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何刚强翻译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25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2010N o.1[基金项目]本文为第三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之一。
[收稿日期]2009 10 27[作者简介]何刚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策略,翻译教育与教学。
切实聚焦应用,务实培育译才应用翻译与应用翻译教学刍议何刚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应用翻译是全部翻译工作的主体,在当今中国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它对译者的要求很高,译者两种语言的文学熏陶背景不能或无。
应用翻译研究属翻译 术!的研究,在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译才培养的转轨过程中尚有不少障碍需要克服。
观念更新、师资重构、教材编撰等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而加强全国性的交流合作,制定新的相关学术评价标准,创办新的学术刊物等则可更有生机地推动应用翻译的研究与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应用翻译;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译才培养[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9358(2010)01 0037 04国运转昌带来翻译事业的兴旺。
应用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已成为越来越得到扩展的一个领域。
同时,在这个领域里正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与解决。
这就促使我们广大的翻译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翻译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同时从认识层面与技术层面作一些深入的思考。
第三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的召开,为我们全体同仁在这个领域里相互交流,凝聚共识,从而推动应用翻译在我国的进一步蓬勃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从应用翻译的定义谈起在方梦之先生主编的∀译学辞典#中, 应用翻译!是这样界定的:应用翻译或称为实用翻译,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达效果)。
它特别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
应用翻译几乎包括文学及纯理论文本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包括新闻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经贸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等。
第二讲翻译的标准一、中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矛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则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三字标准History of Argument“案本---求真---神似---化境”严复“信、达、雅”林语堂“忠、顺、美”梁实秋、赵景深“宁错务顺”鲁迅“宁信不顺”瞿秋白“信顺统一”傅雷“形似神似”钱钟书“入化境界”余光中“变通的艺术”“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
譬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能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则东西之间势必相互妥协,以求…两全之计‟。
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
”二、外国学者及翻译家的学说“等值论”:以前苏联的费道罗夫为代表的:“等值翻译就是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上、作用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等效论”:奈达先生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及“功能对等”(fun ctional equivalence)学说,强调读者反应,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
英国历史学教授泰特勒(A. F. Tytler)在18世纪提出的翻译三原则: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地思想内容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original. 译文地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三、三类翻译原则1. 以作者或读者两方中某一方为主要着眼点的原则中国汉唐时期的“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译文的可读性(意译);主张“质”的翻译家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直译,甚至是硬译)。
英汉翻译讲座(复旦大学讲义I、上次课外练习参考译文: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时代。
随你怎么称呼它:服务经济也好,信息时代也好,知识社会也好,一句话,都说明了我们工作方式的根本变化。
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这个时代。
西方社会依靠制造产品谋生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了。
今天,在美洲、欧洲和日本,大多数人(这些国家中有许多国家已高达三分之二以上)从事服务业,而且人数还在增加。
跟从前相比,妇女从业的人数增加了,兼职工作增加了,个体经营者增加了。
但是,经济变革幅度的衡量不能只凭数字,因为经济变革同时也引发了对工作本质的全新思维。
有关工作和职业生涯、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乃至个人与雇主的关系,种种传统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
我们只要回顾从前,就可以对未来有所了解。
没有那一位展望未来20年的人能够预料到硅片这样一项发明,因其在个人电脑、数字通讯和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的种种变化。
明天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或者有些迄今为止甚至难以想象的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能会引起类似的急剧变化。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和知识将变得更加重要,而拥有信息和知识的人们,无论他们从事制造业或者服务业,将会具有优势并创造财富,计算机技术将与读写能力一样成为一种基本要求。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日常工作的完成,将尤其受到重视。
展望未来10年,信息服务将支配一切,将成为你的工作方式。
II、英汉翻译原理第三讲:怎样理解原文?(续)四、要通过吃透词语含义进行理解:【例45】 While many women are comfortable being close and sharing secrets, men often strugg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n.×虽然许多女人对与他人亲密无间,分享秘密感到舒坦,而男人却经常刻求在与其他男人的关系中表达感情。
