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必修1: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新)1.2.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思考、讨论、回答][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啊)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3. 学会使用化学计量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及意义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摩尔质量的计算与应用4.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应用5. 化学计量法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实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计量学》、《实验化学》等。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未知溶液等。
4.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操作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和物质的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化学计量法的应用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拓展与延伸1. 介绍化学计量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化学计量法在现代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八、课程回顾与展望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啊)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
3. 学会使用化学计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4. 能够运用化学计量解决实际实验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摩尔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以实际实验为例,展示化学计量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授数据处理方法。
5. 综合训练:提供综合训练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实验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进行数据分析。
4. 练习法:提供综合训练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天平、量筒、烧杯等。
2. 实验试剂: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如酸、碱、盐等。
3.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及实验操作步骤。
4. 综合训练题目:制定综合训练题目,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综合训练:分析学生的训练题目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引入化学计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3. 物质的量浓度4.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5.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3. 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4.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等。
4.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概念图、公式、实验操作步骤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案例分析:介绍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如溶液配制、气体体积计算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5. 误差分析: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2.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 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
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科学上,我们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欲想知道究竟,请认真学好本节内容。
【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过渡】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它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认识的对象。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 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
【板书】1、物质的量概念:是用来解决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关系问题的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强调并板书】①“物质的量”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②“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由固定字数组成,不能分割、不能增减。
【讲解】任何一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如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那么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物质的量是摩尔,符号 mol,简称摩。
【板书】2、摩尔(1)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符号:mol【讲解】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 mol表示的数目是多少呢?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上有关内容,并得出结论。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从容说课本节先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然后由此重点学习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及摩尔质量基础上,结合初中学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进行学习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粒子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6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 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指的是用容量瓶等仪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核心是配制的过程和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p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配制过程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它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误差分析^p 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开展。
由于它还与化学反响给物质的量计算有亲密的联络,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内容,是本学科化学实验局部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演示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二、【教学目的与解析】1.教学目的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并进展误差分析^p 分析^p 。
2.目的解析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根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就是指要能熟悉容量瓶的使用方法,能根据条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对实验中的不标准操作进展相关的误差分析^p 。
三、【问题诊断分析^p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视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无视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误差分析^p 时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它与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其中关键是还要弄清楚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关的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 】在本节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和视频播放器。
因为使用多媒体视频,有利于学生通过视频向学生演示实验详细步骤,理解使用仪器和步骤,分析^p 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课教课设计设计知识与技术①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认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②经过对 1 mol 物质质量的议论,理解摩尔质量的观点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③经过对摩尔质量观点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④经过对 1 mol 物质体积的议论,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观点;⑤经过对气体摩尔体积观点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随和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掌握与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计算、剖析方法;⑦经过活动研究,使学生掌握必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要领和技巧;⑧经过沟通议论,让学生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响。
①经过对物质的量观点的理解,试试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领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②经过配制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体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例研究方法,能独立地与同学合作达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议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亲身实验配制溶液,体验化学实验的谨慎性,培育正直耐心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②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剖析议论,培育学生尊敬科学、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③在研究中学会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体验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课要点: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②摩尔质量观点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③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及相关计算;④必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课难点:①物质的量观点的教课;②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观点的成立;③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及相关计算。
本节课属于观点教课课,依据观点教课的一般原则,主要运用解说方式、形象化的启迪式教课法、类比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观点,掌握观点,并灵巧应用观点。
关于观点课的教授,由于抽象、理解难度大,学生相对会缺少学习兴趣,所以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在观点引入时重申它在化学中的必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紧急感。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物质的量的计算。
3. 溶液的配制。
4. 化学反应的计算。
5. 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NaOH、HCl、NaCl等。
3. 课件及教学素材。
4. 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与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配制溶液。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实验心得。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化学计量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计算、溶液配制、化学反应计算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验技能。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化学计量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直观感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应用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是指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质量、物质量、体积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
2.化学计量的基本原理2.1 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量的计量单位,用符号mol表示,其中1mol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单位为g。
例如,1mol H2O的质量为18g。
2.2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1mol物质的质量,计量单位为g/mol。
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数。
