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几和第几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6
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认识10以内的数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学生系统学习数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学,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点进行书写练习,以及用数表示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再安排>、<、=符号的认识,在学生用“同样多、多、少”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单元最后安排“顺序”这个知识点,通过“一共有几个”和“第几个”,感受基数和序数的含义,通过给“0到10”数字排序和把事物编号,体会10以内各数按照顺序排列的规律和事物按一定规定排序的含义。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1.1~9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安排。
2.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3.适当渗透集合、对应和统计等思想。
4.注意将数与形的联系。
5.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识10以内数,会用同样多和多与少描述物体数量的基础上,学习规范书写以及用10以内的数表示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这样有序地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以内数的过程。
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认、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以及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4.对身边与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0--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难点:规范书写0--10各数。
从有效课堂走向优效教学——《几和第几》的教学改进与反思【引言:】每次走进课堂时,我总是怀着满满的期待,因为课前的精心设计让我信心百倍。
但每每走出课堂时,却常有一丝淡淡的遗憾,或是一缕隐隐的困惑,亦或是一股蠢蠢的冲动——因为在课堂上不知何时又有了新的感受、新的思考与设计。
这时,我会开始反省自己的课堂,开始寻求更好的方法,因为只有在漫漫长路上如此的不息求索,才会让我不断走向成熟,让我的课堂不断得以提升……一、巧设复习题,温故而知新。
复习是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是用以复习掌握新知所需的知识基础,或是为了引出新知。
有时由于新知的学习对知识要求较少或易于掌握,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会省去这一环节。
在第一次教学《几和第几》时,笔者便使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导入新课。
但在例题教学中既要讲清数的基数意义,又要让学生弄懂序数是怎么回事,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于是笔者开始思考:能否将基数意义的教学与序数意义的认识分散到不同的环节,从而让难点不再集中。
考虑到前面《1-5的认识》中学生已经在运用数的基数意义,只是没有明确说明总结,因此在新授前安排了一个复习环节,帮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数的基数意义,从而达到分散教学难点的目的。
【改后教学实录】师:小朋友们,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1至5。
(出示1-5数字)请大家从左往右一起读一读这些数,再从右往左读一读。
生:(齐读数)师:我有3本书,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书的本数?生1:可以用数字3表示。
师:有5个皮球,用数字几来表示?生2:用5表示。
师:有2朵花呢?生2:用2表示。
师:数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有几个就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几)【教学效果】通过复习已经认识的数,让学生明白物体的个数有几个,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数的基数意义: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
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便于后面对序数意义的学习。
二、细斟过度语,句句有内涵。
【原教学设计】导入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5,看到小朋友们庆祝教师节表演节目,表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敬。
第2课时认识几和第几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几”和“第几”来描述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区分和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主题图。
师: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有几个人在排队?生:5个人排队。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几?戴红领巾的大哥哥排在第几?师:排在第5的是谁?师:戴红领巾的大哥哥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板书课题。
)1.探究。
师: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生: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2。
生:戴红领巾的大哥哥排在第4。
生:小女孩排在第5。
生:大哥哥前面有3人,后面有1人。
师: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如5人和第5意思一样吗?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揭示:第1个“5”表示的是排队的人数,而第2个“5”表示的是小女孩在队伍中的顺序。
它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朋友们想要进动物园,就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了几个灯笼?(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师:左边第4个,左边4个。
师:这里的“第4个”和“4个”分别是什么意思?(同桌探究后回答问题。
)生:左边第4个的意思是涂左边数第4个,只涂一个灯笼;左边4个表示的是左边数4个都要涂。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回答正确的同学鼓鼓掌,好吗?1.教材第1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师:你能数出男孩住在第几层吗?是怎么数的?提示:我们在生活中约定从下往上数楼层,最下面一层就是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