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使用9大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3
清肺消炎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清肺消炎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清肺消炎丸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内蕴引起的各种肺部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祛痰止咳:清肺消炎丸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各种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症状,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
3.护肺养肺:清肺消炎丸通过调节肺气的平衡,增强肺部的抵抗力,有助于保护肺部健康,对于长期吸烟、环境污染引起的肺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用量按照中药剂量和个体病情不同,清肺消炎丸的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推荐的用量如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量。
儿童:按体重计算,一般每次0.3-0.6克/千克,一日2-3次。
注意减量,不宜超过成人用量。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参照医生的指导,在咨询医生后使用。
老年人:应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减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清肺消炎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循医嘱:清肺消炎丸是一种中成药,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2.不能替代药物:清肺消炎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不能替代其他治疗药物,尤其是对于严重疾病应积极配合其他治疗药物的使用。
3.注意过敏反应:在使用清肺消炎丸时,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嗓子发炎、头痛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孕妇禁用:孕妇应在咨询医生后使用,未经医生指导,孕妇不得擅自使用。
5.饭后服用:推荐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的刺激,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6.避免刺激性食物:使用清肺消炎丸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饮酒,以免影响疗效。
7.注意禁忌:清肺消炎丸对某些人群可能有禁忌症,如对中药过敏的人、肝肾功能损伤的人应避免使用。
小结清肺消炎丸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和护肺养肺功能的中药制剂。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遵循医嘱,不能替代其他治疗药物,注意过敏反应和禁忌症。
中成药使用9大注意事项
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药炮制工艺制成的药物,其中包含多种中草药成分。
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形式,中成药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方面具有一定的
疗效和作用。
然而,中成药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其安全性
和有效性。
下面是中成药使用的九大注意事项: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购买中成药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药
店购买,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2.注意包装:购买时要注意检查中成药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有任何
瑕疵或变质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3.详细阅读说明书:在使用中成药之前,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并
按照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
8.注意禁忌症:不同的中成药适应症和禁忌症不同,因此在使用前应
了解药物的使用范围和禁忌症,避免使用不当。
9.逐渐减少用药:在病情好转后,应逐渐减少中成药的用量或停止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或药物滥用。
通关藤口服液注意事项藤口服液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
在使用藤口服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关于藤口服液注意事项的详细解释:1. 用药前注意事项:在开始使用藤口服液之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如果有任何对该药物成分过敏的情况或其他禁忌症,应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2. 儿童和孕妇使用:儿童和孕妇在使用藤口服液之前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特别是孕妇,不宜长期使用,并需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用药。
3. 用量和用法: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导,以及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藤口服液。
一般建议每次口服10-15毫升,每日3次,最好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内服用。
口服前用量器测量确保剂量准确,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4. 饮食禁忌:在使用藤口服液的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如辣椒、咖啡因、烟酒等,以免对药效产生不良影响。
5.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藤口服液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
在使用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之前,应告知医生或药师,以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6. 注意药物储存:藤口服液应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要注意将药品放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以免出现意外。
7. 注意不良反应:在使用藤口服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8. 不宜长期使用:藤口服液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可能会减弱,建议患者不宜长期使用。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9. 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藤口服液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如高血压和消化性溃疡患者。
在使用藤口服液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获得医生的指导。
10. 注意注意个人卫生:在使用藤口服液的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秋冬季老年人应慎用清热类中药 生成2007-08-08 10:08:53 来源: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秋冬季节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护阳固气,以颐养天年。
老年人体质虚弱,阳气虚弱者最为常见,而阳气的充足与否,与其能否健康长寿关系密切。
秋冬季节,老年人服用清热类中药养生防流感要特别谨慎。
中医讲究辨证,同一个处方,对部分人有效,对另一部分人可能有害。
清热败火类药物偏凉,脾胃功能较差、体质虚弱的老人随意服用,可能导致胃痛、呕吐或腹泻。
抗感冒类的中成药,如连翘,其机理是疏风、清热、解毒,对外感风热、热毒之症效果理想。
而秋冬天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老人即使表现出火气大的症状,也多是虚火;感冒大多是受风寒而不是受风热,这时如果服用上述凉性药物,轻则败胃,重则内伤中阳。
实际上,因风寒而感冒的老年人不能服用板蓝根冲剂,否则会雪上加霜。
近年来临床上已有多起因服用板蓝根引起消化道黏膜出血,造血系统出现障碍,甚至过敏致死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滥服清热类药物,老年人会出现嗜睡、头晕、面色苍白、腹痛、腹泻等症状。
虚寒体质的老年人,常有肢体畏寒、小便清长、面色发白等特征。
他们一旦因服偏凉中药造成不适,应多吃大米粥,并多加些糯米。
日常饮食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虚热性体质的老人,常常口鼻干燥、面色赤红、手足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这类老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清热类中药。
老年人慎重服用中草药2008-07-10 17:36:25 作者:来源:大众健康网浏览次数:24 文字大小:【大】【中】【小】中医中药深受老年慢性疾病病人的青睐,被认为是无毒无副作用的,其实不然,如果用药时配伍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凡对中药进行一定方 ...关键字:中草药中医中药深受老年慢性疾病病人的青睐,被认为是无毒无副作用的,其实不然,如果用药时配伍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凡对中药进行一定方法的加工炮制,并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病人的,均可称为方剂。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中成药是指由天然药材组成的药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和配伍制成的药物剂型。
