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主要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方面,给我们指点和教育。
重点词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知识)按一定的
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与自己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 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 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吗?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yuè):通“悦” ,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愉快、高兴。 知:了解,知道。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 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 些短处就要改正。”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长处。 不善者:不好的方面,缺点,短处。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子罕》)
译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故:学过的知识。 以:凭借。
译文:孔子说:“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此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 的学业)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