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学 牛的生物学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8.92 MB
- 文档页数:75
第二章牛的生物学特征与品种第一节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牛在动物学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普通牛家牛属统称为黄牛瘤牛非洲水牛—仍处于野生状态水牛属亚洲水牛牦牛属—牦牛种(全世界90%以上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第二节牛的生物学特征一、生活习性1、睡眠:每日睡觉1-1.5小时,因此夜间有充分的时间采食和反刍。
2、群居性:①放牧时,牛喜欢3-5头结帮活动。
②舍饲时,仅有2%单独散卧,40%以上3-5头结帮合卧。
③牛群经过争斗建立起优势序列,优势者各方面得以优先。
因此,放牧是牛群不宜过大,否则,影响牛的辨识能力,争头次数增加。
3、视觉、听觉、嗅觉灵敏,记忆力强(1)公牛的性行为主要由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所引起,并且视觉比嗅觉更为重要。
(鹿是嗅觉比视觉更为重要。
)(2)公牛的记忆力强,对它接触过的人和事,印象深刻,例如兽医或打过它的人接近它时常有反感的表现。
二、采食和消化特点1、采食:牛是草食性反刍动物,以植物为食物,主要草是植物的根、茎、叶和籽实。
(1)牛适宜在牧草较高的草地放牧,当草高未度超过5-10厘米时,牛难以吃饱,并会因“跑青”而大量消耗体力。
(2)牛有竟食性,即在自由采食时,互相抢食。
利用这一特性,群食可增加对劣质饲料的采食量。
(3)牛喜欢吃青绿饲料,精料和多汁饲料,其次是优质干草,低水分的青贮料,最不爱吃秸秆饲料,同一类饲料种,牛爱吃1立方厘米的颗粒料,最不喜欢吃粉料。
(4)牛爱吃新鲜饲料,不爱吃长时间拱食而沾附鼻镜粘液的饲料。
(5)采食时间,在自由采石情况下,全天采食时间大约为6-7小时。
(6)采食量与体重密切相关:2月龄-体重的3.2-3.4% 6月龄-体重的3.0% 12月龄-体重的2.8% 体重500㎏时—2.3%2、饮水○1牛的饮水量较非反刍动物大。
○2泌乳牛每产1㎏奶需水3—4㎏。
○3放牧饲养牛较舍饲牛需水多50%。
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干物质需水3—5㎏供给。
引言概述:牛是世界上最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其品种繁多,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
我们将讨论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然后介绍不同的牛品种,包括肉牛、奶牛、双用途牛和小型牛。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
然后,我们将讨论牛的生理特性,包括消化系统、繁殖系统和免疫系统。
我们将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
正文内容:1.牛的起源和驯化历史1.1原始牛的起源和分布1.2牛的驯化过程及影响2.不同的牛品种2.1肉牛品种2.1.1肉质优良的品种2.1.2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品种2.2奶牛品种2.2.1高产奶牛品种2.2.2优质奶牛品种2.3双用途牛品种2.3.1同时适用于肉和奶生产的品种2.3.2适应能力强的品种2.4小型牛品种2.4.1适合特定环境的品种2.4.2用途广泛的小型牛品种3.牛的外部形态特征、毛色和骨骼结构3.1外部形态特征3.1.1体型和体重3.1.2颜面和四肢特征3.2毛色特征3.2.1基本毛色和花色3.2.2毛色与品种的关系3.3骨骼结构3.3.1骨骼结构与品种的关系3.3.2骨骼结构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4.牛的生理特性4.1消化系统4.1.1反刍消化系统4.1.2瘤胃和胃肠道的特点4.2繁殖系统4.2.1发情周期和受孕率4.2.2繁殖行为的特点4.3免疫系统4.3.1免疫系统的组成4.3.2牛的免疫机制5.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应用和重要性5.1农业生产的应用5.1.1肉牛品种在牛肉生产中的作用5.1.2奶牛品种在乳制品生产中的作用5.2科学研究的价值5.2.1牛的遗传研究5.2.2牛的生理学研究5.3文化和历史价值5.3.1牛在农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5.3.2牛在人类文化和传统中的象征意义总结:牛的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是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各种牛品种的特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特定用途的品种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