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缺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陶瓷缺陷分析

着重对其中几种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一、变形

1、坯料方面

①坯料配方不当。

②注浆用的泥浆搭配不合理。

③泥浆成形性能差。

④少于浆速度过慢、中断供浆,会造成坯体塌陷变形。

2、成形及半成品加工方面

①注浆模型过干,擦模方法不当;擦模不均匀;模内湿坯收缩不一致,使坯体局部塌陷或局部过早脱模。

②在注浆过程中,由于泥浆表面起皮,或在封闭模型的的漏浆过程中在空腔内产生了负压,形成湿坯塌陷。

③过早脱模,坯体含水率偏高;修坯、粘接操作不当;坯体偏薄或厚薄不一致等。

④模型整体或局部不符合规定要求,失去对坯体的控制作用。

3、烧成方面

①装窑方法欠妥。

②烧成制度尤其是烧成温度不合理,烧成温度过高,或局部温度过高等,引起制品变形。

二、裂纹

1、原料与坯料方面

①原料杂质多,洗、选料不符合要求,有杂质混入坯料。

②坯料配料不准;低可塑性原料用量不当;泥浆细度不合适,过粗或过细;注浆所用泥浆的温度过高。

③泥浆性能不稳定;电解质加入量不当,泥浆过于粘稠;陈腐时间过短;相对密度不合适。

2、成形与半成品加工方面

①擦模过程中,用力不均匀或操作方法不当。

②揭模或湿坯脱模过早、过晚。

③模型结构复杂,模型造型或结构本身影响湿坯在模型内均匀地收缩。

④模型对口缝处溢浆,使坯体在对口缝处开裂。

⑤坯体脱模后,在某一部位的重力作用下,使悬空部位接茬处开裂,或某一部位含水率高,受力不均匀,造成坯体开裂。

⑥脱模湿坯与垫托接触部位不相吻合、垫托上有异物,坯体受外力作用而开裂。

⑦修坯粘接时,刀具不锋利,用力不均匀,坯体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室内温度高,室外多风等,造成割口与修坯部位开裂。粘接坯体不实、不牢;各部件与主休含水率不同,收缩不一致,使坯体在干燥时开裂。

⑧打孔眼操作不变,打孔器具不锋利,造成制品眼孔部位开裂。

⑨坯体的底部、凹沟处、漏浆处存浆,或底部模型过干、过湿而造成制品开裂。

⑩坯体在施釉过程中或在存放、搬运、接触等环节不慎磕碰,造成制品开裂。

3、烧成方面

①装窑不慎,坯体与垫托磕碰;坯体与垫物形状不相吻合、接触不良,坯体受力部位易于开裂。

②入窑坯体含水率过高;烧成温度不稳定,在烧成的预热阶段升温过快,易造成烧裂;在烧成的冷却阶段冷却过急,会使釉面出现炸裂。

③制品局部釉面因相互粘连产生炸裂。

④制品在出窑、运输、检验、入库等环节不慎磕碰,破损开裂。

三、斑点

1、原料及坯料方面

①原料品质差,含铁量高,含杂质多,堆放不善,练选与洗料不严格。

②坯、釉料的细度达不到要求,过筛、除铁工艺控制不严,较果差。

③回坯泥、回收釉保管不善,处理不当,混入石膏碎屑等杂质。

④在泥浆、釉浆的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保持清洁。

2、生产工艺方面

①操作人员不执行操作规范,工作责任心不强。

②石膏模型强度低、不干净,沾有石膏渣等,注浆前又未清除干净。

③擦模时,有棉布、海绵等碎屑落入模型内,在注浆时混入坯体中;修坯时,有绒布、毛巾、海绵碎屑粘在坯体上。

④喷釉之前坯体沾有灰尘、污垢等,未清除干净。

⑤入窑坯体检验不严格;扫灰不干净;装窑工的手脏;窑车面不干净,有残渣、匣钵碎屑等落在坯体上。

⑥窑内落脏。

3、机械设备与工业卫生方面

①机械设备磨损或生锈,球磨机内衬及球石磨损等,有铁质与杂质混入坯料、釉料、坯体。

②操作工在工作岗位上修理铁器工具,或检修设备后不及时清理现场,有铁屑等杂质落入污染。

③不文明生产,工作场地不清洁,设备与工具不干净,厂房积尘多又不注意清扫,造成落尘污染。

四、坑包

1、注泡注泡是指釉面出现凸包或破破口,泡的内表面光滑并且无釉。产生于注浆工艺。

①管道设置不合理或供浆压力高、速度快,泥浆冲击力大,有空气卷入泥浆内。

②模型的空气眼不通畅;注浆速度快,注浆时冲击强烈,模型内出现封闭空腔,模内卷入空气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

③在实心注浆的坯体内部有空气潜伏,烧成后使制品表面凸起或破口。

④模型过湿,形成开口注浆泡;模型对口缝不严,在注浆过程中出现跑浆,造成泥浆液面升降不稳,或使泥浆液面降至空腔的某一部位,形成“二次空腔”,空腔部位的空气难以排出,再注浆时产生注浆泡。

2 、修粘泡修粘泡外观为釉面上凸,坯体破口,粘接处釉面起泡与坯体分离。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修粘工在粘接零部件时,所用的粘接泥浆含有空气泡,粘接时挤出的残浆未刮干净形成浮浆,烧成后在制品的粘接部位形成密集小泡。

3、烧泡烧泡是指在烧成过程中形成的大小不等凸起的坯泡。

①坯体的烧成温度低,烧成温度范围窄。

②在烧成过程中,升温过急,烧成温度偏高或局部温度偏高,超出坯体的烧成温度范围。

③坯体开始烧结时,坯体中的碳素、碳酸盐、硫酸盐等尚未分解完毕而继续分解,但釉已经熔融形成很大的阻力,这时CO2与SO2气体不易逸出而形成坯泡。

4、釉泡釉泡是指峦面可见的气泡,有破口泡和落泡。

①坯、釉料中的可溶性盐类因干燥而聚集在坯体边缘与棱角部位,阻碍气体逸散。

②釉浆中含有空气泡;施釉前釉浆搅拌不均匀;釉层过厚;烧成时氧化分反应所放出的气体逸出釉面,冷却后在制品表面留下釉坑。

③坯、釉料含碳素、有机物、碳酸盐、硫酸盐等杂质多,坯体在烧成过程中气体排出量大。釉料始熔温度低,高温粘度大,气体排出困难。

④喷釉操作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