翻译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为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掌握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和英汉翻译中的等值与近似、形合与意合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高屋建瓴,为将来的翻译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第一章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2 学时)从翻译或者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从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操作过程(2)掌握翻译的本质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本质难点:对翻译本质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4.重点考核:翻译的本质(二)第二章翻译的原则(2 学时)概念的界定;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翻译原则之厘定1.基本要求(1)了解中外对翻译原则的不同阐述(2)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原则的界定难点:翻译原则的不同观点3.说明:让学生利用所学翻译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4.重点考核:翻译的原则(三)第三章翻译与文化( 2 学时)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与翻译1.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掌握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难点:翻译中文化内涵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加深认识4.重点考核:东西方文化差异(四)第四章译者必备的素质( 2 学时)译者的责任;译者的素质;口译员的特殊素质1.基本要求(1)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承担的责任(2)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2.重点、难点重点:译者的素质难点:口译员的特殊素质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4.重点考核:口译员的特殊素质(五)第五章翻译的创意( 2 学时)翻译的创造性;创意与忠实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2)掌握既有创意,又必忠实的翻译行为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创造性难点:创意与忠实的把握3.说明:让学生把握翻译活动中创意的度4.重点考核:创意与忠实的关系(六)第六章翻译的目的( 2 学时)翻译的交际功能;翻译的文化功能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2)掌握翻译的文化内涵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交际意义难点:翻译的文化内涵3.说明:让学生了解翻译的目的4.重点考核:翻译的交际功能(七)第七章翻译的分类( 2 学时)狭义翻译与广义翻译;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笔译与口译;翻译的变体种种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不同种类(2)掌握翻译的各种变体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分类难点:对翻译变体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翻译的分类4.重点考核:翻译变体(八)第八章机器翻译( 2 学时)什么是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原理;历史与展望1.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翻译的概念(2)掌握机器翻译的原理2.重点、难点重点:机器翻译的原理难点:机器翻译的历史与展望3.说明:让学生知晓机器翻译的原理4.重点考核:机器翻译的原理(九)第九章理解与翻译( 2 学时)翻译的基本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与表达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基本过程(2)掌握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中的理解难点:理解与表达的关系3.说明:让学生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4.重点考核:理解与表达(十)第十章直译与意译( 4 学时)直译与逐字翻译的区别;意译的定义种种;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直译与意译的结合1.基本要求(1)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定义(2)掌握翻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2.重点、难点重点: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难点:直译与意译的结合3.说明: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不可或缺4.重点考核: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十一)第十一章翻译的等值与近似( 2 学时)翻译的等值;等值的层次;翻译近似;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等值与近似概念(2)掌握翻译等值的层次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等值层次难点:可译与不可译3.说明:让学生掌握翻译等值层次4.重点考核:翻译的等值层次(十二)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 学时)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如何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技术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处理1.基本要求(1)了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2)掌握归化与异化的技巧2.重点、难点重点: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难点:归化与异化的处理3.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归化与异化4.重点考核:归化与异化的处理(十三)第十三章形合与意合( 2 学时)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表现;形合意合与英汉互译1.基本要求(1)了解形合与意合的概念(2)掌握形合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中的表现难点:形合意合对英汉互译的影响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英汉互译中形合意合的转换4.重点考核:形合意合的概念(十四)第十四章翻译的风格( 2 学时)什么是风格;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风格的表现手段;风格的转移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风格再现问题(2)掌握风格的表现手段2.重点、难点重点:风格的表现手段难点:风格的转移3.说明:让学生认识风格,了解其可译与不可译性4.重点考核:风格的表现手段(十五)第十五章翻译的“得”与“失” ( 2 学时)翻译:“失”在何处;翻译:有“失”必有“得”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得失关系(2)掌握翻译得失之间的取舍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得失的取舍难点:对得失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学会舍弃4.重点考核:翻译得失的取舍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0学时。
英语社科文著汉译行文五诀
何刚强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09()2
【摘要】英语社科文著汉译文本要避免嗫嚅难读,文不逮意,必须要讲究翻译的行文策略。
本文提出五个翻译要诀,旨在使翻译出来的文字明白晓畅,让人看得懂。
这五个要诀分别是:多用动词,少用名词;抓住句核,错落行文;善用数序,彰显原意;把握逻辑,细心解环;高屋建瓴,娓娓道来。
【总页数】5页(P34-38)
【关键词】社科文著;翻译策略;翻译诀窍
【作者】何刚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论句式重构法在社科文著翻译中的应用 [J], 蓝兴
2.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汉译中的应用分析 [J], 易思齐
3.论句式重构法在社科文著翻译中的应用 [J], 蓝兴;
4.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翻译技巧\r——以近五年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为例 [J], 刘娜;陈炼;石洁;何怡;陈怡静;何思霖
5.从平行文本理论看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以乒乓球赛事为例 [J], 毛娇丹;冯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