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4.03 MB
- 文档页数:104
牛的品种(一)我国黄牛1、蒙古牛:蒙古牛主要产于内蒙古地区,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都有分布,而我省很少见。
2、秦川牛:秦川牛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
其中以咸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扶风和渭南等七个县最为著名。
3、南阳牛: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
南阳牛体格高大,结构坚实,骨骼粗壮、肌肉丰满、发育匀称、肢势正直、蹄形圆大、行动敏捷、役用性能良好,母牛每日可耕地2~3亩,大型阉牛可耕4~6亩,体重可达360~510公斤,肉用性能良好,经肥育的18月龄公牛屠宰率可达55.6%。
4、鲁西牛:鲁西牛产于山东省济宁、荷泽两地区。
5、延边牛: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洲。
6、南方牛:南方牛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及长江流域部份地区和云南、贵州、广西、台湾等省。
南方牛由于分布地区广,它的体形大小,毛色有较大差异,一般从东到西,体形逐渐变小,平原地区体形较大,山区体形较小,但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炎热,行动敏捷,善于攀登山路。
(二)水牛1、我国水牛:我国水牛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北起江苏、安徽、河南及陕西南部;西到四川、云南、贵州;南到广东、广西;东达浙江、福建、台湾以及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区都有水牛分布。
我国水牛体躯粗壮肌肉结实丰满,四肢粗壮,蹄圆大坚实,具有耐粗饲,持久力强,挽力大,性情温驯等优点。
2、摩拉水牛:摩拉水牛原产于印度,体躯深厚雄伟,肌肉发达,四肢粗壮。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泌乳量较高,具有乳用价值,且耐粗饲,疾病少,抗热能力强,容易饲养。
用于改良我国水牛,对提高泌乳量和役用能力均有显著效果,但摩拉水牛比当地水牛性情暴燥。
(三)奶牛黑白花牛:黑白花牛原产地为欧洲的荷兰、现已遍布全世界,是世界奶牛品种中产奶性能最好的品种。
一般母牛年平均产奶量为5500~7500公斤,乳脂率为3.4~3.7%。
(四)肉牛1、夏洛来牛:夏洛来牛原产于法国夏洛来以西整个地区,体格高大,头部相对较小,后躯肌肉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毛色为白色或乳白色。
牛的详细介绍牛的生物学特性依不同牛种(属)而异。
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有门齿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
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
胃分瘤胃、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
蹄分两半。
鼻颈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
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3%。
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
发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
牛的分布依次为巴西: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美国: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
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常见牛种类1、普通牛。
分布较广,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
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如美洲野牛、欧洲野牛等。
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5、黄牛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
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牛的生长繁殖1.牛种间杂交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
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
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
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
牛的保护与福利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环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饲养管理等。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一)耐寒不耐热牛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皮肤散热比较困难,因此,牛比较怕热,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在-18℃的环境中,乳牛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低温时,牛需采食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高温时,牛的采食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与乳牛的泌乳量明显下降。
高温对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质与母牛的受胎率降低。
因此,生产中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影响,并避免在盛夏时采精与配种。
(二)反刍与嗳气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与皱胃。
前三个胃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又称真胃。
牛无门齿与犬齿,靠高度灵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头的摆动将草扯断,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
休息时,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通过逆呕重回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瘤胃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
进人瘤胃的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各种气体(如CO2,CH4,NH3等),这些气体由食管进人口腔后吐出的过程称为嗳气。
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与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暖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
(三)食管沟反射食管沟始于责门,延伸至网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个中空闭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与瓣胃相通。
犊牛哺乳时,引起食管沟闭与,称食管沟反射。
这样可防止乳汁进人瘤网胃中由细菌发酵而引起腹泻。
(四)群居性与优势序列牛喜群居。
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可以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与优势序列。
这种优势序列在规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有条不紊进人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五)食物特性与消化率牛是草食动物,放牧时喜食高草。
综合版2020年(第41卷)第1期流交J I NG Y AN J I A OL IU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院鹏(商丘市饲草饲料站,河南商丘476000)1牛的生活习性1.1环境条件温度是对牛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牛适应的环境温度10~21℃,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和产奶量下降,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情况下,欧洲类型的牛耐热性差一些,瘤牛耐热性较强。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较强,低温使牛的基础代谢增加,通过增加采食量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极端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湿度通过温度影响牛的生产性能,高湿使高温或低温对牛的影响加剧。
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音影响牛的生长和产奶量。
1.2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牛的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皮肤分泌有臭气的皮脂抵御蚊蝇侵袭,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
