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内参PCNA抗体
- 格式:wps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研究 ·福建中医药 2023 年 6 月 第 54 卷 第 6 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une 2023,54(6)壮骨健膝方对脂多糖诱导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张英杰1,张鹏1,肖艳2,刘俊1,陈雨1,邱梦婷1,苏友新1*(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摘要: 目的 探讨壮骨健膝方对兔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 )刺激兔滑膜成纤维细胞(FLS )建立炎症模型,筛选壮骨健膝方干预炎症模型的最佳条件(浓度10%,时间48h )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壮骨健膝方组,分别给予相应条件干预后采用ELISA 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qPCR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β、TNF-α、IL-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I κB α、NF-κB p65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CNA 、核因子κB 抑制因子α(I κB α)及核内核因子κB (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IL-6含量,IL-1β、TNF-α、IL-6、PCNA 、NF-κB p65 mRNA 及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均<0.05),I κB α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壮骨健膝方组IL-1β、TNF-α、IL-6含量,IL-1β、TNF-α、IL-6、PCNA 、NF-κB p65 mRNA 及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均<0.05),I κB α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均<0.05)。
抗pcna抗体弱阳性抗pcna抗体也叫做增殖细胞核抗原,这种检查的方法是比较多的,pcna属于一种蛋白质,它是在细胞核内进行合成的,并且存在于细胞核里面,是DNA的辅助的一种蛋白,近些年来对于pcna的研究是比较热的,主要是因为在肿瘤方面,毕竟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种研究有助于患者早期发现。
★特点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核内,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
在细胞核内存在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PCNA,可溶性PCNA在细胞周期各期中均有表达,其量在DNA合成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变化,易被去污剂提取、甲醇破坏;不溶性PCNA较稳定,不易被去污剂洗脱、甲醇破坏,这种PCNA在G0~G1期细胞中无明显表达,G1晚期,其表达大幅度增加,S期达到高峰,G2~M期明显下降,其量的变化与DNA合成一致,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1,2,4]。
★肿瘤中PCNA的研究肿瘤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而PCNA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
因此,国内外在许多肿瘤中进行了PCNA的研究,涉及PCNA与肿瘤发生发展[5,6]、分级[1,7~10]、分期[1,10]、放疗敏感性[11,12]、预后[1,7,8,10,13~20]、复发和转移[1,21]、死亡原因[20]、肿瘤标志物[18,22]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性,得出了许多结论,但在某些方面因作者和所研究肿瘤的不同,还存在一些争议,即使尚没有争议的结论,也是从一种或几种肿瘤中得出的,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肿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肺癌中PCNA的研究PCNA在肺癌中的研究也较多,许多作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期望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PCNA在肺癌中研究所得出的一些结果也同样存在争论。
抗pcna抗体弱阳性
文章导读
抗pcna抗体也叫做增殖细胞核抗原,这种检查的方法是比较多的,pcna属于一种蛋白质,它是在细胞核内进行合成的,并且存在于细胞核里面,是DNA的辅助的一种蛋白,近些年来对于pcna的研究是比较热的,主要是因为在肿瘤方面,毕竟现在肿瘤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种研究有助于患者早期发现。
特点 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核内,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
在细胞核内存在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PCNA,可溶性PCNA在细胞周期各期中均有表达,其量在DNA合成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变化,易被去污剂提取、甲醇破坏;
