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 第14课 鸿门宴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32.00 KB
- 文档页数:15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4课鸿门宴本课话题——大事与小节一、从课本中积累“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二、从生活中积累1.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宇航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
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为什么苹果不是往天上飞而是落下呢?这一细节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为什么沸腾的水壶盖子会跳起来呢?这一细节使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为什么久置的葡萄会变酸呢?这一细节使巴斯特发现了发酵现象。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善于发现小事情,重视细节,并加以深入思考。
三、从历史中积累东汉陈蕃从小立志“一扫天下”,但却不从小事做起。
曰:“大丈夫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友人坚决地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不错!大丈夫纵然要有“一扫天下”之大志,却又应不乏“扫一屋”的从小事做起的精神。
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四、从名言中积累1.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是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节组成的。
——高尔基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
——司马迁3.要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坐起。
——列宁4.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5.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戴维·帕卡德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一、作者简介开先河,著《史记》——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他就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用酒食犒赏)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C.沛公起如.厕(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君为.我呼入②君王为.人不忍B.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会.天大雨,道不通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不如因.善遇之D.①故.遣将守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①,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②。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③。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如约。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第14课 鸿门宴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通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②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______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举.一反三:②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③如⎩⎪⎨⎪⎧ 杀人如.不能举: 沛公起如.厕: 固不如.也:④军⎩⎪⎨⎪⎧ 为击破沛公军.: 沛公军.霸上: ⑤坐⎩⎪⎨⎪⎧ 因击沛公于坐.: 王曰,何坐.?曰,坐盗: 停车坐.爱枫林晚: ⑥胜⎩⎪⎨⎪⎧ 沛公不胜.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3)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鸿门宴(时间:40分钟 满分:55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谢:辞谢C.再拜献大王足下再:第二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解析:选C C项,再,两次。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军霸上 ⑤籍吏民,封府库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解析:选B ①④⑤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②③⑦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⑥⑧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B A项,动词,丢下/动词,放在;B项,均为“道歉,谢罪”之意;C项,动词,坐下/名词,座位;D项,连词,假如/动词,唯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约为婚姻 ②臣战河南 ③沛公居山东时 ④项伯许诺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⑧君王为人不忍A.①④⑧ 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解析:选D ①结为儿女亲家;②黄河以南;③崤山以东;⑦不同一般的情况,指意外的变故。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解析: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参考答案: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6.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四单元文言文( 3)14鸿门宴课时训练 14 鸿门宴一、夯基训练1. 对下边加点的人称代词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此其志不在小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吾得兄事之④若入前为寿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会其怒 , 不敢献⑦吾属今为之虏矣...A.②④ /①③ /⑤⑥⑦B.④⑤/ ①② /③⑥⑦C.④⑦ / ①②③ / ⑤⑥D. ①②⑥ / ④⑤ / ③⑦分析①其 , 他的。
②之 , 他。
③吾 , 我。
④若 , 你。
⑤若属 , 你们。
⑥其 , 他。
⑦吾属 , 我们。
其中, ①②⑥为第三人称 , ④⑤为第二人称 , ③⑦为第一人称。
答案 D2. 以下各句从句式角度剖析 , 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类的一项为哪一项 ()( 导学号 56420030)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 , 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分析 B 项为被动句 , 其余三项都是判断句。
答案 B3. 下边语段中加点的熟语, 使用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有名军事专家彭光谦少将表示, 不论是美日军演仍是美韩军演, 都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美日韩费尽心血, 锋芒所指的绝不只是是朝鲜, 不然美国就用不着花这么大的精力, 花这么大....的代价 , 下这么大的信心, 到这里来舞枪弄棒。
东亚地域的稳固是东亚地域全部国家和平发展....的一个基础 , 中国要和平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固的外面环境, 外面权力侵入这个地域, 就是想破坏我们的和平发展战略, 进行军事敲诈 , 我们难以置而不问。
....A.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B. 费尽心血C.舞枪弄棒D.置而不问分析 D项, “置而不问”指对设置委任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
不合语境。
答案 D二、延长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4~7 。
( 学号 56420031)于是王乃欲渡江。
江亭船待, 王曰 : “江小, 地方千里 , 众数十万人 , 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 , 至 , 无以渡。
第14课《鸿门宴》落实应用板块(时间:40分钟 分值:64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B .张良入谢.谢:辞谢 C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第二次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解析:C 项,再,两次。
答案:C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句是 ( )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③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①④两句的“之”都指代刘邦。
②句中“之”指代“白璧”;③句中“之”指代“玉斗”。
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洛阳亲友如.相问杀人如.不能举 解析:A 项,动词,放弃/动词,放在;B 项,均为“道歉,谢罪”之意;C 项,动词,坐下/名词,座位;D 项,连词,假如/动词,唯恐。
答案:B4.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籍.吏民,封府库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解析:①④⑤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②③⑦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⑥⑧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于是项伯复夜.去”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范增数目.项王D.间.至军中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A项,“破”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败;B项,“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统治,称王;C项,“目”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鸿门宴习题带答案1、“鸿门宴”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发生的?答案: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时期。
