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18年转专业大类院系接收计划一览定稿
- 格式:pdf
- 大小:122.18 KB
- 文档页数:4
复旦大学2018年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本科
生招生简章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沪府发〔2014〕57号)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校2018年在上海市继续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探索与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衔接、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方法,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全面发展,适合复旦大学培养的优秀学生。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符合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学生,均可报名。
二、招生专业和科目要求
招生专业(类)院校专业组参考目录和选考科目要求见附表。
具体计划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医学类专业录取考生入学后转专业范围限于医学类专业之内,具体转专业规定可登录复旦大学本科教学信息网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2018级本科生转专业实施方案
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和《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经学院讨论确定,教务处审核,现就2018级实施方案及咨询安排公布如下。
方案中公布的“实施学年学期”即为转专业工作报名、考核学期,“拟招收学生数”是本年级该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的总名额,20182学期全部投放,如未招满,剩余名额留待20192学期使用。
录取按照志愿优先原则依据“考核与录取方法”择优录取,每名学生最多可填报1个学院2个专业(有特殊说明的专业除外)。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2019年3月25日。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复旦大学跨院系大类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方案(试行)2011年,学校有五个跨院系大类实施按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各大类与相应院系、专业的关系如下表:经与相关院系协商研究,现确定跨院系大类学生培养与选专业工作程序与基本原则如下:一、跨院系大类的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并参考所在大类内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要求(具体内容参见《复旦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读某一院系(专业)的一年级课程。
二、医学试验班学生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选专业;经济管理试验班、自然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历史学类的学生于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实施选专业。
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三、各大类学生选专业前,教务处公布大类内各院系(专业)接收学生的计划数。
各院系(专业)最终接收人数应不超过公布计划的115%。
四、达到各相应院系(专业)准入基本条件的学生,可以参加选专业;学生选专业报名与院系录取安排两个轮次进行;院系录取时遵循“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原则进行。
五、第一轮次选专业时,学生只可填报一个院系志愿,院系志愿下可按顺序填报多个专业,并明确是否愿意接受院系内部的专业调剂。
当报名学生数少于专业接收计划数时,如院系无特殊要求,只要学生达到相应院系的最低准入条件,则直接予以录取;当报名学生数多于专业接收计划数时,相应院系可综合考察学生课程修读、笔试、面试及其他学业表现等情况,根据专业接收计划数择优录取;当接收计划限额序位上出现并列情况时,并列者均予以录取。
六、第一轮次选专业中未确定专业的学生,以相同方式参加第二轮次选专业报名,并根据教务处公布的各院系、专业剩余计划数填报专业志愿。
七、经过两个轮次选专业仍未确定专业的学生,由教务处与相关院系协商后确定其专业。
学生如不接受教务处确定的专业,则留在复旦学院继续学习,参加下一学年的选专业。
八、各相关院系、专业在第一学年应多组织和开拓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内涵的各种活动与渠道,以帮助学生在修读课程与选专业时作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二〇一七年八月修订)根据《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制订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如下:第一条转专业的所有工作必须本着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进行,所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则与程序。
第二条本科生可在第一或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申请转专业。
本科生凡进入第三学年(含)以上的、已经转过专业的、从其他学校转入复旦大学的、国家或学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不可转专业的,均不能申请转专业。
学校在招生时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转专业的学生,可在规定的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第三条转专业学生的申请及录取工作均安排在春季学期进行。
第四条每年度各院系须按学校要求、并根据所辖各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并上报接受转专业学生的计划数。
第五条教务处在每年春季学期通过教务处网站及院系公布当年度《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通知》、各院系的考核规则以及经过学校核准的各专业接受计划数。
第六条院系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订转专业的考核规则,并对考核内容、方式、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七条院系应安排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接待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咨询。
第八条学生应仔细了解教务处网站上公布的当年度《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通知》的相关内容及各院系的考核规则,并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复旦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同时在网上提交转专业申请。
每个学生只能申请填报一个专业志愿。
逾期教务处不再接受学生转专业申请。
第九条转专业报名后,学生应主动了解申请转入专业所在院系的咨询时间和地点,并按照申请转入专业所在院系公布的考核时间、地点和规则参加考核。
转专业考核工作由各院系负责和安排,学校不作统一规定。
第十条在学生申请转专业报名截止后,教务处经审核公布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名单,并将名单及相关材料转至各接受院系。
第十一条学生报名转专业后,如决定放弃转专业,须在转专业考核前书面报告相应院系并获得批准。
