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节牛的生物学特性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三章牛的生产第一节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品种1.下列关于牛的生物学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犊牛的反刍次数比成年牛多B。
公牛的记忆力强C。
视觉听觉休假灵敏D。
母牛在发情过程中排卵 E.采食量大,咀嚼不细2.下列有关木赞牛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六白的特征B.不适宜做第一副本,适合做终端副本C.黄牛改造优良的副本D.全身毛色为白色或乳白色E.原产于瑞士3.下列属于兼用型品种的牛是()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木赞牛E.西门塔尔牛4.肉牛有()特点A.三宽三大B.三宽三厚C.四宽四厚D.五宽五厚E.五宽五大5.原产于英国的牛是()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西门塔尔牛E.黑白花牛6.下列为大型牛种的事()A.海福特牛B.夏洛莱牛C利木赞牛D蒙古牛E演变牛7体型为契型的牛是()A乳牛B肉牛C黄牛D兼用型牛E牦牛(8-9题共用答案)A蒙古牛B泰川牛C鲁西牛D延边牛E南阳牛8有朝鲜牛之称的是()9我国黄牛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牛()(10-16题共用答案)A荷斯坦牛B海福特牛C夏洛莱牛D利林赞牛E西门塔尔牛10外貌特征中常见有双肌牛的是()11外贸具有明显的三粉特征的是()12属于奶牛品种是(013外貌特征可概括为三宽三大的是()14世界上著名的中小型早熟肉用品种的是()15肩胛或腰部有条状白带的是()16原产于法国中部的是()(17-20题共用答案)A食性和消化特点B生活习性C繁殖特点D对环境的适应性E其他17牦牛适应高寒气候,黄牛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这是他的()18牛对兽医或打过他的人有反感现象,这是他的()19牛在采食饲料时对饲料的选择性差,因此引起创伤性网胃炎,这是()20公牛性发射强,射精快,母牛难产率高,这是()第二节牛的繁殖(1-4题共用题干)某牛于2008年7月22日配种,确认已妊娠1牛的妊娠期()天A150B210C280D114E3052要想提高该牛的繁殖率,应在()配种A产后第一次发情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D秋末冬初E冬末春初3某一天忽见此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说明其在()分娩A1-2d4-5dC7-8dD11-12dE马上4此为该牛的第二胎,胎儿排出需()A2hB6hC10hD14hE根据品种定(5-8共用题干)母牛的发情具有其独特特点5母牛分泌垂体前叶的促卵泡素好是家畜中最低的,而垂体前叶分泌的促黄体素又是最多的,所以母牛()A青年牛出血量多B营养差的出血量少C体熟早D性成熟早E发情持续时间短,排卵快6母牛排卵是在(),这是母牛的独特特点A发情开始后12-15hB发情开始前12-15hC发情束后12-15hD发情结束前12-15hE分娩前(7-8共用题干)7本次配种生产的犊牛体重小,体质弱,稍有疫情就发病,此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A母牛配种过早B母牛配种过晚C公牛配种过早D公牛配种过晚E人工授精8而为了避免现象的再次发生,我们该如何控制母牛的初配年龄()A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百分之七十,年龄为18-24月龄B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18-24月龄C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60%,年龄wie12-18月龄D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80%,年龄18-24月龄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牛的70%,年龄12-18月龄(9-12共用题干)某牛场有一部分牛已达到初配年龄与体重9母牛阴门明显肿胀,黏液增多呈鸡蛋清样,有高度牵缕性,交配欲强烈接受爬跨,这表明母牛处于()A休情期B发情初期C发情盛期D发情后期E发情末期10上述牛群适时(2008.7.16)配种确认已妊娠,预计其预产期()A2008.10.22B2009.4.22C2009.1.20D2008.10.10E无法计算11计算牛最简单的预产期方法()A月-3日+6B月-3日-3C月-6日-6D月-6日+3E月-5日+712牛的最佳配种时间一般在()A发情初期B发情盛期C发情后期D发情末期E发情盛期(13-15共用题干)某母牛配种厚妊娠,要做好接产工作13下列何种情况下,应做接产工作()A阴门开始肿胀,流出少量牵缕性差的黏液B阴门明显肿胀,黏液牵缕性高C阴门肿胀消失,黏液浑浊,牵缕性差D黏液呈浅黄色块状E牛尾根两侧肌肉明显塌陷,称塌垮14下列关于母牛的临产预兆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前半个月前面两个乳头可以挤出液体B分娩前1-2H有絮状垂于阴门外C分娩前1-2h 出现塌垮D母牛经常回顾腹部,时起时卧,频频排尿,即将产犊E母牛临产前12-15h内体温比正常体温高0.5-1℃15下列关于犊牛接产及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产人员不但要把工具和产科器械严格消毒,自身也要消毒B犊牛产出后立即擦干黏液并哺饮初乳C分娩前要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煤酚皂溶液清洗外阴部。
综合版2020年(第41卷)第1期流交J I NG Y AN J I A OL IU牛的生物学特性及消化特点概述院鹏(商丘市饲草饲料站,河南商丘476000)1牛的生活习性1.1环境条件温度是对牛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牛适应的环境温度10~21℃,高温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和产奶量下降,同时使公牛精液品质下降。
一般情况下,欧洲类型的牛耐热性差一些,瘤牛耐热性较强。
低温对牛无明显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调节能力较强,低温使牛的基础代谢增加,通过增加采食量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极端低温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
湿度通过温度影响牛的生产性能,高湿使高温或低温对牛的影响加剧。
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噪音影响牛的生长和产奶量。
1.2特殊环境的适应性牛的汗腺不发达,通过垂皮来辅助散热,皮肤分泌有臭气的皮脂抵御蚊蝇侵袭,加强对热环境的适应。
1.3牛的摄食行为1.3.1牛对食物的要求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觉和嗅觉敏感。
喜欢采食草类饲料,尤其是青绿饲草和块根饲料,且喜欢采食带甜味和咸味的饲料。
