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12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71分,每题1分)1.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
[2002年实务真题]A.有读者需要B.能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C.有使用价值D.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出版效果答案:D解析:《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也表述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是指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出版效果,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出版经营获得的经济收益。
2. 关于常用元数据标准,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在版编目是依据一定标准,为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的书目数据B.标识型标准可以为信息资源分配唯一的识别符号C.中文图书标识规则主要解决图书产品信息的在线交换问题D. ISBN、ISRC、ISSN都属于标识型元数据答案:C解析:项,《图书在线信息交换标准》是一种以数字化形式获取、传输图书出版物信息的元数据标准,该标准旨在向图书批发商、零售商、网络书商和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提供统一的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解决行业各机构间多种数据格式并存给信息交换带来的困扰,使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它主要解决图书产品信息的在线交换问题。
3. 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特征的是()。
A.合理行动B.环境感知C.自主学习D.可靠传输答案:D解析: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如下:①环境感知。
人工智能能够感知环境,如借助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对目标进行拍摄、识别、跟踪和测量,以获得相应场景的三维信息。
2015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B. 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C. 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D. 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2. 关于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说法错误的是()。
A.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B. 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C. 弘扬中华文化D.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3.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
A. 连续出版B. 以纸张为载体C. 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D. 内容图文并茂4.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和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A. 出版复制技术B. 出版数字技术C. 出版活动与技术的关系D.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5. 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的编辑活动。
A. 卜辞B. 报纸C. 书籍D. 期刊6. 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开始的。
A. 日本B. 美国C. 英国D. 中国7. 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
A. 《新文化丛书》B. 《中华百科丛书》C. 《丛书集成》D. 《万有文库》8.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A. 宪法和法律B. 行政法规C. 出版企业规章制度D. 国务院部门规章9. 在年度核验中被暂缓登记的图书出版单位,如()内经整改仍达不到核验要求的,将被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A. 1年B. 6个月C. 3个月D. 1个月10. 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人员必须()才能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 取得出版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B. 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C. 参加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 每年参加出版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个月【答案】1. D2. B3. A4. D5. C6. D7. D8. C9. B 10. A11. 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实行印刷经营()制度。
2015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理论与实务(3)期刊概述一、期刊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了解)又称"杂志",是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以印刷方式复制的,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构成期刊的要素是:第一,有一个稳定的名称。
第二,连续出版。
第三,以卷、期或者年、季、月等顺序编号。
第四,具有以纸为载体,用印刷方式复制并装订成册的物质形态。
此外,期刊的其他明显标志还有:(1)一般不修订再版。
(2)不设专门的扉页和版本记录页。
(3)通常汇集多名作者的作品而成。
(4)常设置多种栏目,纳入有共性的文章。
二、期刊的媒体特点(了解)(一)期刊与报纸的比较1.外在形态期刊:主要有A4、大16开、16开、B5、大32开、32开,装订成册;报纸:对开、4开为多;散页,用大张纸折叠。
2.出版周期期刊:周、旬、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年。
一般周以上。
报纸:以"日"计。
一般周以下。
3.信息时效期刊时效性弱于报纸4.内在容量就单篇作品容量一般期刊大于报纸5.版面风格期刊:版面重流畅,重视前后版面的衔接,统一中求变化报纸:版面重丰富,不同版面自成单元,变化中求统一(二)期刊与图书的比较1.延续性(主要区别)期刊:连续出版物;图书:非连续出版物。
2.时效性期刊:较强;图书:相对较弱。
3.节奏性期刊:有周期要求,节奏性明显;图书:出版时间无严格要求。
4.一次性期刊:一般不会重印或再版;图书:可多次重印、再版。
5.定向性期刊:有明确受众,可预订;图书:每种新书都要有获得市场确认的过程。
另外:期刊:可成为良好的广告载体;图书:基本上不登载广告,即使偶尔有,其传播效果一般逊于期刊。