不溶性PCNA较稳定,不易被去污剂洗脱、甲醇破坏,这种PCNA在G0~G1期细胞中无明显表达,G1晚期,其表达大幅度增加,S期达到高峰,G2~M期明显下降,其量的变化与DNA合成一致,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124。
肿瘤中PCNA的研究肿瘤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而PCNA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
因此,国内外在许多肿瘤中进行了PCNA的研究,涉及PCNA与肿瘤发生发展56、分级17~10、分期110、放疗敏感性1112、预后1781013~20、复发和转移121、死亡原因20、肿瘤标志物1822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性,得出了许多结论,但在某些方面因作者和所研究肿瘤的不同,还存在一些争议,即使尚没有争议的结论,也是从一种或几种肿瘤中得出的,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肿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肺癌中PCNA的研究
PCNA在肺癌中的研究也较多,许多作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期望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PCNA在肺癌中研究所得出的一些结果也同样存在争论。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WB检测之二抗二抗选择二抗是用一抗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一抗的抗体,选择范围较窄,基本是商品化的,在不考虑二抗修饰类型的前提下,二抗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二抗来源种属、一抗来源种属和抗原来源种属互不相同。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人的蛋白X,选择了鼠抗X一抗,则可选择兔抗鼠二抗或者羊抗鼠二抗。
二抗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有:①对单抗类一抗,二抗需与一抗的类别或亚类相匹配(多抗类一抗主要是IgG类免疫球蛋白故相应二抗就是抗IgG F(ab’)2二抗,避免各种Ig保守结构域导致的交叉反应。
然而各种Ig仍具有保守的轻链结构域,因此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WB检测之内参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方法不仅能检测靶蛋白存在与否,还能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作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在WB实验中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靶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如方法学本身性质、操作误差等。
为准确衡量靶蛋白表达水平,需要精确一致的上样量,使用内参的意义即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指管家基因的表达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
此类蛋白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可作为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参照物。
当内参条带亮度基本一致时,基本可以确定上样量是一致的,通常采用比较靶蛋白和内参蛋白条带亮度比值来进行相对定量。
WB实验中涉及到的蛋白-抗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活性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例如时间、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在实验设计时就需要有严谨的对照方案,通过对照就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严谨的WB实验中需要设立蛋白分子量标准、空白载体对照、未诱导对照、已知量标准物正对照和内参。
内参使用方法1.标记内参:酶标的内参抗体可避免二抗结合总蛋白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杂带,使用时只需在二抗孵育时加入酶标内参抗体,按照正常操作即可。
1性能指标
1.1外观
试剂盒各组份应齐全、完整,标签清晰,易识别;液体无渗漏。
1.2准确度
对准确度参考品进行检测,双链DNA(dsDNA)IgG抗体的相对偏差应在±20%范围内。
1.3最低检测限
对检测限参考品进行检测,dsDNA IgG抗体的检测限应不高于10 IU/mL;其它定性指标对应的各指标的L1应为阳性、L2应为阳性或阴性、L3应为阴性。
1.4线性
dsDNA IgG抗体在10~ 600 IU/mL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r)r2应不小于0.950。
1.5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对10份阴性参考品进行检测,对应指标的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应为100%。
1.6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对12份阳性参考品进行检测,对应指标的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应为100%。
1.7重复性
对重复性参考品检测10次,同一指标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1.8批间差
用三个批号试剂盒检测同一份重复性参考品,批间差应不大于20%。