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1.用药适量:中成药的剂量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不可自行增减。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开方来进行用药,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毒副作用等情况。
2.用药安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选择正规药品,避免假冒伪劣药品。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症状都不同,同样的中成药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盲目使用导致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4.用药注意时间:中成药的使用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医生的开方或说明书来确定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同时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超量使用。
5.用药连续性: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中途停药或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6.用药后效果监测: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或症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治疗方向,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用药时的禁忌症:有些中成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禁止使用的,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患有特定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开这些禁忌症,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包括用药适量、用药安全、个体化用药、用药注意时间、用药连续性、用药后效果监测、用药时的禁忌症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情况下,中成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准确理解和遵守这些基本使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是医疗行业制定的一套指导,旨在规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这些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适应症:中成药应用于确诊的疾病,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证据支持的疗效。
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 用药原则:根据药物的性质、药理特点和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和用药途径。
同时,还需遵守药物的给药间隔、疗程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 安全性:中成药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疗效评估:中成药的临床使用需依据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及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不良事件和药物的疗效,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指导性和科学性。
5. 药物相互作用:许多中成药含有多种草药和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医生在处方时需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可能的相互作用来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的目的是确保中成药的合理应
用和安全有效性,并提供给医生参考,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一、中成药的剂型 (3)二、中成药分类 (7)三、中成药安全性 (9)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二、联合用药原则 (12)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第三部分各论 (16)一、解表剂 (16)二、泻下剂 (17)三、和解剂 (18)四、清热剂 (19)五、祛暑剂 (20)六、温里剂 (21)七、表里双解剂 (22)八、补益剂 (23)九、安神剂 (24)十、开窍剂 (25)十一、固涩剂 (25)十二、理气剂 (26)十三、理血剂 (27)十四、治风剂 (28)十五、治燥剂 (29)十六、祛湿剂 (30)十七、祛痰剂 (31)十八、止咳平喘剂 (32)十九、消导化积剂 (33)二十、杀虫剂 (34)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典-临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
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基本药物已经成为大众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重要途径。
其中,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展开讨论,包括标准用法用量、适应症与禁忌症、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一、标准用法用量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标准用法用量的确定与规范是合理使用的基础。
在药品的临床研究与评价阶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其最佳用法用量。
此外,医生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需遵循相关规范,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中成药还需要掌握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盲目使用或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
对于同一种中成药,不同的适应症所需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确保合理的选药与用药。
同时,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相关禁忌症的遵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任何一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中成药也不例外。
因此,对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医生应了解每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并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解释。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患者教育与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因此,患者教育与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药物说明书,帮助他们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此外,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普及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成药说明书一、维C银翘片【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规格】每片含维C49.5mg,对乙酰氨基酚105mg,马来酸氯苯那敏1.05mg。
30片/瓶。
【用量用法】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可见咽痛、嗜睡、口渴、虚弱感;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禁忌】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不适用于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明显,无汗,头痛身酸,鼻塞流清涕。
4、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
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不得服用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5、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后服药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到呢个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弱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双黄连颗粒【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规格】毎袋装5g (相当于净饮片15g)。
10袋/盒。
【用量用法】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2/5袋~3/5袋;6个月至一岁,一次3/5袋~4/5袋;一岁至三岁,一次4/5袋~一袋;三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中成药使用9大注意事项
很多人仅仅因为轻微的咳嗽不适就在医院里耗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宝贵时间,真是劳民又伤财。
如果家里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的、使用方便的急救药品和中成药,我们就可以免去慌慌张张跑医院的麻烦了。
“中药无毒副作用。
”“中药比较温和,加大点剂量也无所谓。
”……类似的言论几乎随处听到。
服用中药似乎可以百无禁忌了,真的如此吗?
