更可贵呢?(练)7、难怪姑娘、伙闭上眼幸福热泪和清凉水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0、感情朗五段四、激情导升华主题、升华师7年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记得身穿傣族衣和他们起歌舞周总理(全班)多幸福啊96年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96年泼水节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祝福周总理(齐)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周总理(再)五、课外延伸激趣探究收集有关周总理其他故事六、指导写、出示“驶、串、闭、贵”怎么记住它们呀?、师写“贵”3、学生练写七、板设计8 难忘泼水节周总理傣族人民。
2022年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2022年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
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边默读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
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今年”是指哪一年?(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不一样。
“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3、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
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
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
(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
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
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