1.9dsDNA 校准品均匀性
1.9.1瓶内均匀性
校准品的瓶内均匀性(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1.9.2瓶间均匀性
校准品的瓶间均匀性(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以高发病率、高致死率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1],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主流观点认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胰腺自身消化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引流SAP 早期产生的胰源性腹水(PAAF )即行腹腔穿刺引流术(APD )可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全身炎症反应[3],对重要脏器起到保护作用[4]。
然而APD 减轻胰腺损伤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
既往研究表明,受损的自噬介导腺泡细胞空泡化及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导致急性胰腺炎(AP )发生与恶化的重要因素[5],而APD 与自噬间是否存在联系尚未得到证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作为内源性抗氧Abdominal puncture drainage alleviate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 by activating Nrf-2/HO-1pathway and promoting autophagyLU Yichen 1,2,WU Jun 1,2,JIANG Wen 1,2,LIU Jiangtao 1,2,QIE Huaji 1,2,SUN Hongyu 1,2,TANG Lijun 1,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63,China;2Center of General Surgery//Sichu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ancreatic Injury and Repair,General Hospital of Western Theater Command,Chengdu 610083,China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术(APD )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自噬及Nrf-2/HO-1通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WB检测之二抗二抗选择二抗是用一抗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一抗的抗体,选择范围较窄,基本是商品化的,在不考虑二抗修饰类型的前提下,二抗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二抗来源种属、一抗来源种属和抗原来源种属互不相同。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人的蛋白X,选择了鼠抗X一抗,则可选择兔抗鼠二抗或者羊抗鼠二抗。
二抗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有:①对单抗类一抗,二抗需与一抗的类别或亚类相匹配(多抗类一抗主要是IgG类免疫球蛋白故相应二抗就是抗IgG F(ab’)2二抗,避免各种Ig保守结构域导致的交叉反应。
然而各种Ig仍具有保守的轻链结构域,因此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WB检测之内参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方法不仅能检测靶蛋白存在与否,还能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作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在WB实验中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靶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如方法学本身性质、操作误差等。
为准确衡量靶蛋白表达水平,需要精确一致的上样量,使用内参的意义即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指管家基因的表达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
此类蛋白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可作为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参照物。
当内参条带亮度基本一致时,基本可以确定上样量是一致的,通常采用比较靶蛋白和内参蛋白条带亮度比值来进行相对定量。
WB实验中涉及到的蛋白-抗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活性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例如时间、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在实验设计时就需要有严谨的对照方案,通过对照就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严谨的WB实验中需要设立蛋白分子量标准、空白载体对照、未诱导对照、已知量标准物正对照和内参。
内参使用方法1.标记内参:酶标的内参抗体可避免二抗结合总蛋白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杂带,使用时只需在二抗孵育时加入酶标内参抗体,按照正常操作即可。