注意事项1:
用药时一定要辨证
感冒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毒(特别是鼻病毒、流行性感冒分为甲、乙、丙三型)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的急性感染。
其主要症状为流鼻涕、打喷嚏、伴有鼻塞和干咳,还可有咽喉红肿、疼痛。
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头痛和肌肉酸痛等。
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辨明病情,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治疗感冒的药物五花八门,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症状分清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然后再选方用药。
例如银翘解毒丸和羚翘解毒丸均是常用的感冒药,二者只差一个字,但前者用于风热感冒,后者用于风寒感冒,选药时应注意辨证选药,不能任意使用。
包括小儿在感冒时也要这样辨证用药。
注意事项2:使用止咳药应视情况而定
咳嗽是一种人体的防御性反射活动。
轻度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因此一般不需立即使用止咳药物,只有在剧烈咳嗽影响休息或睡眠时方可使用。
使用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确定咳嗽是否有痰,是感冒着凉还是由于合并其他疾病,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加服止咳药或祛痰药。
强力止咳、镇咳药主要用于比较剧烈的频繁干咳。
如果咳嗽有痰却服用镇咳药,痰液潴留气道易导致肺部感染、加重病情等不良后果。
咳嗽有痰者必须并用祛痰药,否则可影响痰液的排出。
如果咳嗽的同时又出现发烧、潮热、盗汗、咳吐腥臭的脓血痰现象,说明有这类症状的患者病情有新变化,绝不能还用咳嗽药止咳而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服用咳嗽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腥冷的食物。
有些咳嗽药如通宣理肺丸、止嗽定喘口服液中配有麻黄素等作用较强的药物,儿童患者不宜使用。
一般在服药3日内咳嗽未改善,或咳喘加重者应到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3:恰当使用
中成药
便秘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不定期的延长,大便干燥难解,轻者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成球,精神疲倦乏力,食欲减退。
严重者还会引起习惯性便秘造成肛裂。
婴幼儿还会由于大便不通,停食着凉而发烧。
如果是久病体虚一定要选择缓泻润肠通便药比如麻仁润肠丸;忌用猛烈峻下的大黄、巴豆、番泻叶,以免泻下太过。
泻下通便药不能服用时间过长,以防形成依赖。
注意事项4:恰当使用健脾消食药
厌食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
由于较长时期的脾胃失调,小儿不愿进食,甚至拒绝进食。
此病由于
不当,进食没有定时定量,任由孩子过食生、冷、甘、甜物,爱吃零食或偏食所致。
在服用健脾消食药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定时定量
的规律,防止孩子过多吃生冷、甘甜、油腻食物,去掉爱吃零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补养过度,更不能服用补品以免引起。
注意事项5:恰当掌握用药剂量
中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在用法与用量方面,基本没有差别,均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剂量服用。
儿童专用的药物有用量的规定,成人儿童均能用的药物,小儿用量应适当减少。
一般情况是:1岁以内用成人量的1/4,2-5岁用成人量的1/3,5-10岁用成人量的1/2,10岁以上用量与成人基本相同。
注意事项6:严格遵守服药禁忌
服用中成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药物。
如发热病人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症忌食生冷、甜腻食物;水肿高血压病人不宜吃盐;胃病泛酸不宜食醋;某些皮肤病及疮、疖患者要忌食鱼、虾、羊肉、螃蟹等。
一般在说明书中都有介绍。
注意事项7:中成药也不可随意服用
重症感冒或流行性感冒不能随意服用非处方中药,应去医院诊治。
体虚者患感冒时虽服感冒药能减轻症状,但因机体抵抗力弱,会出现反复感冒,或者引起其他疾病,必要时可向医生咨询。
在服感冒药、清热解毒药期间,一定不能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8:中成药也要恰当存放
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
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等中成药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所有药物应置于宝贝
不能触及处。
注意事项9:中成药也要注意有效期限
注意定期
家庭存放药品的出厂日期和标示的有效期限,近效期的药品可以早服用,那些过期药品一定要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