2015 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 中级) 真题及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出版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A.开展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具备精神文化资源B.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C.出版活动能推进文化创新D.在出版活动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只负责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2.关于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说法错误的是()。
A.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B.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C.弘扬中华文化D.促进国际文化交流3.报纸、期刊与图书相区别的特点是()。
A.连续出版B.以纸张为载体C.由一位作者的多篇作品组成D.内容图文并茂4.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和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A.出版复制技术B.出版数字技术C.出版活动与技术的关系D.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5.在所有的编辑活动当中,最早出现的是()的编辑活动。
A.卜辞B.报纸C.书籍D.期刊6.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开始的。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7.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是()。
A.《新文化丛书》B.《中华百科丛书》C.《丛书集成》D.《万有文库》8.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C.出版企业规章制度D.国务院部门规章9.在年度核验中被暂缓登记的图书出版单位,如()内经整改仍达不到核验要求的,将被撤销其出版许可证,注销登记。
A.1 年B.6 个月C.3 个月D.1 个月10.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编辑人员必须()才能申请责任编辑注册。
A.取得出版专业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B.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C.参加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D. 每年参加出版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 个月【答案】1.D2. B3. A4. D5. C6.D7. D8. C9. B 10. A11.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实行印刷经营()制度。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一讲出版活动一、“出版”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1.我国明确给出版下定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网络出版是书、报、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等六大出版媒体之一。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一个模型和建筑,因为它本身不能被复制,所以模型和建筑本身不是出版活动的作品,而它们的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因为能够被复制,所以这些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是出版活动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是出版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一)从基本功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能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文化(二)从性质角度来看,出版活动是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07年真题)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是(精神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商业劳动)的组合。
(三)从社会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四)从经济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的特点五、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政治)政治环境宽松,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相反,出版活动就冷落、荒芜。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经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文化)第一个层面,社会文化水平越高,文化活动越活跃,出版物的原料(来自社会文化生活的素材)就越精制,出版物内容就越丰富。
第二个层面,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创造智力成果的人(包括编辑、作者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出版物的质量就越高。
2015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 中级)》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25,分数:25.00)1.关于选题立项,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选题立项都需要经过申报和论证的程序B.集体论证没有通过的选题,修改后可以再次申报C.论证会上有不同意见的选题,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是否立项√D.已立项的选题,仍应进行优化2.关于选题论证,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选题不仅要经过设计者个人的论证,还要通过集体论证B.分级论证是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论证C.重大选题论证会,可以请有关学者参加D.为方便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选题申报者不能参加论证会√3.关于组稿,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组稿方式只有个别约稿和群体集稿两种√B.制订组稿方案是组稿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C.物色合适的作者并向其约稿,是选题成功的关键D.约稿后还需做好服务工作4.关于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法,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1.00)A.用笔画笔形法排序,遇到笔画笔形相同的字,要按汉字编码字符集中的顺序排B.汉语拼音法采用“字母串法”排序√C.现行部首法的部首依字形定部D.四角号码法将汉字笔形分为十种5.出版合同应由()与作者签订。
(分数:1.00)A.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正式授权的负责人员√B.总编办公室主任C.有关的编辑室主任D.责任编辑6.下列出版物中,比较适合配备大事年表的是()。
(分数:1.00)A.《出版专业实务》B.《计算机通用技术》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D.《学生字典》7.说明性辅文不包括()。