Bioss讲堂|Westernblot内参抗体选择攻略大全Western Blot除了能证明某样品中含有某种蛋白之外,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的相对多少——即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要衡量蛋白的表达水平,前提条件就是等量的上样量。
内参的意义就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是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一般是指由管家基因编码表达的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它们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选择内参抗体应遵循的原则1、样本来源♠哺乳动物的组织或细胞: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1、PCNA 等;♠植物样本:plant actin、Rubisco 等;♠其他来源样本,应参照已发表文献,选择合适蛋白作为内参。
2、目的蛋白定位▶全细胞蛋白和细胞质:β-Actin、beta Tubulin、GAPDH 等;▶细胞核蛋白:PCNA、LaminA、LaminB、HistoneH3,K70、K80、Erk2、TATAbindingprotein(TBP)以及c-Jun、c-Fos等;▶胞膜蛋白:Na( )/K( ) ATPase 等;▶线粒体蛋白:VDAC1、COXIV等;▶血清:Transferrin等。
3、目的蛋白分子量目的蛋白分子量最好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 以上,各内参蛋白分子量详见下方汇总表。
Tips: 内参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实际的试验环境:★在做多组织多细胞样本对比表达量时,最好选用 GAPDH作为内参,因为GAPDH是代谢类蛋白,在活组织中表达比较恒定。
而β-Actin和β-Tubulin是结构蛋白,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会有差异性;★而在某些细胞中,由于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GAPDH 的表达增高,不适合做内参;★涉及细胞增殖的相关试验中,c-Jun由于自身表达变化不适合做内参;★凋亡实验时,TBP、Lamin等也不适合作为内参;★做诱导后样本或检测磷酸化等修饰性抗体时,应选择结构蛋白作为内参,如β-Actin 和β-Tubulin。
核蛋白内参抗体的选择原则1) 核纤层蛋白核纤层蛋白是核纤层蛋白的结构成分,它们支持核膜,并在细胞周期中参与核膜的分解和重新形成。
在动物细胞中,三个基因编码至少七个Lamin。
LMNA基因通过交替剪接编码A和C型薄层蛋白,而LMNB1和LMNB2基因编码薄层蛋白B1和B2。
每个细胞中都存在B型Lamin。
胃泌乳后表达A型Lamin,而C型Lamin的表达是组织特异性的。
Lamins上发生了法尼基化和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而调节了核纤层的组装和层粘连蛋白的活性。
在Lamin中,Lamin B1最常用作加载控件。
Lamin B1在整个物种中都是保守的。
人Lamin B1与啮齿动物同源物具有95%的同一性,与果蝇对应物具有36%的同一性。
人Lamin B1与其他人Lamin的同一性超过50%。
Lamin B1蛋白不适合作为没有核膜包被的蛋白样品的上样对照。
2) TATA盒结合蛋白TATA盒结合蛋白TBP是一种通用转录因子,在通过RNA聚合酶II进行基因转录之前,它与TATA 盒DNA序列特异性结合。
TATA盒存在于10-20%的人类基因启动子中。
TBP是高度保守的。
人TBP与啮齿动物同源物具有约90%的同一性,而与真菌同源物具有超过60-70%的同一性。
TBP 的N端含有一串长的谷氨酰胺(TBP mRNA分子中的CAG重复序列),可调节C端的DNA结合活性。
在健康个体中,TBP中N末端谷氨酰胺的数量有所不同(在25到42个重复之间),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会扩展到47-63个重复。
3) 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HSP),也称为热休克认知(HSC),是一组在某些压力下,特别是在高温下上调的蛋白。
这些蛋白质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提供针对此类应激源的保护和陪伴细胞周围的蛋白质。
某些HSP(例如HSC70和HSP90)有时用作Western印迹上样对照。
尽管某些HSP可能是组成型表达的,因此可以在某些蛋白印迹分析中用作可靠的上样对照蛋白,但切记治疗条件可能会改变某些HSP的表达,这一点至关重要。
线粒体内参抗体:推荐Abbkine COX IV抗体细胞⾊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简称COX)是⼀种异源寡聚酶,通常含有13个亚基,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呼吸链的酶复合物。
细胞⾊素c氧化酶中形成催化中⼼的3个最⼤的亚基由线粒体DNA编码,其余10个亚基包括COX IV由细胞核内的基因组DNA编码。
细胞⾊素c氧化酶(COX)活性缺陷和⼈类多种疾病相关。
COX IV抗体可⽤作线粒体蛋⽩上样量的内参抗体,其检测⽬标蛋⽩⼤⼩为16kD左右。
什么时候选择线粒体内参抗体?我们知道,在Western Blotting中使⽤内参其实就是在WB过程中的另外⽤内参对应的抗体检测内参蛋⽩,这样在检测⽬的产物的同时可以检测内参的表达,由于内参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借助检测每个样品内参的量就可以⽤于校正上样误差,这样半定量的结果才更为可信。
此外使⽤内参可以作为空⽩对照,检测蛋⽩转膜情况是否完全、整个Western Blot显⾊或者发光体系是否正常。
常⽤的细胞总蛋⽩质内参有GAPDH和细胞⾻架蛋⽩β-Actin或β-Tubulin等。
对于⼀些植物的样本,则需要特别的植物Actin蛋⽩作为内参。
当实验样品中只是核蛋⽩,⽽不是细胞总蛋⽩提取液时,可以⽤组蛋⽩H(Histone H),或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为核内参抗体。
