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节牛的生物学特性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三章牛的生产第一节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1.下列关于牛的生物学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犊牛的反刍次数比成年牛多B。
公牛的记忆力强C。
视觉听觉休假灵敏D。
母牛在发情过程中排卵 E.采食量大,咀嚼不细2.下列有关木赞牛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六白的特征B.不适宜做第一副本,适合做终端副本C.黄牛改造优良的副本D.全身毛色为白色或乳白色E.原产于瑞士3.下列属于兼用型品种的牛是()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木赞牛E.西门塔尔牛4.肉牛有()特点A.三宽三大B.三宽三厚C.四宽四厚D.五宽五厚E.五宽五大5.原产于英国的牛是()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西门塔尔牛E.黑白花牛6.下列为大型牛种的事()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蒙古牛E演变牛7体型为契型的牛是()A乳牛B肉牛C黄牛D兼用型牛E牦牛(8-9题共用答案)A蒙古牛B泰川牛C鲁西牛D延边牛E南阳牛8有朝鲜牛之称的是()9我国黄牛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牛()(10-16题共用答案)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林赞牛E西门塔尔牛10外貌特征中常见有双肌牛的是()11外贸具有明显的三粉特征的是()12属于奶牛品种是(013外貌特征可概括为三宽三大的是()14世界上著名的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的是()15肩胛或腰部有条状白带的是()16原产于法国中部的是()(17-20题共用答案)A食性和消化特点B生活习性C繁殖特点D对环境的适应性E其他17牦牛适应高寒气候,黄牛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这是他的()18牛对兽医或打过他的人有反感现象,这是他的()19牛在采食饲料时对饲料的选择性差,因此引起创伤性网胃炎,这是()20公牛性发射强,射精快,母牛难产率高,这是()第二节牛的繁殖(1-4题共用题干)某牛于2008年7月22日配种,确认已妊娠1牛的妊娠期()天A150B210C280D114E3052要想提高该牛的繁殖率,应在()配种A产后第一次发情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E冬末春初3某一天忽见此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说明其在()分娩A1-2d4-5dC7-8dD11-12dE马上4此为该牛的第二胎,胎儿排出需()A2hB6hC10hD14hE根据品种定(5-8共用题干)母牛的发情具有其独特特点5母牛分泌垂体前叶的促卵泡素好是家畜中最低的,而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黄体素又是最多的,所以母牛()A青年牛出血量多B营养差的出血量少C体熟早D性成熟早E发情持续时间短,排卵快6母牛排卵是在(),这是母牛的独特特点A发情开始后12-15hB发情开始前12-15hC发情束后12-15hD发情结束前12-15hE分娩前(7-8共用题干)7本次配种生产的犊牛体重小,体质弱,稍有疫情就发病,此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母牛配种过早B母牛配种过晚C公牛配种过早D公牛配种过晚E人工授精8而为了避免现象的再次发生,我们该如何控制母牛的初配年龄()A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百分之七十,年龄为18-24月龄B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18-24月龄C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wie12-18月龄D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80%,年龄18-24月龄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70%,年龄12-18月龄(9-12共用题干)某牛场有一部分牛已达到初配年龄与体重9母牛阴门明显肿胀,黏液增多呈鸡蛋清样,有高度牵缕性,交配欲强烈接受爬跨,这表明母牛处于()A休情期B发情初期C发情盛期D发情后期E发情末期10上述牛群适时(2008.7.16)配种确认已妊娠,预计其预产期()A2008.10.22B2009.4.22C2009.1.20D2008.10.10E无法计算11计算牛最简单的预产期方法()A月-3日+6B月-3日-3C月-6日-6D月-6日+3E月-5日+712牛的最佳配种时间一般在()A发情初期B发情盛期C发情后期D发情末期E发情盛期(13-15共用题干)某母牛配种厚妊娠,要做好接产工作13下列何种情况下,应做接产工作()A阴门开始肿胀,流出少量牵缕性差的黏液B阴门明显肿胀,黏液牵缕性高C阴门肿胀消失,黏液浑浊,牵缕性差D黏液呈浅黄色块状E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14下列关于母牛的临产预兆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前半个月前面两个乳头可以挤出液体B分娩前1-2H有絮状垂于阴门外C分娩前1-2h 出现塌垮D母牛经常回顾腹部,时起时卧,频频排尿,即将产犊E母牛临产前12-15h内体温比正常体温高0.5-1℃15下列关于犊牛接产及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产人员不但要把工具和产科器械严格消毒,自身也要消毒B犊牛产出后立即擦干黏液并哺饮初乳C分娩前要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煤酚皂溶液清洗外阴部。
综合版2020年(第41卷)第1期流交J I NG Y AN J I A OL IU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院鹏(商丘市饲草饲料站,河南商丘476000)1牛的生活习性1.1环境条件温度是对牛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牛适应的环境温度10~21℃,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和产奶量下降,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情况下,欧洲类型的牛耐热性差一些,瘤牛耐热性较强。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较强,低温使牛的基础代谢增加,通过增加采食量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极端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湿度通过温度影响牛的生产性能,高湿使高温或低温对牛的影响加剧。
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音影响牛的生长和产奶量。
1.2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牛的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皮肤分泌有臭气的皮脂抵御蚊蝇侵袭,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
1.3牛的摄食行为1.3.1牛对食物的要求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
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是青绿饲草和块根饲料,且喜欢采食带甜味和咸味的饲料。
