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48
【优质文档】咨询sta考试信作文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咨询sta考试信作文
咨询sta考试信作文就是为大家提供在SAT考试作文中,要先掌握好文章的大体思路怎么写,然后要细细的勾画出文章结构,把握好时间,这样才能完
美的写好一片SAT的作文。
那么SAT考试作文具体要怎么写呢?来看看下面:
1.考试中把握好时间
如有可能,最后留出几分钟对行文进行检查,尤其注意语法错误别是动词
时态,名词单复数,固定表达以及一些专业词语的拼写问题。
2.仔细阅读作文的Prompt
SAT作文一般会给予一个相关Prompt,很多学生看到Prompt想看但是看不懂就放弃了。
这样是不行的。
而且Prompt审题的时间不可超过3分钟的时间,如果因为看不懂而长时间拘泥于此,无法动笔,那么行文的时间势必不够。
3.当机立断,同意与否
SAT考试作文其目的考查学生思维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个话题的
认同与否,没有正误对错之分,并不是说给出了一句名言警句,考生一定要表
示认同。
考生只需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
4. 文章结构需清晰明了
注意文章例证过程中结构的清晰明了。
一段一例,注意相关过渡词语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离开了哪一方,语文教育都会倾斜也会失去平衡的.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互渗互补,相得益彰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赏,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分则两伤,合则共荣.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
”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教师和学生大概都知道阅读的写作,认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仍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我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只承认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作者-文本-读者”的四维结构,而这四维结构的核心就是思维,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是作者的一处脑力劳动,是作者的某种思维运动过程,阅读者应是课程和作品的主体和开发者,学习者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阅读是一个心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地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
图书馆概述“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在17世纪时就说过的一句名言。
在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作为知识载体的文献形式,也早已由人们所熟悉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印刷型发展到视听型、缩微型、机读型、数字型等多种形式。
而这众多的文献形式均被保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图书馆。
图书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诞生,在其三千多年发展过程中,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作用之巨大,早已被世人所公认。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人们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而图书馆与知识是同义的,图书馆就是知识的宝库,其存在意味着可以自由地不受约束地获取无限的知识和力量。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贮存场所,其保存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帮助人们突破时空的界限,汲取人类几千年文明遗留下来的知识,更为人们创造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条件。
文献资料是使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技能的一种工具,借助于文献资料,人们才有条件、有可能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作为文献资料与文献资料利用的中介机构———图书馆,其作用是帮助读者从文献资料中获取知识、技艺和技能,使文献资料的价值得以实现。
一、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的职能是在图书馆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古代图书馆的功能单一,我们称之为藏书楼,其职能以藏为主;现代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文献资料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其性质由重收藏转为重利用,它的职能也就大大扩展了。
(一)文献资源保存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图书馆也就因此而诞生,所以,这一职能是图书馆其他职能的基础。
虽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记录人类文明行为的载体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图书馆保存对象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从最初的龟甲、兽骨、纸草、泥版、竹简、帛书,到近代的印本型文献,再到现代的电子型文献,但只要是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都应该作为图书馆保存的对象。
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报告•相关推荐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报告(精选10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了解我校教师眼中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为小课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准备。
二、调查对象:都城镇锦江小学三至五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问卷设计:五、调查问卷分析:从回收的问卷来看,98%的教师都非常支持学生读课外书,而且认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必须重视和加强,并愿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性指导。
还有教师建议学校开设课外阅读课,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99%的教师认为班级图书角的设立势在必行,以及时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但学校的条件有限,一些好的想法实施起来可能还面临一定困难,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六、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从问卷中也看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这带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城乡小学,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虽然多数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具有指导学生阅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工作量大,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想办法去解决。
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这个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探索是一条必经之路。
当然,这其中教师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有53%的教师在你觉得班里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吗?一栏中选择了一般。
SAT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是美国高中生的所谓“高考”,但能否读四年制大学并不取决于一个SAT分数。
SAT由美国的College Board举办,在美国领土上每年举办7次,其它地方每年6次。
考试用英语。
1、阅读其实不仅有阅读,还有填句子等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和完成句子的能力,主要题目类型包括阅读理解、段落阅读和完成句子。
总共70分钟,三个小章节,两个章节各25分钟,一个章节20分钟。
2、数学考察各种数学计算和思维能力,主要题目类型包括五选一的选择题和要求填写步骤过程的解答题。
总共70分钟,三个小章节,两个章节各25分钟,一个章节20分钟。
一般SAT的数学试题很简单,只有高一水平难度,中国学生有很多学生在数学部分得到满分成绩。