⽽在⼀些特别的针对线粒体作为微环境的研究课题时,需要提取线粒体总蛋⽩并检测其中的⽬标蛋⽩含量,这时候常规的细胞总蛋⽩内参就不是很合适,我们推荐使⽤线粒体总蛋⽩的内参抗体,对于线粒体蛋⽩的检测,常⽤COX IV或VDAC1作为内参抗体,这⾥⾯COX IV⼜是被引⽤最多的线粒体内参。
COX IV的检测分⼦量⼤约在16kD左右,⽐较适合⽤于检测⽬标蛋⽩在较⼤的WB实验。
我们课题组是做凋亡和线粒体⽅⾯研究的,经常研究线粒体⽅⾯的通道蛋⽩,⼀直使⽤Abbkine的COX IV抗体来做WB,效价挺⾼的。
关于内参基因的选择关于内参基因的选择实验内参,即是在检测细胞内分⼦表达变化时选择的参照物,其在细胞内的表达相对恒定,在处理因素作⽤条件下不会发⽣表达改变的基因。
内参同样可以校正上样量、上样过程中存在的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管家基因最普通的内参是内源性参照基因,也就是管家基因(持家基因,house keeping gene)。
管家基因是⼀类始终保持着低⽔平的甲基化并且⼀直处于活性转录状态的基因,⾼度保守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持续表达。
其表达⽔平受环境因素影响较⼩,⽽且是在个体各个⽣长阶段的⼤多数,或⼏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因此常存在于⽣物细胞核的常染⾊质中。
它的表达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的影响,⽽不受其他机制调节。
管家基因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 如编码组蛋⽩基因、编码核糖体蛋⽩基因、线粒体蛋⽩基因、糖酵解酶的基因等。
这类基因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都进⾏表达,因为这些基因的产物对于维持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部分⼈类管家基因列表2、内参基因选择的条件1、不存在假基因,以免基因组DNA的扩增;2、⾼度或中度表达,避免太⾼或太低的丰度;3、稳定表达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差异;4、表达⽔平与细胞周期、活化等⽆关;5、不受外源性或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3、不同管家基因在选择管家基因作为内参时,⾸先要按不同类型的分⼦选择正确的内参。
曾看到有⼈⽤检测miRNA时选择了GAPDH作为内参呢。
a、检测mRNA时的内参通常使⽤的是GAPDH、beta-actin、tubulinGAPHDGAPDHGAPDH是糖酵解反应中的⼀个酶,由4个30-40kDa的亚基组成,分⼦量146kDa。
该酶基因为管家(house keeping)基因,⼏乎在所有组织中都⾼⽔平表达,在同种细胞或者组织中的蛋⽩质表达量⼀般是恒定的,且不受含有的部分识别位点、佛波脂等的诱导物质的影响⽽保持恒定,故被⼴泛⽤作抽提total RNA,poly(A)+ RNA,Western blot等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的内参。
PCNA的名词解释介绍PCNA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
为了保证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能够进行顺利,细胞需要依靠一些辅助蛋白来进行配合,其中就包括PCNA。
PCNA是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的缩写,中文名为增殖细胞核抗原。
它是一种三聚体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PCNA在DNA复制、修复和重组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PCNA在DNA复制中起到了连接DNA聚合酶的桥梁作用。
DNA复制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过程,PCNA作为DNA复制核心酶聚合酶的辅助因子,能够稳定和加强酶与DNA之间的结合,从而提高DNA复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PCNA也参与了DNA修复的过程。
DNA在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内外伤害的影响,从而导致DNA链断裂、碱基损伤等问题。
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需要积极修复DNA的损伤。
PCNA可以与其他修复相关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组装DNA修复复合体,调控DNA修复过程的进行。
此外,PCNA还参与了染色质修饰、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在染色质修饰中,PCNA可以调控染色质重塑、乙酰化等修饰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
在基因转录中,PCNA可以与转录因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
在细胞周期调控中,PCNA通过与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之,PCNA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核抗原,发挥着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它不仅参与了DNA复制和修复等直接与基因组稳定性相关的过程,还调控了基因的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进行。
对于进一步解析细胞生命活动的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PC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虽然PCNA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但仍然有很多关于PCNA的研究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