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绒毛多,被粪尿和唾液污染的饲草、动物性饲料。
变更饲料种类时,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1.3.2牛的采食行为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食团吞入胃中。
由于牛采食行为粗糙,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异物混入草料。
牛没有上门齿,采食牧草时,要用舌将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头的摆动扯断牧草,牧草过矮时,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时间为4~9h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1.4合群性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能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1-0039-023.4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的记录规范填写保险联动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养殖过程中的体现,是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失和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的一种惠农保障。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牛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从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方面,探讨牛的生物学特性。
正文内容:一、饮食习性1. 牛的饮食类型:草食性动物2. 牛的反刍行为:解释反刍的定义与作用3. 牛的消化系统:四个胃室的功能及特点4. 牛对食物的选择性:基于嗅觉和视觉判断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5. 牛的进食时间:分析牛在不同时间段的进食习惯与规律二、繁殖特点1. 牛的性成熟周期:牛的性成熟时期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发育2. 牛的交配方式: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比较3. 牛的妊娠期:妊娠期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关变化4. 牛的产犊行为:分析母牛产犊的行为表现与习惯5. 牛的繁殖季节适应性: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繁殖行为与繁殖周期的调整三、生长发育1. 牛的生长速度: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较2. 牛的体型发育差异:分析肉牛和奶牛的体型差异及原因3. 牛的骨骼发育:分析牛的骨骼结构和成长过程4. 牛的体重变化:牛的体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5. 牛的毛发发育:毛发的生长周期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四、行为习性1. 牛的社会行为:分析牛在群体中的互动行为与等级制度2. 牛的警戒行为:分析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反应3. 牛的活动范围:分析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习性与行为选择4. 牛的休息行为:牛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与日常行为的转变5. 牛的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气候与环境的能力与特点五、适应性1. 牛的高温适应性:牛的散热机制及适应高温环境的方法2. 牛的寒冷适应性:毛发的变化和蓄热能力对寒冷的适应3. 牛的海拔适应性:牛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与行为调整4. 牛的水分适应性:解释牛对水源的需求和饮水行为的适应5. 牛的环境压力适应:分析牛对人类活动和改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总结:通过对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
引言概述:牛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其品种繁多,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我们将讨论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然后介绍不同的牛品种,包括肉牛、奶牛、双用途牛和小型牛。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
然后,我们将讨论牛的生理特性,包括消化系统、繁殖系统和免疫系统。
我们将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
正文内容:1.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1.1原始牛的起源和分布1.2牛的驯化过程及影响2.不同的牛品种2.1肉牛品种2.1.1肉质优良的品种2.1.2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品种2.2奶牛品种2.2.1高产奶牛品种2.2.2优质奶牛品种2.3双用途牛品种2.3.1同时适用于肉和奶生产的品种2.3.2适应能力强的品种2.4小型牛品种2.4.1适合特定环境的品种2.4.2用途广泛的小型牛品种3.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3.1外部形态特征3.1.1体型和体重3.1.2颜面和四肢特征3.2毛色特征3.2.1基本毛色和花色3.2.2毛色与品种的关系3.3骨骼结构3.3.1骨骼结构与品种的关系3.3.2骨骼结构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4.牛的生理特性4.1消化系统4.1.1反刍消化系统4.1.2瘤胃和胃肠道的特点4.2繁殖系统4.2.1发情周期和受孕率4.2.2繁殖行为的特点4.3免疫系统4.3.1免疫系统的组成4.3.2牛的免疫机制5.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应用和重要性5.1农业生产的应用5.1.1肉牛品种在牛肉生产中的作用5.1.2奶牛品种在乳制品生产中的作用5.2科学研究的价值5.2.1牛的遗传研究5.2.2牛的生理学研究5.3文化和历史价值5.3.1牛在农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5.3.2牛在人类文化和传统中的象征意义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是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各种牛品种的特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用途的品种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1、牛的心率、呼吸和体温指标如何?1)心率:70~80次/分(初生),40~60(2岁),60~80(成年奶牛),30~60(成年公牛);2)呼吸频率:30~56次/分(犊牛),12~16(成年牛);3)直肠温度:36.7℃~39.7℃(黄牛、肉牛),38.0~39.3(奶牛)。
2、牛的采食有何特点?牛采食速度快,饲料在口中不经仔细咀嚼即咽下,在休息时进行反刍。
牛舌大而厚,有力而灵活,舌的表面有许多向后凸起的角质化刺状乳头,会阻止口腔内的饲料掉出来。