(分数:1.00)A.出版前言B.凡例C.编后记D.索引√8.期刊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分数:1.00)A.有稳定的名称B.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连续出版D.以卷、期或年、月等顺序编号9.某市文学期刊原为季刊,现拟改为月刊,主办单位应该报()审批。
新闻学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单项选择题(71分,每题1分)1.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作品”是指()。
A.作者投寄的稿件B.文字作品等C.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D.所有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定义,“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等。
2. 合法翻译已有作品而产生的翻译作品,其著作权应由()享有。
A.原作品的首次出版者和翻译者B.原作者C.翻译者D.原作者和翻译者答案:C解析:空3.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抄书人称谓的是()。
A.佣书B.儒生C.钞书人D.经生答案:B解析: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主要通过抄写来复制。
汉代是简册、帛书盛行的时代,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设置了专门主持抄书“写书之官”,可见官方对抄书的重视。
中国古代关于抄书的记载很多,汉代出现职业抄书人“佣书”,魏晋、南北朝时把抄书人称为“经生”,唐代称“钞书人”。
4. 未经作者同意而出版其未发表的作品,既侵犯了作者的发表权,也侵犯了作者的()。
A.复制权B.改编权C.保护作品完整权D.汇编权答案:A解析: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因为出版的条件之一就是作品的大规模复制。
所以,未经作者同意而出版其作品必然侵犯作者的复制权。
5. 改编作品的著作权由()。
A.改编者和原作品的作者共同享有B.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C.改编者以及原作品的作者和出版者共同享有D.改编者享有答案:D解析:改编作品是演绎作品的一种。
2015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初级)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
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25,分数:25.00)1.关于出版活动中的“复制”,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1.00)A.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B.印刷是出版物生产中最常用的复制方式之一C.电子期刊可以由读者直接下载到计算机上阅读,所以不必经过复制√D.只有经过复制,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信息才能向消费者广泛传播2.关于出版活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1.00)A.有社会效益的作品,即使没有经济效益,也要适量出版B.经济效益很好的作品,不一定都可出版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冲突D.事业性出版单位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企业性出版单位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3.我国出版业由出版单位、( )、印刷复制单位、发行单位、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等构成。
(分数:1.00)A.各级出版行政机关B.制作单位√C.印刷材料生产单位D.出版物复制设备生产单位4.根据《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 )类的图书,实行专门的资格准入制度。
(分数:1.00)A.宗教B.科普C.辞书√D.画册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 )作必要的注释。
(分数:1.00)A.汉语拼音B.国际音标C.正体字母记录的世界语D.规范汉字记录的普通话√6.根据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1.00)A.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实行许可制度B.电子出版物的重大选题应履行备案手续后才能出版C.电子出版物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来自已经公开出版的图书或期刊√D.图书出版社出版配合本版图书的电子出版物,应经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局审核同意7.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 )特征。
2015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理论与实务(6)编辑加工整理及其后续工作(掌握并熟练运用)编辑加工的概念:是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个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编辑加工与审稿的关系(熟悉)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不可同时进行。
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审稿后,并在签订了出版合同后开始。
二、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掌握)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在初级已经讲过,这里再回顾一下这三大原则(一)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 ;(在着作权允许范围内加工,保护和完善、加强稿件中的"新";在出版合同约定的允许范围内;超出时先提修改建议,征得作者同意后正式修改,并将修改结果送交作者审核)(二)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三)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原稿表述与编辑或者人们使用习惯不同,但不违反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宜改动:多就少改)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一)消灭差错:编辑加工整理的首要任务,尤其要消灭政治性差错和常识性差错(二)润饰提高:强化主题;调整结构;理清层次;梳理文字;删削赘文;弥补缺漏(三)规范统一:按照国家规定统一的有关用法(四)其他工作: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和规范辅文三、审定发稿(一)稿件整理:1.复查稿件:确认无差错2.清稿誊抄:所有发出稿件只留有最终定稿内容3.检点稿件:逐页检查(正文是否衔接,辅文是否齐全,目录篇章是否与正文相符;图片位置)齐全规范;电子稿是否是最后定稿文件。
4.编排次序:按照顺序排列、编码,注明页码总数。
(二)稿件发出:齐、清、定(三)稿件送审:责任编辑将加工完毕的稿件及审读加工记录单再次逐级报送复审、终审--审定通过后,将稿件送作者复核--作者复核后,再次检查整理,使之符合发稿要求。
(四)将整理完毕的稿件及审稿意见、加工整理记录一并发往总编室--安排制作--填写工作单:发稿单、装帧设计单、征订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单四、发稿后的编辑工作校样处理的要求(掌握、运用)编辑在成书前的最后一次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