内参抗体种类很多,比如β-actin、β-tubunlin、GAPDH、Lamin B 等,那么针对自己的实验,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简单介绍下选择内参抗体应遵循的原则:一.样本种属来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验样本来源于什么物种。
1、哺乳动物的组织或者细胞样本,通常选择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Histone H3、Na,K atp ase等。
2、植物来源实验样本,则可以选择plant actin、Rubisco等。
3、其他来源样本研究较少,所以就应该参照文献报导,选择合适的蛋白作为内参。
二.目的蛋白分子量:选择内参抗体时,应该考虑目的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通常应该保证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以上。
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为45KD,此时不适宜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可以考虑选择GAPDH或者β-tubulin作为内参。
三.目的蛋白表达部位:就一般的蛋白检测来说,β-actin、β-Tubulin抗体等就可以了,而针对于核蛋白的定量,特别是样本蛋白就是核蛋白时,选择恰当的核蛋白内参则更能体现内部参照的价值。
常用的核内参抗体有Lamin A、Lamin B、Histone H3,除此之外,其它常见的核蛋白内参还有PCNA、K70、K80等,在一些文献报道中,Erk2、TATA binding protein(TBP)以及c-Jun、c-Fos等都有使用。
而对于膜蛋白检测,常用的内参抗体为Na,K ATPase。
对于线粒体蛋白的检测,常用VDAC1和COX IV作为内参抗体。
以上几条原则只是针对通常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内参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的试验环境,比如某些细胞中,由于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 GAPDH 的表达增高,不适合做内参。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意义姚宏;李秦宜;赵玛丽;平苏萍;王虹;袁瑞香;姚英;刘桂卿;马大烈【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1993(20)4【摘要】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的免疫金银法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2例肝细胞癌,12例肝细胞异型性增生和35例肝硬变组织内细胞核PCNA 的活性,20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
结果表明,52例肝细胞癌PCNA的总阳性率为84.6%。
Ⅰ级16例、Ⅱ级22例、Ⅲ级10例和Ⅳ级4例,各级的阳性率分别为93.35%、86.4%、80%和50%;视为肝癌前病变的肝细胞异型增生12例,其阳性率为91.7%,提示PCNA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一项新的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指标;并说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越高。
PCNA检出阳性率越高,呈正相关。
【总页数】2页(P223-224)【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肝细胞癌【作者】姚宏;李秦宜;赵玛丽;平苏萍;王虹;袁瑞香;姚英;刘桂卿;马大烈【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人民医院;山西医学院;山西医学院附二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J], 梁雨荣;郑泽霖2.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 [J], 杜晓梅;肖玲;付广红;舒俊俊3.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N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朱文嘉;李诗敏;王纾宜4.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J], 刘军;彭志海;裘国强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马向东;隋延仿;王文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estern Blot内参的选择,老司机都不知道这些窍门每日生物评论2017-01-31 21:15:13内参即是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一般是指由管家基因编码表达的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它们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一、为什么要使用内参呢?Western blot除了能证明某样品含有某种蛋白之外,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的相对多少。
即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要衡量蛋白的表达水平,前提条件就是等量的上样量。