如饲料中混有铁钉、铁丝、玻璃碴等异物时,很容易吞咽到瘤胃内,当瘤胃强烈收缩时,尖锐的异物会刺破胃壁,造成创伤性胃炎,甚至引起创伤性心包炎,危及牛的生命。
当牛吞入过多的塑料薄膜或塑料袋时,会造成网-瓣胃孔堵塞,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3、牛的消化功能有何特点?牛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消化生理功能与单胃动物相比有很大差别,瘤胃虽然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其中有大量的多种微生物生存,对各种饲料的分解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牛具有较强的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多种粗饲料的能力。
4、牛胃有何结构特点?牛是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复胃,有四个胃室,即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
前三个胃没有胃腺,合称为前胃,第四胃有胃腺,能分泌消化液,与单胃相似,故也叫真胃。
5、牛瘤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牛作为反刍家畜与其他家畜不同,因为许多营养物质的分解是借助微生物发酵过程来实现的。
瘤胃微生物把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然后,部分简单物质在微生物体内又重新合成复杂物质。
因此,发酵具有双重作用:第一,大分子被分解为小分子;第二,这些小分子再合成大分子物质。
最后,家畜分泌的消化酶沿肠道而下把菌体消化掉,这一消化过程与单胃家畜相同。
6、牛瘤胃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前胃消化主要是微生物的消化作用,瘤胃微生物主要为种类复杂的厌氧性纤毛虫、细菌和真菌类等微生物,种类甚为复杂,并随饲料种类、饲喂制度及动物年龄等因素而变化。
牛的保护和福利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环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饲养管理等。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一)耐寒不耐热牛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皮肤散热比较困难,因此,牛比较怕热,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在—18℃的环境中,乳牛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低温时,牛需采食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高温时,牛的采食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和乳牛的泌乳量明显下降。
高温对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降低。
因此,生产中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影响,并避免在盛夏时采精和配种。
(二)反刍与嗳气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前三个胃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又称真胃。
牛无门齿和犬齿,靠高度灵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头的摆动将草扯断,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
休息时,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通过逆呕重回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瘤胃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进人瘤胃的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各种气体(如 CO2, CH4, NH3等),这些气体由食管进人口腔后吐出的过程称为嗳气。
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暖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
(三)食管沟反射食管沟始于责门,延伸至网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个中空闭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和瓣胃相通。
犊牛哺乳时,引起食管沟闭和,称食管沟反射。
这样可防止乳汁进人瘤网胃中由细菌发酵而引起腹泻。
(四)群居性与优势序列牛喜群居。
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可以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优势序列。
这种优势序列在规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有条不紊进人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奶牛的生物学特性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一采食特性1、采食特点牛的上颌无门齿,其作用由坚硬的齿板所代替。
采食时依靠长、灵活而有力的舌卷食饲料,以下颌门齿与上颌齿龈将饲草切断。
牛有竟食性,在自由采食时互相抢食物。
牛自然采食需要低头,这一姿势可产生更多的唾液,有助于消化。
抬高食槽会照成采食量降低。
2、采食时间自由采食的牛通常每天采食时间需要6~8h ,放牧的牛比舍饲的牛采食时间长。
易咀嚼、适口性好日粮的采食时间短,秸秆日粮采食时间较长。
3、咀嚼习性牛具有反刍特性,牛在采食时,不经过仔细咀嚼。
而是安静时通过反刍来仔细咀嚼。
容易将混入饲料中的异物误食入瘤胃内,尤其是铁丝、钉子等尖锐异物停留在网胃内。
引起创伤性网胃炎或心包炎。
4、温度与采食关系气温低于20℃时,自由采食时间的68%分布在白天,气温超过27℃时,白天采食时间相对减少。
天气过冷时,采食时间延长。
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一味觉生理特点研究发现,牛的味觉生理特点是喜食带有酸甜口味的饲料。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酸味和甜味调味剂调制低质粗饲料,如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可改善其适口性,提高采食量,降低饲养成本。
常用的有机酸调味剂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等;甜味调味剂如糖蜜和甜蜜素。
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一饮水特性奶牛饮水时把嘴插进水里吸水,鼻孔露在水面上。
自由饲喂的牛平均每日饮水6.6次以上,栓系舍饲的牛每天平均饮水14次,饮水行为多发生在白天,很少在夜间或黎明时饮水。
饮水量因环境温度和采食饲料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当气温由18℃升高到30℃时,饮水量增加29%。
奶牛平均每天饮水45kg-90kg,高产奶牛每天饮水量可达180kg以上。
奶牛每产1kg奶需要4kg到5kg的水。
奶牛喜欢饮用17-28℃的水,当水温低于10℃会对奶牛的饮水照成影响。
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一社会等级牛群会出现牛只争胜行为,包括打斗、追逐和与冲突相关的其他反应。
牛群中年长母牛统治青年母牛,体重较重着统治较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