2、“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答案:刘邦先进入关中,项羽对此不满,因此设下鸿门宴,企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
3、“鸿门宴”上有哪些重要人物?答案:刘邦、项羽、范增、张良、樊哙等。
4、在“鸿门宴”上,项羽和范增计划杀死刘邦,但是为什么没有成功?答案:项羽犹豫不决,范增的计划被张良和樊哙所阻止。
5、“鸿门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鸿门宴”标志着楚汉相争的开始,奠定了楚汉相争的基本格局。
6、“鸿门宴”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哪些影响?答案: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鸿门宴”被广泛地描绘和演绎,成为了许多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中的经典场景。
带传动习题与答案带传动带传动是机械传动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绕在两个轮子上的带作为传动元件,一个轮子为驱动轮,一个轮子为从动轮。
在两个轮子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动力。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在机械传动中广泛应用。
带传动的类型带传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平带传动和V带传动。
平带传动结构简单,适用于转速较低、功率较小的场合;V带传动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适用于转速较高、功率较大的场合。
带传动的原理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力。
当带绕在两个轮子上时,带与轮子之间产生摩擦力。
当驱动轮转动时,带产生的摩擦力推动带沿轮子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从动轮转动。
带与轮子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带的紧绷状态,同时也保证了动力的传递。
带传动的优点1、结构简单:带传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维护方便。
2、维护成本低:与其他传动方式相比,带传动的维护成本较低。
由于带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吸收冲击和振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适用于高速:带传动适用于高速运转,因为带与轮子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不会产生过大的热量。
4、适用于恶劣环境:由于带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因此适用于在恶劣环境中工作。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鸿门宴落实应用板块 粤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 分值:64分)一、根底稳固(30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A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 B .张良入谢.谢:辞谢 C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第二次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解析:C 项,再,两次。
答案:C2.以下各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句是 ( )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②项王那么受璧,置之.坐上 ③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解析:①④两句的“之〞都指代刘邦。
②句中“之〞指代“白璧〞;③句中“之〞指代“玉斗〞。
答案:D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项 ( )A.⎩⎪⎨⎪⎧ 沛公那么置.车骑置.之坐上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 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 洛阳亲友如.相问杀人如.不能举解析:A 项,动词,放弃/动词,放在;B 项,均为“抱歉,谢罪〞之意;C 项,动词,坐下/名词,座位;D项,连词,假设/动词,唯恐。
答案:B4.以下对各句中加点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籍.吏民,封府库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解析:①④⑤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②③⑦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⑥⑧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答案:B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于是项伯复夜.去〞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项(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范增数目.项王D.间.至军中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鸿门宴[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解析】 A 项,“内”同“纳”;B 项,“蚤”通“早”;D 项“要”通“邀”。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 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 D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A 、B 、C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沛公居山东..时 C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 .财物..无所取 【解析】 A 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表程度,很。
B 项,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C 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
【答案】 D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79220101】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B.⎩⎨⎧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拔剑撞而.破之 D.⎩⎨⎧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解析】 A 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B 项,①代词,他,指项伯;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 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
D 项,①介词,替;②句末语气词,呢。
【答案】 A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9220102】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客何为者C .沛公安在D .大王来何操【解析】 A 项,被动句;B 、C 、D 三项均为宾语前臵句。
【答案】 A[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作业推荐》——鸿门宴(基础版)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游说.(shuì)不可不语.(yǔ)美姬.(jī)飨.士卒(xiǎnɡ)B. 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 戮.力(lù) 奔驰.(chì)C. 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 刀俎.(zǔ) 参乘.(shènɡ)D. 瞋.目(chēng) 目眦.尽裂(zì) 彘.肩(zhì) 樊哙.(kuài)【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进行辨析。
A项,“不可不语”的“语”应读y ù;“语”读yù的时候意思是“告诉”,而“不可不语”意思是“不可以不告诉他”。
B项,“奔驰”的“驰”应读chí。
D项,“瞋目”的“瞋”应读chēn,意思是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2、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具告以事B. 长于臣C. 得复见将军于此D. 大王来何操【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例句“于坐”,状语后置句;A项,“以事”,状语后置句;B项,“于臣”,状语后置句;C项,“于此”,状语后置句;D项,“何操”,宾语前置句。
故选D。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
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
第14课 鸿门宴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通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②张良出,要.
项伯:通____,__________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______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举⎩⎨⎧
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 举.
一反三:
②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曰:
③如⎩⎨⎧
杀人如
.不能举: 沛公起如.
厕: 固不如.
也:
④军⎩⎨
⎧
为击破沛公军.: 沛公军.霸上:
⑤坐⎩⎨⎧
因击沛公于坐
.:
王曰,何坐.
?曰,坐盗: 停车坐.
爱枫林晚:
⑥胜⎩⎨⎧
沛公不胜
.杯杓: 刑人如恐不胜.
: 予观夫巴陵胜.状:
(3)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十分,极。
(4)虚词归纳
①因⎩⎨
⎧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
②为⎩⎪⎨⎪⎧
为.
击破沛公军: 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鱼肉: 谁为.
a
大王为.
b
此计者:
何辞为.
: 约为.婚姻: 窃为.
大王不取也:
③且⎩⎨⎧
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
为所虏: 且.
焉臵土石:
2.词类活用 (1)沛公军.
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欲王.
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