然而如果仅将蛋白浓度测定作为规范需相互比较的各种样品间上样量等同的唯一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首先各种蛋白质浓度定量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不能完全准确的确定各种样品的蛋白浓度。
如UV法直接定量,适合测试较纯净、成分相对单一的蛋白质,相对于比色法来说,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受到平行物质如DNA的干扰,且敏感度低,要求蛋白的浓度较高。
比色法测定蛋白浓度一般有BCA、Bradford、Lowry等几种方法。
BCA法与Lowry法都容易受到蛋白质之间以及去污剂的干扰。
Bradford法敏感度最高,且与一些列干扰Lowry、BCA 反应的还原剂(如DTT、巯基乙醇)相溶,但是对去污剂依然是敏感的,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同的标准品会导致同一样品的结果差异较大,无可比性。
另外,蛋白质定量以后进行电泳时需要等量上样,此步骤也存在操作误差。
在Western Blot实验时使用内参,即可简便地对定量和上样步骤产生的误差进行校正。
在Western Blot中使用内参其实就是在WB过程中另外用内参对应的抗体检测内参,这样在检测目的产物的同时可以检测内参的表达,由于内参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借助检测每个样品内参的量就可以用于校正上样误差,这样半定量的结果才更为可信。
W estern Blot实验中为什么检测无信号?(白板)大概总结为一下几类原因:(1)样品中目的蛋白丰度很低,低于实验的检测下限(2)一抗不识别检测物种的蛋白,同时若有阳性参照的话提供阳性对照蛋白,若阳性对照正常则说明抗体及实验参照没有问题,可能是样本中目的蛋白含量比较低。
(3)蛋白降解(4)待测样品的确为阴性;(5)一抗失效;(6)抗原量不足,每泳道蛋白上样量不低于0.1ugWestern Blot实验中为什么检测的结果分子量大小与实际不符?(1)蛋白存在翻译后修饰—比如蛋白的磷酸化,糖基化等,这些都会增加蛋白的分子量大小。
(2)蛋白存在翻译后剪切—比如很多蛋白首先被合成为前体形式,然后通过剪切获得生物学活性(3)剪接变异体—相同的基因,经过选择性剪接会产生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
(4)相对电荷—氨基酸的组成(带电或不带电)(5)蛋白形成多聚体—比如蛋白二聚体。
为什么wb的结果与QPCR结果趋势不一样?(1)WB反映的是蛋白水平的结果,qpcr反映的是基因水平的结果。
理论上蛋白水平与基因水平是一致的,但是mRNA的高低不代表其表达蛋白的高低。
也有一些基因可能在组织样品中没有正常翻译(或发生泛素化修饰,修饰水平不一致),这样即使qpcr检测结果有表达,但是若蛋白没有正常翻译的话,WB则检测不到目的条带。
为什么检测结果有很多杂带?(1)可能是样品本身体内表达的蛋白具有多种修饰形式如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2)蛋白降解,导致蛋白分子量降低;(3)蛋白形成多聚体形式;为什么WB检测的背景比较高?(1)可能抗体浓度浓度较高,(2)抗原量较大。
(3)一张膜中有的目的条带较弱,为了能让较弱条带显示出来,曝光时间较长转膜后蛋白少或者没有可能原因(1)转膜板放置出问题(2)凝胶与膜接触不好(3)目的蛋白被其他高丰度蛋白掩盖,如白蛋白, IgG等Western Blot实验中为什么选择内参?内参即是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来说一般是指由管家基因编码表达的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它们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核内参PCNA抗体-用于细胞核内参的PCNA单抗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简称PCNA)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
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核内,为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
由于其在细胞核内稳定表达,因此其抗体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核蛋白的内参抗体。
如何选择合适的细胞核内参抗体?
常用的细胞总蛋白质内参有GAPDH和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或β-Tubulin等。
对于一些植物的样本,则需要特别的植物Actin蛋白作为内参。
当实验样品中只是核蛋白,而不是细胞总蛋白提取液时,可以用组蛋白H(Histone H),或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为核内参抗体。
除了这些,其它常见的核蛋白内参还有K70, K80, Lamin A和B,在一些文献报道中,Erk2、TATA binding protein(TBP)以及c-Jun、c-Fos等都有使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核蛋白内参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的试验环境,比如在涉及细胞增殖相关试验中,c-Jun由于自身表达变化就不适合做内参;而在凋亡实验时,TBP、Lamin等也不适合作为内参。
另外,我们还需要根据目的蛋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核内参,我们推荐内参要与检测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最好相差5KD以上,因此你需要根据你目的检测蛋白的分子量来选择合适的内参。
PCNA的检测分子量大约在28kD,而Histone H3的检测条带大约在18kD,因此PCNA比较适合用于检测目标蛋白在较大的WB实验,而Histone H3则不适合用于13kD-23kD大小的目的蛋白内参。
另外,虽然PCNA是最合适的核内参抗体之一,但是在某些条件下,一些影响增殖的因素会导致样品间PCNA含量的变化,就不适合作为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