1.3牛的摄食行为1.3.1牛对食物的要求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
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是青绿饲草和块根饲料,且喜欢采食带甜味和咸味的饲料。
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绒毛多,被粪尿和唾液污染的饲草、动物性饲料。
变更饲料种类时,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1.3.2牛的采食行为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食团吞入胃中。
由于牛采食行为粗糙,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异物混入草料。
牛没有上门齿,采食牧草时,要用舌将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头的摆动扯断牧草,牧草过矮时,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时间为4~9h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1.4合群性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能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1-0039-023.4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的记录规范填写保险联动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养殖过程中的体现,是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失和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的一种惠农保障。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牛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从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方面,探讨牛的生物学特性。
正文内容:一、饮食习性1. 牛的饮食类型:草食性动物2. 牛的反刍行为:解释反刍的定义与作用3. 牛的消化系统:四个胃室的功能及特点4. 牛对食物的选择性:基于嗅觉和视觉判断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5. 牛的进食时间:分析牛在不同时间段的进食习惯与规律二、繁殖特点1. 牛的性成熟周期:牛的性成熟时期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发育2. 牛的交配方式: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比较3. 牛的妊娠期:妊娠期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关变化4. 牛的产犊行为:分析母牛产犊的行为表现与习惯5. 牛的繁殖季节适应性: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繁殖行为与繁殖周期的调整三、生长发育1. 牛的生长速度: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较2. 牛的体型发育差异:分析肉牛和奶牛的体型差异及原因3. 牛的骨骼发育:分析牛的骨骼结构和成长过程4. 牛的体重变化:牛的体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5. 牛的毛发发育:毛发的生长周期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四、行为习性1. 牛的社会行为:分析牛在群体中的互动行为与等级制度2. 牛的警戒行为:分析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反应3. 牛的活动范围:分析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习性与行为选择4. 牛的休息行为:牛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与日常行为的转变5. 牛的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气候与环境的能力与特点五、适应性1. 牛的高温适应性:牛的散热机制及适应高温环境的方法2. 牛的寒冷适应性:毛发的变化和蓄热能力对寒冷的适应3. 牛的海拔适应性:牛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与行为调整4. 牛的水分适应性:解释牛对水源的需求和饮水行为的适应5. 牛的环境压力适应:分析牛对人类活动和改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总结:通过对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1、牛的心率、呼吸和体温指标如何?1)心率:70~80次/分(初生),40~60(2岁),60~80(成年奶牛),30~60(成年公牛);2)呼吸频率:30~56次/分(犊牛),12~16(成年牛);3)直肠温度:36.7℃~39.7℃(黄牛、肉牛),38.0~39.3(奶牛)。
2、牛的采食有何特点?牛采食速度快,饲料在口中不经仔细咀嚼即咽下,在休息时进行反刍。
牛舌大而厚,有力而灵活,舌的表面有许多向后凸起的角质化刺状乳头,会阻止口腔内的饲料掉出来。
如饲料中混有铁钉、铁丝、玻璃碴等异物时,很容易吞咽到瘤胃内,当瘤胃强烈收缩时,尖锐的异物会刺破胃壁,造成创伤性胃炎,甚至引起创伤性心包炎,危及牛的生命。
当牛吞入过多的塑料薄膜或塑料袋时,会造成网-瓣胃孔堵塞,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3、牛的消化功能有何特点?牛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消化生理功能与单胃动物相比有很大差别,瘤胃虽然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其中有大量的多种微生物生存,对各种饲料的分解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牛具有较强的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多种粗饲料的能力。
4、牛胃有何结构特点?牛是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有四个胃室,即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
前三个胃没有胃腺,合称为前胃,第四胃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与单胃相似,故也叫真胃。
5、牛瘤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牛作为反刍家畜与其他家畜不同,因为许多营养物质的分解是借助微生物发酵过程来实现的。
瘤胃微生物把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然后,部分简单物质在微生物体内又重新合成复杂物质。
因此,发酵具有双重作用:第一,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第二,这些小分子再合成大分子物质。
最后,家畜分泌的消化酶沿肠道而下把菌体消化掉,这一消化过程与单胃家畜相同。
6、牛瘤胃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前胃消化主要是微生物的消化作用,瘤胃微生物主要为种类复杂的厌氧性纤毛虫、细菌和真菌类等微生物,种类甚为复杂,并随饲料种类、饲喂制度及动物年龄等因素而变化。
养牛的知识点总结图养牛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优质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牛产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养牛的知识点也是非常丰富的。
本文将从牛的品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牛的品种1. 瘦肉牛品种瘦肉牛品种的养殖主要是为了生产优质的肉制品。
常见的瘦肉牛品种包括安格斯牛、黑安格斯牛、利木赛牛等。
这些牛种通常生长较快、体重较大、肉质较好,适合于肉牛养殖。
2. 奶牛品种奶牛品种的养殖主要是为了生产牛奶。
比较常见的奶牛品种包括荷斯坦牛、黑白花牛、杜利斯牛等。
这些牛种通常产奶量高、产奶周期长、适合于奶牛养殖。
3. 双用牛品种双用牛品种兼具肉牛和奶牛的特点,既可以生产优质的肉制品,又可以生产较多的牛奶。
常见的双用牛品种包括西利牛、布朗牛、荷尔斯坦-弗利西安牛等。
二、饲养管理1. 圈舍建设牛舍的建筑和设施对于牛的健康和生产至关重要。
合理的牛舍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牛舍也是非常重要的。
2. 饲料管理牛的饲料管理是确保牛健康生长的关键。
合理的饲料配方、定量喂养、科学的喂养制度可以提高牛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3. 疾病预防疾病是影响牛健康的主要因素。
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定期对牛进行健康检查,接种疫苗,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配种管理配种管理对于提高牛的繁殖效率、改良品种、提高产奶量都非常重要。
选用合适的种牛、保证配种的时机和合理的配种方案都是关键要点。
三、疾病防控1. 牛传染病常见的牛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疯牛病、痢疾、牛传染性鼻炎等。
这些疾病对牛的生长和生产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是非常必要的。
2.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牛的常见疾病,常见的寄生虫包括回虫、蛔虫、瘤胃线虫等。
寄生虫病会导致牛的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