逾期不再受理。
第十二条院系应成立转专业考核小组,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考核规则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和录取。
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系转专业考核规则一申请条件(1)修读过中文系开设的(A)“通识教育课程”中“选修课程”之“人文科学与艺术”类课目或(B)“大类基础课程”中“人文类基础课程”之课目或(C)中文系相关专业课程,成绩优良。
(2)在中国语言文学方面,有特出专长和表现者(如创作得奖、正式发表作品、撰写规范学术论文等)。
二申请材料(1)以往课程的成绩证明。
(已修之全部)(2)申请人转专业陈述书。
(1000字以上)(3)有关专业论文或创作。
(2000字以上)三审核规程(1)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上述申请条件之一或全部。
(2)审查申请材料后择优参加由3位及以上教授的面试。
(3)依据课程成绩、提交材料及面试表现选择接受。
四专业安排中国语言文学系含“汉语言文学”及“汉语言”两个专业,申请转入中国语言文学大类的学生,分别以约70%及30%之比例,进入上述两专业。
申请材料请递交光华西主楼1105房间中文系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65642302。
附:转专业工作小组名单:吴兆路张岩冰薛海霞(纪检书记)陶寰储丹丹中国语言文学系2017年3月历史学专业一、申请条件1、符合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要求,具有一定人文学科素养之本科学生均可向我系提出转专业申请。
2、现修读专业背景不限,文、理、工专业的学生均可申请。
3、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之记录。
二、申请材料1、以往课程成绩证明(已修之全部)。
2、申请人转专业陈述书(1000 字以上) 。
三、审核程序1、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本细则第一条之要求,根据学校时间进度,学生在学校 URP 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填报申请表格。
由系教务办公室负责对所有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初选审核。
2、通过初审之学生,参加由历史学系组织之面试。
四、审核依据1、综合参考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往课程修读成绩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
2、社会人文学科学生,成绩优异者优先录取。
五、审核结果拟录取名单,经我系转专业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学校终审、公示。
复旦大学关于2018-2019学年试验班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的实施方案2018年,学校设置社会科学试验班等六个跨院系的试验班,实施跨院系大类招生,并开展跨院系大类培养。
各试验班与院系、专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学校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纪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相关院系教学院长(教学系主任)组成的试验班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与试验班学生大类培养与专业分流相关的各项工作。
经与各相关院系协商研究,现确定2018-2019学年试验班学生培养与专业分流的基本原则与工作程序如下:第一条各试验班的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并参考所在试验班内各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要求(具体内容参见《复旦大学2018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读一年级通识教育课程及相应大类的大类基础课程(在选课时应注意大类内各专业对课程选修的要求有一定差异)。
试验班学生由学校随机编班,指定相关院系负责各班级学生一年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事务等工作。
第二条各试验班的学生于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进行专业分流。
试验班学生专业分流工作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三条专业分流工作开始前,学校以2018年核定的各院系(专业)招生计划为基础,结合各试验班在读学生人数、相关院系上一年工作完成情况等因素,与各院系商定各专业接收学生的计划名额,并予公布,启动专业分流工作。
院系根据与学校商定的接收计划名额,按普通本科生、民族班学生(含少数民族预科升本科生、内地新疆班学生、内地西藏班学生)、港澳台侨生等不同学生类别实施分类遴选录取工作。
第四条试验班学生专业分流安排两个轮次进行。
第一轮专业分流时,学生自主报名,院系依序录取。
第二轮专业分流时,学校结合学生学业表现、院系剩余计划数等情况,统筹实施调剂录取。
第五条第一轮专业分流时,试验班内不同院系的专业并列供学生自主选报。
学生按个人志愿顺序可交错填报不同院系的六个专业志愿。
第六条第一轮专业分流报名结束后,院系依据学生填报志愿顺序情况,按照“志愿优先、参考学生学业表现”的规则择优进行录取。
XXXX年大类招生学生转专业考核方案_12187法学院 (2)新闻学院 (4)材料科学系 (6)治理学院 (7)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9)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0)化学系 (11)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2)经济学院 (13)力学系 (14)系 (15)软件学院 (16)上海医学院 (17)生命科学院 (18)数学科学院 (19)外文学院 (20)文博系 (21)物理系 (22)哲学学院 (23)公共卫生学院 (25)系 (26)社会进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8)护理学院 (29)药学院 (30)高分子科学系 (31)法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审核规则按照学校教务处《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细则》,结合法学院实际情形,将本着公平、公平、公布的原则,对2008年拟申请转入我院法学专业的学生实行以下考核规则。
打算录用额度要求转入的学生只能按法学专业申请,同意学生名额为学校公布打算。
第二条申请学生条件1、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的2007级本科生;或符合学校教务处有关规定、去年未申请转专业的2006级本科生;2、申请人必须通过已修读学年修读打算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申请之时的平均绩点在3.0以上;3、品行端正,没有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
第三条工作流程和审核程序1、公示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审核规则,并同意学生咨询按照学校规定、法学院规则、结合实际情形自行制定对申请学生的补充审核规则,所有审核规则将一并进行明确公示,公布于教务处网站。
规则公示期间,学院集中安排时刻同意拟申请学生咨询,时刻和地点咨询院系。
2、同意学生申请,并审核申请材料按照学校时刻进度,学生在学校URP信息化教务治理系统报名,填报申请表格。
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对所有申请学生材料进行初选审核,同意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和本规则第二条要求的学生申请。
3、组织笔试和面试如果申请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核定的录用名额2倍,则于面试之前先行组织一次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