2.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计量关系的比例关系。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1确定摩尔比3.2计算实验结果在化学实验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结果,如产物的质量、物质量、体积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可以判断实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安排:1.物质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20分钟)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的讲解(30分钟)3.实验操作示范和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4.实验结果的计算和比较(30分钟)5.讲解化学计量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20分钟)五、教学方法:1.讲授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化学计量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正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教学器材】烧杯、容量瓶、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洗瓶【教学过程】分析法、实验法[新课导入]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2.使用前须检验。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 .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时,须。
[板书]配置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在中溶解(4)移液:用引流(5)洗涤:洗涤次,洗涤液如何处理(6)定容(7)摇匀误差分析[过渡][板书]溶液的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实验中注意事项:1.计算浓硫酸的体积2.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3.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否则浓度偏[课堂小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置步骤与所需仪器与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作业布置】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2.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3.用4mol/L的标准盐酸配制0.1mol/L的标准盐酸时,需从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量筒⑤烧杯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⑧漏斗(填序号)。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及计算3.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4. 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与实际操作5. 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与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讲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讲解摩尔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掌握化学反应的摩尔比。
4. 演示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的使用技巧。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与摩尔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的理解。
4. 评价学生对实验中常用计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5.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运用化学计量知识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化学计量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数关系等知识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0.012Kg 12C 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 .1molH 2O 中含有2 mol 氢和1mol 氧 D . 1molH 2O 中含有3 mol 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H 2的摩尔质量是2 g B . 1molH 2O 的质量是18 g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D .2g H 2含1mol H3.比较1.0mol N 2和1.0mol CO 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 . ①B . ①②C . ①②③D . ②③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 .CH 4 B .NH 3 C .H 2O D .HF5.2.5 molBa (OH )2中含有 个Ba 2+,含有 个OH -;5molNa 2SO 4溶于水电离出Na + 个;含SO 42-0.6mol 的Al 2(SO 4)3 中含Al 3+ mol 。
6. 0.1 mol•L -1Na 2O 放入 克水中才能使溶液中Na+与H 2O 的个数比为1∶100。
7.请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这幅关系图。
8.49g H 3PO 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 molNaOH 的质量是多少?9.在求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时,不同的同学用了不同的解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中常用的计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和分类2.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3. 实验中常用的计量方法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实验中常用的计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 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化学计量的概念和分类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3. 第三课时:实验中常用的计量方法4. 第四课时: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 第五课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案例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详细安排:第一课时:化学计量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的计量概念,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2. 提问:在化学中,我们如何计量物质的多少呢?二、新课内容1. 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
2. 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克、升等。
3. 讲解化学计量分类:宏观计量和微观计量。
三、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区分宏观计量和微观计量的例子。
2. 练习题:已知1摩尔的氧气质量为32克,求1摩尔的氮气质量。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提问:什么是摩尔?摩尔与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内容1. 讲解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
2. 介绍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1摩尔等于一定数量的粒子,如原子、分子等。
3. 讲解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计量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实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计量的内涵。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的具体运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电子天平、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等。
3. 教学课件: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相关知识点。
教案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计量知识,如质量、体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量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及计算方法。
2. 摩尔讲解摩尔的概念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3. 摩尔质量介绍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化学反应的计算等。
三、实验演示1. 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教师演示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师演示滴定过程,讲解滴定原理及计算方法。
四、案例分析分析实验中化学计量的具体运用,如溶液配制、反应计算等。
五、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课后实验做好准备。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课后实验。
七、课后实验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等。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
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
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
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
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
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1.2.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摩尔质量、理解物质的量、摩尔的含义;
2)了解它们与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关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运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及其单位;n、N、N A三者间的关系以及n、m、M三者间的关系;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物质的量的理解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测量出一根细绳的长度,也可以非常容易的称出一定体积水的质量,但是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水分子数目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快速准确的知道其中水分子的数目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板书]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 像长度,质量都是宏观的、可测量的,而分子、原子、离子或电子等粒子数却都是微观的概念,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的去称量。
怎样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
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是一样的,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我们定义它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mol,而且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投影]
注:
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或压缩为“物质量”,否则就改变它原有的意义,同时要与“物质的质量”区分开来。
2、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即分子、原子、粒子等,使用摩尔作单位,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能将二者混淆,如,“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能说成“某物质的摩尔数是多少”。
[板书]一、物质的量n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适用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
[提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mol氢;1molCO2;1molCO2;1mol大米。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教师]我们刚才说1mol,1mol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
[板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N A≈6.02×1023
[教师]我们刚才已经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有了个初步的了解,那么这三者有没有联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公式:
[板书]4.n=N/N A
[教师]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若微粒数相同,物质的量就相同,因此微粒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练习]填空
(1)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含有个氢原子。
(2)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
1molH2O中含有个电子。
[教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都是一样的饿,都6.02 23
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或相对分子质量,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教师]我们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g/mol或kg/mol。
[板书]三、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n、N、NA之间有个这样的关系,同样的n、m、M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的关系:n=m/M
[板书] 3.n=m/M
[练习] (1)H2SO4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2)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小结]总结知识强调重点。
[作业]教材P17:1、2
四、板书设计
§1.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n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单位:摩尔(mol)
3.适用对象: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4.n=N/N A
注:①基本物理量;整体;不等于物质的质量
②适用于微观粒子
③摩尔不等于物质的量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N A≈6.02×1023
三、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
3.n=m/M。