3、写作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和一篇作文,选择题主要是挑错之类考察你是否能够改进句子和文章,一篇作文要求有头有尾并且有自己的观点看法。
总共60分钟,两个小章节,选择题章节35分钟,写作部分25分钟。
每个SAT的考试部分都是800分满分,写一个名字就能得200,总分2400分,以25分钟作文开头。
SAT还有一个部分是不计分的,25分钟,可能是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提前不会告诉你,所以你必须要做完所有部分。
客服要了解的东西:SAT是英文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以前的名字,现叫做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力评估考试,是由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举办的。
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
目前,如果高中生要申请美国的顶尖大学,除了要提供TOEFL这样的语言能力考试成绩以外,90% 的学校要求参考学生的SAT 成绩,因为它是美国大学所能够得到的唯一可以比较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生能力的成绩。
科学著作万物简史〔精选7篇〕科学著作万物简史〔精选7篇〕科学著作万物简史篇1《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世纪的科学开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测和创造,更加深化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绘了一遍。
全书分为六局部: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等科学家。
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局部。
可以说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知道。
宇宙一开场只有人的手掌大小,后来,经过不断爆炸而引发了宏大的膨胀而变成了原来的几千万亿倍。
科学家提出,宇宙也应该有好几个,我们所住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应该更大;以前大家一致认为铅不据有毒性,生理学家找了几个志愿者来做人体试验,几个月后来医院复查,身体并没有发现异常,那时他们根本不知道,铅在人的血液和骨头里!一旦把许多铅都吸到体内去了,就很难将毒取出来。
每天,我坐在床上看报纸,报纸里的铅到了床上,夜晚还要睡觉,铅不是到人身上了?所以以后再也不能在床上看报纸,;人去世后,人体内有一局部的原子会跑出来,到另外人的体内,有可能你身上还有牛顿的原子呢!其实,我喜欢《万物简史》的理由很简单,它的奥秘和知识包罗万象,就像饮不完的水,让我不顾一切地去饮用它,使人回味无穷。
科学著作万物简史篇2“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装舞会”、“我们在宇宙里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合上[美]比尔·布莱森的巨著《万物简史》,我不禁感慨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妙。
心中,无限欣赏、赞叹……这是一本为万物写史、为万物立传的书,作者用极其幽默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现代科学开展: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开展的奇迹……在生存空间上,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的大山顶,生命的几乎全部生存范围只有28公里左右——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微乎其微。
大学生阅读量调查报告8篇大学生阅读量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前言(1)调查背景:不言而俞,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目的等(3)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调查途径:首先通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而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5)调查范围:本小区全体学生二、调查统计与分析(一)从阅读兴趣上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约占30%,散文其次,约占20%。
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散文这类读物最热衷。
在你是否阅读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水浒传》、《战争与和平》等这个问题上,有约20%的人表示经常读,有60%的人表示有时读,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读,甚至还有2%的人表示从没读过。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可以也是应该做到的。
(二)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看在时间上:30%的学生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作课外阅读,60%的学生花1~2小时,10%的学生花3小时,10%的学生花1小时以下的时间。
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0%,超过两小时的仅占30%,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
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65%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的学生每月读1~2本,25%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
一、填空题1、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存在于事物当中,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对事物运动方式的抽象反映。
2、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叫图书。
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文献的基本要素:知识, 信息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5、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是信息的一部分。
6、二次文献是图书信息研究机构将大量的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经过浓缩、整序、加工处理后,组织成系统的、便于查找和利用的文献。
7、期刊具有报道速度快,出版周期短、数量大、品种多等特点。
8、图书的优点是内容全面而系统,观点较成熟,是求知解惑时主要利用的文献之一。
9、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
10、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经济计划与管理”的分类号是F2 。
11、截词符号的使用,既可减少检索词的输入量,又可简化检索步骤,扩大查找范围,提高检全率。
12、逻辑“或”(用OR或“+”表示)是用于具有并列概念的组配。
这种组配可以扩大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
13、文献信息检索语言是应文献信息的加工、存贮和检索的共同需要而编制的专门语言,它是表达一系列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内容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概念标识系统。
14、文摘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文献主要内容所作的摘要,是原始文献的浓缩。
15、文献检索的基本程序:分析检索课题、制定检索策略、试验性检索和修改检索策略、正式检索;整理说明检索结果,按要求给予答复,或者进一步提供原文。
16、搜索引擎是一种利用网络自动搜索技术,对因特网各种资源进行标引,并为检索者提供检索的工具。
17、搜索引擎的检索语法中,AND 或&——在逻辑上表示“与”。
如果用它来连接两个词汇,表明要求两个词汇必须同时出现在结果中。
《中国社会科学》的引文出处均采用页下注(脚注)。
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版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76页。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9、170页。
(二)古籍(1)古籍一般应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
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34,四库全书本。
(2)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5。
(3)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二、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一)期刊标注顺序:著者/篇名/期刊名/年期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周荫棠:《为读一部史书运动进一解》,《斯文》第2卷第4期(1941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