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绒毛多,被粪尿和唾液污染的饲草、动物性饲料。
变更饲料种类时,要有一段适应时间。
1.3.2牛的采食行为牛采食时依靠灵活有力的舌卷食饲草,匆匆咀嚼后,将粉碎的草料食团吞入胃中。
由于牛采食行为粗糙,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异物混入草料。
牛没有上门齿,采食牧草时,要用舌将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头的摆动扯断牧草,牧草过矮时,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时间为4~9h ,日出前和近黄昏时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1.4合群性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为,能形成群体等级制度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20)01-0039-023.4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的记录规范填写保险联动是国家惠农政策在养殖过程中的体现,是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损失和遇到重大动物疫病时的一种惠农保障。
牛的生物学特性(二)引言概述:牛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拥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从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方面,探讨牛的生物学特性。
正文内容:一、饮食习性1. 牛的饮食类型:草食性动物2. 牛的反刍行为:解释反刍的定义与作用3. 牛的消化系统:四个胃室的功能及特点4. 牛对食物的选择性:基于嗅觉和视觉判断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5. 牛的进食时间:分析牛在不同时间段的进食习惯与规律二、繁殖特点1. 牛的性成熟周期:牛的性成熟时期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发育2. 牛的交配方式: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的比较3. 牛的妊娠期:妊娠期的持续时间及其相关变化4. 牛的产犊行为:分析母牛产犊的行为表现与习惯5. 牛的繁殖季节适应性: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繁殖行为与繁殖周期的调整三、生长发育1. 牛的生长速度: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比较2. 牛的体型发育差异:分析肉牛和奶牛的体型差异及原因3. 牛的骨骼发育:分析牛的骨骼结构和成长过程4. 牛的体重变化:牛的体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5. 牛的毛发发育:毛发的生长周期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四、行为习性1. 牛的社会行为:分析牛在群体中的互动行为与等级制度2. 牛的警戒行为:分析牛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与反应3. 牛的活动范围:分析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习性与行为选择4. 牛的休息行为:牛休息的时间和方式与日常行为的转变5. 牛的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气候与环境的能力与特点五、适应性1. 牛的高温适应性:牛的散热机制及适应高温环境的方法2. 牛的寒冷适应性:毛发的变化和蓄热能力对寒冷的适应3. 牛的海拔适应性:牛对高海拔环境的生理适应与行为调整4. 牛的水分适应性:解释牛对水源的需求和饮水行为的适应5. 牛的环境压力适应:分析牛对人类活动和改变环境的适应能力总结:通过对牛的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生长发育、行为习性以及适应性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的生物学特性。
引言概述:牛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其品种繁多,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我们将讨论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然后介绍不同的牛品种,包括肉牛、奶牛、双用途牛和小型牛。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
然后,我们将讨论牛的生理特性,包括消化系统、繁殖系统和免疫系统。
我们将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
正文内容:1.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1.1原始牛的起源和分布1.2牛的驯化过程及影响2.不同的牛品种2.1肉牛品种2.1.1肉质优良的品种2.1.2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品种2.2奶牛品种2.2.1高产奶牛品种2.2.2优质奶牛品种2.3双用途牛品种2.3.1同时适用于肉和奶生产的品种2.3.2适应能力强的品种2.4小型牛品种2.4.1适合特定环境的品种2.4.2用途广泛的小型牛品种3.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3.1外部形态特征3.1.1体型和体重3.1.2颜面和四肢特征3.2毛色特征3.2.1基本毛色和花色3.2.2毛色与品种的关系3.3骨骼结构3.3.1骨骼结构与品种的关系3.3.2骨骼结构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4.牛的生理特性4.1消化系统4.1.1反刍消化系统4.1.2瘤胃和胃肠道的特点4.2繁殖系统4.2.1发情周期和受孕率4.2.2繁殖行为的特点4.3免疫系统4.3.1免疫系统的组成4.3.2牛的免疫机制5.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应用和重要性5.1农业生产的应用5.1.1肉牛品种在牛肉生产中的作用5.1.2奶牛品种在乳制品生产中的作用5.2科学研究的价值5.2.1牛的遗传研究5.2.2牛的生理学研究5.3文化和历史价值5.3.1牛在农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5.3.2牛在人类文化和传统中的象征意义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是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各种牛品种的特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用途的品种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